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清初南北漢官文化心態(tài)的差異

      2017-03-10 13:44:49
      賀州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故國金陵揚(yáng)州

      劉 麗

      (海南師范大學(xué) 國際教育學(xué)院,海南 ???571158)

      論清初南北漢官文化心態(tài)的差異

      劉 麗

      (海南師范大學(xué) 國際教育學(xué)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明清鼎革,相當(dāng)部分的前明官員選擇了與清廷合作,成為清初政權(quán)運(yùn)作中的重要力量。這部分漢官在清初又分化為南北兩大漢官群體。由于地域文化、人文傳統(tǒng)的差異,清初南北漢官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文化心態(tài),在他們詩文中具體地體現(xiàn)為民族感情的差異。

      清初;漢官;民族感情;差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qū)拸V,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各地因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jì)發(fā)展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間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簡而言之,我國地域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南北文化的差異:一般以黃河流域?yàn)橹行牡牡貐^(qū)稱為北方文化區(qū),它主要包括燕趙地區(qū)、秦晉地區(qū)、齊魯?shù)貐^(qū)、中州地區(qū);以長江流域?yàn)橹行牡牡貐^(qū)為南方文化區(qū),它主要包括兩淮地區(qū)、吳越地區(qū)、江西地區(qū)。

      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早已客觀存在并為人們所注意。早在春秋時代,就已有所謂的“南風(fēng)”“北風(fēng)”之別。據(jù)《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fēng),又歌南風(fēng),南風(fēng)不競,多死聲。楚必?zé)o功’?!保?]1043南方楚國的樂歌被稱為“南風(fēng)”,北方的樂歌則被稱為“北風(fēng)”,雖然師曠沒有具體指出兩者藝術(shù)風(fēng)格上的差異,與宏觀視野中的文化概念也還有相當(dāng)大的距離,但是已有了明確的地域?qū)傩缘囊庾R。近人劉師培有《南北文學(xué)不同論》一文,把這種南北性格的差異歸結(jié)為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使然:“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shí)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際,多尚虛無?!保?]至明清之際,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進(jìn)一步彰顯。以地域命名的文學(xué)流派風(fēng)起云涌,南方有“竟陵派”“公安派”“云間派”“虞山派”“婁東派”,北方有“河朔派”“孟津派“等,無不彰顯著濃郁的地域色彩。至清初,由于共同的遭遇的山河易主的大變局,南北地域文學(xué)的差異有所淡化,但南北文人、包括入仕清廷的南北漢官群體文化心態(tài)卻仍呈現(xiàn)巨大的差異。南方漢官群體以陳名夏、陳之遴為首,成員包括龔鼎孳、曹溶、熊文舉、周亮工(周亮工雖占籍河南開封,但生長于南京、退休后也在南京生活,其思想與交游也多傾向南方文人,故視為南人)、李元鼎等人。北方漢官群體以劉正宗為首,群體成員包括王崇簡、白胤謙、李呈祥、梁清標(biāo)、胡世安、高珩等人。

      這兩個群體處于相同的時代,具有相同的政治身份——貳臣,也具有相同的文化身份——詩人,但他們的處世態(tài)度、人格氣質(zhì)、創(chuàng)作追求卻不盡相同。毋庸置疑,這兩大群體的貳臣詩人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是比較緊密的,相近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網(wǎng)絡(luò),使得他們內(nèi)部不僅在政治上關(guān)系密切,同道相謀,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也是同氣相求,頗多唱和,形成了所謂“南北各親其親,各友其友”[3]3的局面,這中間固然有政治或利益的關(guān)系,更多還是“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成分在里面。

      南北貳臣詩人雖都同居于北京外城,都喜吟詩論文、交游高會,但以劉正宗為代表的北方貳臣詩人群體與陳名夏為代表的南方貳臣詩人群體之間的來往是很有限的,他們是“道不同不相與謀”。這個“道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民族感情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兩點(diǎn):一是對故國的感情差異;二是對故君的感情差異。章太炎先生曾對錢謙益與馮銓做過比較:“謙益與馮詮,其貳心一也,一思明一忘明,則惡名歸之于思明者?!保ㄕ绿住队垥e錄甲》)。太炎先生的這番話,深刻指出了他們各自代表的南北漢官的思想傾向,即南方漢官民族感較強(qiáng),北方漢官民族感較弱,這種傾向在他們的詩作中也都得到了鮮明的表現(xiàn),下面略舉他們詩歌中的金陵詩與揚(yáng)州詩為證。

