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秀, 張文杰
(1.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4;2.滁州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試論陸游詞的“門面客氣”問題
董秀秀1, 張文杰2
(1.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24;2.滁州學(xué)院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方東樹《昭昧詹言》批評陸游詞多“門面客氣”,這一論斷雖有以偏概全之嫌,卻也如實指出了陸游詞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陸游的部分宴飲唱和詞以及表現(xiàn)游仙訪道的詞作的確存在浮夸虛泛、缺少真情實感的弊病。究其原因,與陸游所處時代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氣、作者矛盾的詞學(xué)觀以及詞人才情氣韻的不足有關(guān)。
陸游;門面客氣;宴飲酬唱;詞學(xué)觀;掉書袋
關(guān)于陸游的詞作,后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既有持肯定態(tài)度的,如清馮煦《蒿庵論詞》曰:“劍南屏除纖艷,獨往獨來,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諸家,無可方比?!盵1]204也有持批評態(tài)度的,如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十二云:“補之詞失之繁,氣稍緩。放翁多門面客氣。乃知大家之不易得。”[1]327對陸游詞評價的高低,這里暫且不論,本文擬就方東樹多次言及的陸游詞的門面客氣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若要探究陸游的門面客氣詞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方東樹所言的“門面客氣”的涵義。關(guān)于“門面”一詞,《漢語大詞典》羅列了六種涵義,其中之一為“虛飾”、“表面應(yīng)付”,例證有二:一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曰:“這富家子雖與楊抽馬相好,只是見他興頭有術(shù),門面撮哄而已。”又如清黃宗羲《復(fù)秦?zé)魩r書》曰:“此亦先生門面之言?!边@里的“門面”多指缺乏真情,敷衍應(yīng)對的意思,筆者認為方東樹所言“門面”也當(dāng)屬此意。至于“客氣”一詞,《漢語大詞典》中有四種解釋,其中一義為“文章的虛夸浮泛”,如唐劉知己《史通·雜說中》云:“其書文而不實,雅爾無檢,真跡甚寡,客氣猶煩?!庇秩缜迦钤杜c友人論古文書》曰:“是故兩漢文章,著于班范,體制和正,氣息淵雅,不為激音,不為客氣。”這里的“客氣”都是指文章華而不實,浮夸虛泛的意思。方東樹所說的“客氣”是針對陸游詞作而言,故而意指理當(dāng)在此。
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首次將“門面”“客氣”二詞并稱,如卷五評謝靈運云:“宋以后如陸放翁等學(xué)杜,喜為門面,客氣矜張,以自占身分。無其實而自張不怍,最為客氣假象,可憎厭,康樂尚無是也?!盵2]144卷十二評晁補之云:“補之詞失之繁,氣稍緩。放翁多門面客氣。乃知大家之不易得?!盵2]327由此可知方東樹對陸游詞的評價不高,甚至認為放翁詞沒有真情實感,多假象,讓人憎厭,不能歸為大家。
