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蘇曼殊詩歌譯介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

      2017-03-12 13:07:11季淑鳳
      關(guān)鍵詞:蘇曼殊雪萊拜倫

      季淑鳳

      (淮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文學研究】

      論蘇曼殊詩歌譯介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性

      季淑鳳①

      (淮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開創(chuàng)鴛鴦蝴蝶派文學之先河的蘇曼殊,也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在詩歌翻譯和創(chuàng)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蘇曼殊在詩歌譯介及創(chuàng)作過程中,受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在革命精神和自由意識、悲劇意識、愛情的大膽表達、平等對待女性等若干方面都體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性特征。這種現(xiàn)代性的發(fā)掘,不僅豐富了蘇氏文學研究的維度,更為被標簽為“封建、舊派”的鴛鴦蝴蝶派外國文學譯介及影響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蘇曼殊;詩歌;譯介;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性

      引言

      蘇曼殊(1884—1918),廣東香山人,他以《斷鴻零雁記》聞名于世,也因此被視為鴛鴦蝴蝶派文學的鼻祖。同時,他又是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翻譯家、詩人。他一生多才多藝,能詩會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語言,在小說、詩歌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譯介與創(chuàng)作的小說、詩歌被柳亞子匯編為《蘇曼殊全集》。就外國詩歌漢譯而論,蘇曼殊可謂中國近代史上翻譯西方詩歌的先驅(qū)者,以譯介雪萊、拜倫、彭斯等人的作品為主,譯詩主要收集在《文學因緣》《潮音》《拜倫詩選》之中。蘇曼殊的譯詩在當時就引起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魯迅就曾說“譯文古奧的很,也許曾經(jīng)章太炎先生潤色的罷,所以真像古詩,可是流傳倒不廣”[1]322,羅建業(yè)亦持此論。然而,其他學者對蘇曼殊的譯詩卻不吝贊美之詞。柳無忌謂其以譯詩之功,可位居林紓、嚴復(fù)之后,是為“第三大翻譯家”[2]183。周木齋認為“最初致力于譯詩的,當推蘇曼殊,(譯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3]137。由此可以管窺,學界對蘇曼殊的譯詩評價,莫衷一是。因此,筆者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擬將蘇曼殊譯介及創(chuàng)作的詩歌放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來考察,發(fā)掘他在異域“他者”詩歌的翻譯過程中,建構(gòu)起自己獨特的詩歌世界,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中,很多方面也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性的特質(zhì)。

      蘇曼殊翻譯的眾多詩人詩作中,對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雪萊最為青睞,也受他們的詩學觀、詩作影響最大。蘇曼殊在《潮音》的序言中,稱“拜倫和雪萊,是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中的兩人”[4]295。在《本事詩》之三中,寫道“丹頓拜倫是我?guī)?,才如江海命如絲”[5]35,詩中把拜倫看作自己的老師,并對拜倫生命的短暫及自己的命運產(chǎn)生一種感傷之情。1909年,在《題拜倫集》中,他寫道:“秋風海上已黃昏,獨向遺編吊拜倫。詞客瓢蓬君與我,可能異域為招魂”[4]53,顯示出他與拜倫精神上高度的契合。1914年,在《與鄧孟碩書》中,他更是表達了要親自去憑吊拜倫墓的渴望,“歐洲大亂平定后,吾當振錫西巡,一吊拜倫之墓”[4]303,又云:“英人詩句,以師梨最奇詭,而兼流麗”[5]35。1919年,在《與高天梅書》中,他說:“衲嘗謂拜倫足以貫靈均、太白,師梨足以合義山、長吉”[6]332,足見拜倫和雪萊在蘇曼殊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對西方浪漫詩派的譯介和推崇源自身骨子里的浪漫主義情結(jié),其自身的性格和行為,就是對浪漫主義絕佳的闡釋。在譯介拜倫、雪萊等浪漫主義詩歌的同時,他也進行仿擬性質(zhì)的詩歌創(chuàng)作,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彌漫著西方浪漫氣息,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性的特征。

      一、主題現(xiàn)代性:革命激情與自由意識

      晚清民初,國家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國內(nèi)國際形勢,社會動蕩不安,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廣大的知識分子出于救亡圖存的需要,積極譯介西方的文學作品,尤其在梁啟超倡導的“小說以開啟民智”的號召下,一時間,小說翻譯成為一股熱潮。而作為詩人,蘇曼殊積極的對詩歌進行譯介完全是情理之中。正如英國詩人及譯詩家屈萊頓所說“譯詩的工作只能由詩人來做”[7]45-47。

