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銀
[摘 要] 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來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課堂教學的參與,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選擇和創(chuàng)新思路,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實驗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比喻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
中學時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知識的重要時期。教師應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索。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讓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理論教學較為枯燥
學生剛接觸物理時,因好奇心,對物理課的興趣較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課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枯燥,由于很多物理知識以及物理現象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無法很好理解,教師講解過于機械化,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最終出現厭學以及疲憊的狀況。教師枯燥的講解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長此以往,逐漸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實驗設備較為陳舊
對于物理教學來說,其很多理論知識都會在實踐以及實驗中得到,同時這也能充分體現出物理學科的嚴謹性以及科學性,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物理實驗室則是進行實驗的重要場所。然而,大多數學校對物理實驗室的重視度不夠,建設力度較小,導致很多設備較為陳舊,學生無法有效進行實驗學習[1]。很多實驗都是由教師完成,學生觀看,其結果是學生對實驗的探索能力降低,影響了學生的探索欲望以及學習興趣。無法對實驗現象有一個深入理解,這樣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都希望能自行進行物理實驗,探索新知識,然而實驗室陳舊的硬件設備讓學生無法自行實驗,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落后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以自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以及講解,在教學中無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進行獨立思考,教師缺乏引導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復述,不結合生活實際,無法對物理知識進行拓展性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枯燥,對一些知識以及公式只好生硬背誦,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且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探索精神無法發(fā)揮,學生不能夠自行進行知識的探索。
二、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
(一)物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此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自身為中心,容易阻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僅僅是理解表面知識,用公式生硬的套用,無法有效運用物理知識,影響學生的物理素質[2]。因此,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適當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課程的設計、課前的準備以及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并以此來謀劃出好的學習策略,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更為輕松。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積極思考問題,讓學生具有獨特的見解,充分了解物理知識。教師在不斷鼓勵學生探索學習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學習動力,從而讓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提高學習實效。
(二)堅持實驗教學法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若憑借理論知識教學是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師應堅持運用實驗教學法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行動手實驗,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學生在動手實驗中將會不斷加深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物理教學若是脫離實驗,那么便不是完整的教學模式,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實驗中對書本中的知識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這樣學生將會主動配合教師,進而在實驗操作中發(fā)現問題,去探究并解決問題,不斷加深自身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三)有效運用比較法
比較法屬于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比較法就是對相似的物理知識以及實驗操作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比較其中的異同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異同點的分析中,會逐漸發(fā)現問題,并且主動思考,不斷激發(fā)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來提升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聲和光的傳播”教學中,讓學生去分析聲與光在空間傳播的方式,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光的傳播則是要在真空中傳播,并且聲音以及光在遇到物體時候會反射。聲音的反射則是稱為回聲,光在反射之后則是成像。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都具有相同之處,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初中物理知識點有一個了解。
(四)用比喻的方式進行教學
初中物理概念以及理論知識都比較簡單,同時很多物理知識都與實際生活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結合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加深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掌握。同時,學生在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體會到物理中的美感時,不斷提升物理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日食的講解中,可以利用燈泡以及乒乓球來代表太陽和月亮,以此來對學生進行當堂演示,將日食的原理形象且生動地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出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判斷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所在[3]。
(五)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
教師構建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加深記憶。物理作為一門學科,主要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在問題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究,從而不斷加深自身的記憶,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教師的教學更加輕松。教師在講解壓強知識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礦泉水瓶,在瓶子上打三個孔,在注水后讓學生觀察三個水流的特點,進而導入液體壓強是隨著實際深度而變化的這個結論。運用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他們意識到物理規(guī)律是真實存在于生活中的[4]。
(六)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多媒體教學操作較為簡單,它可以充分展示出教學概念,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將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多媒體融合,用動態(tài)視頻以及圖片展示教材內容,吸引學生,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用。教師在設置多媒體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卓麗.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選擇與創(chuàng)新探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33.
[2]袁瑛.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探究[J].新課程(上).2013(09):14.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選擇與創(chuàng)新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125.
[4]張紹國.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探究[J].才智.2013(04):39.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