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表達感激、感知到被他人感激對戀人親密關系的影響*

      2017-03-18 06:40:06王艷梅林愛萍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親密關系戀人個體

      王艷梅 林愛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上海 200062)

      表達感激、感知到被他人感激對戀人親密關系的影響*

      王艷梅 林愛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上海 200062)

      考察大學生戀人之間表達感激、感受到被對方感激、回應和關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并考察對表達感激和感激干預是否能提高戀人之間的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研究一采用問卷調查法,61名被試 (30名男性,31名女性)完成親密關系感激問卷、回應問卷、戀人關系滿意度問卷,考察感激與被感激對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二采用時間取樣法,設置控制組和實驗組,探究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能否提高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研究發(fā)現(xiàn): (1)被感激和感激能顯著預測回應和關系滿意度; (2)被感激是感激對回應影響的中介變量; (3)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能顯著提高回應與關系滿意度。結果說明,感激和被他人感激的訓練可以有效促進親密關系。

      被感激,感激,回應,關系滿意度,親密關系。

      1 引言

      1.1 感激及相關研究

      個體有希望被他人感激和欣賞的需要,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但是,感激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很少被關注。McCullough,Kilpatrick,Emmons和Larson(2001)認為當個體獲得他人的幫助或者恩惠時,個體會產生感激之情。感激是一種積極情緒,是個體 (受益者)感知到他人 (捐助人)或資源 (上帝、運氣、命運)以有意的行為來提高受益人的主觀幸福感,是受益者的一種幸運、感謝、贊賞的主觀感受 (Fredrickson,2004)。

      個體對他人表達感激能促使他人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并且強化他人的親社會行為;同時,其他潛在的受惠者也能體驗到這種感激之情。這種積極的情緒不斷循環(huán),產生 “螺旋上升”的積極情緒,有利于施惠者和受惠者關系紐帶的聯(lián)結更加緊密(Fredrickson,2008)。感激有助于個體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增強 (Emmons&Crumpler,2000),有助于產生更多的親社會動機 (Fredrickson,2004)。

      國內也有研究考察了感激的適應性功能。王定升 (2008)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感激使個體有更多的助人行為。以大學生為被試,采用問卷調查法發(fā)現(xiàn)了感激體驗越多的個體,其總體主觀幸福感就越強(董霞,2008);惠秋平 (2010)的研究同樣以大學生作為被試,結果發(fā)現(xiàn)總體感激傾向越明顯,被試的主觀幸福感、愉快心境就越多,并且生活滿意度也越高。

      綜上,目前對于感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感激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感激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何種人格特質更傾向于表達感激等研究。但是,只有較少研究者關注感激對親密關系的影響,如對新關系的形成 (Algoe,Haidt,&Gable,2008)和已有關系的維持與鞏固 (Algoe,Gable,&Maisel,2010)。

      1.2 親密關系

      親密關系 (close relationship)指的是通過妥協(xié)使得具有不同目標的個體為共同實現(xiàn)他們的目標而建立起來的關系 (Kirchler,Rodler,H?lzl,& Meier,2001)。

      在親密關系的相關研究中,關系滿意度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和回應 (responsiveness)被認為是衡量親密關系的兩個重要指標,是理解親密關系運作的基礎 (Funk&Rogge,2007)。關系滿意度指的是個體對一段關系的主觀評價 (隗晶林,王希華, 2012)?;貞侵競€體關注和理解另一半的需要,并且為滿足另一半的需要而做出的反饋性的行為或者語言 (Reis,Clark,&Holmes,2004)。知覺到另一半對自己需求和愿望的回應是親密關系的核心 (Gordon,Impett,Kogan,Oveis,&Keltner,2012)。

      有證據(jù)表明,感激能夠促進受惠者與施惠者親密關系的形成,并且提高關系滿意度 (Algoe, Gable,&Maisel,2010)。這是因為當個體意識到自己是某種恩惠的受益者時,會有被尊重的感覺,進而讓個體更愿意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McCullough,Tsang,&Emmons,2004)。