      蘇曼殊是最早譯介拜倫作品的譯介者之一,他對拜倫的熱愛與崇拜,一個重要原因即是源自拜倫那光焰灼人的革命精神和自由解放的思想意識。在希臘抗擊土耳其的激烈斗爭中,拜倫放下手中的一切活動,以超人般的意志前往希臘,積極投身于解放運動之中。中國當時的知識分子,認為中國的形勢和希臘有著非常的相似之處,面對滿目瘡痍的破敗景象,蘇曼殊渴望能有像拜倫一樣的無私無畏的斗士出現(xiàn),救國家民族于危亡之中。蘇曼殊曾在《拜倫詩選自序》中,贊美拜倫“以詩吟詠,謀人家國,功成不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8]15,并積極譯介了拜倫的《哀希臘》《去國行》《大海》等愛國詩篇,以期喚醒國民的革命意識,投入到抗暴抵辱的革命之中,激勵民族自強。

      事實上,蘇曼殊的革命激情,源自于其對正義的追求、對自由的向往和對黑暗力量的反抗。早在1903年,從日本歸國的船上,就寫下《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二首:“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海天龍戰(zhàn)血玄黃,披發(fā)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8]18。通過對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魯仲連、荊軻的歌頌,表現(xiàn)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心緒,及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抗議,表現(xiàn)詩人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和追求。1909年,旅日的蘇曼殊瞻仰鄭成功的誕生地后,曾寫下悼念詩詞《謁平戶延平誕生處》,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愛國情懷和英雄主義。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面對國內(nèi)日益高漲的討袁聲勢,蘇曼殊寫下《討袁宣言》,表現(xiàn)了詩人的革命熱情和對黑暗的反抗。詩中即以拜倫援助希臘的民族獨立開頭??梢姡涫馨輦愒姼璧挠绊懼?。“曼殊豈止是一個作綺艷語,談花月事的飄零者而已”[9]116。

      二、詩學現(xiàn)代性:難言之恫與悲劇意識

      悲劇意識的確立是近代文學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與中國古典悲劇一般以“大團圓”結(jié)束的模式不同,西方悲劇一般都以人物生命或美好事物的毀滅告終,認為把美好的事物粉碎給人看,更能激發(fā)人們的同情心,產(chǎn)生共鳴。蘇曼殊的身世有著“難言之恫”,加上他亦僧亦俗的身份,使他徘徊于俗世與山林之間,想要解脫又難以擺脫的悲情一生使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這種悲情意識。

      他詩歌中一方面表現(xiàn)出對人世愛情與溫情的渴望,又由于害怕受傷而拒絕,因此他詩歌中相愛之人,要么勞燕分飛,要么一方為愛而死,要么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一起。在《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中有悼念已故日本情人靜子的詩:“孤燈引夢記朦朧,風雨鄰彥夜半鐘。我再來時人已去,涉江誰為采芙蓉?”[10]15《櫻花落》中有詩云“多情漫向他年憶,一寸春心早已灰”[11]27,表達了蘇曼殊對往日愛情的追憶,卻又萬般無奈和絕望的心理,讀來不僅為之動容,催人淚下,透露出強烈的悲劇意識。而在《寄調(diào)箏人》中有詩云“懺盡情禪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經(jīng)眠?!庇钟小笆帐岸U心侍鏡臺,沾泥殘絮有沉哀”[10]15。這源于蘇曼殊是一個往返于常人與僧人之間的角色,他骨子里的浪漫和風流使他不能放棄世間的情愛,但是出家人的身份,佛教對于情欲的壓制又使他處于情愛和佛教信仰之間的尷尬境地。而佛教一直宣揚的“人生本苦”的理論,更加劇了詩歌中的悲劇意識。

      他在家國憂思方面的詩歌同樣表現(xiàn)出他的悲傷之情。如《東居二》:“相逢莫問人間事,故國傷心只淚流”[10]16;又如《吳門十》:“故國已隨春日盡,鷓鴣聲急使人愁”[10]18。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崩裂,民族危亡,社會動蕩之時的一種救國心切卻又無可奈何的感傷之情。

