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北京 100029)
老年人低骨密度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
高 杰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北京 100029)
目的 對老年人低骨密度與冠心病的相關性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因胸痛而入院的患者156例,依照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數量進行分組,將其分為雙支病變組、單支病變與無冠壯動脈病變組三組。結果 隨著冠狀動脈鈣化程度以及狹窄程度的加重,患者出現骨密度疾病的概率也隨之升高。骨質疏松組和骨量減少,組冠狀動脈鈣化與狹窄的程度相對于骨量正常族來說明顯較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與狹窄程度是引發(fā)低骨密度的直接原因。
相關性研究;低骨密度;老年患者
骨質疏松與血管鈣化是影響老年人患者生活質量的兩個重要因素。本次實驗研究選取因胸痛而入院的患者156例,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老年人低骨密度與冠心病的相關性進行探索,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因胸痛而入院的患者共計156例,排除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糖尿病患者。為患者提供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共檢查出冠心病患者92例,非冠心病患者64例。同時為全部患者提供64排螺旋C T掃描與X射線骨密度檢查。
1.2 冠狀動脈造影及結果判斷
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測方面所使用的檢測儀器為L u n a r i D X A造影儀,采用常規(guī)體位進行投照,將患者左、右冠狀動脈情況顯示出來。依照病變嚴重程度對患者進行劃分,具體劃分為三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單支病變組與無冠狀動脈病變組。
1.3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及結果判斷
通過64排螺旋C T掃描機為患者提供檢查。A g a s t o n鈣化積分條件為:鈣化面積>1 m m2,C T值>130 H U。根據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將積分實在十分以下的患者劃分為無鈣化組,將積分在10~100分的患者劃分為輕度鈣化組,將積分在100~400分的患者劃分為輕度鈣化組重度鈣化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中統(tǒng)計學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軟件為SPSS14.0版本,在計量資料方面,()代表標準差,±代表平均值,以t檢驗的方式進行比較分析,以(%)對比例數值進行表示,當p<0.05時,代表各項指標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具有充分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臨床資料對比
本次實驗研究中的92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齡(70±9)歲,男性患者72例,占比78.2%,高血壓患者65例,占比70.6%,平均空腹血糖指標5.1±0.4 m m o 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指標6.1%,平均血鈣指標2.13±0.2 m m o l/L,L D L C>130 m g / d L患者12例,占比23.9%,H D L C<40m g / d L患者47例,占比51%,平均B M I指標24.3±5.6 k g/ m2,吸煙患者31例,占比33.6%,冠狀動脈硬化患者47例,占比80.4%;
本次實驗研究中的92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齡(64±8)歲,男性患者35例,占比54.6%,高血壓患者35例,占比54.6%,平均空腹血糖指標4.8±0.6 m m o 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指標5.8%,平均血鈣指標2.07±0.3 m m o l/L,L D L C>130 m g / d L患者28例,占比43.7%,H D L C<40 m g / d L患者28例,占比43.7%,平均B M I指標23.8±7.8 k g / m2,吸煙患者17例,占比26.6%,冠狀動脈硬化患者11例,占比17.1%。
2.2 冠狀動脈狹窄與低骨密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骨質疏松與冠心病骨量減少的發(fā)病率相對于非冠心病組患者來說明顯較高,在動脈病變支數增加的情況下,患者骨密度呈下降趨勢;相比于非冠心病組來說,三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與單去病變組骨質疏松與骨量減少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而雙支并組與單支病變組織間的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與三支病變組之間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冠狀動脈鈣化嚴重程度與低谷密度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經過與無鈣化組織間的對比分析后,發(fā)現重度鈣化組、中度鈣化,屬于輕度鈣化組骨質疏松和骨量減少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度鈣化左右輕度鈣化組織間的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4 不同程度冠狀動脈鈣化組骨密度的變化
納入本次實驗研究的35例無鈣化組患者中,骨量正常或加28例,占比80.0%,骨量減少患者5例,占比14.2%,骨質疏松患者兩2例,占比5.7%;
納入本次實驗研究的56例無鈣化組患者中,骨量正?;蚣?9例,占比33.9%,骨量減少患者26例,占比46.4%,骨質疏松患者11例,占比19.6%;
納入本次實驗研究的40例無鈣化組患者中,骨量正?;蚣?1例,占比27.5%,骨量減少患者13例,占比32.5%,骨質疏松患者16例,占比40.0%;
納入本次實驗研究的25例無鈣化組患者中,骨量正?;蚣?例,占比8.0%,骨量減少患者9例,占比36.0%,骨質疏松患者14例,占比56.0%。
動脈鈣化和低骨密度是臨床醫(yī)學中比較常見的老年疾病,其中低骨密度包含骨質疏松和骨量減少兩組癥狀,具體表現為骨折發(fā)生率高、脆弱性增加、骨強度降低以及骨量減少等。本次實驗研究證實,相對于骨量正常速度來說,低骨密度患者普遍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本次實驗已經發(fā)現冠狀動脈鈣化與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程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鈣化程度與狹窄程度是引發(fā)低骨密度的直接原因。
[1] 時惠,周曉輝.低骨量與老年鈣化性心臟瓣膜病的相關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9):1097-1103.
[2] 朱麗萍.社區(qū)中老年人骨質疏松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4(6):936-937.
Correlation Between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Gao Jie
(An 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w bone dens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people. Methods January 2015 - January 2016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chest pain in hospital patients,156 cas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vessels are grouped,it divided into double branch lesions and single lesion with no strong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in group three. Results with the degree of calcific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stenosis,the probability of bone density disease increased.Osteoporosis and bone mass decreased,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 sten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group of bone mass,and the difference of(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and stenosi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re the direct cause of low bone density.
correlation study;low bone density;elderly patients with
高杰,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