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媒體公共空間中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的建構
      ——以《玲瓏》雜志為考察中心

      2017-03-11 06:16:24姜衛(wèi)玲
      關鍵詞:國貨圖畫婦女

      姜衛(wèi)玲, 劉 蕓

      (1.淮陰師范學院 傳媒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2.復旦大學 新聞學院, 上海 200433)

      媒體公共空間中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的建構
      ——以《玲瓏》雜志為考察中心

      姜衛(wèi)玲1, 劉 蕓2

      (1.淮陰師范學院 傳媒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2.復旦大學 新聞學院, 上海 200433)

      《玲瓏》雜志作為“1930年間女學生人手一冊”的女性時尚雜志,以“討論婦女問題,增進優(yōu)美生活”為目標,積極倡導女性主義,堪稱當時女性讀者的知音。然而,受當時特定時代觀念和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男性話語主導的社會觀念仍未改變。本文對《玲瓏》雜志文本內(nèi)容的深入解讀,發(fā)現(xiàn)雜志所反映的女性在媒體公共空間中完成了中國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的建構。

      《玲瓏》雜志;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媒體公共空間;媒介建構

      《玲瓏》雜志1931年3月18日由林澤蒼在上海創(chuàng)辦,1937年因戰(zhàn)事頻發(fā)而???,共出版298期。創(chuàng)刊時名為“玲瓏圖畫雜志”,1932年10月5日更名為“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6年再次更名為“玲瓏婦女雜志”,簡稱《玲瓏》。作為一份以營利為目的女性時尚雜志,以“增進婦女優(yōu)美生活,提倡社會高尚娛樂”為辦刊目標,早期多刊登女性婚姻家庭、時裝美容、家居裝飾、影視娛樂等內(nèi)容,后期增加生活常識、女性就業(yè)以及女性愛國救國等內(nèi)容,第一次把廣大女性以及與女性相關的議題放到了媒體公共空間中進行討論。同時,通過“婦女”“玲瓏信箱”等專欄征稿,公開表達女性的心聲,成為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們自我表達的媒體公共空間?!读岘嚒酚吓允鼙娦睦硇枨螅瑥臅r尚裝扮、社交娛樂到獨立職業(yè),都為置身于都市之中的現(xiàn)代新女性打開了一扇可以窺視社會的窗口,受到以女明星、社會名媛、女作家等為代表的眾多女性讀者尤其是當時年輕女學生的熱烈歡迎,被視為“黑暗里引路的明燈”。

      一、概念界定

      (一)媒體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由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概念發(fā)展而來。公共領域是指介于國家和社會(即國家所不能觸及的私人或民間活動范圍)之間,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地方?!肮姷慕煌?、對談等公共領域活動必須依托一定的公共空間,即古希臘的公共建筑,資本主義早期的沙龍、咖啡館、報刊以及現(xiàn)代社團組織、社會運動與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內(nèi)在的各種公共場域”[1]。李歐梵借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以《申報·自由談》為例指出,“這個半公開的園地更屬于新開創(chuàng)的新空間……為社會提供了一塊可以用滑稽的形式發(fā)表言論的地方”[2]。李克強認為,《玲瓏》中有關女性妝容、著裝和摩登生活方式的言論,可謂“摩登女性的公共空間”[3]。本文提及的媒體公共空間主要指《玲瓏》雜志上有關女性言論的公共空間。

      (二)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

      “現(xiàn)代”本意是一個時間分段的概念,經(jīng)常被用作目前、今天等的代名詞,泛指人們正在經(jīng)歷的任何一個當前的時間階段[4]。其衍生詞“現(xiàn)代性”是指現(xiàn)代時期人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或狀態(tài)。在學術研究領域,現(xiàn)代一詞還蘊涵著當前、現(xiàn)在的事物或狀況“比過去更新、更好、更優(yōu)越、更進步”的意思。西方現(xiàn)代性通常指17至19世紀西方思想家所形成的啟蒙思想,其中自由主義、個體主義與功利主義是其主流核心價值[5]。李歐梵認為,“中國的現(xiàn)代性是和一種新的時間和歷史的直線演進意識緊密相關的”,“到20年代,在精神和物質的所有層面上,人們普遍地把‘現(xiàn)代性’等同于西方文明了”[6]。