      三、情感現(xiàn)代性:崇尚愛情與直率表達

      在蘇曼殊35年的短暫人生旅途中,他的愛情詩占了很大的比重。據(jù)馬以軍統(tǒng)計,在能夠予以確證的三十九題八十九首詩歌中,“言情篇什居十之九”[5]38。例如他為日本藝伎百助眉史而作的具有自傳色彩的《本事詩十首》;另有在日本養(yǎng)病時所作的《東居雜詩十九首》,主要描繪了當時與國香、真真、阿可、湘痕、阿燕等日本女子的交往;《櫻花落》《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都表達了對已故日本情人靜子的悼念。

      歌頌愛情是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主題。傳統(tǒng)詩歌往往把這類題材處理得朦朧隱晦,而蘇曼殊在愛情詩中,往往直陳其事,大膽直接地描寫了他與不同女子的纏綿悱惻的愛情糾葛,并對自我內(nèi)心進行了大膽的剖析,顯然是受了西方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蘇曼殊曾在《潮音·自序》中寫道“拜倫和雪萊是兩個偉大的英國詩人,兩人都把創(chuàng)造和戀愛的高貴情感作為他們詩歌表達的主題”,“雪萊和拜倫的作品都值得每個戀愛者去研究,去欣賞詩歌的美麗,去鑒賞愛和自由的高貴理想”[4]131。可見蘇曼殊對拜倫和雪萊的推崇。在《東居雜詩十九首》中寫與女子并肩攜手漫步乘涼的情景:“蘭蕙芬芳總負伊,并肩攜手納涼時”[10]17;與女子偷吻時“偷嘗天女唇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10]18;悼念已逝去的日本戀人靜子,感慨物是人非,在《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中寫道“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10]15,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無奈。再如,在《本事詩十首》(三)中為日本藝伎百助眉史所做“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10]14描寫了自己失去戀人的凄涼、無助,詩中涌動著凄艷之情。無論是描寫詩人對于愛情的沉醉與留戀,還是描寫對愛情的無奈和絕望,都是直言其事,言人所難言。對愛情描寫之大膽,內(nèi)心剖析之直白,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都比較罕見。在愛情表達的直率、大膽和熱烈上,蘇曼殊大有拜倫之風。他曾在《潮音·自序》里用一種幾近崇拜的口吻寫道“拜倫的詩,像是一種使人興奮的酒,——飲的越多,就越覺得它甜美、迷人的力量,他的詩里,到處都充滿了魅力、美感和真誠”[11]295。詩詞中除了有對拜倫的高度評價之外,還暗含著對自己的肯定,因為他曾說自己師承拜倫門下。

      四、性別現(xiàn)代性:重視女性與平等意識

      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國內(nèi)受西學東漸的影響,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人們開始追求婚姻自主和愛情自由。蘇曼殊中日混血兒的身份以及自幼失怙、多病寡言的性格,加上經(jīng)缽飄零的境遇使得他能夠一視同仁的對待和他相處的女性,而不是俯視他們的不幸遭遇,更多的是以純真的情感、平等的姿態(tài)給予他們以安慰和關(guān)懷。

      他在《本事詩十首》中“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xiāng)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10]18,表達了自己對百助遭遇不幸身世的安慰,表示能夠感同身受。詩人還喟嘆“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10]14,表達了自己與百助眉史相見恨晚,不能攜手的遺憾與無奈?!叭A嚴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愛我情”[10]15,感慨他與佳人愛情之深?!盁o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薄拔以賮頃r人已去,涉江誰為采芙蓉”[10]15,表達詩人的萬般悲痛和感慨攜手無期,佳人不再的無奈,其中包含了詩人極為真摯、深沉的感情。蘇曼殊在《潮音》跋中曾說自己在積雪的月夜泛舟,“歌拜倫《哀希臘》之篇。歌已哭,哭復(fù)歌”[8]311,刻畫出一個感傷的浪漫主義者形象。那些抒寫離愁別恨、感慨飄零人生、喟嘆愛情的詩篇,頗有雪萊式的浪漫主義的風度“其哀在心,其艷在骨”[4]115。實際上,不僅蘇曼殊對這些女性以同情和安慰,這些女子也同樣對他一往情深。當蘇曼殊病重時,與朋友書信中曾提到“近日小病逆旅,舊友都疏,惟女校書數(shù)輩過存。不圖彼輩綴葉飄花,尚有故人之意”[2]131,從中可見他們感情的真摯,大部分朋友都疏遠了,唯有這些女子還能前來探望,足見蘇曼殊與這些女子的關(guān)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的,閃爍著新時代愛情觀的光芒。