      Algoe等人 (2010)采用日重現(xiàn)法,連續(xù)14天記錄與另一半的關系狀況。結果表明,感激的表達能預測親密關系的聯(lián)結以及關系滿意度;Algoe等人 (2008)利用大學女生聯(lián)誼活動周,通過老成員給新成員送禮物,檢測到新成員在接收禮物時產生了感激。感激能夠預測新成員和老成員一個月之后的關系質量,并且有助于未來新成員和老成員建立親密關系。Kubacka,F(xiàn)inkenauer,Rusbult和Keijsers(2011)的研究表明,向另一半表達感激時,個體更愿意采取行動維護親密關系,比如沖突解決;采用日重現(xiàn)法,50對夫妻每天對表達感激的程度和關系滿意度進行評分,持續(xù)時間為兩周。結果發(fā)現(xiàn)表達感激的程度較高的被試,其關系滿意度也較高(Gordon,Arnette,&Smith,2011);根據(jù)Gordon等人 (2012)提出的感激和關系保持模型 (process modelofappreciation and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當個體向另一半表達感激時 (appreciate),另一半體會到被對方所感激和欣賞 (appreciated),進而產生安全感,因此也會給予對方積極的回應,并認為這種回應是值得的,并隨之向另一半表達感激。從而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huán),提高雙方對親密關系的滿意度。因此,本研究考察感激對親密關系質量的提升作用是否是通過被感激來起作用的。

      1.3 問題提出

      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還有以下問題:

      第一,考察的親密關系中有朋友關系、夫妻關系,但還沒有研究考察戀人關系。

      第二,以往研究者考察感激對親密關系的影響,多以關系滿意度為指標,還很少采用回應為指標。

      第三,以往研究者考察表達感激 (appreciate)對親密關系的影響,但是很少研究考察感激的接受(appreciated),即意識到被他人感激也是影響親密關系的重要因素。

      因此,為了能更深入地探究感激和被感激對親密關系的影響,本研究分為兩個研究:

      研究1,采用問卷調查法,以表達感激和接受感激作為自變量,回應和關系滿意度作為因變量進行研究,考察感激和被感激對回應與關系滿意度的影響。

      研究假設:被感激、感激能夠正向預測回應和關系滿意度;被感激是感激和回應的中介變量。

      研究2,采用時間取樣法,將被試分成控制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連續(xù)14天記錄對戀人表達的感激、感受到被對方感激、對對方的回應、以及對戀愛關系的滿意度,試圖探究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能否提高戀人雙方的回應和關系滿意度。

      研究假設: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能顯著增加回應程度和提高關系滿意度。

      2 研究1:大學生戀人表達感激、接受感激對回應、關系滿意度的影響

      2.1 被試

      選取上海市和福建省幾所高校的61名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男生30人,女生31人。被試年齡范圍18-23歲 (M=20.17,SD=1.56),戀愛時長范圍3-84個月 (M=23.16個月,SD=18.02)。

      2.2 研究工具及程序

      2.2.1 親密關系感激問卷 (一)

      親密關系感激問卷 (Appreciation in Relationships Scale,AIR)改編自Gordon等人 (2012)的研究,包含9個題目的感激 (Appreciative)問卷和8個題目的被感激 (Appreciated)問卷,總共17個項目。兩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7和0.91,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4。得分越高表示在親密關系中,對另一半的感激和感受到被對方感激的程度越強。

      2.2.2 回應問卷 (一)

      該問卷改編自Canevello和Crocker(2010)的研究,共包含6個題目。問卷采用5點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試對另一半的回應越高,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4。

      2.2.3 親密關系滿意度問卷 (一)

      親密關系滿意度問卷改編自Funk和 Rogge(2007)的研究,共包含4個題目。問卷采用5點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總體關系滿意度也越高。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7。

      總共發(fā)放67份問卷,有61份問卷有效,有效回收率為91.04%。

      2.3 研究結果

      2.3.1 表達感激、被感激、回應、關系滿意度的描述統(tǒng)計及變量間相關結果

      考察感激、被感激、回應和關系滿意度四個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各個變量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以及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統(tǒng)計結果及變量間相關 (N=61)