      都市是以非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和人口集聚為主要居民點,由鄉(xiāng)村逐漸演變而來,通常有交通、資源、地形等有利條件。當人口數(shù)增加到一定規(guī)模,且以二、三產(chǎn)業(yè)人口為主要居民時,就成為都市[7]。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東西文化在此相互碰撞。西式街道、銀行、電燈、電話、電車等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的絕大多數(shù)設施從19世紀中葉起相繼傳入上海租界,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已成為號稱“東方巴黎”的國際大都會。

      本文所研究的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是指在20世紀30年代,以上海為中心,涵蓋北京、廣州、漢口等都市生活圈,受西方現(xiàn)代文明思潮影響,具有新思想的女性群體,主要是在校女生和接受過新式教育的知識女性。她們崇尚西方文明,從外在妝容打扮到內(nèi)在修養(yǎng)與思想追求都以西方杰出女性為典范,敢于突破傳統(tǒng)社會對其形象和地位的界定,走出深閨,走進學堂,接受教育,進而步入職場、融入社會,并以時尚、健康、自信等嶄新面貌積極參與社交甚至政治活動,能夠選擇獨立自主的生活空間。

      二、《玲瓏》建構的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

      (一)家庭場域新女性:雖被壓迫卻勇于追求幸福。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是女性生活的重要依托,也是貫穿《玲瓏》這一媒體公共空間關注女性的重要議題?,F(xiàn)代都市女性的家庭生活不僅包括婚后夫妻關系、子女孕育、家庭陳設等,也包括進入婚前戀愛、擇偶等過程。何楠通過對《玲瓏》雜志的“玲瓏信箱”欄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1931—1937年的讀者來信的489個問題當中,涉及婚姻包辦有50件,占所有問題的10%”[8]。責任編輯珍玲向讀者公開征文,“本刊是你們唯一的喉舌,最好的園地,請姊妹們將心中的積郁、煩悶、苦衷或是受男子欺騙的事實寄來,可以借本刊發(fā)泄一下”[9]。在雜志編輯部的議題框架設定下,女性讀者紛紛投稿,抒發(fā)內(nèi)心的苦悶委屈與不滿。如杏子女士在《嫖堂子包私娼,丈夫對我極端冷淡》中描述跟丈夫結婚五年,丈夫在外嫖堂包娼,回到家后卻對自己冷淡的婚后生活。文中多次使用“忍受”“暗自哭泣”“痛苦悲傷”“哭碎了心肝”“抑郁而死”等詞為自己建構了一個悲傷可憐的女性受害者形象,同時用“嫖堂包娼”“抹牌、逛窯”“衣冠禽獸”等詞為丈夫建構了一個放蕩不羈且不負責任的婚后男子形象[10]。又如《嫁給橫暴的丈夫》描述19歲的柳女士在婚后常遭丈夫暴打的故事?!叭蚰_踢,沒有一絲愛護的心”以致柳女士日漸消瘦、精神委頓。因為對丈夫的畏懼和傳統(tǒng)禮教束縛,柳女士不敢向他人哭訴,直到家人逼問,才讓她道出了事實真相。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由男性讀者執(zhí)筆的文章,面對同性的殘暴行為,他并沒有為其辯護,而是毫不客氣地揭露,表達了對殘暴男性義憤填膺的指責與對女性受害者的同情[11]。在編輯部“維護女性,討伐男性”的議題設置下,雜志成為女性公然控訴男性的公共空間,編輯者和執(zhí)筆者共同建構了女性單純、柔弱、被騙、被打等受害者形象,并為男性貼上了好色、虛偽、殘暴等標簽,男性強勢與女性柔弱的強烈對比反映了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

