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鳳麗
“跳入來,新年發(fā)大財;跳出去,無憂也無慮;跳過東,糧食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滿厝內。”這是春節(jié)期間,潮汕人在“跳火堆”時吟誦的一首民謠。實際上,每逢春節(ji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跳火堆”的民俗活動。人們一個接一個歡快地從紅彤彤的火堆上跳過,寓意驅邪避災,新的一年生活紅火吉祥。
“跳火堆”習俗
“跳火堆”通常都是在春節(jié)期間舉行。在閩南地區(qū),一些地方一定要在除夕夜“跳火堆”進門,人們認為只有跳過了火堆,才能驅邪避災。傍晚時分,家人準備好一大捆稻草,在家門口點燃,就在火勢最旺的時候,家中的男人逐一從火堆上跳過進門。如果家里有小男孩,也要由大人抱著跳過去。至于那些外出未歸的男人,則必須由在家的兄弟替跳?!疤鸲选痹⒁庑碌囊荒晟罴t紅火火,女人自然也愿意參與,不過不像男人那樣跳,女人跳時是從門口往門外的方向跳。跳完之后,大家等著火堆熄滅,女人拿一片瓦盛上一些灰燼,一邊向屋里跑,一邊念著“平安健康”“發(fā)財興旺”等吉祥語。到了屋里,把瓦片放在床底下,等到來年再換新灰。
廣東普寧地區(qū)是在正月十六這天“跳火堆”。當?shù)胤Q正月十六為圣人節(jié),為了紀念關帝老爺。當天下午,村中所有人都會在自家門前擺好各色供品,等待“圣人爺”的到來?!笆ト藸敗钡霓I子到哪家門口,哪家就要燃放鞭炮,
進行虔誠的祭拜;然后將家門口準備好的稻草堆點燃,讓村里“跳火堆”的隊伍依次跳過?!疤鸲选标犖槌蓡T都是村里的男孩,領頭的男孩手中拿一張草席,隨后的男孩們舉燈籠、拿香爐、敲鑼打鼓或舉旗。男孩們手舉“關老爺”武轎從各家各戶的火堆上跳過,有時跳得火花四濺,場面有些驚險,但人們相信有神靈保護,“跳火堆”不會受傷,偶爾被火苗燒掉一點頭發(fā),特別是額前的頭發(fā),大家也不會在意?!疤鸲选标犖樘^之后,人們才開始跳。以前普寧地區(qū)不允許女孩參加這個活動,現(xiàn)在女孩也可以參加?!疤鸲选钡臅r候,有人還會把家里的被子、褥子、枕頭之類的東西拿出來一起跳過火堆,意為圖個吉利,保佑新的一年萬事如意。
廣東梅州地區(qū)每年正月十二舉行“跳火堆”活動。在這個地方,這項活動已經(jīng)沿襲了上百年,非常受歡迎。春節(jié)剛過,人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起準備工作,有人負責鼓樂隊,有人負責煙花隊,有人準備稻草,有人準備竹竿,有人負責后勤保障,等等。那些新添男丁的家庭,一定要參與進來,既是感恩,也是祈福。到了正月十二這天,人們在村口寬敞的水泥坪上擺好一堆堆的稻草。晚上8點左右,隨著鼓樂隊奏起優(yōu)美的旋律,“跳火堆”活動正式開始?!疤鸲选眱x式之前是“游老爺”,人們抬著“三山國王”神像,在火把隊、鼓樂隊的簇擁下穿行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接受人們虔誠的祭拜。“游老爺”完成后,進入活動的高潮。這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只聽到一陣大喝,抬著“三山國王”神像的小伙子們快速沖向火堆,在熊熊大火的上方騰空躍起,動作干凈利落,博得陣陣掌聲。緊接著是擎燈籠的隊伍,只見他們在一段加速跑后,用手中的竹竿往火堆上輕輕一點,整個身體凌空而起,飛躍而過,動作敏捷優(yōu)美。接著是第二堆、第三堆……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边@句話說的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傳統(tǒng)春節(jié)習俗——燎疳。清代光緒年間甘肅新通志平?jīng)隹h志記載,此地正月二十三夕,“剪紙人刺孔遍身,當門焚草,子女皆繞人跳躍,已而焚紙人,曰燎疳”。燎疳是春節(jié)期間一項重要活動,男女老少都要參與。正月二十三的早晨,小伙子們就結伴上山去割毛竹、割蒿草,為晚上做準備。割回來的毛竹、蒿草要豎起來,形狀像個小山,在底下留一個點火的火口。傍晚時分,人們開始逐家點火,火燃燒起來,人們把對聯(lián)、門神像扔進火里焚化。這時小孩子圍著火堆跑圈圈,誰也不愿意把自己手里的“疳娃娃”先扔進火里。待火勢稍弱,年輕的男人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燎疳,他們你追我趕,縱身一躍,跳過紅紅的火堆。女人和孩子們只能等火勢弱了下去,再從火堆上面跳過去。無論男女老少,從火堆上跳過時,嘴里都要大喊“正月二十三,臊氣帶上天”,據(jù)說燎疳是為了燎去一年中人們身上所有的臊氣和霉運,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家燎完,大家就會轉到下一家,直到家家都燎完。等到大火熄滅,人們要用鐵锨把灰燼高高揚起,看空中飄散的火花,預測今年的莊稼是否豐收。在揚火花的同時,旁邊觀看的人們要附和著說“小麥花”“洋芋花”“豌豆花”之類的吉言。