      結(jié)語

      郁達夫曾評論到“我所說的他在文學史上可以不朽的成績,是指他的浪漫氣質(zhì),繼承拜倫那一個時代的浪漫氣質(zhì)而言……由這一種浪漫氣質(zhì)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4]115。蘇曼殊受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尤其是受拜倫的影響最大,其性格和行為可以說是拜倫浪漫主義精神最好的闡釋。他對拜倫極為的熱愛與崇拜。而他并不滿足于翻譯拜倫的詩,還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蘇曼殊雖然在形式上是古典的,但是在對正義和自由的追求方面,以及對愛情的大膽、直率表達方面,充滿了拜倫式的浪漫主義精神;而其情緒的感傷凄涼,又頗得雪萊的韻味。受西方現(xiàn)代愛情觀念的影響,詩歌中的主人公大都多情、真摯、且能在與女性交往中互相尊重。而詩歌時時折射出來的悲劇的氣氛則源于作者“僧”的身份。他的落拓不羈、灑脫自由、自然真誠以及感傷懷舊的情調(diào)和孤獨飄零的身世深得五四之后浪漫青年的青睞,開辟了新時代文學的浪漫主義風氣。

      [1]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2]柳無忌.蘇曼殊傳[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2.

      [3]袁錦翔.名家翻譯研究與賞析[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4]柳亞子.蘇曼殊全集[M].北京:中國書店1985.

      [5]馬以君.燕子龕詩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6]柳亞子.蘇曼殊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7]豐華瞻.試評蘇曼殊譯詩[J].中國翻譯,1989(1).

      [8]蘇曼殊. 拜倫詩選自序[M]∥蘇曼殊文集.廣州: 花城出版社,1981.

      [9]柳亞子.蘇和尚雜談[M]∥蘇曼殊詩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10]柳亞子.蘇曼殊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1.

      [11]馬以君.蘇曼殊文集(上)[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

      (責任編輯:孫希國)

      Modernity of Su Manshu’s Translation and Creation of Poems

      JI Shu-fe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aibeiNormalUniversity,Huaiebi235000,China)

      Su Manshu, a pioneer of the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is also an outstanding translator and poet in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literature. He gained a great reputation in poetry renditions and writing.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romanticism, Su’s works take on the modernity features in the spirit of revolution, freedom, tragic, forthright love and equality of female. The study of modernity in Su’s poetic activities, not only enriches the dimensions of Su’s literature research,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and influence of foreign literature by the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which was once labeled “feudalism” and “l(fā)aggar”.

      Su Manshu; poem; translation; creation; modernity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21

      2016-11-20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鴛鴦蝴蝶派外國文學譯介及影響的現(xiàn)代性研究”(AHSKQ2015D69)

      季淑鳳(1982—),女,山東青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翻譯學。

      I046

      A

      1672-8572(2017)01-0112-04

      猜你喜歡
      蘇曼殊雪萊拜倫
      野外,心中的一方“靜”土
      蘇曼殊為絕世美人,損及一衣
      中外文摘(2019年22期)2019-11-13 08:50:40
      慷慨論交廿七年——論南社領(lǐng)袖陳去病與蘇曼殊的交往
      星耀華夏
      ——嶺南歷史文化名人圖冊
      廣州文藝(2016年11期)2016-12-13 02:09:06
      曼殊趣事記
      一諾30年
      名言名句
      拜倫擰巴的情感世界
      惠勒與電風扇
      明天
      阳泉市| 佛山市| 元阳县| 永平县| 衡南县| 启东市| 柏乡县| 阿坝县| 光泽县| 沙雅县| 涞源县| 井研县| 绥芬河市| 米泉市| 义乌市| 平利县| 永寿县| 淮安市| 炎陵县| 精河县| 兴业县| 中阳县| 安乡县| 大洼县| 会昌县| 弥渡县| 梁河县| 清河县| 新晃| 湘潭市| 同仁县| 石泉县| 竹山县| 谢通门县| 会泽县| 东源县| 阜城县| 丹东市| 鲁山县| 永川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