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然
[摘要]文章主要對影視服務貿易中文化貿易壁壘成因,以及其具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影視服務貿易;文化貿易;壁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198
在20世紀90年代初才出現“文化例外”這個詞,在當時進行相關貿易總協定談判過程中,法國人提出文化貿易有其自身特殊性,所以文化貿易和其他貿易之間是存在差異性的,我們也應該將其進行區(qū)別對待,所以也就有人隨之相應說在文化領域不能使用WTO貿易自由原則,因此,就確定了文化例外六條標準,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本國文化不受到他國文化的沖擊,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國之間的文化貿易壁壘也因為文化例外條款的確定慢慢地開始形成。[1]
1影視服務貿易中的文化貿易壁壘的成因分析
11日益凸顯的文化安全認知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中,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過去相比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有了極大的進步。在此背景下,不同文化在相互交融滲透的同時,一國文化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由此,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便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尤其是在文化貿易的過程中,進口國總不免需要考慮本國的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問題。由此,文化安全認知變成為了促成各國文化貿易中貿易壁壘形成的首要原因。從理論上說,文化安全認知這一問題并非只是現代社會所需面對的。實際上,只要是存在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同時又有著各相異文化之間的文化交往,那么就會產生文化安全問題。但是在過去,因為受限于地理環(huán)境和溝通技術等原因,各相異文化往往于其相對獨立的地理區(qū)域中各自發(fā)展,文化實體之間鮮少發(fā)生聯系,因此文化安全的問題在過去并不十分凸顯。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不斷增多,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海外市場急劇擴張,由此便帶來了其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的廣泛傳播。加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尤其是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大大降低了人們之間的溝通成本,同時也為獲得他國的文化產品提供了一個簡便快捷的通道。因此,文化安全才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時代性問題,文化安全“作為文化保護主義的一種積極表現形式,它在國家間關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而這種文化安全認知在影視服務貿易領域表現得尤為強烈。
12各國對市場獨占和利潤獨享的追求
文化產品或服務因其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特性而有別于其他普通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文化產品或服務時,其原始動因也往往來源于該產品或服務中所包含的特殊文化因素。但不可否定的是,該用于貿易的文化產品或服務有著典型的經濟屬性,即從本質上看其首先是一件商品。貿易往來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更多經濟利益和擴大市場占用率,文化貿易亦不例外,因此,各國對于市場獨占和利益獨享的追求成為了文化貿易壁壘產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所謂文化貿易,其本質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通過將本國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轉化為文化產品或服務用以進行貿易往來從而換取經濟利益的過程。因此可以說,作為各國貿易往來中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文化貿易的最終目的便是獲取經濟利益。而這種具有特殊文化因素的文化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潤則是十分驚人的。[2]在其利潤構成中,某一特定文化產品的直接收入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后續(xù)的相關文化商品或服務則有著很大的利潤開發(fā)空間。同時如此巨大的利潤和回報,往往是其他普通的商品貿易所無法比擬的,這一現象電影產業(yè)中尤為明顯。例如,美國電影產業(yè)的總收益中有20%來自銀幕營銷,剩下的80%則來源于之后電影產品的后續(xù)開發(fā),即電影相關主題產品的營銷,如玩具、游戲、旅游和主題公園等??梢姡幕Q易壁壘將是各國競爭電影市場以追求經濟利益的必然結果。
2影視服務貿易中文化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
21關稅壁壘
關稅是指一國海關對進出其邊境的貨物向進出口國所征收的稅收,進口關稅屬于關稅種類中的一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本國相同或者是類似產業(yè)。但是在電影市場中,進口關稅在抑制外國影片競爭力的同時,卻也有著扭曲本國電影市場機制、降低文化資源配置效率等弊端。因此一國政府在選擇以進口關稅形式來設置文化貿易壁壘時往往會面臨著經濟與文化上的二難選擇:關稅壁壘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本國國產影片免受外來影片沖擊,但與此同時卻不得不以犧牲本國經濟利益為代價。此外,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成立的初衷便是通過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等方式,消除差別待遇,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因此傳統(tǒng)關稅壁壘的保護作用對于保護本國文化安全的作用便日漸削弱。同時對外國的影視文化產品征稅勢必會引起本國相關產品出口減少,影視產品貿易條件惡化,有時甚至會導致對方的貿易報復,從而抵消本國關稅的壁壘作用。由此看來,關稅壁壘有著其不可彌補的弊端。
22國產內容配額
相較于其他貿易壁壘,國產內容配額在保護本國文化安全方面可以算是采用率較高的一種文化貿易壁壘。國產內容配額能夠有效地規(guī)避上文所述的關稅壁壘所帶來的經濟和文化上的二難選擇,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國產內容配額仍有其無法規(guī)避的弊端。舉個例子,對于一檔表現本國文化藝術的影視作品來說,如果其是由外國藝術家制作完成的,那么就算它其余任何方面都符合國產影視節(jié)目的要求,也仍將被視為外國影視作品。反之,如果是一檔表現國外文化內容的影視作品,如果其在本國境內取景拍攝,同時雇傭本國演員,那么即便該片演員在影片中所用語言的外語,按照國產內容配額的規(guī)定,其也仍將被視為國產影片。由此可見,單憑國產內容配額的僵化標準,是難以有效判斷一部影視作品的歸屬問題,換言之,即國產內容配額的限制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有效規(guī)避,從而使得該文化貿易壁壘的實行與其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3]此外,國產內容配額屬于數量限制的范疇,而GATT的原則之一就是禁止一般數量限制,因而將國產內容配額作為文化貿易壁壘的一種形式以保證一國文化安全也并非長遠之計。
23補貼
對于電影電視等視聽產品,由于其具有不同于一般貿易商品的獨特性,因此相比較于國產內容配額,似乎補貼這種貿易壁壘形式更加具有針對性,其成效可以立竿見影,但相比較于其他文化貿易壁壘的種種弊端,似乎更契合影視服務貿易的補貼依然有著其不容忽視的硬傷。以中國為例,政府大力扶持文化產業(yè)已經數年,在文化產業(yè)中處于重要地位的電影產業(yè)更是如此,但“按票房比例予以返還專項資金等形式的資金補貼”卻也只能是權益之計?!坝霸簭?016年開始放映的國產影片票房達到票房總收入的50%以上,將返還100%電影專項基金;達到45%~50%的,返還80%;全年國產片票房不到45%,但與上一年國產片票房相比有增長的,也返還50%”。分析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資金補貼的返還比例是以院線票房作為其劃分及衡量標準,這種政策上的唯票房論傾向很容易讓電影制作和發(fā)行方在電影表現形式和演員陣容上加大投資力度以賺取更高票房,但卻因此忽略了電影的核心內容,導致更多“叫座不叫好”等商業(yè)片的出現,既不利于國內電影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也為外國占據國內市場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機會,從而與文化保護的初衷相違背。
3結論
綜上所述,影視服務貿易中的文化壁壘成因主要是因為日益凸顯的文化安全認知以及各國對市場獨占和利潤獨享的追求所造成的,而本文也主要對其表現形式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參考文獻:
[1]余雄飛影視服務貿易及文化貿易壁壘[J].法制與社會,2009,17(9):126
[2]周佳淺析中國面對服務貿易壁壘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J].中外企業(yè)家,2016,36(7):9-10
[3]鐘國強服務貿易壁壘與中國服務貿易發(fā)展對策分析[J].總裁,2009,14(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