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然軒夢
有次晚間讀書,讀到興致之處不愿釋手,等到讀完已是夜半時分,本是萬籟俱寂的時刻,忽有狂風來襲,接著閃電、雷聲陣勢浩大而來,少頃就大雨臨城了。
當風歇雷停只剩雨聲時,坐在屋內(nèi)仔細聽雨。雨水跳過屋檐,掠過窗欞,似豆蔻年華的女子在輕舞跳躍,清揚婉兮,有環(huán)佩叮當之聲伴隨,聲聲清脆,聲聲入耳,惹人遐思。
一個人獨處久了,便愈發(fā)喜歡安靜,卻也好這自然的喧鬧。有時候越喧鬧心越靜,比如花輕輕地拆,溪水慢慢地流,清晨的鳥聲啁啾,又比如風雨琳瑯。
“風雨琳瑯”這個詞真是喜歡,讀來有珠玉相擊的深美動感,這樣古意盎然,這樣靈韻清遠,比將雨聲形容成琴聲要少一分悲情,多一分愉悅。
也會在有風雨的白晝閉門不出,外面的風聲、雨聲琳琳瑯瑯的,廚房的鮮湯在鍋里發(fā)出輕微的咕嚕聲,汩汩飄香,手中的書頁翻了又翻,也不覺厭煩。一個人享受低溫又快意的生活,琳瑯在耳,愉悅在心,有溫柔的甜意溢出。
琳瑯,是玉石,亦是美好珍貴的事物。
早前看一部古裝劇,劇中女主角名為衛(wèi)琳瑯,名字的由來取自一句詩:何須飄灑濕芳心,粉面琳瑯如淚注。
琳瑯,琳瑯,這樣的名字在唇齒間多念幾遍,似乎就能想象出是古代青春少艾的女子在蓮步輕移,端的是輕盈如春風,正是粉面含羞來把青梅嗅的年紀,有銀鈴般的笑聲,心湖如明鏡,倒映著世間的純善,舉手投足之間皆是天真清麗的靜好。有時候想,以后若是有了女兒,就給她取名琳瑯,望她一生喜樂,用笑聲蓋過世間的寒涼,所遇皆美好。
古代佳人腕底香,頸中玉,頭上簪,行走間琳瑯有清響。這樣的畫面在腦海中刻畫的時候,就覺得妙韻天成,再好的樂器都無法演奏出來。
但我自己是不喜歡戴首飾的,覺得過于累贅,唯有頸間用紅繩穿了的玉佛佩戴了好多年。精致小巧的玉佛,寬度不及我的大拇指,不張揚,但貴在沉靜溫潤,是前些年母親所贈,須臾不曾離身。
我在外每每心神不寧的時候就喜歡握著它,它的暖,它的妥帖,都會讓我鎮(zhèn)靜下來。父母的愛也如這玉佛,或許微小,或許佩戴在身不易察覺,但足夠驅(qū)散心中的寒涼。年歲漸長,越來越在意那些細碎的美好,母親贈我以玉,定是盼我在外平安順遂。
琳瑯滿目,往往讓人目不暇接,心懷柔軟與感恩,目之所及總能找到最貼心的珍貴事物。這樣心有琳瑯,即便一個人在外單槍匹馬地闖蕩,也能假想有千軍萬馬在相助,會勇氣倍增地笑對人生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