若要弄清陸游詞作中是否存在門面客氣問題,首先必須了解陸游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陸游詞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題材廣泛,涉及愛國、愛情、詠物、宴飲贈和、田園隱逸、游仙學(xué)道等。那么陸游詞作中,究竟哪些部分存在門面客氣問題?這便是筆者將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眾所周知,愛國思想貫穿陸游的一生,他具有堅定的抗金意志,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充滿深深的憂慮。如“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陸游想象淪陷區(qū)的人民或許在等著他來收復(fù)中原失地。即便在夢中,他這種匡復(fù)之志也不曾淡化,如《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便是寫照,直到晚年仍然“心在天山”(《訴衷情》)這樣來寫“一飯不忘,沒齒不二”的大中原的感慨,平心而論,沉痛感人,并無矯揉造作之嫌。
陸游的愛情詞,以《釵頭鳳》為代表,我們暫且不論這首詞的本事,單就其文本內(nèi)容本身而言,其用情至深、至苦,令人不忍細讀。其他如《蝶戀花》:
水漾萍根風(fēng)卷絮,倩笑嬌顰,忍記逢迎處。只有夢魂能再遇,堪嗟夢不由人做。夢若由人何處去?短帽輕衫,夜夜眉州路。不怕銀缸深繡戶,只愁風(fēng)斷青衣渡。
既然在現(xiàn)實中不能相見,詞人便把這相思之苦寄托在夢境里,可見他對心上人的一片癡情。其詠物詞中,以詠梅之作最為人稱道,他對梅有著獨特的感情,如《卜算子·詠梅》《朝中措·梅》等,都是以梅高尚的節(jié)操和飄零的身世來比喻自己,情感真摯,并無虛假客氣的成分。
以上幾種類型的詞作,多半是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作品,抒發(fā)的也多是陸游個人的真情實感,因而幾乎不存在方東樹所說的“門面客氣”問題。除卻這一部分抒發(fā)真情實感的詞作,陸游尚有部分詞作,是在特定場合,或礙于身份、情面,或為彰顯才華創(chuàng)作的。這一部分特定場合所作之詞,是否存在門面客氣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guān)注。
由于時代背景以及個人身份地位的束縛,陸游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參與交際應(yīng)酬,流連于歌舞宴飲之間,宴游場合自然少不了酬唱答謝,次韻相和,這種應(yīng)景迎合之詞,很難說有多少真感情存在。這正是方東樹批評陸游詞多門面客氣的原因所在。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陸游尚存140多首詞中,存在頭巾氣的詞作有30余首,其中宴飲和贈歌妓的詞有15首,唱和詞5首,游仙訪道詞10余首。
陸游作品里的宴飲之作,一般多為應(yīng)制而作,主要發(fā)生在歌舞宴飲場合,如《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浣溪沙·南鄭席上》《玉蝴蝶·王忠州家席上作》《夜游宮·宴席》等。在這種場合填詞不免要客套,虛飾,這也就導(dǎo)致了陸游門面客氣詞的產(chǎn)生。這類詞中,歌妓成為其酬贈的主要對象,如《沁園春·三榮橫溪閣小宴》、《桃源憶故人》(城南載酒)、《鷓鴣天·薛公肅家席上作》、《采桑子》(寶釵樓上)、《月上海棠》(蘭房繡戶)、《一叢花》(樽前凝佇)、《一叢花》(仙姝天上)、《隔浦蓮近拍》(飛花)、《真珠簾》(燈前月下)、《風(fēng)流子》(佳人多薄命)等。和當(dāng)時許多文人一樣,陸游這類描寫妓女姿容舞態(tài)的詞多少帶有賞玩女色的態(tài)度,當(dāng)然這是社會風(fēng)尚和詞自身特質(zhì)所致,不能簡單歸結(jié)為陸游的人品問題。試看《玉蝴蝶·王忠州家席上作》:
倦客平生行處,墜鞭京洛,解佩瀟湘。此夕何年,來賦宋玉高唐。繡簾開、香塵乍起;蓮步穩(wěn)、銀燭分行。暗端相,燕羞鶯妒,蝶擾蜂忙。
難忘。芳樽頻勸,峭寒新退,玉漏猶長。幾許幽情,只愁歌罷月侵廊。欲歸時、司空笑悶;微近處、丞相嗔狂。斷人腸,假饒相送,上馬何妨?
