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有效辯護的內涵,總結了其及時性、充分性、對抗性、完整性、有效性等五大特征。
【關鍵詞】無效辯護;有效辯護;被刑事指控人;辯護權;律師
何謂辯護,依據我國現行法律,辯護是專屬于刑事訴訟的一個名詞,我國學者在釋義刑事辯護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概括而言,可分為“權利說”、“職能說”、“活動說”三種。筆者認為,辯護是指被刑事指控人及其辯護人為維護被刑事指控人的權益,依據事實和運用法律,通過舉證質證、自我陳述、辯論等方式反駁控訴,提出有利于被刑事指控人的證據和理由,證明被刑事指控人無罪、罪輕或者免除其刑事責任以及維護被刑事指控人的其他訴訟權利和合法利益的訴訟行為。
一、無效辯護的歷史演進
從辯護制度的進程來看,無效辯護概念先于有效辯護概念而產生,因此研究有效辯護必先了解無效辯護的內涵及發(fā)展歷程?!皬闹贫壬峡?,所謂‘無效辯護制度最早產生于美國,是指律師的辯護行為中出現嚴重瑕疵而導致可能影響訴訟結果的公正性,一旦律師的行為被上級法院宣布為無效行為,原審法院的判決將被撤銷并發(fā)回重審,以此保障被刑事指控人的憲法意義上的有效辯護權的基本制度”。
美國聯邦憲法第六條修正案明確指出,任何被刑事指控人均有權獲得律師為其提供的幫助,由此可見,被刑事指控人獲得辯護律師的幫助是美國公民的憲法性基本權利之一。這一憲法規(guī)定確實促進了律師辯護權的發(fā)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中,常常會顯現這一制度的不足之處,無論是擴大案件律師辯護的范圍,還是將律師辯護權的階段提前,均只是體現一種形式上的平等,即只能保證每一個被刑事指控人在形式上平等地獲得了律師的幫助,它并沒有解決這種律師幫助是否合理、有效的問題。法院認為只有獲得律師的有效辯護才符合憲法的基本精神,于是將這一權利擴大解釋為獲得辯護律師“有效援助”的權利。由此,被刑事指控人獲得律師有效辯護的權利也就成為了美國憲法所保護的基本權利,從而發(fā)生了獲得律師辯護權從形式上平等到實質性平等的根本性變化。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立法者們通過立憲為被刑事指控人創(chuàng)設的這一基本權利并不特別重視。但在之后,聯邦法院在一些判例中對此權利做出擴大解釋,在鮑威爾案件中首次明確指出有效辯護的意義,并逐步重視獲得律師辯護權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將這一權利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并不斷豐富獲得辯護權利的內涵,強化權利實現的保障機制。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建立了對律師辯護有效性的評價機制。
在美國,許多法學學者認為,被刑事指控人的諸多訴訟權利是否確信得到了充分保障,絕大多數因素取決于是否得到了律師的有效辯護。刑事審判中如果律師的辯護存在缺陷,明顯缺乏有效性、充分性,則會構成對憲法賦予被刑事指控人的憲法性基本權利的侵犯,很可能屬于無效辯護。
二、有效辯護的涵義
有效辯護包含的意思比較豐富,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四層含義:一是享有刑事訴訟主體地位的被刑事指控人在整個刑事訴訟中必須擁有廣泛而充分的辯護權。二是應當允許被刑事指控人聘請合格且具備一定知識和經驗能夠與公訴人有效抗衡的、盡職履行辯護職責的辯護人為其辯護,包括訴訟各個階段的辯護尤其是審前階段的辯護,由于審前階段具有較強封閉性和更強的對抗性,往往更容易侵害被刑事指控人的權利,因此更需要律師的有效辯護。三是國家應當建立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確保每一個被刑事指控人均能平等獲得律師的有效幫助。四是在刑事訴訟任何階段,被刑事指控人有權變更或拒絕辯護律師為其辯護,從而得到更好的律師幫助,最大限度地被刑事指控人維護的合法權益,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加以限制和剝奪。
