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
徐 威
?
“一直”“總”與“always”的事件語義學分析
北京語言大學
徐 威
在漢語普通話中,“一直”和“總”這兩個時間性副詞被人們頻繁使用,并且用法極其相似。在語義學中,“一直”用來描述持續(xù)的狀態(tài)或感覺,而“總”用來表達動作或狀態(tài)的重復。當表示在特定時間下某種動作或者事件發(fā)生的頻率時,它們相互之間有很多共同點,甚至有時可以互換。而英語時間性副詞“always”在各大英漢詞典中的翻譯都同時包含了“一直”和“總”。本文將從事件語義學的角度對三者進行對比分析。
一直;總;always;事件語義學
在很多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總”作為時間性副詞義項的解釋均為“一直、經(jīng)?!钡?,而對“一直”作為時間性副詞義項的解釋大致為“表示動作始終不間斷或情況始終不改變”。從這里可以看出,時間性副詞“總”的實際意義和表示類似意義的“一直”有一些出入。而在很多漢英詞典中,“總”和“一直”的時間性副詞義項的解釋均為“always”。本文將Parsons(1990)的亞原子語義學與現(xiàn)代漢語時間性副詞“一直”和“總”相結合,在事件語義學的框架下將其與英語中與其意義接近的時間性副詞“always”進行對比分析,以總結出其各自的特點,并梳理出二者的異同點。
事件語義學(event semantics)這個概念最早由Davidson(1967)提出,其獨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從事件(event)的角度來進行語義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受到廣泛的認可,后來發(fā)展成了一個獨立的研究學派,即事件語義學。這種語義分析方法又被稱為“戴維森分析法”。在后人的研究中,事件語義學也越來越成熟,在Davidson的理論基礎上衍生了很多不同的理論,這些理論被稱為“新戴維森分析法”。比如Rothstein(2004)介紹的謂語理論(predication theory)就是新戴維森分析法的后續(xù)進展之一,認為語義推衍應該受到句法制約。Parsons(1990)提出的亞原子語義學在事態(tài)句中的副詞性修飾語的辨析方面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吳平(2008)從三個方面對Parsons(1990)的理論進行了詳細的評介:第一,Parsons的亞原子語義學理論最本質(zhì)的研究方法是采用詞匯主義的研究思路,即通過借鑒詞匯分解的思想引入了諸如CAUSE、BECOME等作為基本的邏輯符號,并應用這些符號來擴展事件結構的表現(xiàn)能力;第二,Parsons對英語基本句式的事件結構分析反映出他在事件類型、語義角色、副詞修飾語和時態(tài)等方面的描寫明顯地提高和改進了事件結構的表現(xiàn)能力;第三,就其本質(zhì)而言,亞原子語義學應該屬于新戴維森分析法,并且就其對 Davidson 事件理論的貢獻來看,它有理由成為新戴維森分析法研究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安豐科、安勝昔(2012)運用新戴維森分析法分析了領主屬賓句的事件特征。他們認為領主屬賓句是包含兩個原子事件的復合事件,而且這兩個原子事件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他們在相應的邏輯語義表達式中明確地界定了兩個名詞詞組的題元角色,并直觀地呈現(xiàn)了該句式的語義特點。
副詞是一種非常繁雜的詞類,目前學者對現(xiàn)代漢語中的副詞并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方式和標準。不同的漢語詞典對時間副詞的界定和劃分也不盡相同。并且,這種分類從歷時的角度來看呈動態(tài)變化,即使對于同一系列的漢語詞典來說,它們隨著版本的更迭對部分時間副詞的解釋也有變化,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對時間副詞研究的難度。
呂叔湘(1979: 42)有這樣的敘述:“副詞的內(nèi)部需要分類,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凈利索,因為副詞本身就是個大雜燴?!边@句話既說明了給副詞劃分次類是必要的,又說明了劃分次類是十分困難的。在各學者所劃分的次類中,大體都有“程度副詞”“范圍副詞”“時間副詞”和“否定副詞”等。還有一些如“語氣副詞”“頻率副詞”“關聯(lián)副詞”“情態(tài)副詞”“疑問副詞”和“表數(shù)副詞”等。陸儉明、馬真(1999)、周小兵(1999)、張誼生(2000)和李泉(2002)等在副詞分類方面也都提到了關于時間副詞的分類,但他們各持不同觀點。就與時間相關的副詞而言,本文建議將其分為廣義時間副詞和狹義時間副詞兩類。其中,廣義時間副詞可以與英語中的“temporal adverb”相對應,指一切與時間相關的副詞,包括通常被稱為頻率副詞或頻度副詞的“常常”“往往”等,不妨稱之為“時間性副詞”;而狹義時間副詞可以與英語中的“time adverb”相對應,指那些嚴格表示時間的副詞,比如“一直”“馬上”和“頓時”等,可直接稱之為“時間副詞”。