上片運用“墜鞭京洛”“解佩瀟湘”“宋玉高唐”“蓮步穩(wěn)”“燕羞鶯妒”等典故,暗寫與美妓的遇合,下片“欲歸時、司空笑悶;微近處、丞相嗔狂”一句,啼笑不敢的諂媚之態(tài)呼之欲出,結(jié)尾竟效仿劉禹錫,希望主人贈妓,荒唐如此。詞中縱有“幾許幽情”,也不過是艷情,這便是方氏所言“門面撮哄,客氣猶繁”的代表。又如《浣溪沙·南鄭席上》:
浴罷華清第二湯。紅綿撲粉玉肌涼。娉婷初試藕絲裳。 鳳尺裁成猩血色。螭奩熏透麝臍香。水亭幽處捧霞觴。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浴后濃妝香艷的女性形象,辭藻堆砌雖華美,卻找不到一絲真情的痕跡。
再看其《憶秦娥》:
玉花驄。晚街金轡聲璁瓏。聲璁瓏。閑敧烏帽,又過城東。 富春巷陌花重重。千金沽酒酬春風(fēng)。酬春風(fēng)。笙歌圍里,錦繡叢中。
“千金沽酒”,“笙歌圍里,錦繡叢中”,儼然勾勒了一位流連于歌舞場所的風(fēng)流浪子形象,即使醉生夢死也掩蓋不了內(nèi)心的空虛。
至如《漢宮春》(張園賞海棠作,園故蜀燕王宮也):
浪跡人間。喜聞猿楚峽,學(xué)劍秦川。虛舟泛然不系,萬里江天。朱顏綠鬢,作紅塵、無事神仙。何妨在,鶯花海里,行歌閑送流年。
休笑放慵狂眼,看閑坊深院,多少嬋娟。燕宮海棠夜宴,花覆金船。如椽畫燭,酒闌時、百炬吹煙。憑寄語,京華舊侶,幅巾莫換貂蟬。
主人夜宴,陸游難免要說些門面客氣話,于是便不吝惜辭藻對其夸飾:“花覆金船。如椽畫燭……幅巾莫換貂蟬?!?/p>
陸游另一些寄贈酬唱的詞,如《青玉案·與朱景參會北嶺》《赤壁詞·招韓無咎游金山》《浣溪沙·和無咎韻》《定風(fēng)波·進賢道上見梅贈王伯壽》等,對友人不乏稱頌溢美之辭,如“白羽腰間氣何壯”,“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等。且看以下兩首詞:
禁門鐘曉,憶君來朝路,初翔鸞鵠。西府中臺推獨步,行對金蓮宮燭。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人生難料,一尊此地相屬。
回首紫陌青門,西湖閑院,鎖千梢修竹。素壁棲鴉應(yīng)好在,殘夢不堪重續(xù),歲月驚心,功名看鏡,短鬢無多綠。一歡休惜,與君同醉浮玉。
——《赤壁詞·招韓無咎游金山》
春色到人間,彩幡初戴。正好春盤細生菜。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雪霜從點鬢,朱顏在。
溫詔鼎來,延英催對。鳳閣鸞臺看除拜。對衣裁穩(wěn),恰稱球紋新帶。個時方旋了、功名債。
——《感皇恩·伯禮立春日生日》
“蹙繡華韉,仙葩寶帶,看即飛騰速”,“只有仙家偏耐”,“鳳閣鸞臺看除拜”,等等,這些對朋友飛黃騰達的諂媚之詞不難讓人感到應(yīng)酬虛假之嫌。唱和詞固然可以增進友誼,促進友人間的才藝交流,但彼此之間的互相標榜,難免落入俗套,沾染庸俗習(xí)氣。
陸游文集中還有一些游仙訪道詞,如《大樂圣》(電轉(zhuǎn)雷驚)、《隔浦蓮近拍》(騎鯨云路倒影)、《木蘭花慢》(閱邯鄲夢境)、《一叢花》(仙姝天上自無雙)、《烏夜啼》(我校丹臺玉宇)、《好事近》(風(fēng)露九霄寒)(華表又千年)(揮手別人間)等等。試看《好事近》(風(fēng)露九霄寒):
風(fēng)露九霄寒,侍宴玉華宮闕。親向紫皇香案,見金芝千葉。 碧壺仙露醞初成,香味兩奇絕。醉後卻騎丹鳳,看蓬萊春色。
又:
揮袖別人間,飛躡峭崖蒼壁。尋見古仙丹灶,有白雲(yún)成積。 心如潭水靜無風(fēng),一坐數(shù)千息。夜半忽驚奇事,看鯨波暾日。
再如《鷓鴣天·葭萌驛作》: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guī)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guān)不慘顏。 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頑。
縱觀陸游的一生,仙道思想雖對陸游有影響,但他的心自始至終牽掛著世俗之事,因而他不可能做到“心如潭水靜無風(fēng)”“青鬢戲人間”“只是頑”或者是嫌棄“塵土污芒屩”,所以上述游仙訪道詞,內(nèi)容便顯得十分浮夸、虛泛,給讀者留下一種做作、矯飾的印象,因而也可歸入“門面客氣”之作。
如上所述,陸游的一些詞作確實存在門面客氣的問題,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
就客觀方面而言,陸游主要是受到當(dāng)時詞壇創(chuàng)作風(fēng)氣的影響。
