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凝望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

      2017-03-11 19:20:45桑逢康
      文學自由談 2017年6期
      關鍵詞:西南聯(lián)大昆明

      桑逢康

      凝望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

      桑逢康

      《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是余斌由三聯(lián)書店2017年7月新出的一本文史隨筆集,恰逢西南聯(lián)大建校80周年,適時滿足了社會上的需求。兩年前,云南人民出版社還出版過他的另一本同類的書:《西南聯(lián)大──昆明天上永遠的云》。兩者應為姊妹篇,我都拜讀過,收益良多,印象頗深。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昆明組建的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上堪稱艷麗的奇跡,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搭建茅屋上課,加上敵機不斷轟炸襲擾,西南聯(lián)大卻在短短八九年時間里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大批棟梁之才。據(jù)前些年一項統(tǒng)計資料,民國時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第一屆評議產(chǎn)生)、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西南聯(lián)大師生總共有172人(學生90人,教師82人);2000年以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9位科學家中,有3位是當年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在“兩彈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8位出自西南聯(lián)大,其中6位是聯(lián)大學生。以上統(tǒng)計還僅僅是就理工科而言,在人文社科領域的著名學者、教授以及創(chuàng)作家,出自西南聯(lián)大或與其有關者更是為數(shù)甚多,其中若干位稱得上是大師級人物。正如余斌所言:“一個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上有如此卓越的貢獻,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奇跡?!彼杂啾蟀盐髂下?lián)大贊譽為“昆明天上永遠的云”──燦爛的、輝煌的、令人敬仰與懷念的五彩祥云。

      余斌原籍昆明,在故鄉(xiāng)讀小學和中學,1959年從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分配至甘肅蘭州工作。他是改革開放后新時期頗有影響的刊物《當代文藝思潮》的創(chuàng)辦人和主事者之一,其所著論文曾獲中國社科院《文學評論》優(yōu)秀論文獎。之后回到昆明,在云南師范大學任教,從文藝評論家“轉行”當了教授,二十多年來專門從事西南聯(lián)大的相關研究,撰寫了數(shù)量眾多的文史類隨筆,結集為上述兩部專著。兩本書都是以西南聯(lián)大在昆明辦學期間的人和事為主,兼及與西南聯(lián)大關系密切的中央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云南大學……兩書的主題相同,內(nèi)容互有側重也有所重疊、交叉,可以起到相互印證和補充的作用。

      西南聯(lián)大地處昆明,想必作為昆明人的余斌寫西南聯(lián)大自然義不容辭,而且“天時地利人和”,寫起來必定得心應手。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由于已經(jīng)過去了七八十年,以往又不大注意遺跡保存,隨著城市改造擴建,原西南聯(lián)大校址、尤其師生們散居各處的房舍大多不復存在,尋找起來困難重重。余斌又是一位嚴謹?shù)膶W者,他寫的文史類隨筆重證據(jù),重實地調(diào)查,絕不虛構瞎編。由于史料畢竟是死的而不是鮮活的,而且有欠缺和不夠確切之處,所以必須加以豐富、提高、完善,通過實地調(diào)查加以印證或匡正。這樣,余斌就選擇了一條讓自己費盡千辛萬苦的路:眼到(盡量搜集和閱讀大量有關史料,包括書信、日記、回憶錄等等)、腿到(四處奔波探尋各處舊址)、手到(訪問知情人和聯(lián)大名師后代并作詳細記錄)、心到(自始至終懷著對西南聯(lián)大及前輩學人的敬仰之心)。真?zhèn)€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靠笨工夫?!薄@四句本是傅斯年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時演講中的名言。胡適很欣賞傅斯年的這種治學精神,我把它借用來加在余斌身上覺得也正合適。

      當年在昆明組建西南聯(lián)大時,由原北大校長蔣夢麟、清華校長梅貽琦、南開校長張伯苓三人組成常委會,實際主持具體工作的是梅貽琦;他們都是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大教育家。云集于此的人文學科領域的名學者、名教授、名作家就更多了,如西南聯(lián)大的劉文典、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王力、羅常培、唐蘭、楊振聲、川島、陳夢家、游國恩、陳寅恪、錢穆、傅斯年、雷海宗、馮友蘭、湯用彤、金岳霖、賀麟、錢鐘書、馮至、葉公超、吳宓、陳銓、卞之琳、潘光旦、張奚若、錢端升、陳岱孫等等。云南大學的也不少,如吳晗、李長之、林同濟、胡小石、吳文藻、費孝通、呂叔湘、施蟄存、姜亮夫、納忠、方國瑜、楚圖南、徐嘉瑞等。當時在昆明的還有梁思成、李濟、李方桂、顧頡剛、李何林、謝冰心、林徽因、光未然、李公樸、常書鴻、常任俠、查阜西、趙沨……可謂人文薈萃,臥虎藏龍。這是一群愛國的知識分子,是一群不愿做亡國奴的知識分子,是一群以保存、延續(xù)中國學術與文化并使之發(fā)揚光大為已任的知識分子。一句話:他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脊梁與中堅。

