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七至十七世紀撫遠地區(qū)建制沿革

      2017-03-11 05:56:54孫明陽
      蘭臺世界 2017年12期
      關鍵詞:撫遠黑水黑龍江

      孫明陽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哈爾濱 150000)

      淺議七至十七世紀撫遠地區(qū)建制沿革

      孫明陽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哈爾濱 150000)

      撫遠地處中國最東端,位居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在我國東北亞戰(zhàn)略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因此對于撫遠地區(qū)的建制沿革顯得充分而必要。本文梳理出從唐至明的中央王朝對于撫遠地區(qū)的行政建制,并對其在該地區(qū)的建制思想進行探討,以求為當下撫遠地區(qū)的“水上絲綢之路”建設建言獻策。同時本文對于撫遠地區(qū)頗有特色的少數民族也進行了梳理。

      七至十七世紀 撫遠地區(qū) 建制沿革

      撫遠市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地理方位是東經133°40′08″至135°520,北緯47° 25′30″至48°27′40,是我國最東部的縣級行政單位,也是我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撫遠有著厚重的歷史溯源,是滿族肅慎人的發(fā)祥地之一。原名“伊力嘎”,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地處我國陸地最東端,是祖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素有“華夏東極”之美譽。但是,打開撫遠縣志,卻發(fā)現撫遠行政建制最早可追溯的歷史直到宣統(tǒng)元年(1909),作為我國東北亞戰(zhàn)略腹地的撫遠,追溯其歷史是極其重要的。因此,筆者著重梳理由唐至明時期撫遠地區(qū)的行政建制沿革,拓深撫遠地區(qū)的歷史長度,為撫遠經濟政治建設服務,為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服務。

      唐朝時期的撫遠地區(qū)

      關于唐朝時期,在撫遠地區(qū)關系最大的莫過于黑水靺鞨,黑水靺鞨是由靺鞨部落分化而來。關于黑水靺鞨地區(qū)在唐這一代的行政建制,主要是羈縻府州制度,據《新唐書、北狄傳》記載:“開元十年,其酋倪屬利稽來朝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1]這是記載最早關于黑水靺鞨的行政建制,雖然之前已經有“貞觀二年,乃臣附所獻有常,以其地為燕州?!盵1]但是并未形成一定的建制,以至于太宗征高麗期間,靺鞨竟與高麗聯合反對唐朝軍隊,因此筆者認為真正代表唐朝對黑水靺鞨地區(qū)采取有效的民族統(tǒng)治是從設立勃利州刺史開始。此后,唐政府又在此基礎上設立了“黑水都督府”,“開元十三年,安東都護薛泰,請于黑水靺鞨內置黑水軍,續(xù)更以最大部落為黑水府,以其首領為都督,諸部刺史隸屬焉,中國置長史,就其部落監(jiān)領之。十六年,其都督賜姓李名獻誠,授云麾將軍兼黑水經略使,仍以幽州都督為其押使?!盵2]至此,唐朝關于黑水靺鞨地域的有效統(tǒng)治正式建立起來。但是,由上述古文獻得出,當時的撫遠地區(qū)是在黑水靺鞨的活動范圍之內,當然也是黑水都督府的統(tǒng)轄之內,可是關于黑水都督府的位置卻有較大的爭議,張博泉先生認為在黑龍江下游俄羅斯境內阿紐依河口附近[3],孫進已先生認為與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臨近[4]。而鄧樹平先生在綜合了中俄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則認為應該是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的江岸古城遺址。綜上所述,黑水都督府府治的領域應該在黑龍江下游地區(qū)。結合上述古文獻,那么撫遠最有可能被封為“勃利州刺史”的倪屬利稽統(tǒng)轄,關于勃利州的州治在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這已無爭議。但是關于當時的勃利州統(tǒng)轄范圍以及倪屬利稽是隸屬于黑水靺鞨哪個部落酋長,還有待考論。但是關于撫遠地區(qū)的行政建制在唐朝,可以明確的是在黑水都督府統(tǒng)轄之下,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遼朝統(tǒng)治下的撫遠地區(qū)