詞又稱“詩余”,自產(chǎn)生之初,因多寫男女情愛、歌舞宴飲,風(fēng)格綺艷,而被視作“艷科”“小道”等,后雖有蘇軾、李清照等人的推尊詞體,但這種思想從未在詞壇消失。當(dāng)時文人對詞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仍然自相矛盾,一方面創(chuàng)作興趣和熱情都很高漲,另一方面骨子里卻始終不情愿給予詞應(yīng)有的文學(xué)地位,如南宋初年胡寅題向子諲的《酒邊詞》曰:“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盡人情耳。方之曲藝,猶不逮焉,其去《曲禮》則益遠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于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游戲而已?!盵1]1-2
陸游生活在南宋前期,當(dāng)時正是北宋詞向南宋詞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時期,他的詞融合了蘇軾、秦觀詞的特點,“纖麗處似淮海,雄快處似東坡”[3]2795,并為辛棄疾詞風(fēng)導(dǎo)夫先路。作為這一過渡時期的重要文人,一方面他希望用詞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另一方面又因受到詞乃戲謔之作的時代風(fēng)氣影響,難免欠缺真情,屢見套話和門面客氣。陸游跋《花間集》第一篇云:“《花間集》皆唐末五代時人作,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哉!或者亦出于無聊故耶?”[1]3這篇文章表面上是評價《花間集》,對唐末五代士大夫提出了批評和不滿,但聯(lián)系陸游的生活時代,可知他是借古諷今,通過批評花間詞來針砭時事。當(dāng)“天下岌岌”時,士大夫們安于現(xiàn)狀,流連于酒宴歌舞場,而力圖恢復(fù)者則只好填詞聽曲,放浪形骸,由此可以推知,當(dāng)時詞壇上彌漫著一股綺艷奢靡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氣。
此外,詞的士大夫化和文人社團之間的頻繁活動,推動了這一時期酬唱詞的發(fā)展,這也是陸游詞集中多宴飲酬唱之作的原因之一。同時酒宴歌舞場合中的酬贈唱和也加速了詞的傳播,促進了詞的繁榮。陸游的這類詞,雖不乏抒懷言志的篇章,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些無病呻吟、阿諛諂媚的作品。
就主觀方面而言,陸游矛盾的詞學(xué)觀、才情氣韻的不足等,都對其門面客氣詞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陸游存詩9300多首,而留下來的詞僅140多首,顯然無論是在數(shù)量還是成就上,都無法和他的詩相提并論,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和陸游矛盾的詞學(xué)觀不無關(guān)系。陸游受到蘇軾“以詩為詞”創(chuàng)作觀念的影響,企圖進一步將詞詩化,如他評價蘇軾《漁家傲》(皎皎牽牛河漢女)曰:“惟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fēng)海雨逼人,學(xué)詩者當(dāng)以是求之?!盵1]4可見陸游對蘇軾這首詩歌風(fēng)味濃郁的詞推崇備至。從上文陸游對《花間集》的評價可以看出,他認為詞應(yīng)和詩一樣描寫重大的社會事件,嚴肅地諷喻現(xiàn)實,起到“言志”的作用。這樣就會對詞表達個人情感的功能造成很大限制。由于他沒有認清詞的本色,寫出的作品也必然會不合詞體,“要之詩人之言,終為近雅,與詞人之冶蕩有殊,其短其長,故具在是也”[3]2795。四庫館臣對陸游詞的評價,可謂一語見地。而通過陸游的詞論文章,則可進一步窺見其矛盾的詞學(xué)觀念,現(xiàn)摘錄幾則文字如下:
雅正之樂微……千余年后乃有倚聲制辭起于唐之季世,則其變愈薄,可勝嘆哉!予少時汨于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然漁歌菱唱,猶不能止。今絕筆已數(shù)年,念舊作終不可棄,因書其首,以識吾過。