      正是因為在家庭生活中,女性處于弱勢地位的現(xiàn)狀并沒有完全改變,作為女性同胞的知音和女權主義的倡導者,《玲瓏》雜志經(jīng)常發(fā)表鼓勵女性起來反抗的文章,努力建構出不畏困難艱險、積極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如《不要給他屈服》講述一位19歲女子被兩位教員欺騙,其中一位教員引誘其失身,爾后攜另一位教員向其求婚,父母為了名譽的緣故想要允許,但女子思慮“來日方長,我若嫁他,豈不葬送了一生的幸福?”文章雖反映了這位女子的受害過程,但執(zhí)筆者并沒有過度渲染其受害者形象,而是努力建構出一個敢于與男性話語抗爭,對舊禮教說“不”的一個現(xiàn)代都市女性。編輯珍玲回復“無論如何不能答應”“與環(huán)境作戰(zhàn)吧,即犧牲一切,亦當無所顧惜的”[12]。再一次強化了女性勇敢抵抗,即使犧牲一切也不向環(huán)境屈服的精神。珍玲作為《玲瓏》“婦女”欄目編輯,始終秉持女性立場,維護女性利益,被視為“女性中的救星”[13]。當女性遭受壓迫與摧殘時,她“關于將來家庭的壓迫,無疑地須給以嚴重抗拒”[14]的話語論述態(tài)度堅決,鼓勵女性勇于抵抗。此外,雜志的女性執(zhí)筆者也常發(fā)表鼓勵女性反抗的文章,如“姊妹們,醒來吧,女子亦人類,何以被征服,我們要認定不是‘不是家庭的女子’,是‘自己的女子’,要求女權的伸張,家庭的解放”[15]?!读岘嚒烦蔀椴糠峙栽V說內(nèi)心苦惱煩悶和尋求幫助的公共空間,編者通過給讀者的回信大量闡發(fā)了自身對于女子職業(yè)、感情的主張,并試圖以此引導受眾,扮演了意見領袖的角色,成為媒體公共空間里有關女性議題的引導者和制造者。

      在《玲瓏》中,家庭居室也被看做營造男女雙方平等地位的重要環(huán)境。中國傳統(tǒng)的家居裝飾陰森暗沉、森嚴萬象,是宗法等級的象征,思想意識初步覺醒的女性認為“呆板之裝飾約束觀念之自由”“與當今提倡平等自由的生活理念格格不入”,于是從第一期開始就刊登“現(xiàn)代家庭陳設應有之改革”[16],倡導簡潔清新、自由活潑的居室環(huán)境。隨后還特地刊載美術專家對于摩登居室布置之設計,如“摩登居室的布置”介紹摩登居室設置理念,如“最要緊的是簡而美觀”,“居室外墻的粉飾追求賞心悅目”“居室要選擇光線明媚的一面”[17]等。家居裝飾既是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也是女性借助其追求平等自由地位的體現(xiàn)。此時女性意識初步覺醒,她們開始倡導并追求自由平等的婚戀生活,因而,在雜志編輯和讀者雙重互動下,初步完成了在家庭生活中女子雖處被壓迫的弱勢地位,但卻勇于反抗、追求幸福的現(xiàn)代都市家庭女性的建構。然而,受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局限,女性婚戀生活并非一帆風順,在爭取平等地位上,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二)職業(yè)場域新女性:雖被輕視卻勇敢追求經(jīng)濟獨立。

      20世紀30年代,受女權運動的影響,新思想的傳播使得廣大女性逐步認識到:要想追求人格的獨立,必須先謀求經(jīng)濟上的獨立。女性越來越多地走出家門,步入社會,進入到原本屬于男性的職業(yè)領域。她們與男性一樣,謀職、做工、養(yǎng)家、服務社會。她們試圖通過雙手勞動,獲得經(jīng)濟獨立自主的權力,擺脫以往女性必須依賴于男性的傳統(tǒng),進而爭取與男子平權的社會地位。女性職業(yè)領域與原先主要集中在學校、商場、棉紡織廠等地相比有了較大的拓展。她們不但可以出入學校、職場、商場、影院、政壇等公共場所,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教育、就業(yè)、社交等權利,更可涉足手工業(yè)、工業(yè)、商業(yè)、娛樂、服務、教育、文化、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甚至是政治等領域“為稻粱謀”。“獨立自主對一些上?!屡浴瘉碚f又稱為其‘社交公開’‘婚姻自由’的依據(jù),她們鶯鶯燕燕,結拜姐妹,出入公共場所書場茶肆,隨意結交男子……”[18]