      五代時,黑水靺鞨改稱女真,散居在南起長白山,北到黑龍江的寬廣地域。其中,生活在北方黑龍江區(qū)域的女真人,被稱作生女真。生女真分成許多部落,各部落社會很不平衡,其中在松花江中游到黑龍江下游地區(qū)分布有五個較大的部落,稱作五國部[4]。關于這五個部落的名稱分別是“剖阿里國、盆奴里國、奧里米國、越里篤國、越里吉國”①,那么為什么說撫遠在五國部的活動區(qū)域呢?其實關于遼朝時代五國部的分布史家多有考據,《三朝北盟會編》曾做大概描述,曰“海東青者出五國,五國之東接大海,自海東而來著,謂之海東青”[5],而近代大家更多通過考證五個部落的分布范圍來確定五國部的大致統(tǒng)轄區(qū)域:蒲奴里城,屠寄認為在固木吶城,即今黑龍江湯原縣大有屯古城,張博泉則認為在依蘭東北。越里篤城,屠寄認為在宛里城,古城在今黑龍江樺川縣境內。奧里米城,屠寄認為在松花江與黑龍江合流處附近,古城在今黑龍江綏濱縣西九公里處越里吉,張博泉則認為在伯力,即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中國歷史地圖集》編寫者認為在依蘭縣城。部阿里·丁謙認為在依蘭城東樺川縣境普利斯幼普城,張博泉認為在黑龍江下游阿紐依河口附近,《中國歷史地圖集》編寫者認為在伯力②。即便眾說分歧,但是關于五國部大致活動區(qū)域還是可以確定的,即在宜蘭縣東北,烏蘇里江以西直到黑龍江下游地區(qū),撫遠地區(qū)在遼代時期屬于五國部活動范圍之內無疑,而且有可能在越里吉或剖阿里國的活動范圍之內。

      關于金朝統(tǒng)治下的撫遠地區(qū)

      后來發(fā)生了“五國蒲聶部節(jié)度使拔乙門畔遼,鷹路不通”[6],女真酋長完顏烏古乃平定了這場叛亂,至此,遼放棄了對該地區(qū)的統(tǒng)治,女真完顏部開始了對五國部的統(tǒng)轄。關于歸順后的五國部,在金朝分為了幾個部分,靠近女真的部分被納入女真族之中,這其中尤為明顯的便是胡里改女真,金世宗在談及胡里改女真時說:“其人皆勇悍,昔世祖與之鄰,苦戰(zhàn)累年,僅能克復。其后詐服詐叛,至穆、康時,始服聲教”[7]。因此,金朝在建國伊始便在這里建立一定的有效統(tǒng)治,據《金史》地理志載:“胡里改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jié)度使。承安三年(1198)置節(jié)度付使[8]。關于此,我們可以先討論一下,金朝在東北地區(qū)行政建制的問題,當時主要具有以下特點:“其一,在上京路之下仍設路級建置,并由萬戶或節(jié)度使統(tǒng)領;其二,金代的金源地區(qū)所設的路、府、州、縣一級的行政建置較之中原地區(qū)為少,而猛安謀克的建置則普遍存在”[9]。因此,胡里改路隸屬于上京路統(tǒng)轄,而且胡里改路更具有羈縻統(tǒng)治的色彩。那么,關于胡里改路的統(tǒng)治范圍到底有多大呢?據此,《黑龍江省志》有較為明確的記載:“胡里改路路治在今依蘭縣城北(五國頭城舊址)。其轄境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和韃靼海峽,西以屯河(今湯旺河)與蒲峪路相鄰,東南與恤品路接界?!盵10]其后注有:“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東北至胡里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懶一千二百,北至邊界斡可阿憐千戶兩千里,耶懶又書作押懶?!盵11]其中寫有北至邊界斡可阿憐千戶,據譚其驤先生考證:斡可阿憐千戶便在伯力(即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12]167,由此可以肯定的是,今撫遠地區(qū)應在胡里改路的統(tǒng)轄范圍之內。

      關于元朝時期的撫遠地區(qū)

      關于元朝在撫遠地區(qū)的行政建制,田新民先生在《全國市縣地名沿革表》中指出,“乞列憐隘口”是元朝在撫遠地區(qū)設置的帶有行政色彩的地方建制[13]。而關于“乞列憐隘口”出現于《明實錄》中,記載:洪武十五年二月,故元鯨海千戶所速哥帖木兒、木答哈千戶完者帖木兒、牙蘭千戶皂化自女真來歸,提出了愿意去“乞列憐”等舊所部之地,往諭其民,使之來歸[14]。后經譚其驤先生考證:“乞列憐隘口便在撫遠縣之西的喜樓里古城”[12]215。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乞列憐隘口在元朝時期確實存在于撫遠地區(qū),同時乞列憐隘口又稱乞列迷城,乞列憐與乞列迷有音傳的問題,故而歷史上對該地頗有爭議[15]。元朝在該地設立有水達達路作為上級行政機構,水達達路的設立帶有濃厚的羈縻統(tǒng)治的色彩,既無路治又無完善的下級機構,只有象征統(tǒng)治帶有軍事色彩的征東元帥府在奴兒干地區(qū)。