      這些文化名人的住地相當分散,而且居無定所,經(jīng)常搬遷。昆明北郊的龍頭村及附近的棕皮營、麥地村、司家營、落索坡都留下過其中一些人的足跡,但要尋找舊址卻相當困難,余斌戲稱之為“門外考古”。僅舉二例:

      節(jié)孝巷13號是聞一多在昆明的舊居之一。余斌最早是在馮至寫的《昆明往事》一文中得到線索的,其中有一句,馮至說他剛到昆明時,“住在節(jié)孝巷內(nèi)怡園巷,巷口對面是聞一多、聞家駟的寓所”。節(jié)孝巷是有的,但余斌多次走訪,又遍查相關地方志資料,都未見有怡園巷一說。后來摸進緊挨著紅十會醫(yī)院的一所破舊小院,才從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嘴里得知這里就是怡園巷,早年只住了4戶人家,她家老門牌是怡園巷3號。怡園巷現(xiàn)已名實雙亡。

      然而問題并沒有到此為止。余斌又從《聞一多年譜長編》中得知:1940年8月,聞一多從外縣回到昆明后,因一時找不到住處,便住在胞弟聞家駟的家里,“小東城腳下華山東路節(jié)孝巷13號,是周鐘岳公館的偏院”。住節(jié)孝巷得到了印證,但周公館的偏院又在哪里呢?余斌做學問是一根筋,不得出個究竟絕不罷休。他從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的《回憶》中,查到了當時任內(nèi)政部長的周鐘岳在昆明的公館位于“西倉坡若園巷”,又根據(jù)《吳宓日記》得知“若園巷就在玉龍堆”。余斌于是就去西倉坡、玉龍堆尋找若園巷,“問誰誰搖頭,地名改來改去,記憶也隨之喪失,蒸發(fā)”?;侍觳回摽嘈娜耍谝淮卫贤瑢W的聚會上,他經(jīng)非常熟悉昆明老街老巷的同窗學友魏君介紹,走訪了周鐘岳的二公子周錫楠老師,這才確認了,在昆明“只有一處周鐘岳公館,在翠湖北路。節(jié)孝巷13號與周家無關,那房子既非周公館正院,偏院更無從談起”。節(jié)孝巷13號的房主是鄒若衡,云南昭通人,擔任過“云南王”龍云的侍衛(wèi)長。魏君過去家住節(jié)孝巷11號,其父魏述征從同濟大學畢業(yè)后掛牌行醫(yī),當年與聞一多是鄰居。幾經(jīng)周折,聞一多的舊址才終于落到了實處。聞一多次子聞立雕2008年來昆明,曾由余斌陪同重訪節(jié)孝巷的舊居遺址。

      沈從文1946年夏寫的《懷昆明》一文中,說他和家人在抗戰(zhàn)初期在北門街蔡鍔的公館住過一段時間,那是“老式的一樓一底,樓梯已霉爛不堪,走動時便軋軋作聲……大大的磚拱曲尺形長廊,早已傾斜,房東劉先生便因陋就簡,在拱廊下加上幾個磚柱。院子是個小小土坪,點綴有三人方能合抱的大尤加利樹兩株”。余斌從沈文中得此信息,但三番五次考察,均無收獲,在北門街根本見不到蔡公館大門的任何遺跡。后經(jīng)滇軍耆宿黃毓成哲嗣黃清先生幫忙指點,初步確定蔡公館位于北門街與丁字坡的夾角內(nèi),現(xiàn)在已是一個大雜院。沈從文的妻妹張充和有一篇回憶,提到她和姐夫一家住此時,“在我窗下有一條小路通山下,下邊便是靛花巷,是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在地”。余斌循此提示,這才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再次實地考察落實時,他沒有和前幾次那樣從北門街那邊的入口處進去,而是換了個方位,從丁字坡這邊的入口處進去,一看,“果然是個大院落,雖說頹敗雜亂些,但基本格局呈現(xiàn)出來了。確有兩棵尤加利樹(即桉樹)……尤讓人興奮的是小樓還在,更關鍵的是那標志性的長廊居然也還在!”余斌終于落實了沈從文的這一處舊居,自然喜不自勝,因為這等于在昆明抗戰(zhàn)期間的文化地圖上又找到了一處文化名人的重要坐標。他在總結自己寫作文史隨筆的經(jīng)驗時說道:

      在我看來,史料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依靠史料,人不能懸浮于空中而是生活在地上的。住要有居所,行就會在地上留下實實在在的足跡。二十年來,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尋訪抗戰(zhàn)時期許多文化名人(主要是西南聯(lián)大的教授和作家)在昆明留下的舊居和遺址,找到那些舊居和遺址,相關的“記憶”才有依附體,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可觸摸的歷史“現(xiàn)場感”。

      這是余斌的經(jīng)驗之談,也可以說是 《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和《西南聯(lián)大──昆明天上永遠的云》最大的特色、最耀眼的亮點。有評論說,余斌繪制了“戰(zhàn)時昆明最重要的文化地標與全息圖”,絲毫也不過分。