有些地方在“跳火堆”之前,先要拿著火把在家里轉一圈,每一個角落都不能落下;再
跑到大門外,依次點燃每個草堆,并快速將火把送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寓意送走晦氣。
火的崇拜
“跳火堆”習俗的起源雖無從考證,但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歷史。
“跳火堆”習俗的出現(xiàn)與人們對火的崇拜有關。在遠古時期,火在初民生活中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說:“火的使用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睙o論是在早期的原始狩獵時代,還是進入農耕時代,火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方面人們借助火的力量增強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存概率;另一方面,火又能在頃刻間毀滅一切,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使初民感到萬分恐懼。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加之人類的認識能力又十分有限,上古初民便按照“萬物有靈”的思維,認為火像人一樣具有靈性,于是便產生火靈觀念,在此基礎上又產生火神觀念?;痨`不同于火神,火靈是兇惡的,會給人帶來災難,甚至是剝奪人的生命,出于恐懼,人們舉行儀式,為了驅趕它、送走它,希望它永遠消亡;而火神不同,火神是善良的,代表著光明、潔凈,人們祭祀火神,希望得到護佑。
“跳火堆”也反映出人們對健康的希冀,希望通過“跳火堆”達到“療百病”的目的?!疤鸲选钡臅r候,人們可以活動筋骨、加強鍛煉,融洽鄰里之間的關系;同時火可以殺掉一些病菌,就如同民間的拔火罐一樣。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原因,人們非常愿意參加這一活動,在傳統(tǒng)社會的火崇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包含著對五谷豐登、人丁興旺的祈盼,人們也相信火是避惡驅邪的鎮(zhèn)物,會消災解難、保佑人們。
火燒蒲州
人們崇拜火,相傳很久以前蒲州這個地方民風頑劣,有殺人放火的,有做賊搶親的,有不孝順父母的,結果惹惱了玉皇大帝,決定在正月十五日這天晚上放火燒掉蒲州城。為了避免冤枉好人,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凡調查。
太白金星來到蒲州城,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美貌的年輕女子。天色漸晚,她去敲一戶人家的門,請求留宿。這家人看她是一個女子,孤孤單單,非??蓱z,就讓她住下來,還給她做了很多好吃的。太白金星一看,這是戶好人家,不能被連累,于是他就把玉皇大帝要火燒蒲州的事告訴了他們,讓他們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在自家門前點起火堆,就可保全家平安。太白金星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不可泄露天機,就回了天庭。
這家人心地善良,想著自己能逃過劫難,也不能讓親戚鄰居遭殃,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元宵節(jié)的晚上家家門前火光沖天,太白金星也辨識不出哪家是好人,就向玉皇大帝謊報蒲州城已經(jīng)燒了。從此以后,每年元宵節(jié)晚上,家家門前都會燃放火堆。
火是特定的春節(jié)文化符號,蘊含著中國人對人與自然、人與神、人與未來關系的思索。中國人喜歡在春節(jié)期間“跳火堆”、燎疳,讓紅彤彤的火焰為自己、為家人驅邪避災,也向火神祈福,護佑一年順遂安康。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