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12歲,初學蠟染;
16歲,掌握一整套蠟染技藝;
19歲,前往香港點蠟獻藝;
21歲,走出國門,向世界傳播蠟染文化;
……
48歲,創(chuàng)辦貴州楊芳蠟染有限責任公司,帶動300余戶村民增收致富。
她,就是丹寨縣苗族蠟染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楊芳。
30多年來,她對蠟染事業(yè)始終如一地艱辛付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從未退縮。正是這份執(zhí)著,令她獲得“全國優(yōu)秀農(nóng)民工”“創(chuàng)業(yè)之星”等榮譽稱號。
苗鄉(xiāng)蠟染佼佼者
10月14日中午,見到楊芳時,她正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洗菜,一邊將電話夾在肩上事無巨細地安排著公司的各項工作。她身后的墻上貼著兩張獎狀,分別是2002年和2003年她參加揚武鄉(xiāng)“雙學雙比”蠟染比賽活動被評為先進個人而得來的。
丹寨的苗族世代有制作蠟染布藝的傳統(tǒng),苗族婦女在包好漿的畫布上用銅片作畫,然后制成漂亮的工藝品。在長年的勾畫創(chuàng)作中,面對一塊白布,創(chuàng)作者必須對即將勾勒的圖案了然于胸,無論是動物花草的構圖,還是民族圖騰的組合,每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構思和風格,所有作品絕無復制,這就是苗族蠟染精奇獨特之處。
由于家境貧寒,12歲那年楊芳輟學跟著長輩學習蠟染,學習的過程不但辛苦,而且枯燥,她的手總是被植物熬制的染料泡成黑色,繪圖時一不小心就被滾燙的蠟燙到,但她從未懈怠過。
“祖祖輩輩學習蠟染都需要勤學苦練,想學好一門技藝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既然決定去學,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睏罘颊f。
15歲那年,她以一套親手制作的盛裝遠近聞名,成為苗族婦女學習的標桿。學習到第4年,她掌握了一整套蠟染技術。
至今,她仍然記得父親說過的話:“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學會一整套蠟染技術的人并不多,能畫得好的就更不多了?!备赣H的肯定讓她日后更加專心于蠟染,楊芳淡笑著說:“對我來說,那是一股催促我不斷前進的力量?!?/p>
1986年,楊芳19歲。
貴州省文聯(lián)到村里組織蠟染比賽,憑借嫻熟的蠟畫技藝,楊芳從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被推薦前往香港三聯(lián)書店點蠟獻藝。
楊芳從未走出過丹寨縣,去香港對她來說是一件從未想過的事,她既期待又焦慮,“那時候沒到過大都市,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的技藝會不會在香港受到肯定,挺擔心的?!被貞浧鹉贻p時候的那段焦慮時光,楊芳眼帶笑意。
到了香港,楊芳靜下心來,用精湛的技藝贏得了海內(nèi)外藝術家的贊譽。
非遺文化傳播者
從香港回來后,楊芳以加倍的熱情投入到蠟染的創(chuàng)作中去。本著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她的技藝更加精湛,越來越多的蠟染愛好者慕名而來向她取經(jīng),一時間她成了村里炙手可熱的“蠟染大師”。
1988年,楊芳被省文化廳推薦前往美國展示苗族蠟染。
從未出過國門的楊芳忽然意識到自己責任重大。
輾轉難眠的夜晚,楊芳便起來練習蠟染,常常一練就是一個通宵。
到了美國,楊芳正常發(fā)揮了自己的蠟染水準,在各國民族文化交流的展示中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來美國之前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擔心自己的東西不會被認可,畢竟當時前來美國參展的國家挺多。但出乎意料,外國人對蠟染很感興趣?!睏罘颊f。
從美國回來后,楊芳的思想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
“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當時的感受,回來后我重新用一種眼光來看待蠟染,忽然間明白了許多,覺得它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我有義務將它傳承下去?!?/p>
今年9月26日,“2016墨西哥·多彩貴州文化節(jié)暨貴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拉開序幕,楊芳與苗繡、銀飾、木雕等貴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一同前往墨西哥國立多元文化博物館傳播蠟染文化。