      但是,幾千年來中國一直就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模式,男尊女卑、男性話語占據(jù)主導的傳統(tǒng)依然沒有改變。同時,受到經(jīng)濟恐慌的影響,男性求職尚且困難,女性職業(yè)崗位更加貧乏?!皬V州與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漢口并稱我國六大城市,眾多現(xiàn)代機構的產(chǎn)生突破了封建時代都市僅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中心的局限,發(fā)展成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息、科學、教育和服務中心”[19],產(chǎn)生了眾多的新興行業(yè)。即使有著眾多新興行業(yè)的廣州能為女性提供的職業(yè)崗位也不過萬余個,更不用說內(nèi)陸的其他城市,因而職業(yè)崗位的有限是女性在職場生活中面臨的主要困境。《廣州婦女的職業(yè)生活》指出當時廣州職業(yè)婦女的現(xiàn)況,雖然廣州經(jīng)濟、政治、教育已相當繁榮,但女性職業(yè)卻貧乏的可憐,“高尚”的教員工作多不過200人;“體面”的機關女職員也不及百人,且求職時必須攀附關系或具姿色,逢迎上峰、犧牲色相;而女店員以及家庭手工業(yè)者,不僅人數(shù)少、工資低且朝不保夕;女工雖然人數(shù)多達萬人,但她們工作辛苦,工時較長且薪資較低;女性職業(yè)崗位的貧乏“讓那些本該進入職場的女性卻無安插地”[20]。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為擺脫男性依賴,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而走入職場。但是在職場場域仍為男性所把持的環(huán)境下,女性的職場生活并非一帆風順,面臨著“不是給男子利用了去圖利,便是無聊地做花瓶”的困境。正如著名影星阮玲玉1935年主演的電影《新女性》一樣,職業(yè)女性生活在職場男性的算計和擺弄之中,她們需要擁有美貌并愿意犧牲色相,否則在職場中并無立足之地。女招待是當時備受爭議的一份女性職業(yè),珍玲女士認為“女招待在目前果然是一種不大妥的職務,然而職務本身并不含有卑賤性”[21]。女性在咖啡廳或飯店里,招待客人,提供服務,當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去,使得女招待變成為一種“假招待之名,誘惑男性或供男子玩弄是實”的職業(yè)。陳碧霞認為“女招待之所以淪落是老板為了多得一點利益的緣故,亦或者是男性主導的職場話語權使得女性無路可尋,并非女性自甘淪落的原因”[22]。如《女工的悲慘生活》講述一群進城務工的農(nóng)村女子在紗廠每天工作12小時,2個月后每天可得到3毛錢工資,卻還要被工廠扣存半月工資的悲慘生活[23]。

