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 博物館作為社會性教育部門,一直把教育作為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自2007年博物館協(xié)會將“教育”調(diào)整為博物館的首要職能和任務以來,博物館的各項業(yè)務都圍繞著“教育”這一主題,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教育,與教育部門展開合作,使得二者的聯(lián)系逐步加深,在探索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得到啟示。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guān)系變得愈加緊密,合作也愈加頻繁。因此,本文選取博物館教育最為發(fā)達的美國和博物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中國為例,就兩國在博物館與學校合作開展的博物館教育活動進行比較分析,總結(jié)出我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在探索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從美國的館校合作中獲得有益經(jīng)驗和啟發(fā)。
關(guān)鍵詞 中國博物館 美國博物館 博物館教育 青少年 合作伙伴
Abstract As a so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educ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2007,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 adjusted the first function and task of museums to “education”. Since then, museums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theme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Meanwhile, the cooperation and contact between museum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have get gradually deepened.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have been accumulate also during this exploration practice.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useum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at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the most developed museum education and China which museum education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two countries do have differences in museum-school cooperated education. By this analysis, we will find problems and get useful experience or inspiration in ourselves.
Keywords Chinese Museum; American museum; museum education; teenagers; cooperative partner
美國作為博物館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博物館教育理念和悠久的博物館教育傳統(tǒng)。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美國的博物館教育早已突破了傳統(tǒng)因素的限制,在教育內(nèi)容、形式、媒介上不斷推陳出新,幾乎全美90%的博物館都已建立起與學校的合作伙伴關(guān)系。
1 美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與融合
1.1 發(fā)展歷程
階段一:探索期——博物館教育處于學校教育的從屬地位。
20世紀30年代,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促使美國教師突破學習空間的桎梏,開始有老師嘗試到博物館開展教學,開啟了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相結(jié)合的探索嘗試,博物館也由此深受啟發(fā),教育使命感大大增強。
到了20世紀70年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博物館和學校交互式的學習模式。許多博物館教育人員走進學校,并且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開展以興趣小組為單位的博物館學習。
階段二:合作期——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處于平等地位。
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美國的博物館和學校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關(guān)系,并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合作方案。Hicks就曾指出彼時的“博物館和學校都在為彼此的合作進行努力,博物館和學校不再僅僅是資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他們彼此分享交流設計尋找最佳的途徑來適用博物館作為課程資源?!雹?/p>
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中的教學項目成為合作新模式,博物館根據(jù)學校課程設計展教活動以實現(xiàn)合作目標。②博物館學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安┪镳^學校是指通過學區(qū)與博物館的伙伴關(guān)系,共同設計、實施,以落實博物館學習的學校。平時,學校帶著學生到博物館上課,同時也在博物館的協(xié)助之下,創(chuàng)造展品、展覽,甚至在校園內(nèi)設計自己的博物館。”③
到了21世紀,博物館教育的重點則在于進一步探索如何滿足課程及學校教師教學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在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踐的過程中,美國政府還適時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和“有教無類法案”,以法律、制度引導和規(guī)范博物館教育的發(fā)展。④
1.2 美國博物館教育的特點
美國的博物館教育一直保持著世界領(lǐng)先水平?!巴ǔ?,一座博物館會將四分之三的教育資源提供給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博物館每年接待學生參觀者5500萬人次;博物館根據(jù)國家與地方教育大綱,量身制作了各方面的教育活動;每年,博物館提供1800萬小時的課程?!雹?
