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碧K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具體形象,直觀性強,富有趣味,并與課文內容緊密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善于挖掘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會讓插圖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巧用插圖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中,好的導入直接影響著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為一堂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利用課本插圖導入是一種簡單、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課文中的每一幅插圖都經過編者精心選配,匠心獨用,既富有情趣,又與教材密切相關,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利用插圖相機導入,設疑激趣,激發(fā)求知欲,拓展思維空間。
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時,先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中的景致,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很快就能從蔚藍的天空、浩瀚的海洋、柔軟金黃的細沙、飛翔的海鳥、高大的椰子樹、星羅棋布的礁盤等景物中直觀感受到南沙群島的美麗。接著,板書課題《美麗的南沙群島》,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內容,領略作者用文字給我們呈現的南沙群島之美。運用此法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但不宜過細、過實,要通過“引”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
二、巧用插圖研讀文本,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材中選用的插圖形式各異、作用廣泛,有的是課文內容的背景畫面;有的是人物活動的形象展示;有的是課文內容的拓展。圖文結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精美的圖片可以使深奧的語言文字變得簡單易懂,使得枯燥呆板的語言文字躍然紙上,形象直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使教學更為流暢。這一點對低年級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如我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時候,將“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弊鳛檎n文理解的重點,作為低年級學生來講,他們初讀課文后不容易理解這個寓意,可以首先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課文中的插圖。弄清小松樹和大松樹分別長在山上的什么地方。學生很容易就從圖中看出小松樹長在山頂下,大松樹長在山腳下。接著讓學生去讀兩棵松樹的對話,了解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再結合插圖說一說課文中是誰把誰托起來的,誰才是長得高的那一棵樹。這樣學生再讀對話時,通過結合文本中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就能理解大松樹和小松樹的不同人物形象,從而深刻理解寓意。
此外,對于中高年級學生來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在教《秦兵馬俑》一課時,學生對文章中所涉及的秦兵馬俑的類型、特點都比較陌生,學習課文時理解感悟不夠透徹,那么激發(fā)學生理解“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中心句就比較難。于是我就在教學時讓學生觀察文中插圖,直觀感受兵馬俑的不同外形,再輔以一定的講解,學生果然對文中生動語言的描述有了清晰的理解,由衷地產生了對祖國歷史文化遺產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巧用插圖訓練語言,讀寫結合拓展學生思維
新課標中提到,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并做到讀寫結合,多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看圖說話與寫作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寫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插圖就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訓練語言的素材。
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古詩兩首》之一的《望洞庭》,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歌描繪的景色,先說一說,再寫下來”。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而且學生基本上沒有去過洞庭湖,怎樣才能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描繪詩歌展現的美景呢?據于此,我就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再讓學生寫下來。學生在表達課文美麗的景物時候就能夠掌握一定的方法,由遠及近,由上至下,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洞庭湖的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就這樣書中的插圖在學生的描寫中“活”了起來,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巧用插圖加強記憶,快捷高效背誦課文
課文的復述與背誦是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多進行此類的訓練,但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我們要盡可能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而插圖的直觀性、形象化能引起學生記憶的興趣,調動學生記憶的積極性,提高記憶的效果。
如課文《莫高窟》要求背誦課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莫高窟彩塑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的特點和壁畫內容豐富多彩的特點。文中恰巧有兩幅插圖是分別描寫這兩個事物的??梢宰寣W生邊讀課文邊對照插圖,圖文結合感受莫高窟的特點,掌握作者的寫作順序,接著讓學生根據這兩幅真實的畫面來背誦課文就變得簡單易行,同時,也記憶得牢固。
再如復述課文《烏鴉喝水》時,先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并按照插圖順序建立記憶線索:喝不著水——銜石頭入瓶——喝到水,然后再引導學生按照想象畫面去復述課文。這樣,利用插圖學生很容易找到復述的突破點,使復述過程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插圖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珍貴的課程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充分發(fā)揮插圖的襯托功能,使課堂開出更加絢爛嬌艷的花朵。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翰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