      女性在職場生活中遭受壓榨和迫害,處于弱勢地位?!读岘嚒方枧け黄蹓旱氖聦?,發(fā)表其對男性壟斷社會話語的不滿,并通過大眾媒介的影響力,帶領女性同胞奮起反抗,與職場上的男性話語抗爭。一方面,發(fā)表女性讀者來信表達反抗。如《教育界中人蔑視職業(yè)女子》講述一位在汕頭工作了半年的女學生,報考市立女中特招春季生時,雖然成績第一卻不被錄取,原因是“女中不收職業(yè)女”。作為當事人的朋友,作者對這種事表示憤憤不平,借用雜志這一女性公共空間表達抗議,“難道我們不應該有職業(yè)?難道女子只能做寄生蟲做供人賞玩的花瓶?”“經(jīng)濟獨立是不應該嗎?”作者用一連串語氣強硬的反問句,表達了對蔑視職業(yè)女性人群的強烈不滿,呼吁女性同胞“我們要應該怎樣聯(lián)合起來,打倒那種蔑視和摧殘女子職業(yè)的惡魔”[24]。此外,《玲瓏》借鑒西方文明以及社交名媛、影視明星的經(jīng)驗,鼓勵女性勇敢奮斗,追求平等獨立的地位。雜志專門介紹影視明星或他國女子成功的職業(yè)經(jīng)驗,鼓勵女性在困境中尋求突破。如《奮斗的成功》分享美國后起之星艾佛琳娜潑的成功經(jīng)驗:在成名之前已失敗五次,卻依然繼續(xù)奮斗下去,“一個天生麗質的女性,要成為一個明星,不單是容貌所能為力的”,而應“通過奮斗獲得成功”[25]?!队聥D女的毅力》介紹英國新婦女通過刻苦用心訓練,打破“只有男子才能游過去”的傳說,拆穿“男子的虛偽和夸口,并提出中國女界也屬于男子輕視的地位,只要女子奮起勇為,男子會做的,女子無一不會”[26]。

      除了精神上的引領和指導,《玲瓏》還會介紹一些實用職場知識,幫助女性在職場上立足。如《賢妻良母和婦女職業(yè)》提出“職業(yè)不分貴賤”,在選擇職業(yè)時最重要的是“先量自己的能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容易有成就的工作”[27]?!堵殬I(yè)婦女十誡》提出女性工作要守時、勤懇、勿閑談等工作信條[28]。在職業(yè)生活場域,雜志建構了職業(yè)女性面臨職位匱乏、待遇低下、遭受白眼和摧殘等職業(yè)困境,但是置身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都市新女性卻不卑不亢,在困境中尋求突破并奮起反抗。

      (三)國家場域新女性:雖遭受歧視卻用實際行動貢獻愛國力量。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女性歷來受到男性輕視,不僅是在家庭和職場上,就是在救國護國這一話題上,男性也認為“女子救國無份”[29]579?!读岘嚒穭?chuàng)刊初期專注于服務女性,討論女性話題,諸如時裝美容、女性婚戀、家居裝飾、校園生活等,而不涉及政治及國家話題。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三省,1932年“一·二八”事變轟炸上海,其惡劣行徑引發(fā)國民憤怒,激起民眾愛國之情。雜志女性讀者的愛國意識也突然覺醒,并且作為對男性歧視女性的一種反抗,發(fā)出愛國救國之聲。1932年《玲瓏》第45期《國難有感》一文表達“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憂國憂民、慷慨赴義精神。第47期《女子應該怎樣救國》一文從抵制仇貨、宣傳工作、預備救護工作等提出女性愛國救國的方法?!澳腥酥床黄鹞覀兊睦碛?,總是說我們沒有辦事的能力,事事都要依賴他們”,救國成為女性爭取平等地位的一次機會,是檢視女性在救國方面相對于男子的貢獻,“如果這次還是讓男子去包辦,爭取男女平權,永無實現(xiàn)的希望了”[30]。

      為反擊外國傾銷和支持國貨,1933年被國民政府定為國貨年,結果外貨入超仍達九億元,相當于每人拿出兩塊多錢給外人。當局者認為國貨年失敗的原因在于廣大婦女們買多了外國的胭脂水粉,于是將1934年定為婦女國貨年。瓊女士認為“如果是這樣,這是我們的恥辱呢,這次又給了男性攻擊女性、歧視女性的借口”,倡議女性要摒絕外貨,專用國貨,堅持“非國布不穿,非國產(chǎn)不吃,非國貨不用”的理念,用實際行動支持國貨運動,打破男性對“救國無份,亡國拼命”[29]581的偏見。1934年,《玲瓏》幾乎每期都會刊載與婦女國貨年議題有關的文章,如《婦女國貨應注意兩點》《婦女國貨中,愛國婦女的信條》《我國婦女今后應有之覺悟》等,從打破外貨優(yōu)于國貨的觀念、國貨鑒別方法、推廣國貨之渠道等方面倡議女性支持國貨運動,踐行愛國精神,這些被視為女性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前提條件。