故歷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蓋天寶以后詩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詩衰而倚聲作。使諸人以其所長格力施于所短,則后世孰得而議?筆墨馳騁則一,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1]2-3
從中可以看出,陸游一方面認為詞“其變愈薄”“晚而悔之”,一方面又“猶不能止”“終不可棄”,這樣的創(chuàng)作心理很是矛盾。至于《跋后山長短句》《跋東坡七夕詞》《跋〈花間集〉第一篇》等三篇文章中,陸游對詞的態(tài)度也是前后齟齬的。夏承燾先生《論陸游詞》一文指出:“以這種見解來創(chuàng)作,不可避免的會產(chǎn)生許多‘輕心掉之’的率作?!斗盼淘~》里就有好些這類作品:有的內(nèi)容空虛,有的言辭拙僿,有的聲情不相稱?!盵1]5所以陸游這種肯定與否定并存的矛盾詞學(xué)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詞作的思想內(nèi)容,影響到作品的藝術(shù)成就,從而使他的一些詞缺少應(yīng)有的情韻和特質(zhì),造成詞的境界浮夸、虛飾、缺少真情。
陸游詞的門面客氣現(xiàn)象,也與詞人掉書袋的習(xí)慣和才情、氣韻的不足有關(guān)。眾所周知,恰當(dāng)運用典故,可使詞作收到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一味堆砌典故,則容易使作品晦澀難懂、枯燥乏味。那么,陸游詞的用典情況如何?有人作過統(tǒng)計,“在144首詞(1斷句除外)中,除令詞中的11首之外,其余133首皆用典,占92%強,使用頻率相當(dāng)高。所涉及的經(jīng)、史、子、集書目近百種,共享典約360處”[4]65-72。可見陸游詞中用典很多,以致有掉書袋之嫌,南宋后期文人劉克莊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放翁、稼軒一掃纖艷,不事斧鑿,但時時掉書袋,要是一癖。”[1]199使事用典的頻率過高,容易導(dǎo)致作品缺少情韻,藝術(shù)感染力被削弱,讀者很難窺見作者的真情實感,無形中就會給人留下矯情、虛飾、裝模作樣的不良印象,即方東樹所言的“門面客氣”。上文提及的《木蘭花慢》(夜登青城山玉華樓)、《大圣樂》(電轉(zhuǎn)雷驚)等作品便是例證。
辛棄疾詞作用典也很多,為何歷來對辛詞的評價卻比陸游高?主要還是因為陸游“氣韻”不足。陳廷焯《詞壇叢話》曰:“稼軒詞,粗粗莽莽,桀驁雄起,出坡老之上。惟陸游《渭南集》可與抗手,但運典太多,真氣稍遜。稼軒詞非不運典,然運典雖多,而其氣不掩,非放翁所及?!盵5]3724其《白雨齋詞話》則對造成陸游氣韻不足的因素作了全面總結(jié):“放翁詞亦為當(dāng)時所推重,幾欲與稼軒頡頏。然粗而不精,枝而不理,去稼軒甚遠。大抵稼軒一體,后人不易學(xué)步。無稼軒才力,無稼軒胸襟,又不處稼軒境地,欲于粗莽中見沉郁,其可得乎?!盵5]3796并且將陸游“早信此生終不遇,當(dāng)年悔草長楊賦”(《蝶戀花》)兩句與辛棄疾“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進行比較,兩者意思相近,而“氣格迥乎不同,彼淺而直,此郁而厚也”[1]12。在詞的創(chuàng)作方面,陸游的才氣和情韻都不及稼軒,卻與之相似,都喜愛使事用典,這樣陸詞就難免顯得華而不實,浮夸虛泛。
方東樹不僅認為陸游的詞存在門面客氣的問題,同時認為其詩里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在評價姚范《援鶉堂筆記》時云:“放翁獨得坡公豪雋之一體耳,其作意處,尤多客氣。如《醉后草書歌》《夢招降諸城》《大雪歌》等,開后來俗士虛浮一派,不可不辨。”[1]12這種觀點后來得到錢鍾書的認同,其《談藝錄》評論陸游詩說:“放翁詩余所喜誦,而有二癡事:好譽兒,好說夢。兒實庸才,夢太得意,已令人生倦矣。復(fù)有二官腔:好匡救之略,心性之學(xué);一則矜誕無當(dāng),一則酸腐可厭?!薄胺盼陶劚瑲獯盅哉Z大,偶一觸緒取快,不失為豪情壯概。顧乃丁寧反復(fù),看鏡頻嘆勛業(yè),撫髀深慨功名,若示其真有雄才遠略,奇謀妙算,殆庶孫吳,等儕頗牧者,則似不僅‘作態(tài)’,抑且‘作假’也?!盵6]334諸如“圣時未用征遼將,虛老龍門一少年”,“八十將軍能滅虜,白頭吾欲事功名”,“安得鐵衣三萬騎,為君王取舊山河”等等,這樣的詩句偶而讀之似覺豪氣,每每而言,便覺“唱高調(diào)”,雖則思想高深,但不易感動讀者。由此可見,陸游的詩歌同樣存在門面客氣的問題,但因為詩詞不同體,作者創(chuàng)作的詩、詞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又不可相提并論,才導(dǎo)致其詞名亞于詩名。
