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萍
泰戈爾有一首詩中寫道“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當我從臥室的窗里外望悠遠的藍天,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庇眠@首詩來形容留守兒童的心理是再恰當不過了。這些孩子沒有完整的親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從電話中或者從偶爾寄來的匯款單中,才能感覺父母的存在。當別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樣年華的時候,他們被留在鄉(xiāng)下,孤獨得像荒草一樣生長。漸漸地孩子變得孤僻、抑郁,有的走向消極,有的變得任性、暴躁,這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分析
我們注意觀察這些留守孩子,他們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心理問題:
1.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緒失控,容易沖動。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周歲以下,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時期,情緒欠穩(wěn)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沖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攻擊行為。有些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jiān)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于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3.認知偏差,內心迷茫,少數(shù)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4.產生厭學叛逆心理。在我們農村學校違紀學生中,留守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低年級兒童一般表現(xiàn)為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yè),小偷小摸,不誠實、經常說謊;高年級留守兒童開始出現(xiàn)叛逆心理,攻擊意識很強,與老師頂撞,不服從管教,更有甚者還盲目沖動、打架斗毆。
二、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
對于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1.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jiān)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夸;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為開始出現(xiàn)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guī)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加上監(jiān)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fā)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2.學校的不當評價,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對穿戴整齊、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投入的關注更多一些,對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常常給予的機會是很少的。而不講究衛(wèi)生的暫差生,大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他們很難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于是就會抑郁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而他們的逆反又會激起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失望,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師生關系不融洽,給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3.社會的不良環(huán)境、成人的不良影響,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大誘因。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對于人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由于社會教育的原因,存在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具體表現(xiàn)在:
1.社會上的不良場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農村小集鎮(zhèn)上的一些公開的和隱蔽網(wǎng)吧,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為了賺錢,而大量招徠在校學生,甚至引誘學生。小學兒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強,而留守兒童又缺乏父母的監(jiān)管,網(wǎng)吧對他們的不利影響就更大,經常偷錢、編造謊話逃學上網(wǎng)。
2.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對留守兒童的成長也帶來了不良影響。農閑時節(jié),“閑人”太多,致使賭博風盛行。無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賭博,許多留守兒童的代管監(jiān)護人也參與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況。這種“潛移默化”對孩子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三、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康心理的做法
作為一名心理教師,根據(jù)以上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及其分析,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他們的健康心理:
1.自信心的培養(yǎng)。要讓“留守兒童”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總盯著自己的短處,要善于發(fā)掘和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克服自己學習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2.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
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xiàn)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于考試的失敗、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處于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tài)。老師要告訴他們,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善于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確立奮斗目標,在前進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切合實際時,要及時調整,化壓力為動力。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tài)度,學會悅納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自閉心理較為嚴重,常常不愿與人交往,心理壓力較大。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為他們展示和表現(xiàn)自己提供一定的平臺。應該鼓勵他們克服自閉心理,試探著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得成功的體驗。
留守兒童,他們不應該是親情疏離后心靈脆弱的一代,不應該是從童年開始就獨自面對世界孤寂的一代,他們應該得到學校、老師更多的關愛,得到社會更多地關注。讓我們伸出友愛之手,讓他們也健康成長吧。
【作者單位:丹陽市訪仙中心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