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君
[關(guān)鍵詞]后進生特點;幫教策略
班主任在小學校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對整個學校有著巨大的穩(wěn)定性的作用。但是班主任的工作又是繁重的,在目前的小學校除了要承擔數(shù)學語文兩大主科的教學任務,還要面對很多隨機的工作,更重要的工作任務擔任班級學生的思想道德啟蒙與教育,小學生年齡小,認識問題的能力薄弱?,F(xiàn)在的家庭情況復雜多變,來自不同家庭的個體湊在一起成立班級,真像一個小社會,再加之現(xiàn)在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更加難以管理,尤其班級中的問題兒童,更是令人頭痛,如果工作沒有策略與章法,將會使你焦頭爛額,身心疲憊,教育效果差,班級工作也難以開展。因此,要想游刃有余地勝任班主任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后進生的幫教工作尤為重要。
一、理解個性兒童心理走進孩子心靈
提到班主任工作,最讓老師們頭痛就是個性兒童,也就是俗稱的后進生。后進生,無論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后進,還是學習方面的后進,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后進生像一顆生病的小苗,班主任應該對他們倍加關(guān)心和愛護。
二、運用倫理談話疏導畸形心理
教師不只是要會教書。而且要會育人,教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要研究教與導的關(guān)系。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師當然需教,但尤宜致力于導。導是高級的導?!?/p>
我運用的是倫理談話的針對性原則。倫理談話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有的放矢:倫理談話要把握切實的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倫理談話要把握時機。使學生愿意接受。教育實踐證明:教師應用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教育倫理做指導,會使教育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細心觀察抓住閃光點樹立孩子自信心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有這樣一個信念——“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他們的“差”只是暫時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總是向?qū)W生暗示:你們中的每一位都是天才!平日千方百計去激勵學生而不是批評打擊學生,尤其對待“差生”更是抓住其點滴進步,大加表揚和鼓勵。因此,他們總是“差生”不差,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
人人都有愛的需要。冰心曾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睈勰墚a(chǎn)生偉大的力量?!安钌痹诩彝鄙俑改钢異郏谛S秩狈熒異?。其愛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他們,于是便產(chǎn)生孤獨、自暴自棄甚至孤僻。針對這些教師要以心中愛的火苗去點燃他們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信念。這樣才能使他們迸發(fā)出無窮的信心與力量之火?!安钌钡摹半y處”往往很多。老師若能主動幫其解“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特別的關(guān)注。體驗到師愛.定會產(chǎn)生無比信心和力量。愛學生要從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進步做起。
四、不斷革新工作形式潤物細無聲
在我們?nèi)粘5掠ぷ鏖_展的過程中,往往過多的依賴于說教,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但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內(nèi)心的感觸。也就缺乏內(nèi)心的共鳴,收效甚微。
記得曾在一堂課上,我想告訴學生“要學會幫助別人”。于是我推來一把輪椅,請每位學生輪流坐上輪椅在校園內(nèi)和走廊上行進,學生無不體會到平日輕而易舉的動作這時變得艱難了,原本還十分好奇的學生在體會過一次當“殘疾人”的經(jīng)歷后,無不感到身為殘疾人的不易。教師切勿多語,學生無不感到在你遇到困難時,別人的幫助對你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當我問道:“當你遇到困難時,你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助:那么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你該怎么辦?”時,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要幫助別人?!?/p>
在這堂課上,我并未對學生講上一番大道理,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無助時的痛苦。這樣的體驗式教育是否比簡單的說教更管用?或許我們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五、構(gòu)建和諧班級氛圍同化激勵問題兒童
和諧班級,良好的班風、學風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愜意,尤其對于問題兒童來說,增加安全感,健全學生人格,使他們健康成長更是有著巨大的作用。
努力營造班級文化環(huán)境。精心布置教室,對熏陶學生的情感十分重要??梢栽诮淌覐堎N名人名言和他們的圖片、張貼學校領導、老師、學生的精美書畫作品……這些充滿精神文明的濃郁文化的創(chuàng)建,一定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慰藉他們的心靈,引領他們積極向上,崇尚精神價值的追求。
班干部實行輪換制,讓每個學生嘗嘗當“官”的快樂,打破從來沒有當過“官”的神秘感,尤其那些后進生增強當班干部的責任感。讓學生人人參與班級管理,增強主人翁意識,讓他們體會公平公正,受人尊重,培養(yǎng)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和管理的雙重過程中健康、全面、和諧成長。
和諧,如春花燦爛,沁人心脾:和諧,給學生以寬松的學習空間,給學生以親密的交流空間,和諧的班級就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在這些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在和諧的教育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中健康成長。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道德情境,讓學生在想象性的情感體驗中,經(jīng)歷動機的沖突,情感的激蕩,認識的升華。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要在平靜的水面擊打出浪花,只輕輕拍擊一下是不行的,而應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動,且越是持續(xù)推動,則后浪推前浪,水勢洶涌。班主任要在學生心頭引起持久洶涌的感情“巨浪”,只輕輕“攪動”一下也是不行的。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善于喚起和誘發(fā)學生對道德現(xiàn)象的情感體驗。我們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善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地感動,以自覺的行動克服不良的行為。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