美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對接的方式主要有:提供到館參觀教學、到校服務、教育資源出借、課程研發(fā)(包括博物館專屬課程、學校校本課程、第三方主導課程和博物館學校)、教師培訓與網(wǎng)絡服務。⑥總體而言,美國博物館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活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自然歷史到人文社科、從博物館到學校、從體驗項目到學術(shù)研究,從實地教育到網(wǎng)絡教育,涵蓋了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
第二,教育設施完備齊全。美國博物館的教育部門不僅為學生開放專業(yè)的實驗室、教室,還提供學生所需的各種配套材料。
第三,館校合作意愿強烈。在美國,博物館對學生的重視和學校對博物館的重視促使雙方積極主動地開展合作,并從資金、人員、組織、時間等各方面給予充分保證。
第四,注重教師教育。造成館校合作困難的相當一部分原因應該歸咎于教師缺乏來自博物館的專業(yè)性指導。因此,美國的一些博物館在教育活動開展前,經(jīng)常會開展類似“教育者之夜”、教育者研討會等活動,為教師提供與專家學者見面的機會,或是為教師提供各種活動指南或教學資料,甚至以博物館的科研項目為契機為其提供職業(yè)發(fā)展項目。⑥
第五,擴大社會參與,形成教育合力。美國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同時,還通過加大其他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
2 我國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如前文所述,面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我國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歷程是由20世紀末國家教育部門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改革開始的?!安┪镳^博大精深,博物館教育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重視培養(yǎng)一批復合型的教育人才是現(xiàn)代博物館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⑦但是和美國的情況相類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博物館一直處于學校教育的從屬地位。不僅沒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法上也趨同于學校教育,沒能形成獨立價值和地位的博物館教育是無法真正發(fā)揮作用的。
直到近些年來,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不斷提高使博物館由學校的從屬與附庸發(fā)展成為真正獨立的社會教育部門。在教育部門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部署下,隨著社會大課堂、中小學校外實踐課程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學生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走進博物館,同時也促進了博物館教育資源的正規(guī)化、標準化、課程化建設。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史家小學聯(lián)合開發(fā)的校本課程《漫步國博——史家課程》,就是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伙伴關(guān)系,以國博的展陳資源為依據(jù),共同編寫適合小學各年齡階段和各個學科的博物館教材,帶領(lǐng)學生走進博物館開展教學。⑧
3 我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問題與啟示
3.1 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博物館教育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和特色,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文化熏陶、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制度不健全,對博物館教育認識不到位。以日本為例,立法部門在1949年《社會教育法》的基礎上,于1951年制定《博物館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博物館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由此,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也獲得了日本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與支持。⑨目前,我國針對博物館教育還停留在政策性文件層面,法律基礎尚需完善。在《博物館法》未出臺的情況下,國家文物局可以通過設立博物館教育委員會等機構(gòu),負責博物館與學校的聯(lián)系工作;幫助并指導博物館制定教育計劃、開展教育活動,給予博物館人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與此同時,政策制度的不到位,也使得一些學校領(lǐng)導和家長對博物館教育認識不足,形成了只重學校教育而輕博物館教育的錯誤觀念,沒能把參觀博物館當作學習看待,影響了博物館學習的質(zhì)量。
第二,博物館的自身發(fā)展有待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博物館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各個博物館的發(fā)展水平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很難從人員、資金、設施等方面保證所有博物館都能滿足不同學生的教育需求,博物館教育水平低使得教育質(zhì)量更難以保證。為此,對于中小型博物館而言,應該圍繞“教育”的核心職能,根據(jù)博物館的實際情況,發(fā)揮自身資源特色,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逐步提高綜合實力。只有當博物館的展覽水平、服務能力、基礎設施等得到綜合發(fā)展時,博物館的教育水平和效果才能有所保障。
第三,與學校的伙伴關(guān)系有待加強?!俺晒Φ暮献餍枰獙W校和博物館之間形成正式、長期的制度性關(guān)系并進行廣泛傳播”,⑩雖然博物館與學校已經(jīng)建立了初步合作關(guān)系,但是,由于缺乏制度上的保證,使得二者間未能實現(xiàn)持續(xù)、有效的溝通和分享,一些新建立起來的合作關(guān)系和模式變成了曇花一現(xiàn)。除了制度上的缺失,學校教師與博物館教育人員之間缺少相互理解與交流、彼此目標存在較大分歧、缺少開誠布公的態(tài)度、缺乏資金支持等都會成為影響雙方關(guān)系的因素。因此,僅靠一方的努力,博物館和學校很難由短期的合作發(fā)展為長期的伙伴。因此“對于整個合作過程來說,需要彼此具有持續(xù)的意愿去發(fā)展、試驗(嘗試)和評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舍棄制定好的全部計劃?!必Z