辯護與辯護權當然重要,獲得律師辯護也同樣重要,但這均不是辯護的目的所在。有效辯護更多強調的是辯護行為的實際效果。從目的性來說,有效辯護是指被刑事指控人尤其是辯護律師為維護被刑事指控人的合法權益,及時提出正確、充分的辯護主張和觀點被辦案機關采信或認可,在程序上和實體上均做出對被刑事指控人有利的訴訟決定。具體而言,實體上的有效辯護是指圍繞被刑事指控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如何承擔刑事責任等一系列問題根據事實和刑事實體法提出相關證據和辯護意見,爭取辦案機關采納或認可,從而使被刑事指控人等到無罪、從輕、減輕或免除刑事處罰的有利處理。例如,使被刑事指控人在偵查階段被撤案處理,在審查起訴階段被不起訴,在審判階段獲得無罪釋放等。對于程序的有效辯護是指辯護律師在訴訟中的各階段,對偵查機關、審查起訴機關、審判機關出現的違反程序正義的行為提出意見和建議,以期得到合理處理的訴訟行為。例如違法管轄得到糾正,超期羈押得到解除,非法證據被及時排除,成功申請不利于被刑事指控人的辦案人員回避,為符合條件的被刑事指控人申請取保候審并獲得辦案機關的同意等等。
三、有效辯護的特征
從有效辯護的含義可以歸納出以下特征:
1、辯護的及時性。辯護應當是及時的,“遲來的正義非正義”。辯護的及時性要求辦案機關及時告知被刑事指控人和家屬被指控的違法犯罪行為性質及包括聘請律師在內的訴訟權利,被刑事指控人有權及時獲得律師幫助。
2、辯護的充分性。辯護權應得到充分保障,這是有效辯護的關鍵因素,辯護律師的權利主要包括:會見權、通信權、知情權、在場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申訴控告權、申請變更或解除強制措施權、舉證質證權、上訴權、豁免權等等,這些權利是保障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有效辯護的先決條件,如果辯護律師的這些權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那么辯護律師在法庭上的辯護有效性就很難得到應有的發(fā)揮。因此辯護權充分與否,是決定辯護有效性的關鍵。
3、辯護的對抗性。在對抗式訴訟模式下,只有將被刑事指控人以訴訟主體地位對待,才有可能達到控辯力量相對平衡并成為獨立影響審判的一種力量。在辯護方法或手段上要加強對抗性,為此,刑事立法應當對控辯雙方舉證責任及手段作有利于取證困難的一方(辯方)的協調和傾斜,而對有國家機器為強制保障的控方予以一定的牽制。
4、辯護的完整性。從辯護全過程來看,有效辯護的要求不僅限于審判階段的調查取證、質證、陳述、辯論等,更為重要的是審前階段特別是偵查階段的介入和辯護。因為偵查階段的封閉性對被刑事指控人而言是最恐懼,甚至是最危險的階段,而且偵查階段收集的證據是將來庭審的主要依據及辯論的主要焦點,因此,此階段更需要律師的介入。從完整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審視,有效辯護還應當包括執(zhí)行階段的律師幫助。也就是說,辯護應該貫穿整個刑事訴訟過程,即從針對被刑事指控人的刑事訴訟一旦起動到執(zhí)行完畢均應獲得辯護。
5、辯護的有效性。辯護是否有效,肯定是有效辯護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前文所述,獲得律師幫助并不等同于獲得律師的有效幫助,應有的權利并不一定當然的會成為實際的權利,同時,律師及時、完整的介入只能確定在形式上被刑事指控人得到了法律的幫助,因此,只有強調辯護的有效性才能真正獲得有效辯護。
【參考文獻】
[1] 顧永忠, 李竺娉. 論刑事辯護的有效性及其實現條件——兼議“無效辯護”在我國的引入[J]. 西部法學評論, 2008-04-15.
[2] 林勁松. 美國無效辯護制度及其借鑒意義[J]. 華東政法學院學報, 2006-07-20.
【作者簡介】
彭學武(1976—),湖南益陽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