其實,方東樹《昭昧詹言》對陸游作品的總體評價并不高,諸如“放翁多無謂而強為之作,使人尋之,不見興趣天成之妙”,“不似放翁、山谷矜持虛憍也,四大家絕無此病”,“究竟客氣浮淺”,“習(xí)氣語可憎”等[2]329-334,雖有“超妙”“仙句”,然畢竟很少,這恐怕要歸因于方東樹所屬的文學(xué)流派及其個人的思想。方東樹是姚鼐的弟子,繼承的是“桐城派”的文學(xué)思想,其《昭昧詹言》一書就是以“古文文法”評論前人作品,并且他比較推崇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抨擊袁枚的“性靈”說,[2]539-542且這部書是其晚年所著,由于他晚年學(xué)禪,思想中存在著矛盾,這從他對陸游作品褒貶不一的評價上可以看得出來。
綜上所述,陸游的部分詞作確實存在方東樹所說的“門面客氣”問題,這與當(dāng)時的詞壇風(fēng)氣、陸游個人矛盾的詞學(xué)觀、才情氣韻的不足有關(guān),方東樹的論斷雖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如實指出了陸游詞作存在的問題。
[1]夏承燾,吳熊和.放翁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3]清永瑢,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7.
[4]劉慶云.放翁詞的藝術(shù)追求與江西詩風(fēng)[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6(3):199.
[5]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08.
On the“Flattery”Elements in Lu You’s Ci Poems
DONG Xiuxiu1,ZHANG Wenjie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4;2.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
Fang Dongshu criticized the“flattery”in Lu You’s Ci poems in his Zhao Mei Zhan Yan(Criticism on Poems).Though biased,his point has revealed some real problems in Lu You’s works.Some of Lu You’s responsory Ci poems for feasts and works on visiting the immortals and Taoists are really pompous words,failing to express the true feelings.This is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trend of that time,Lu You’s paradoxical view on Ci poems and his lack of talent and spirit.
Lu You;Flattery;Responsory Ci Poems;View on Ci Poems;Pedantic Writers
I206.2
A
1009-8666(2017)11-0031-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11.004
2017-03-17
董秀秀(1992—),女,安徽蒙城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5級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張文杰(1965—),男,甘肅寧縣人。滁州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中外美學(xué)、文藝理論與批評、媒介文化傳播。
[責(zé)任編輯、校對:王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