第四,博物館之間合作研究網(wǎng)絡的建立。一方面,博物館各有所長,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夠幫助青少年發(fā)現(xiàn)更多使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博物館發(fā)展水平不一,這就更需要通過博物館之間的相互學習來取長補短,通過分享教育經(jīng)驗、教育案例和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共同進步,共同服務于青少年成長。
第五,博物館教育與社區(qū)教育的加強。除了與學校的合作,博物館還應在其教育工作相對成熟時,積極參與社區(qū)文化建設,通過派遣教育專員、提供教育設施、開展教育活動等方式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為青少年打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3.2 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經(jīng)驗與啟示
首先,博物館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不能因為博物館教育的正規(guī)化、標準化和課程化,就被學校教育所同化。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博物館教育理論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要結(jié)合博物館自身特點,從教育角度深入挖掘博物館的教育資源。
其次,博物館與學校的交流溝通是建立合作伙伴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這既需要博物館從展陳到教育活動、服務設施、教學資料等方面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也需要學校積極主動地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因此,只有當相關(guān)政府部門、博物館與學校自身、教師與博物館教育人員三個維度形成合力,才能實現(xiàn)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對接。
注釋
① Hicks,E.(1989,September). Museums and schools as partn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8380)
② Sheppard,B. (Ed.). (1993). Building museum&school partnership.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③ 許麗紅,高源.美國博物館學校案例解析及運行特點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④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66.
⑤ 謝穎編譯.美國博物館聯(lián)盟探索教育新模式[J].中國文化報,2014-07-08.
⑥ 吳鏑.美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融合[J].當代教育論壇,2011(5).
⑦ 朱嶠.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能力[J].中國博物館,2015(3):48.
⑧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68-71.
⑨ 段少京.現(xiàn)代博物館教育工作探析[J].南方周末,2003(1):113.
⑩ 浙江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與小學深度合作館校聯(lián)合開發(fā)校本課程[EB/OL].(2013-10-07).[2016-9-6].http://www.zjww.gov.cn/news/2013-10-07/783184542.shtml
豘 孔立寧.日本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C].科學發(fā)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shù)研究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218.
豙 Hirzy,E. (Ed)(1996). True needs, true partners: Museum transforming schools. Washington,DC.
豛 Ambach,G.Museums as places of learning.Museum News,1986.65(2):35-41.
參考文獻
[1] Hicks,E.(1989,September). Museums and schools as partn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8380)
[2] Sheppard,B.(Ed.).(1993).Building museum&school partnership.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3] 許麗紅,高源.美國博物館學校案例解析及運行特點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6).
[4] 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 謝穎編譯.美國博物館聯(lián)盟探索教育新模式[J].中國文化報,2014-07-08.
[6] 吳鏑.美國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融合[J].當代教育論壇,2011(5).
[7] 朱嶠.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能力[J].中國博物館,2015(3):48.
[8] 段少京.現(xiàn)代博物館教育工作探析[J].南方周末,2003(1):113.
[9] 浙江省文物局.國家博物館與小學深度合作館校聯(lián)合開發(fā)校本課程[EB/OL].(2013-10-07).[2016-9-6].http://www.zjww.gov.cn/news/2013-10-07/783184542.shtml
[10] 孔立寧.日本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C].科學發(fā)展觀與博物館教育學術(shù)研究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218.
[11] Hirzy,E.(Ed)(1996). True needs, true partners: Museum transforming schools. Washington, DC.
[12] Ambach,G.Museums as places of learning. Museum News,1986.65(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