      乞列憐隘口之所以這樣命名,大概與生活在該地乞列迷人有關,關于乞列迷人的生活習性,《寰宇通志》有詳細的記載:乞列迷有四種,日曩家兒、福里期、兀剌、納衣。性柔刻貪狡,居草舍,捕魚為食,不梳刷,著直筒衣,暑用魚皮,寒用狗皮,腥穢不可盡。以溺盟洗,父子不親,夫婦無別,不知揖拜。不識五谷,六畜惟狗至多,乘則牽拽爬犁,食則烹供口食?;榧奕⑵滏?則妹以下皆隨為妾。死者剖腹焚之,以灰骨夾于木末植之。乞里迷去奴兒干三千余里[16]。

      從上可知,乞列迷人帶有濃厚的原始部落的色彩。當然,筆者在整理文檔過程中,發(fā)現了許多關于乞列迷與吉列迷的混淆之處,在此不再詳述。③

      關于明朝統(tǒng)治下的撫遠地區(qū)

      元亡以后,東北地區(qū)一直為納哈等為代表的故元勢力所霸占。洪武二十年(1387)納哈降明,明朝開始正式確立對東北的統(tǒng)治。由于該地區(qū)“華夷雜糅之民,迫近胡俗,易動難安,非可以內地之治治之也”[17]。因此東北地區(qū)沒有單獨建省,建立帶有羈縻色彩的衛(wèi)所制度。

      明朝在撫遠地區(qū)建立的帶有羈縻行政色彩的衛(wèi)所,主要是“兀者揆野木千戶所”和“乞勒尼衛(wèi)”,最早建立的是兀者揆野木千戶所,據《明實錄》記載:永樂三年八月壬申,“苦野木等處女直野人頭目虎失木等三十九人來朝,賜鈔幣有差”。同月丙子,“兀者衛(wèi)別里哥禿等來朝,命設兀者揆野木千戶所,以別里哥禿等九人為千百戶,賜誥印、冠帶、襲衣、鈔幣有差”[18]卷37。隨后,在永樂七年(1409)設立乞勒尼衛(wèi),《明實錄》載:“四月癸已,奴兒干韃靼頭目忽刺冬奴等六十五人來朝,置伏里其、乞勒尼二衛(wèi),敷答河千戶所”[18]卷62、“永樂七年十月乙丑,虎也木等處女直野人頭目撒禿兀等來朝,命為乞勒尼衛(wèi)指揮千百戶”[18]卷66,關于上文中“苦野木”、“揆野木”大概是“虎也木”的音轉。關于乞勒尼衛(wèi)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的地輿位置,《滿洲源流考》、《吉林通志》等書一致認為“虎也木”、“揆也木”即三姓(今依蘭縣)東北距奇穆尼河(今蘇境比臘河)不遠的瑚爾穆屯。該屯在康熙《皇輿全圖》中作“克勒母噶山”,十三排圖作“克勒穆噶珊”,為今撫遠縣通江口。因此,今撫遠縣境在乞勒尼衛(wèi)轄境。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與乞勒尼衛(wèi)應當不遠,乞勒尼衛(wèi)在今黑龍江省撫遠縣西之喜魯林古城此古城之東,今撫遠縣治所在,清代輿圖載有“克勒母噶山”,克勒母即揆野木與苦也木?!都滞ㄖ尽肪硎咧^“富克錦東北六百八十里有齊勒木宏庫屯,蓋即揆野木。”[12]276,293而明朝在這些衛(wèi)所上面又設置了“奴兒干都司”作為它們的上級機構,主要負責該地區(qū)的軍事和朝貢活動。

      關于明朝在撫遠地區(qū)不僅設立了帶有行政色彩的衛(wèi)所,而且在沿襲元朝在該地設立的帶有驛站性質的“狗站”,設立了“乞列迷城乞勒依站”。明代的“海西東水陸城站”中,其第21城站為“考郎古城可木站”,第22城站為“乞列迷城乞勒依站”,第23城站為“莽吉塔城藥乞站”?!捌蚶找馈奔础捌蚶漳帷钡囊艮D,介于可木站與藥乞站之間??赡菊驹诮窈邶埥⊥h的可木地方,考郎古在其附近的額圖古城,莽吉塔城藥乞站在今黑瞎子島山,則介于其間的乞列迷城乞勒依站,應當在撫遠縣境內[12]276。

      十七世紀伊始,伴隨著以建州女真為代表的后金政權的建立,撫遠地區(qū)的衛(wèi)所制度也逐漸被帶有女真色彩的八旗制度所取代,而生活在該地區(qū)的少數民族部落,已漸漸被后金政權所統(tǒng)一。