      還值得注意的是,余斌并非在為西南聯(lián)大寫校史,而是在寫文史類隨筆,通過人物群像的精雕細刻或粗線條勾勒描畫,讓西南聯(lián)大及其精神風貌復活,讓讀者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看到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這樣的書寫既是兩本書的又一特點,也是一大優(yōu)點。

      所謂“文史類隨筆”也者,內(nèi)容是“史”,形式為“文”;具體一點說,歷史是它的骨架,文學是附在骨架上的外衣。前者要求堅實厚重挺拔,后者要求華美生動感人,兩者均不可偏廢,也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的“文附質(zhì)也”和“質(zhì)待文也”?!拔摹睆妱t“質(zhì)”勝,“文”弱則“質(zhì)”衰,“質(zhì)”不行,“文”再好也無濟于事,甚且有害。而“隨筆”實際上是散文的變種,應當與散文同類。這種寫法雖說比較自由,但“文”既與“史”掛鉤,就必須要于史有據(jù)。

      文史類隨筆由于既可增長歷史知識又能得到文學享受,所以近些年來大行其道,頗受讀者歡迎。余斌關于西南聯(lián)大的這兩本書,由約120篇隨筆結集而成,“質(zhì)勝”是不待說的,“文盛”也是不待說的——余斌科班出身,擅長文學評論,又是著述豐富的大學教授,學識深厚,文筆老到。他寫文化名人及昆明風物,娓娓道來,文情并茂,有很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無論尋到遺址時的興奮與喜悅,還是舊址已蕩然無存的無奈與惋惜,一波三折,夾敘夾議,有的篇章或段落簡直像小說一般引人入勝,讓讀者隨作者之喜而喜,隨作者之憂而憂。無論大事件還是小細節(jié),說史有依據(jù),筆下有文采,兩者相得益彰,這樣的文史隨筆焉有不受讀者歡迎之理?

      余斌在字里行間自始至終都懷著對西南聯(lián)大的敬仰與懷念之心,懷著對故鄉(xiāng)昆明深厚的眷戀之情。從中年到老年馬不停蹄穿行在昆明的舊街老巷,目不轉睛地凝望著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他心潮澎湃,文思勃發(fā),不僅寫當年的那些學者教授作家,同時也把自己擺進去,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請讀下面一段文字: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興隆街畢竟變了……不光比從前顯得更窄,也更少了街的意味。順街觀光,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壘造了袖珍廚房,廚房兩兩相對,剩下的街面僅三米左右,從中穿行,不像逛街,倒像進入一條緊縮拉直的、長長的帶形大雜院,街坊們投向我的目光分明在問:“你找哪個?”

      我哪個也不找。

      我找的是那條文化曾經(jīng)興隆過的興隆街。關于這條酷似帶形大雜院的興隆街,查了查書,據(jù)說命名于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感覺告訴我,這條老老的興隆街仍將靜靜地躺在那里象征逝去的歲月。

      逝去的歲月,文化曾經(jīng)興隆過。凝望著西南聯(lián)大的背影,想象著昆明天上的那片彩云,我們今天又該作何想,該做些什么呢?我想,余斌的這兩本書一定會促使讀者認真地思考。

      《幸存者》

      陸天明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作者“中國三部曲·驕陽”之第一部。作品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了在共和國的歷史上,一代承上啟下的熱血青年,曾經(jīng)的風雨激蕩,他們的思索、追求和奮斗,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巨變中所留下的足跡。

      《三峽書簡》

      王 彬著 作家出版社

      這本散文集充溢著對蒼茫生命的解讀,文字中透射出的感懷,具有時間的縱深感和空間的廣闊性,物與理、情與辭相得益彰,俊朗、闊大而精微感人。誠如作者所言,散文無非是對生命的一種凝望。

      猜你喜歡
      西南聯(lián)大昆明
      西南聯(lián)大
      雪中昆明 一夢千年
      云南畫報(2022年3期)2022-04-19 11:16:00
      紀念西南聯(lián)大在昆復校(三)
      奧秘(2020年11期)2020-12-29 12:06:55
      紀念西南聯(lián)大在昆復校(二)
      奧秘(2020年10期)2020-11-06 07:36:19
      紀念西南聯(lián)大在昆復校
      奧秘(2020年9期)2020-10-12 14:41:41
      由西南聯(lián)大想到的
      公民與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38
      昆明美
      民族音樂(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節(jié)選)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昆明)? ??????? ??? ??
      中國(韓文)(2018年6期)2018-06-25 07:10:44
      抗戰(zhàn)初期昆明文協(xié)成立的前前后后
      西南學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8:42
      聊城市| 喜德县| 夏河县| 临朐县| 徐水县| 宜春市| 隆化县| 如东县| 南召县| 广州市| 伊通| 大城县| 石渠县| 浦东新区| 克拉玛依市| 平遥县| 鄂州市| 普定县| 上栗县| 资溪县| 漳平市| 凌海市| 乌恰县| 宁晋县| 同心县| 多伦县| 岳西县| 天台县| 当阳市| 舒城县| 颍上县| 富民县| 边坝县| 濉溪县| 兴仁县| 东丰县| 蒲城县| 石河子市| 浠水县| 司法|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