      一、對故國的感情差異——以金陵、揚(yáng)州為例

      “金陵”在明代稱為“南直隸”,這一稱呼,表明了它在明代的特殊的政治地位。而“金陵”在清初有著更復(fù)雜的意義,它在當(dāng)時的時代語境中包含了太多的內(nèi)涵,其中即有政治的,也有文化的。金陵是明代全盛時期的象征,是明的開國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孝陵就位于金陵鐘山;此外,還有另深一層的意義,即金陵也是南明弘光政權(quán)滅亡之地,所謂明朝成敗均在金陵。當(dāng)崇禎吊死煤山后,北京的明朝政權(quán)宣告滅亡,在南京陪都的官員擁立崇禎的堂兄朱由崧即位,國號為“弘光”。

      弘光在金陵即位之初,曾經(jīng)一度給國人帶來中興的希望。錢謙益在《甲申端陽感懷》詩中就用充滿欣喜的筆調(diào)寫到:“喜見陪京宮闕開,雙懸日月照蓬萊。漢家光武天潢近,江左夷吾命世才。地自龍興留勝概,人乘虎變勒云臺。王師指日梟兇逆,露布高標(biāo)慰九垓?!钡z憾的是,由于君昏臣暗,這個政權(quán)存在僅僅一年就被清軍消滅了,成了曇花一現(xiàn)的短命王朝。弘光朝的滅亡,金陵的陷落,不僅象征著南明王朝的滅亡,還標(biāo)志著中原文化的淪喪與士人精神支柱的徹底毀滅,也就是“亡天下”(顧炎武語)。因此,在明清易代這個特殊的語境之中,金陵已不再是一個具體的城市名字,而成為亡國士民表達(dá)故國之痛的一個精神符號和象征。

      清初之際的文人在金陵一些活動,無論是文化活動還是娛樂活動,甚至一些親友間的交游,都表現(xiàn)了與以前不同的感情和體驗(yàn),就是他們很容易把這個城市和政治興亡聯(lián)系起來,并且通過對金陵往事的追憶,對一些文化遺跡的憑吊,以寄寓亡國的哀思;尤其是出身南方的貳臣詩人,他們大多是當(dāng)時號稱“小東林”的復(fù)社人士,金陵承載和記憶著他們意氣風(fēng)發(fā)、指點(diǎn)江山的輝煌時代,所以他們到此多感慨萬端,提筆賦詩大都有一層凄楚在字里行間。南方貳臣詩人中以金陵詩著名的是龔鼎孳,他的《上巳將過金陵》詩在當(dāng)時就被廣為傳誦。其詩如下:

      倚檻春愁玉樹飄,空江鐵鎖野煙消。

      興懷何限蘭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4]227。

      詩中用典是龔鼎孳的強(qiáng)項(xiàng),在這首短短的七絕中,他居然也用了三個與金陵有關(guān)的典故,其中蘊(yùn)含著著作者復(fù)雜的感情。此詩第一句用是陳后主之典。陳后主建都金陵,溺于聲色,曾作舞曲《玉樹后庭花》,辭曰:“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fù)久?!焙髧?,時人以為讖語,實(shí)指弘光君臣的荒淫享樂而致亡國。第二句是用的西晉滅吳之典。據(jù)《晉書.王濬傳》記載晉太康元年正月,晉武帝司馬炎命大將王濬率水師伐吳。吳帝孫皓令將士用鐵鏈橫鎖江面,以阻攔晉軍船只。王濬用火炬燒毀了鐵鎖,一舉攻克金陵遂滅吳;這里實(shí)指清軍渡江,金陵淪陷之事。第三句用的是王羲之與好友孫綽、謝安等人于蘭亭雅集之事。其中“蘭亭感”一句尤為值得玩味。最后一句“流水青山送六朝”。流水青山依舊,歲月送走了曾在金陵建都的六個王朝,也送走了南明的小朝廷,此句話是明傷六朝,暗傷南明。