      2.3.2 表達感激對回應的影響:感受到被他人感激的中介作用檢驗

      為了進一步考查表達感激、感知到被對方感激對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采用依次檢驗回歸系數(shù)的方法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 2004)對感激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首先將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中心化處理,即轉換為Z分數(shù),然后逐步進行回歸分析,考察中介效應。Baron和 Kenny(1986)認為,中介效應存在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預測變量對潛在中介變量預測作用顯著; (2)預測變量對結果變量預測作用顯著; (3)當采用預測變量、潛在中介變量對結果變量進行回歸時,潛在中介變量對結果變量的預測作用顯著,同時預測變量對結果變量的預測作用減弱。若潛在的中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后,預測變量對結果變量的預測作用不再顯著,則推測潛在中介變量為完全中介效應;若預測變量對結果變量的預測效應仍然顯著,但回歸系數(shù)下降,說明潛在中介變量為部分中介效應。根據(jù)該理論,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并進行多重共線性分析,自變量的容許度 (Tolerance)均大于0.89,方差膨脹因子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均小于 1.12,條件指數(shù) (Condition Index)均小于1,因此自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中介效應詳細分析結果見表2。

      首先,自變量 (表達感激)對因變量 (回應)有正向的預測作用,t=2.11,p<0.05,中介變量(被感激)對因變量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t= 2.77,p<0.01;其次,自變量 (表達感激)對中介變量 (被感激)有正向的預測作用,t=2.66,p<0.05;最后,當中介變量 (被感激)和自變量 (表達感激)一起預測因變量,自變量 (表達感激)對因變量 (回應)的預測作用不再顯著,t=1.34,p> 0.05,但中介變量 (被感激)對因變量 (回應)的預測作用仍然顯著,t=2.78,p<0.01。因此,被感激是表達感激和回應的完全中介變量。

      表2 被感激的中介效應檢測結果

      2.3.3 表達感激對關系滿意度的影響:感受到被他人感激的中介作用檢驗

      根據(jù)中介效應模型,檢驗感知到被他人感激是否為表達感激和關系滿意度的中介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并同時檢驗多重共線性,自變量的容許度 (tolerance)均大于0.91,方差膨脹因子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均小于1.02,條件指數(shù)(condition index)均小于1.1,因此自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中介效應詳細結果見表3。

      表3 被感激的中介效應檢測結果

      根據(jù)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表達感激、被感激同時進入回歸方程后,表達感激仍然能顯著的預測關系滿意度,t=3.40,p<0.01,但預測效應顯著下降,說明感知到被感激是感激對關系滿意度的預測效應的部分中介變量。最后,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回應對關系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預測效應,β=0.46,t= 4.00,p<0.01。

      2.4 研究結論

      研究1的結果總結為:

      (1)感激、被感激、回應、關系滿意度四個變量彼此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2)被感激在表達感激對回應的預測效應中起完全中介變量的作用; (3)被感激在表達感激對關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中起部分中介變量的作用。

      3 研究2:記錄感激事件對親密關系的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作用

      3.1 被試

      101名戀愛中的大學生,男生50人,女生51人。被試年齡范圍18-26歲 (M=22.87,SD=1.96),戀愛時長為14-84個月 (M=20.32個月,SD=16.75),被試分成兩組,實驗組 (男性35人,女性32人,共計67人)和控制組 (男性15人,女性19人,共計34人)。未能堅持填寫問卷的被試被剔除。最后的有效被試為:實驗組38人,控制組30人。

      3.2 研究工具

      3.2.1 親密關系感激問卷 (二)

      內容同研究1所使用的親密感激問卷,只不過在每道題目加上 “今天”這個時間點。如 “今天,我能感受到另一半對我很感激”、 “今天,我很感激我的另一半”,得分越高,表明在這一天對另一半的感激程度和感到被對方感激的程度越高。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5。

      3.2.2 回應問卷 (二)