黃瓚輝(2001)、夏群(2008)、鄒海清(2008)和賈改琴(2009)都探討了“一直”和“總”的對比研究,涉及語義、句法和語用的多個層面。而本文主要從英漢對比的角度出發(fā)來進行分析。根據(jù)《英漢大詞典》(1989)中對“always”的解釋,它作為時間副詞有以下三種意義:a. 總是,每次都是,無例外地;b. 永遠,始終,一直;c. 一再,老是。第一種意思可以體現(xiàn)在下面的例句中:
(1) The sun always rises in the east.
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
根據(jù)Parsons(1990)對事件句的分析方法,(1)可以解釋為:
For some event e,
e is a rising, and
the subject of e is sun, and
the complement of e is in the east, and
e holds every day.
相對應的事件語義學表達式為:
(?e) [Rising (e) & Subject (e, sun) & Complement (e, in the east) & Hold (e, every day)]
Parsons(1990)在亞原子語義學理論中引用了“終止”(culmination)和“持續(xù)”(holding)兩個概念,用“Cul (e, t)”來表達“e”是一個終止在時間“t”的事件,用“Hold (e, t)”來表達事件“e”在時間“t”持續(xù)。如果一個事態(tài)在時間“t”持續(xù)的話,就意味著這個事態(tài)是一個狀態(tài),或者在時間“t”內(nèi)是一個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事件。從上述表達式中我們可以看出,“always”的意義被體現(xiàn)在了“Hold (e, every day)”之中,表“rising”這個事件在每天持續(xù)不斷地發(fā)生。所以或許(1)可以表達為:
(2)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every day.
我們再來看以下兩個例子:
(3) 星期天他不一直在家。
He is not always at home during the whole Sunday.
(4)星期天他不總在家。
He is not always at home on Sundays.
通過比較(3)和(4),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最主要區(qū)別體現(xiàn)在前者強調(diào)的是星期天“這一整天”的事件,不是半天;而后者強調(diào)的是“星期天”這一天,而不是星期六。(4)中的“always”似乎表示“every Sunday”,或許可以說“always”在這種情況下蘊含了一個“every”的意義。由于(1)中的“rise in the east”是一個客觀事實,又是一個動作,所以“always”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動作的重復發(fā)生。再如:
(5) He’s not always at home in the evening.
這句話可以被描寫成:
(?e) [Not being at home (e) & Subject (e, he) & Hold (e, in some evenings)]
(5)是一個部分否定句,我們需要將“not always”和“in the evening”的意義組合起來,就成了“in some evenings”。所以(5)表達的意思為如下兩句的結合:
(6) He’s not at home in some evenings.
(7) He’s at home in some evenings.
所以,對部分否定句中的“always”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將它與其他詞的意義結合在一起來理解,可以將它理解為“some”或者“sometimes”的意思。我們甚至可以說(5)與(6)表達基本相同的意思。不過如果這樣說的話,或許也可以說(5)與(7)的意思也基本相同。不過,(7)并不是部分否定句,并且它和(6)互相蘊含。這種現(xiàn)象還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進行闡述:
(8) He is not always late for school.