      龔鼎孳的這首詩寫于他被派往廣東宣詔返回京師的途中,其時作者因在執(zhí)法中偏袒漢人而觸怒滿清權(quán)貴,貶官八級,故此時他的心態(tài)是非常復(fù)雜的。龔鼎孳過金陵,想到的事情可能很多,一句“蘭亭感”道出作者無限復(fù)雜的情懷。“蘭亭感”中蘊(yùn)藏著了不僅是情事、雅集事,還有國事!在這里,他和傾心已久的名妓顧媚訂情;在這里,他與當(dāng)日復(fù)社友人的談酒論文,而今金陵如舊,人事全非。明清易代后,當(dāng)日的復(fù)社好友閻爾梅等成抗清志士,好友余懷以選擇遺民終生,昔日的歡會已風(fēng)流云散,今日的自己已成為大節(jié)有虧的貳臣。想到此,怎不百感叢生呢!

      如果說這一首詩的家國身世之感寫得較為含蓄朦朧的話,是“才子語”(王士禎語),那么,龔鼎孳在其另一組詩《長干秋興》則把這種亡國之恨感情表達(dá)得較直露。其序中云:“是日,同友沂出南郊,坐雨花臺,慨然有感”。那么,這種感覺是什么呢?接著作者自己作了回答“諸君南渡日,醉夢已封侯?!?詩中感嘆的是南明君臣的耽于享樂,導(dǎo)致亡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已昭然若揭。

      南方貳臣詩人到金陵大多有詩,詩中又多表對南明亡國的嘆惋及對弘光君臣誤國的譴責(zé)。龔鼎孳好友熊文舉有《金陵懷古》,組詩,其一寫到:“燕云萬色憶凄其,尚是君臣宴樂時?;此宦勊粦?zhàn)馬,石城先已樹降旗”。含蓄地批評了弘光小朝廷雖然擁有江南沃野千里,軍隊(duì)近百萬,但君臣不思作為,醉生夢死,連劃江而治的南宋都比不上,如今國破家亡,連上林苑的鴉鵲都沒有棲息之處了,是何等令人沉痛啊!熊文舉又有《冬日過金陵有感》:“如此江山倍愴神,風(fēng)光一隙墮泥塵。不聞嘗膽求佳士,唯見傾心近佞臣。萬騎曉嘶無戰(zhàn)壁,孤帆宵度有俘臣??樟艄蕢竞J在,明月蕭蕭一問津。”此詩指責(zé)弘光重用馬士英、阮大鋮等奸臣,導(dǎo)致南明政權(quán)的土崩瓦解,態(tài)度較前一首要嚴(yán)厲。龔鼎孳在《紀(jì)伯紫金陵故宮詩跋》一語中則是直接點(diǎn)出馬士英的名字:“鐘山一老,徘徊吟眺,麥秀之感,苞桑之惕,凜乎有余恫焉!其曰自貴陽相……痛哉!小人之禍人國也,豈待鐵鎖沉江、三閣飛灰之日乎?”“貴陽相”就是馬士英,真是古來小人禍人之國,莫過于馬氏。

      曹溶也有《金陵懷古》系列詩作,大意不出龔、熊等人。從以上可以看出,龔鼎孳、熊文舉等南方貳臣詩人,雖仕清廷,實(shí)憤明事?!敖鹆辍敝猿蔀楫?dāng)時南方貳臣詩人及遺民詩人筆下常出現(xiàn)的意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亡國前后的繁榮與衰敗的強(qiáng)烈反差。遺民蔣超的《金陵舊院》一詩在當(dāng)時頗負(fù)盛名,就是如實(shí)地描述了這種反差:“錦袖歌殘翠黛塵,樓臺塌盡曲池湮?;膱@一種瓢兒菜,獨(dú)占秦淮舊院春”。此詩說盡了南京在明清易代后的荒蕪蕭條。此外,針對亡國后衣冠盡改,禮樂盡喪的文化沖擊,不止是遺民們,就是一些貳臣在心頭也常常涌起對故國文化深切的依戀和懷念,金陵滄海桑田的變化在更在他們心頭留下永難磨滅的創(chuàng)傷;借助金陵故實(shí)與場景表達(dá)黍離麥秀之感的作品在南方貳臣詩人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