      問卷同研究1所使用的回應問卷,只不過在每道題目前加上 “今天”這個時間點,問卷包含了6個題目,分數(shù)越高表明被試在這一天對另一半的回應程度越高。問卷的內部的一致性信度為0.82。

      3.2.3 關系滿意度問卷 (二)

      同研究1所使用的關系滿意度問卷,不過在每個題目前加上 “今天”,分數(shù)越高說明當日的關系滿意度越高。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7。

      3.3 研究程序

      實驗組首先每天記錄一件對方所做的令自己感激的事件;或者自己所做的、令對方所感激的事件。然后完成感激問卷 (二)、回應問卷 (二)、關系滿意度問卷 (二)。連續(xù)完成14天??刂平M只在第1天和第14天完成這三個問卷。

      所有的問卷都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發(fā)放和回收。

      3.4 結果

      3.4.1 描述性結果分析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各變量上的得分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描述統(tǒng)計結果

      3.4.2 兩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

      為了分析記錄和分享感激事件的干預效果,分別對感激分數(shù)、被感激分數(shù)、回應度、關系滿意度這四個因變量,進行組別2(實驗組、控制組)×2測試時間 (前測、后測)的兩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感激分數(shù)上,組別和測試時間的交互效應顯著,F(xiàn)(1,66)=11.02,p<0.001,ηp2=0.14,測試時間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66)=8.02,p<0.01,ηp2= 0.11。在被感激分數(shù)上,組別和測試時間的交互效應顯著,F(xiàn)(1,66)=4.74,p<0.05,ηp2=0.07,測試時間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66)=13.36,p<0.001,ηp2= 0.17;在回應分數(shù)上,組別和測試時間的交互效應顯著F(1,66)=5.88,p<0.05,ηp2=0.08,測試時間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66)=10.54,p<0.01,ηp2=0.14;在關系滿意度分數(shù)上,組別和測試時間的交互效應顯著,F(xiàn)(1,66)=6.65,p<0.05,ηp2=0.09,測試時間的主效應顯著,F(xiàn)(1,66)=9.44,p<0.01,ηp2=0.13。

      對組別和測試時間在被感激分數(shù)上的交互效應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控制組,前測和后測的被感激分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66)= 0.98,p>0.05,而對于實驗組,后測的被感激分數(shù)顯著高于前測,F(xiàn)(1,66)=19.27,p<0.001;對組別和測試時間在感激分數(shù)上的交互效應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控制組,前測和后測的感激分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66)=0.11,p>0.05,而對于實驗組,后測的感激分數(shù)顯著高于前測,F(xiàn)(1,66)=21.45,p<0.001;對組別和測試時間在回應分數(shù)的交互效應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控制組,前測和后測的回應分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66)=0.30,p>0.05,而對于實驗組,后測的回應分數(shù)顯著高于前測,F(xiàn)(1,66)=18.24,p<0.001;對組別和測試時間在關系滿意度的分數(shù)的交互效應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控制組,前測和后測的關系滿意度分數(shù)不存在顯著差異,F(xiàn)(1,66)= 0.12,p>0.05,對于實驗組,后測的關系滿意度分數(shù)顯著高于前測,F(xiàn)(1,66)=18.09,p<0.001。

      以上結果證明了連續(xù)14天的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不僅增加了戀人雙方對彼此的感激程度,也增加了對對方的回應,提高了關系滿意度。圖1列出了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感激、被感激等分數(shù)上的得分情況。

      圖1 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各變量分數(shù)上的前后測比較

      4 討論

      本研究采用兩個研究,研究1為橫向研究,研究2為連續(xù)14天的縱向研究,考察了戀人之間表達感激、感受到被對方感激,對親密關系的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被感激在感激對戀人之間相互回應和戀人關系滿意度的預測效應中起中介變量的作用。記錄和分享感激事件、表達對另一半的感激能夠提高戀人之間的彼此的回應,并提高對親密關系的滿意度。

