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鳳
眾所周知,朱熹的《春日》,雖然字面上說的是尋得春景,其實尋訪的是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圣人之道。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科學測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水平?筆者認為,除了背誦、默寫之外,還應如同朱子“尋春”一般,探尋古詩文測評的“春日”,科學地進行古詩文命題設(shè)計。
一、勝日尋芳泗水濱
朱子在泗水濱的尋,是尋覓,是追尋。我們的尋,是檢索,是提取。檢索,是一種“眼腦直映”的科學運用視力和腦力的方法。古詩文的檢測,應指向檢查學生在古詩文中提取出直接陳述或者隱含信息的能力、簡單概括的能力、簡單比較的能力。這一層級的檢測,比較適合中低學段。請看下面的題型示例。
二、無邊光景一時新
朱子探尋圣人之道,既有視線所及,又有“煥然一新”,由眼入心,由心入自己的“道”。古詩文有風姿各異的“象”,檢測古詩文就要讓學生通過大腦的加工,將古詩詞的文字符號,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不但要再現(xiàn)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廣袤的空間,也要再現(xiàn)出“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那跨越秦漢時空的月,以及橫跨萬里的關(guān)。因此,古詩文檢測既可以對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成就、詩文意思等理解層面進行測試,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選擇、填詞、對對子等對詩文意象、語境等進行運用層面的測試。這一層級的檢測,應該在第二、三學段出現(xiàn)為宜。請看下面的題型示例。
三、等閑識得東風面
朱子的“識”,是由眼入心,去感受,去認識圣人之道,去發(fā)現(xiàn)自己之道。我們所讀的詩篇,詩中的形象,早已附著、融合、凝聚著詩人的種種情思。我們的“識”,就是要如同朱子一般,由眼入心,去感受詩人在詩句中翻騰的情感。又因為古詩文的高度凝練,就造成了字和字之間,詞與詞之間多了許多空間地帶,而人的內(nèi)心,總有一種感動。這感動,一方面指向創(chuàng)作者,一方面指向讀者。古詩文所創(chuàng)造出的不同空間地帶,能使不同讀者順著作者所表達的情理,獲得屬于自己的自由的解讀空間,衍生自己的情感。因此,古詩文的測評,也在于測評學生發(fā)掘自己內(nèi)心的感悟的能力。請看題型示例。
1. 對《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賞析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第二句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應是: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②第一句的涕淚是因為太傷心了。
③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描繪了作者喜聞收復薊北,想到可以挈眷還鄉(xiāng),喜極而涕的心情。
④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四、萬紫千紅總是春
想象朱子讀經(jīng),一天,一個月,一年,集中在一點,對著一部書,逐字斟酌,不斷對話,終于悟到了自己的道,進入了豐富多彩的孔學,終成儒學集大成者。而我們今天,由于書籍的載體、閱讀形式的變化,又因為強調(diào)知識的廣博,導致思維發(fā)生了變化,造成思考有廣度,缺深度,思考、辨析能力不足。因此,我們古詩文檢測更應該保持一種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態(tài)和能力,讓學生在反省、探索、批判中,構(gòu)建不斷深入。
總之,我國的古詩文有著精妙的語句、高遠的意境、深刻的內(nèi)涵,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寶藏。遵循前人的文化智慧,科學研究古詩文測評的命題設(shè)計,必能為學生開創(chuàng)出一個萬紫千紅的春日!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一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