多次的出國經(jīng)歷讓楊芳格外從容,她帶去20把蠟刀,200張包好漿的畫布,在博物館內(nèi)認真作畫。吸引了很多墨西哥觀眾圍觀,觀眾甚至自發(fā)排起長隊請楊芳教他們點蠟。半天時間,200張畫筆全部用完,而排隊的墨西哥群眾依舊很多,很多人甚至跑來找楊芳要聯(lián)系方式,表示有機會一定要來中國找她拜師學藝。
“看到那么多外國人喜歡我們的
文化,我很自豪,我以后還會繼續(xù)出國交流,把蠟染文化傳播出去?!睏罘际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年,她先后去了印度、俄羅斯、韓國、德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傳播蠟染文化。她已然把傳播蠟染文化當做己任,兩個兒子在她的嚴格教導下,已對蠟染技術諳熟于心。
不僅如此,她還在揚武民族中學特長班、蠟染文化培訓班任教,培訓苗族婦女和學生2000多人次,通過楊芳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蠟染。
村寨致富帶頭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蠟染是苗族婦女自制自賞自用品,隨著國內(nèi)外對蠟染需求的不斷增加,見識面廣,經(jīng)濟意識較強的楊芳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便號召蠟染能手,于2004年創(chuàng)辦了“丹寨縣揚武鄉(xiāng)蠟染專業(yè)合作社”,并從大山深處移民到揚武鄉(xiāng),用自己的房屋作為專業(yè)合作社使用,建立集培訓、交流、展覽和觀光為一體的“蠟染民間藝術博物館”。
此后,楊芳大量向村民收購蠟染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為當?shù)卮迕翊罱艘粋€增收致富的平臺。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在楊芳的號召下制作畫布并作畫。收到村民制作的半成品,楊芳十分焦慮,村民沒有市場意識,畫作大多簡單粗陋,楊芳委婉地告訴村民產(chǎn)品不合格,需要重做。這可惹惱了村民,一些人認為是楊芳故意刁難,紛紛找上門來討說法。無論楊芳如何解釋,他們都不能理解。無奈之下,楊芳咬牙買下了他們的所有產(chǎn)品。
“無奈有一些,但更多的是不忍心,這也是他們辛苦大半年的成果,他們的憤怒可以理解?!闭f起此事,楊芳毫無怨言。此后,為避免重蹈覆轍,楊芳挨家挨戶指導村民如何制作蠟畫,并把自己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
2006年苗族蠟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楊芳成了非遺傳承人。
在收入逐步增加的同時,作為非遺傳承人的楊芳并不滿足現(xiàn)狀,為讓更多苗族同胞增收致富,她致力于產(chǎn)業(yè)發(fā)展,逐步使蠟染技藝從自產(chǎn)自銷向商業(yè)化轉變。2014年9月,楊芳在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上作進一步嘗試,將合作社注冊成貴州楊芳蠟染有限責任公司。采取“公司訂單+農(nóng)戶”的模式,充分利用農(nóng)村婦女農(nóng)閑時間從事蠟染加工,用訂單收購。
“農(nóng)閑時我都在給公司提供半成品,勤快時一年至少增收3000元,反正閑著也是閑著?!?0歲的羅云美是典型的苗族家庭婦女,除了務農(nóng)沒別的增收途徑,自楊芳成立公司以來,她每年給公司提供蠟染產(chǎn)品,足不出戶就能掙錢。
如今,楊芳的公司年收入逾200萬元,周邊300余戶村民在公司接訂單,年均增收達到1000余元以上?!斑@只是起步,我還需要更努力才能讓村民的收入邁上一個新臺階,真正達到脫貧?!睏罘颊f。
對話楊芳
記 者:你去過不少國家,見識到很多國外的民族文化后,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楊 芳:最大的感觸就是,國外對民族文化的保護起步比較早,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得比我們好,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記 者:作為苗族蠟染省級非遺傳承人,你覺得苗族蠟染應該往哪個方向發(fā)展才能走得更遠?
楊 芳:應該充分考慮市場因素,吸收多元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走品種多樣化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