2017年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戰(zhàn)略發(fā)展國際交流研討會
由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上海市物理學會、同濟大學文科辦和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2017年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戰(zhàn)略發(fā)展國際交流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Physics Education)”于2017年7月8日—11日在同濟大學召開。來自全國部分大、中院校物理課程教學一線教師、課程負責人、教學院長或系主任,以及相關學科新型教學方式的實踐者和研究者等153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由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宇鐘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顧牡教授,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眾教授分別致辭。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物理教育研究專題研討與科學化教學改革的指導與實踐。會議主要圍繞3個專題報告展開。荷蘭斯坦德大學Robert Coelen教授作了題為“教育國際化研究”的報告,他介紹了當前國際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了從灌輸式學習到自主型學習(from Transmission to Construction)教學方法的改革,引起了與會代表們的極大興趣,不少老師表示:“擬在自己的教改中實踐這種方法”。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綜合處處長、同濟大學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李亞東研究員作了題為“國內(nèi)外課程改革與教學評價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挑戰(zhàn)”的報告,他指出要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要課程來落實,而課程的教學質量需要科學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來保障,他結合當前高考改革等案例對此進行了展開。他的報告給大家?guī)砹瞬簧偎伎己蛦⑹?,并引出了中學與大學物理教學銜接等話題。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中美教育與交流中心主任包雷教授,在“21世紀的科學教育研究和創(chuàng)新”主題下,就美國STE(A)M-C教育改革的起源與發(fā)展、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討論題/測試題的設計原則與方法、討論提問技巧、課程教學模式/方法和評價措施、MOOC和翻轉課堂的內(nèi)涵與實施建議等方面,以大會報告和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坊的形式與參會老師進行了交流互動。他特別強調了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的重要性,指出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表達。大家感到包雷老師的報告內(nèi)容系統(tǒng)、條理清晰、形式生動,既有教學理論、又有教學實踐,對物理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
閉幕式由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宇鐘教授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祖源教授致閉幕詞,她與大家一起回顧了這幾天交流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認為本次會議內(nèi)容精彩、氣氛熱烈,會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她表示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戰(zhàn)略發(fā)展任重道遠,有賴于廣大教師、專家、學者的深入研究和改革實踐。閉幕式上,大連大學物理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徐朋老師、河北工業(yè)大學物理實驗中心主任張旭老師分享了她們參會的感想,并代表與會老師對同濟大學各級領導、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和同學為本次會議成功舉行所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
(撰稿人: 王祖源、方愷,2017年7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