      梁清標(biāo)也曾多次游歷南京,寫有多首詩作,但都是單純的模山范水之作,無絲毫家國感觸在里面。讓我們看一下他游鐘山后所寫《孝陵林下偶成次沚亭相國韻》詩四首:

      賬外粼粼碧澗流,孤峰斜日照山樓。征塵暫息翻忘暑,萬壑風(fēng)來六月秋。

      當(dāng)風(fēng)布席晚霞天,坐久中林望夕煙。初月一鉤生木末,星河影落酒樽前。

      連岡張幄傍林居,好鳥相呼欹枕余。擾擾古今真夢幻,臨風(fēng)欲廢一編書。

      輕陰深樹日從容,無事高眠對遠(yuǎn)峰。谷口朝來多紫氣,蒼茫遙指孝陵松[5]。

      孝陵為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寢陵,作為故明翰林院庶吉士的梁清標(biāo)來說,到這里應(yīng)該多少是有些感慨的,但這四首詩卻一概寫得風(fēng)華清靡,無半點(diǎn)感情的激蕩。梁氏筆下的孝陵只見流水潺潺、涼風(fēng)習(xí)習(xí),再加星河月落,紫氣蒸騰,全是一片云里霧里,要不是題目與后一句點(diǎn)明是在孝陵下所寫,怎么看都是一個普通的風(fēng)景點(diǎn)。面對先朝開國皇帝的陵墓,居然無一絲故國滄桑之感,真是詩中“無我”到極點(diǎn)了。梁清標(biāo)還有描寫金陵的若干首詩,大抵不出以上內(nèi)容情致。李呈祥也曾數(shù)至金陵,集中有《十七日同蘇竹浦暨張孺野季修兄弟登長干寶塔》、《五日至金陵晤劉大祈同門感賦》等,都不出描山畫水的范圍。高珩在金陵留下的詩作也多是此類詩作,不是看花,就是觀草?,F(xiàn)舉其一《憶白下竹》詩,可窺其金陵詩之全豹一斑:“傍寺臨溪萬玉繁,插天青鳳羽翰尊。愿隨薊洲分身去,有竹人家遍叩門。[6]看來白下之竹與其他的地方的竹子也沒什么兩樣,不象南方貳臣詩人,金陵(白下)的一草一木都能引起他們的感觸萬千。與梁清標(biāo)相似,金陵在高珩的心中也激不起什么特殊的情感,他眼中的金陵就是金陵,山河如舊,如他自言“常以琴樽游物外,懶將冰炭到胸中?!?有琴有酒萬事足,管他滄海桑田的世事如何。

      在明清之際比較敏感的城市除金陵外,還有揚(yáng)州。順治二年乙酉(1645年),清軍為懲罰揚(yáng)州軍民的拼死抵抗,在攻陷揚(yáng)州城后,縱兵搶劫,屠城十日,約八十萬人慘遭殺害,史稱“揚(yáng)州十日”。這使揚(yáng)州城遭到了致命打擊,殘磚破瓦,幾無孓遺,昔日的繁榮頃刻盡失。屠城留下的痕跡,足以讓每一個身臨揚(yáng)州的人,尤其是漢人痛心疾首。而高珩集中過揚(yáng)州所寫之詩,與對金陵的態(tài)度一樣,都沒有任何的滄桑色彩,不過相比金陵看竹,倒是歷史色彩略為豐富。看如下《揚(yáng)州》詩:“殿腳垂楊夾岸裁,楊家天子舊多才。墓田合傍山肖好,直人雷塘特地來?!备哏襁^揚(yáng)州沒有想到“揚(yáng)州十日”,沒有想到史可法,而想到是“多才”的楊廣,雖說現(xiàn)實(shí)感不強(qiáng),畢竟倒是多了些歷史內(nèi)涵;下面的這首《初春揚(yáng)州》則完全是披風(fēng)抹月:“風(fēng)雨南塘暗,垂楊綠未勻。輕帆蘭渚路,微雨杏花春。青眼逢人笑,蒼頭貰酒頻。乞槳元有地,莫訝叩門人?!痹诿髑逡状H,揚(yáng)州所遭受的慘痛經(jīng)歷在高珩詩中看不到半點(diǎn)蹤影,充盈其詩中只有風(fēng)花雪月。