      從以上可以看出,從七世紀至十七世紀,撫遠地區(qū)的行政建制大都帶有羈縻統(tǒng)治的色彩,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歷代中央王朝對該地區(qū)的統(tǒng)治有著重加重的趨勢,從唐朝僅僅是冊封開始到明朝設置衛(wèi)所,并在其上置以帶有鎮(zhèn)撫色彩的“奴兒干都司”便是證明。同時,生活在該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種類日益繁多,并且相互交融日益密切,從黑水靺鞨到五國部再到乞列迷,生活在該地區(qū)的少數民族到明朝時期,有乞列迷人、吉列迷人、女真人等,這些少數民族正是現在鄂倫春族、赫哲族、滿族人等得雛形,正是這些少數民族在撫遠地區(qū)的歷代耕耘,才有了今天撫遠地區(qū)歷史文化的輝煌。

      回首當下,2016年1月,經民政部批準,撫遠縣撤縣設市。國家從行政層面解決了撫遠地區(qū)長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行政級別長期不對等的問題,但是筆者通過對撫遠實地調研期間發(fā)現,撫遠仍然存在常住人口較少,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撫遠地區(qū)應充分利用好國家一路一帶經濟建設契機,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利用好當前中俄關系友好的國際背景,充分拓展撫遠的東北亞經濟戰(zhàn)略腹地,為撫遠地區(qū)“十三五”經濟騰飛努力,為國家建設好邊疆經濟提供經驗和范例。

      注釋

      ①《遼史·營衛(wèi)志》,關于這五個部落名稱,遼史本身就有很多說法,具體可以參考《五國城與五國國名的破譯》劉文生張?zhí)┫?,這里參考的是《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的說法.

      ②詳見屠寄《黑龍江輿地圖說》丁謙《遼史各外國地理志考證》張博泉等《金史論稿》《中國歷史地圖集》.

      ③詳情可參考:張?zhí)┫?、金泰順《吉列迷、乞列迷辯》;叢佩遠、柴營《元代的吉里迷》.

      [1]歐陽修《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北狄

      [2]劉昫《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下

      [3]張博泉.東北地方史稿[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5

      [4]景愛.遼代的鷹路與五國部[J].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1983(4).

      [5]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6]《金史》卷1《世宗紀上》,第3頁.

      [7]《金史》卷8《世宗記下》,第193頁.

      [8]《金史》地理志.

      [9]王禹浪.金源文化研究[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4:95.

      [10]耿煜.黑龍江省志·地名錄第78卷[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669.

      [11]脫脫《金史》卷二十四志第五.

      [12]編輯組.《中國歷史地圖集》東北地區(qū)資料匯篇[M].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央民族學院編輯組,1979.

      [13]田新民.全國市縣地名沿革表[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92.

      [14]《明太祖實錄》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壬戌,第2235—2236頁.

      [15]佟冬主編,叢佩遠著.《中國東北史》第3卷,第238頁。該書考的乞列迷城與筆者所寫乞列憐隘口為同一地區(qū).

      [16]陳循等撰《寰宇通志》卷116《女直》,載鄭振鐸輯《玄覽堂叢書續(xù)集》第79冊,臺灣:“中央”圖書館,1947年影印本(無頁碼)

      [17]王之誥.《全遼志.敘》[M]//金毓黼輯《遼海叢書》第一冊,遼沈書社,1985:496.

      [18]《明實錄》太宗朝.

      On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of Fuyuan Area from the Sev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y

      Sun M ingyang

      (History and Culture Tourism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0,China)

      Fuyuan area is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of Heilongjiang River and Wusuli River,the very eastern part of China, holding a very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econom ic position in China's Northeast Asia strategy.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evolution of the Fuyuan area.This article combs the adm 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rom Tang Dynasty to M ing Dynasty,and discusses its organizational idea in the area in order to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ilk Road"on the water area.At the same time quite distinctive ethnic m inorities in the Fuyuan area are also introduced.

      from sev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y;Fuyuan area;system evolution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2.30

      K291/29

      A

      2017-02-19

      猜你喜歡
      撫遠黑水黑龍江
      黑龍江撫遠市“百日行動”啟動儀式舉行
      回家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小小勵志雞—黑水雞
      黑龍江棄風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SB250病毒”是惡作劇
      “阿穆爾”源于契丹語“黑水”說
      西夏黑水名義考
      广河县| 定日县| 苏尼特右旗| 富川| 交口县| 融水| 杭州市| 株洲县| 乐陵市| 汽车| 龙江县| 西贡区| 和林格尔县| 杭锦后旗| 嘉义县| 晋州市| 张北县| 盐池县| 石景山区| 邵阳市| 太和县| 弋阳县| 湖州市| 哈尔滨市| 肇州县| 东乡| 英超| 宁远县| 共和县| 贵港市| 淮南市| 花莲县| 石阡县| 郴州市| 澄江县| 南岸区| 黄石市| 福海县| 连江县| 五家渠市|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