      1935年,宋美齡發(fā)表《國民犧牲精神與女界責任》鮮明提出“男女平等是當然的,但男女平等不是向社會要來的,而是女子自己爭取來的”[31]。在國難當頭、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女子應該與男子分工合作,要忘記安樂生活,犧牲自己的一切來救國。用實際行動參與到愛國救國的行動中去,是女性爭取男女平等地位的一種重要方式,她們要向男子證明,男子能夠做的事情,女性也一定可以做到。隨著國內(nèi)外政治局勢的急劇變動,1936年雜志辦刊目標轉向婦女愛國救亡立場,“把婦女命運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連續(xù)刊載婦女愛國意識以及救國方法”[32]。雜志第221期號召“在國難當前的我國,婦女們應該干一點什么工作呢?用什么方法來救危亡的中國”[33]。以前“玲瓏信箱”專欄多刊載女性“困難之問題,不知所措的心事,以及痛苦被欺之情形”[34],內(nèi)容多為女性讀者反映婚戀生活以及家庭關系中之難題和困惑,是女性控訴男性以及舊式禮教的公共空間,現(xiàn)在愛國救亡議題已越過女性議題成為首選,而鼓動女性救國議題的動力仍為“愛國救亡是女性爭取自由平等的試金石”[35]。曾經(jīng),保家衛(wèi)國是男性的話題,而女性一直被視為依賴男性而生活的寄生蟲,因而女性救國議題從不被重視。但是,隨著女性意識逐步覺醒,擁有家國情懷的女性認為“國家興亡,匹婦亦有責”,女子對于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應該包括救國存亡的內(nèi)容。女性用實際行動,宣傳并踐行支持國貨行動、婦女救國方法等,對歧視婦女“救國無份”的男性發(fā)出了有力反抗,“踐履著自己作為國民一分子的責任與追求”[36]。

      三、結語

      19世紀后期,西方文化和社會思潮涌入中國,以康梁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以天賦人權和歷史進化論為思想武器,把婦女解放與維新變法運動相結合,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提出了婦女解放思想,以“戒纏足”“興女學”為起點,拉開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序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進一步推動了女權運動的發(fā)展,一批先進知識分子以各種方式譯介西方女性主義專著,或創(chuàng)辦以女性為核心受眾的報刊,女權運動呼聲不斷高漲,使得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法律和法理上也承認男女地位平等。但是傳統(tǒng)的觀念根深蒂固,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玲瓏》的編輯和執(zhí)筆者群體(撰稿人多為女性)緊抓時代熱潮,專注于服務女性,討論女性話題,反映女性在家庭、職場、社會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與困境,鼓勵女性勇于反抗社會環(huán)境。他們利用《玲瓏》這個有關女性言論的媒體公共空間記錄了女性被啟蒙的歷程和自身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演變的歷史軌跡,為女性的獨立發(fā)聲提供了廣闊平臺,強調(diào)了作為女性應該具有的性別意識、職業(yè)規(guī)劃素養(yǎng)以及對于民族興亡的獨到認識,從而完成了在家庭場域被壓迫卻勇于追求幸福、在職業(yè)場域被輕視卻敢于追求經(jīng)濟獨立以及在國家場域遭受歧視卻用實際行動貢獻愛國力量的現(xiàn)代都市新女性的建構。

      [1] 楊仁忠.公共領域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

      [2] 王曉明.批評空間的開創(chuàng)——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109.

      [3] 李克強.《玲瓏》雜志建構的摩登女性形象[J].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2000(8):98.

      [4] 謝立中.“現(xiàn)代性”及其相關概念詞義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5):25.

      [5] 姚介厚.傳統(tǒng)·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6):23-29.

      [6] 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54-55.

      [7] 林曉蘭.都市女性白領的身份建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3:17.

      [8] 何楠.《玲瓏》雜志中的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D].長春:吉林大學,2010:81.