(9) He is not late for school sometimes.
另外,對于“always”的第二種意思來說,在上述詞典中有如下例句:
(10) She has always been easy to get along with.
她一直是很容易相處的。
(11) This is what I have always said and always shall say.
我過去一直說,今后還將永遠說的就是這話。
我們可以將(10)轉寫為:
(?e) [Being easy to get along with (e) & Subject (e, she) & Hold (e, all the time)]
這句話用“Hold (e, all the time)”來描寫“has always been”,因為該事件是一直持續(xù)的。
而(11)則可以被轉寫為:
(?e) [Saying (e) & Subject (e, I) & Cul (e, now) & Hold (e, in the future)]
這里“always”表示“說某些話”這一事件的持續(xù)性,它發(fā)生在過去,終止在現(xiàn)在,并且還會發(fā)生在將來。我們從詞典中給出的對應漢語解釋還可以發(fā)現(xiàn),“always have done”對應的是“過去一直”,“always shall do”對應的是“今后永遠”。所以,從(11)中我們可以得出,“always”對應的漢語解釋是根據(jù)其時態(tài)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
而對于“always”的第三種意思來說,詞典中的例句為:
(12) They are always complaining.
他們老是抱怨個沒完。
本句可以描述成:
(?e) [Complaining (e) & Subject (e, they) & Hold (e, now) & Always(e)]
另外,根據(jù)《大英漢詞典》(1992)的注釋, “always” 還具有下面的意思:在任何時候。其相應的例句為:
(13) You can always leave if the show gets boring.
如果你對演出感到厭煩的話,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離開。
而在這句話中,包含下面兩個事件:
(?e) [Leaving (e) & Subject (e, you) & Hold (e, any time)] & (?e’) [Getting boring (e’) & Subject (e’, the show) & Cul (e’, in the future)]
因此,如果我們用“at any time”將“always”進行替換的話,其句子意思不會產(chǎn)生變化:
(14) You can leave at any time if the show gets boring.
如果你對演出感到厭煩的話,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離開。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always”作為時間性副詞基本含有以下幾層意義:
a. 總是,每次都是,無例外地;b. 永遠,始終,一直;c. 一再,老是;d. 在任何時候。
先看下面兩個例子:
(15) 他一直睡前洗腳。
He always washes his feet before sleeping.
(16)他總睡前洗腳。
He always washes his feet before sleeping.
乍一看,(15)和(16)似乎意思相同,但是如果我們將語序進行微調(diào)后:
(17) *他睡前一直(在)洗腳。
He was washing his feet all the time before sleeping.
(18)他睡前總洗腳。
He always washes his feet before sleeping.
“他睡前一直洗腳”表達的是“他睡前一直在洗腳”的意思,雖然句子是合法的,但是在邏輯上卻講不通。(15)和(17)的區(qū)別在于,后者將“睡前洗腳”這件可以被每天重復做的事件變成了“睡前一直持續(xù)地在洗腳”。但是如果我們將“洗腳”換成“做作業(yè)”的話:
(19) 他睡前一直在做作業(yè)。
He was doing homework all the time before sleeping.
(20)他睡前總在做作業(yè)。
He always does homework before sleeping.
對應的事件語義表達式為:
(?e) [Doing (e) & Subject (e, he) & Object (e, homework) & Hold (e, before sleeping)]
和
(?e) [Doing (e) & Subject (e, he) & Object (e, homework) & Cul (e, when sleep)]
從此可以看出,兩句中的前者強調(diào)做作業(yè)這件事在睡前一直持續(xù),而后者強調(diào)做作業(yè)這件事在睡覺時終止,并且這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再者:
(21) He always washes clothes on Sunday morning.