      李呈祥在過揚(yáng)州也寫有《泊廣陵》:“宵發(fā)高郵城,廣陵日及午。出墻有杏花,夾岸多芳杜。寺宇圍松杉,樓船震簫鼓。扼江一都會,渚海眾商賈。歲月人事新,隍池地形古。舟行此暫停,安知非吾土?!保?]高李之詩都把揚(yáng)州寫成清平勝地,用駘蕩的春色掩蓋了墓園和戰(zhàn)痕,擺脫了惆悵的情調(diào),描繪了一個賞心悅目的煙花揚(yáng)州;將易代之際揚(yáng)州血與火的往事消弭在自然景色之中,尤其是李呈祥“歲月人事新”更是沒有一點(diǎn)故國之感,而是感到日新月異的欣喜。再看龔鼎孳過揚(yáng)州寫有《廣陵感舊》:“懷鄉(xiāng)王粲幾登樓,目斷長河天外流。故國未歸空有夢,深宮誰信竟無愁。將軍自換麒麟閣,丞相能操舴艋舟。到日竹西歌吹改,煙花不分說揚(yáng)州?!逼涿悦!⑵溷皭?,略加比較,我們就能讀出其中的情感差異。

      總之,北方貳臣詩人在金陵揚(yáng)州等政治上比較敏感的地方駐留,都少有興亡滄桑之感。所寫的詩歌幾乎都是單純的山水之作,不知是他們有意避免流露此種感情,還是根本就沒有想到故國,或者說家國鼎革對他們根本就沒有什么影響,人事都能淡然對之,更別說山水自然了。

      二、對故君的感情差異——以對崇禎的感情差異為例

      南方貳臣除了具有濃厚的“故國情結(jié)”外,還有強(qiáng)烈的“故君情結(jié)”,即都對故君崇禎表現(xiàn)了深切的懷念之情?!肮示弊鰹榕c新朝對立的意象和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對故君的追思與懷念既表現(xiàn)了貳臣對失路之行為的深切懺悔,也表現(xiàn)了貳臣詩人與遺民共同的故國之思。因?yàn)?,在封建社會,君也既是國。遺民思故國、故君自是情理中事,而貳臣思故國尚可,思故君并且明確地在詩文中表現(xiàn)出來,不能不說是冒著一定政治風(fēng)險(xiǎn),需要一定的勇氣的。在歷史上,末代皇帝被稱為亡國之君,大都遭世人唾罵,唯有崇禎帝是個例外,連李自成在《登極詔》中也說他“君非甚暗”。

      當(dāng)時人們對崇禎帝之難守宗廟較多地持寬容和諒解態(tài)度,而對弘光朝則殊多憤怨。時人說起崇禎帝,大都抱一種同情的態(tài)度,不乏贊譽(yù)之辭,這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獨(dú)特的文化現(xiàn)象。在反思明朝覆亡的原因時,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包括一些貳臣詩人都對先期殉國的崇禎表現(xiàn)出了同情與懷念,甚至不無溢美。熊文舉《雜詩》可說是時人對崇禎這種感情的一個典型態(tài)度:“頻開宣室召真儒,夜半披霜答諫書。十七年來辛苦盡,臨春結(jié)綺等丘墟?!保?]詩中把崇禎寫成了愛才重士的漢文帝,又勤于政事,所謂“十七年來辛苦盡”,對崇禎充滿了贊美之情。但事實(shí)上是崇禎剛愎自用,自作英明,委過臣下,待大臣非??瘫?,一朝用了五十相,但是他一死遮百丑。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殉國的壯烈行為,體現(xiàn)了君主的尊嚴(yán)和榮譽(yù),在某種意義上說,有示范天下的意義。

      三月十九日是崇禎的忌日,這一天對遺民詩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對南方貳臣詩人來說也是銘心刻骨的一天,他們泣血錐心的程度并不遜于遺民詩人,并且比起遺民的在野自由自在的身份,南方貳臣詩人作為新朝高官,處于復(fù)雜、險(xiǎn)惡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這種感情就顯得更為難得可貴。如龔鼎孳《乙酉三月十九日述懷》就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到:

      殘生猶得見花光,回首啼鵑血萬行。

      龍去蒼梧仙馭杳,鶯過堤柳暮云黃。

      寢園麥飯?zhí)摵?,風(fēng)雨雕弓泣尚方。

      愁絕茂陵春草碧,罪臣賦已罷長楊。

      “乙酉”為順治二年1645年,距崇禎京破殉國之日為一周年。詩中龔用“鵑血”“殘生”“愁絕”等一系列感情色彩很強(qiáng)的語言表達(dá)了自己對崇禎的懷念。雖然崇禎馭臣嚴(yán)苛,龔鼎孳在李自成入京之時因言事得罪還被關(guān)在獄中,但龔鼎孳對故君還是毫無怨恨,充滿真摯的思念之情與錐心涕血的深慟。李雯有和作《十九日集孝升齋和其原韻時同賦者朱邃初胡孝緒》:“殘春回首見明光,飲泣東風(fēng)又?jǐn)?shù)行。國恨如新芳草碧,故人懷舊夕陽黃。花通鶴禁愁千緒,日冷松門天一方。誰抱衣冠游月窟,殷勤宮監(jiān)說先皇?!保?]可見,在座的南方貳臣詩人是有著共同的故君情感。

      北方貳臣詩人中,只有王崇簡在在順治二年乙酉寫有《三月十九日哭先皇帝》[10]三首。王崇簡在北方貳臣詩人中算是對故國故君較有情義之人,但要說明的是,他寫此詩時尚未出仕清廷。王崇簡是在順治三年仕清的,此時還是平民,不需要擔(dān)當(dāng)什么風(fēng)險(xiǎn),而龔鼎孳等人則是已身仕清廷了,言行都處于統(tǒng)治者的視線之內(nèi),更要擔(dān)當(dāng)風(fēng)險(xiǎn)。兩相比較,份量輕重可以想見。北方貳臣詩人,無論他們遭際如何,作品中都很少流露出對舊國舊君的依戀懷念之情,相反他們對新朝新君卻是赤誠一片。對新朝,他們有生得逢時之感;對新君,他們有魚水遇合之情。因此他們的詩中雖然也有身世窮達(dá)之嘆、年命流逝之悲,但在政治上與新朝的相處還是較為融洽的。如劉正宗《丙申生日二首》詩中所言:“十載長安陌,茲晨感興同。蕭疏添白發(fā),淅瀝領(lǐng)西風(fēng);宦久忘為客,年衰號為翁。難辭兒女意,拼醉博顏紅。”[11]一句“宦久忘為客”形象點(diǎn)明了北方貳臣詩人對新朝的認(rèn)同感。而李呈祥的《古意兩首別梁玉立》則代表了北方貳臣詩人對新朝的感恩心態(tài):“落葉豈無蒂,浮云亦有根。人生感離別,動如飛鳥翻。秋風(fēng)吹明月,搖搖千里魂。灑淚向天地,深懷未抱恩?!笔敲鞒o了他們科名榮耀,但他們所懷有的卻是對清未報(bào)之恩,字里行間全是對新朝的感遇,而沒有對前朝的絲毫眷戀,未免于人情說不過。

      我們看一下梁清標(biāo)所寫的悼念順治的系列詩作,就知道他們對新君是如何的情深意重了。順治駕崩后,梁清標(biāo)正在當(dāng)值,聞訊即寫有《辛丑元夕值先皇鼎湖之變齋宿署中》:

      衙齋日暮澹飛塵,此際烏號飲恨新。

      清吹不聞喧輦路,明燈相對泣孤臣。

      團(tuán)囷自度疏宜月,寂歷誰憐上苑春。

      猶憶去年酺賜夜,火山十里醉游人。

      聽到順治去世消息,梁清標(biāo)描寫自己立刻就失聲痛哭,其對順治感情不可謂不深。再看他的《曉起入朝即事》詩,更是寫得飽含感情:“朝朝羸馬哭先皇,一片鴉飛帶曉霜,紫禁歌鐘人寂寞,瞳眬日色滿昭陽?!边@首詩寫得更是悲切動人,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沒到傷心處!梁清標(biāo)在每天上朝的路上,都不忘“哭先皇”,可見真正是人到“傷心處”了。并且還是騎著“羸馬”,踏著秋霜,聽著歸鴉的叫聲,真有馬致遠(yuǎn)的“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不過,這是“斷腸人在朝廷”!只是驚詫于梁清標(biāo)為何沒有一篇詩文哭崇禎“先皇”呢?其《蕉林詩集》洋洋灑灑十八卷,無一語提及先君崇禎,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好歹也做過明的臣子。順治駕崩后,他自稱是清孤臣,那明亡時,他算什么呢?總之,凡是與先帝順治有關(guān)的詩作,他總有“淚“字在里面。

      梁清標(biāo)還有《恭聽先皇遺詔》詩,都表現(xiàn)了對順治駕崩的悲痛之情,對比明顯的是錢謙益在順治崩后也寫有《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罷》一詩,則很明顯為慶祝順治死而作,其中有“而今建女無顏色,奪盡燕支插柰花”,其興高采烈之語調(diào)幾乎毫不掩飾。總之,大多數(shù)北方貳臣詩人抑或忘了故國故君,或者根本從來就沒有想起過故國故君,南方貳臣詩人卻是人在新朝,而情系故國。

      [1]楊伯峻,編著.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劉師培.南北文學(xué)不同論[M]//劉師培.劉師培中古文學(xué)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7.

      [3]清世祖實(shí)錄:卷九九[Z].

      [4]龔鼎孳.上巳將過金陵[M]//定山堂詩集:卷三十九.鐘振振,主編.陳敏杰,點(diǎn)校.揚(yáng)州:廣陵書社,2003.

      [5]梁清標(biāo).孝陵林下偶成次沚亭相國韻[M]//梁清標(biāo).蕉林詩集.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藏康熙十七年梁允植刻本.

      [6]高珩.憶白下竹[M]// 高珩.棲云閣詩:卷十二.

      [7]李呈祥.泊廣陵[M]//李呈祥.東村集:卷四.山西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康熙儀一堂刻本.

      [8]熊文舉.諸公泣別[M]//熊文舉.雪堂先生集選:卷五(下).

      [9]李雯.十九日集孝升齋和其原韻時同賦者朱邃初胡孝緒[M]//李雯.蓼齋后集:卷三.順治十四年年石維昆刻本,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

      [10]王崇簡.三月十九日哭先皇帝[M]//王崇簡.清箱堂詩集:卷四.清順治刻本《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1]劉正宗.除日[M]//劉正宗.逋齋詩:癸巳卷.清順治刻本《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On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Mentality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Official and the South China Official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LIU L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Hainan 571158)

      In the alternatio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ome officials of the former Ming Dynasty chose to cooperate with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ower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This group of the Han official serv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North group and South group.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humanistic tradition,the officials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showed different cultural attitud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they expres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national feelings in their poems and prose.

      early Qing dynasty;officials of the former Ming Dynasty;national feelings;differences

      I209

      A

      1673—8861(2017)02—0078—05

      [責(zé)任編輯]肖 晶

      2017-05-06

      劉麗(1968-),女,遼寧本溪人,海南師范大學(xué)國際教育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學(xué)。

      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xiàng)目(14XZW016)。

      猜你喜歡
      故國金陵揚(yáng)州
      我那水蛇腰的揚(yáng)州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48
      揚(yáng)州的夏日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04
      故國·青銅
      故國·青銅
      《張祜 題金陵渡》
      中華詩詞(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1
      揚(yáng)州的秋日
      下?lián)P州
      故國(組詩)
      红安县| 新竹县| 淮滨县| 图木舒克市| 南漳县| 会理县| 罗源县| 定南县| 桂阳县| 岐山县| 普洱| 香港| 繁昌县| 汉寿县| 东源县| 开平市| 剑川县| 兴海县| 仁布县| 古蔺县| 赤壁市| 洪湖市| 武穴市| 财经| 图片| 陇川县| 新密市| 泰州市| 育儿| 修文县| 成武县| 黑山县| 古浪县| 怀化市| 锡林郭勒盟| 东乡| 秭归县| 鄯善县| 晋江市| 金平|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