      [9] 珍玲.給姊妹們[J].玲瓏圖畫雜志,1931(5):147.

      [10] 杏子.嫖堂子包私娼,丈夫對我極端冷淡[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29):207-210.

      [11] 馬菲蕓.嫁給橫暴的丈夫[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28):145-146.

      [12] 姚慧英,珍玲.不要給他屈服[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4):528-530.

      [13] 淑清,珍玲.封建家庭不睦,如何奮斗一條出路[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62):2373-2376.

      [14] 珍玲,芬芬.意中人行將出國,怎樣解決婚姻問題[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63):2437-2439.

      [15] 鄭鈞潔.和男子算賬[J].玲瓏圖畫雜志,1932(45):1797-1798.

      [16] 梁雪清.現(xiàn)代家庭陳設應有之改革[J].玲瓏圖畫雜志,1931(1):14.

      [17] 張品惠.摩登居室的布置[J].玲瓏圖畫雜志,1931(4):120.

      [18] 忻平.從上海發(fā)現(xiàn)歷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會生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62.

      [19] 周建國.社會轉型與社會問題[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53.

      [20] 吳瑞芝.廣州婦女的職業(yè)生活[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5(167):5-7.

      [21] 曼云,珍玲.女招待是卑賤的職業(yè)嗎?[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61):2309.

      [22] 陳碧霞.要不要取締女招待[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3):457-459.

      [23] 黃琦.女工的悲慘生活[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4):520-521.

      [24] 玉如.教育界中人蔑視職業(yè)女子[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4):518-519.

      [25] 一君.奮斗的成功[J].玲瓏圖畫雜志,1931(6):209.

      [26] 靜嫻.英國新婦女的毅力[J].玲瓏圖畫雜志,1931(41):1611.

      [27] 瓊.賢妻良母和婦女職業(yè)[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3):452.

      [28] 吳麗娟.職業(yè)婦女十誡[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27):74.

      [29] 瓊.提倡國貨與婦女們的決心[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4(135):579-581.

      [30] 雪菲.女子應該怎樣救國[J].玲瓏圖畫雜志,1932(47):1893-1894.

      [31] 宋美齡.犧牲精神與女界責任[J].玲瓏婦女圖畫雜志,1935(196):1920-1923.

      [32] 師文靜.《玲瓏》雜志及其女性形象塑造[D].濟南:山東大學,2009:39.

      [33] 曾詠白.婦女的救亡工作[J].玲瓏婦女雜志,1936(221):195.

      [34] 珍玲.解答疑難[J].玲瓏圖畫雜志,1932(47):1901.

      [35] 1937年對婦女界的希望[J].玲瓏婦女雜志,1937(268):8.

      [36] 姜衛(wèi)玲.近代報刊中知識女性的身份認同與主體建構[J].新聞戰(zhàn)線,2016(3):103.

      責任編輯:孫義清

      I210.9

      :A

      :1007-8444(2017)05-0533-06

      :2017-05-20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玲瓏》雜志中現(xiàn)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構研究”(2016SJB860006);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近代女性報刊視閾中知識女性話語空間建構研究”(16TQB001)。

      姜衛(wèi)玲,副教授,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史論與女性報刊研究。

      猜你喜歡
      國貨圖畫婦女
      千年國貨奶茶店
      路上那些記憶中的國貨老物件
      國貨之光
      女報(2019年7期)2019-11-16 10:49:20
      當代婦女的工作
      視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強奸罪立法和執(zhí)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镇平县| 石家庄市| 河间市| 始兴县| 长丰县| 宣汉县| 临海市| 宁波市| 水城县| 鄄城县| 托里县| 响水县| 江达县| 新郑市| 武冈市| 陕西省| 巴林左旗| 苍梧县| 柳江县| 塘沽区| 老河口市| 梁山县| 安福县| 舞阳县| 那曲县| 霍林郭勒市| 新田县| 汤阴县| 于田县| 沅陵县| 五大连池市| 平利县| 连江县| 大城县| 嘉祥县| 武义县| 东阳市| 巢湖市| 井研县| 张北县|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