可以被解讀為:
(22)他一直都(是)星期天上午洗衣服。
(23)他總(是)星期天上午洗衣服。
其中,(21)中的“always”可以同時被翻譯成“一直”或者“總”。這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說明,“一直都”用來描寫動作的重復時,和“總”有些類似。如果我們給上句加上一個“every”的成分:
(24) He always washes clothes every Sunday morning.
他一直都(是)每個星期天上午洗衣服。
(25)He always washes clothes on Sunday mornings.
他總(是)星期天上午洗衣服。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24)和(25)具有同樣的意義,但是本文認為“一直都”需要與“每個”共現(xiàn)來表達“every”的意思,但是“總”則不必要,因為它本身就含有“every”的意思,只需把“Sunday morning”改為“Sunday mornings”。
通過一系列的例句分析,我們可以對目前所得出的結論做出以下概括:“always”作為時間性副詞時,大致包含四種意義:a. 總是,每次都是,無例外地;b. 永遠,始終,一直;c. 一再,老是;d. 在任何時候。 它既可以用來描寫動作的重復發(fā)生,又可以描寫狀態(tài)的持續(xù)。所以,“always”綜合了“一直”和“總”兩詞的意義,但是與“總”更接近。另外,“always”蘊含著一種“every”的特征,這種特征也存在于“總”中,但不存在于“一直”中。在部分否定句中,“always”可以理解為否定的“some”或“sometimes”。
鑒于國內(nèi)有關“一直”“總”的漢語和外語對比研究很少,本文對“一直”“總”和“always”三個意義有些重疊的時間性副詞做了一個初步的對比分析,關于三者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所得出的結論也需要更多的語料來進行驗證。與本文中提到的時間性副詞類似的詞語還有“常?!薄巴ǔ!薄巴焙汀皁ften”“usually”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可探討性。除此之外,這些時間性副詞之間的連用情況以及與其他詞語共現(xiàn)的情況也會反映出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比如“總是一直”連用和“一直都”“總是在”的共現(xiàn)使用等。
Davidson, D. 1967. The logic form of action sentences [C] // N. Rescher (ed.).TheLogicofDecisionandAction.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37-71.
Parsons, T. 1990.EventsintheSemanticsofEnglish:AStudyinSubatomicSemantics[M]. Cambridge: MIT Press.
Rothstein, S. 2004.StructuringEvents:AStudyintheSemanticsofLexicalAspect[M].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安豐科, 安勝昔. 2012. 領主屬賓句的事件語義分析 [J].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 89-94.
黃瓚輝. 2001. 時間副詞“總”和“一直”的語義、句法、語用分析 [D]. 碩士學位論文. 暨南大學.
賈改琴. 2009. 現(xiàn)代漢語時間副詞的形式語義研究 [D]. 博士學位論文. 浙江大學.
李華駒等. 1992. 大英漢詞典 [Z].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李 泉. 2002. 從分布上看副詞的再分類 [J]. 語言研究 (2): 89-95.
陸谷孫等. 1989. 英漢大詞典 [Z].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陸儉明,馬真. 1999. 現(xiàn)代漢語虛詞散論 [M]. 北京: 語文出版社.
呂叔湘. 1979.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吳 平. 2008. 評Parsons的亞原子語義學 [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 133-137.
夏 群. 2008. 現(xiàn)代漢語時間副詞研究 [D]. 博士學位論文. 南開大學.
張誼生. 2000. 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性質(zhì)、范圍與分類 [J]. 語言研究 (2): 51-6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05.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 [Z]. 北京: 商務印書館.
周小兵. 1999. 頻度副詞的劃類與使用規(guī)則 [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 116-119.
鄒海清. 2008. 現(xiàn)代漢語時間副詞的語義功能研究 [D]. 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傳媒大學.
(責任編輯 李淑靜)
通信地址: 100083 北京市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科學院
本文為北京語言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現(xiàn)代漢語時間性副詞的事件語義學研究”(16YCX178)的階段性成果。
H03
A
2095-5723(2017)01-0033-05
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