      4.1 感受到被他人感激是感激對回應和關系滿意

      度預測效應中的中介變量

      當個體接受到來自他人的恩惠時,就傾向于產生感激。在社會交往中,個體往往不確定自己的付出是否會得到回報,而感激提供了一種對社會贊許性行為進行回報的可能。感激能夠增加個體的互惠性行為,能夠讓個體更多的關注到對方的積極特質,而且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對方在一起 (Algoe &Haidt,2009),這種認知上的和動機上的改變,能夠使感激有助于形成高質量的人際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表達感激可以通過感知到人際的溫暖 (如友好、體貼),從而提高了歸屬感,促進了新的關系的建立,從而證明了感激具有促進新的人際關系建立的發(fā)起功能 (Williams&Bartlett,2015)。Jia,Lee和Tong(2015)研究發(fā)現(xiàn),感激通過促進行為的模仿,而且這種行為模仿是無意識的,進而促進了關系的鞏固和建立。因此,本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受益者感知到被對方感激,進而增加了雙方的回應,提高了關系滿意度。鞏固了親密關系,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可信的。另外,也有對親密的戀人關系的研究發(fā)現(xiàn),感激的表達和對另一半的欣賞,增加了戀人雙方對關系繼續(xù)維持的意愿度,更愿意忠誠于這種親密關系 ,而且表達感激的一方,也會對另一方的需求有更多的及時回應 (Gordon et al., 2012)。在這項研究中,證明了表達感激能夠提高對另一半需要的回應行為,也會提高關系滿意度,這一點與本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

      而且,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被對方感激在表達感激對回應與關系滿意度的預測中起著中介變量作用。大多數(shù)的文獻都是從表達感激 (即感激)的角度對親密關系的影響進行研究,很少研究從感激的接受(即被感激)的角度進行分析。所以,發(fā)現(xiàn)感受到被他人感激對關系滿意度的積極作用,這是本研究結果的一個新意。當個體知覺到自己被另一半感激,會提高個體的積極體驗 (McCullough et al., 2001)。這種積極體驗一方面使個體愿意繼續(xù)為對方或者其他人做出親社會行為,另一方面也能使個體產生安全感和自信心,認為自己被另一半接納和認可。研究者也提出能否感受到被他人感激,才是對親密關系滿意度預測的一個重要因素 (Gordon, Arnette,&Smith,2011)。親密關系中的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表達感激,對于感激的接受者來說,只有另一半能夠感受到被對方的感激,受惠者也會發(fā)現(xiàn)施惠者的優(yōu)秀品質,并且受惠者會更加關注施惠者的積極品質以及他/她的需要,這種關注才會被轉化為多種回應行為 (Aloge,2008),當這種回應被另一半知覺到時,另一半會覺得對方很珍惜自己,同時也會產生一種自信心和安全感,進而會更增加對另一方的感激,雙方對親密關系的關系滿意度也會被提高。因此,表達感激對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預測效應是通過感受到被他人感激來起作用的,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可信的。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個體對另一半的需要做出越多的支持性回應,個體的關系滿意度就越高。以往有關回應與關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中,大多數(shù)都闡述了知覺到另一半對自己的需要做出支持性回應可以促進親密關系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Murray, Holmes,&Collins,2006)。這是因為當個體知覺到另一半對自己的需要做出支持性回應可以促使人們更愿意付出和接近另一半 (葉映華,吳明證,姚乃琳,2009)。因此,我們推測在親密關系中,如果個體對另一半的需求做出積極的回應并且另一半知覺到這種回應時,另一半也會反過來對他/她做出積極的回應。如果個體主動理解、確認和滿足另一半的需求和愿望,那么他/她也更容易知覺到來自另一半積極的反饋信息,從而有利于個體提高與另一半的關系滿意度;反之,如果個體不愿積極地響應另一半的需要或者愿望,與另一半的交往方式比較消極,這時候他/她知覺到來自另一半的反饋信息可能也是比較消極的,從而也降低了其對親密關系的滿意度 (Lemay&Clark,2008)。所以,個體對另一半的回應的積極性將影響個體感受來自另一半的回應程度,從而影響關系滿意度。

      4.2 感激和被感激的記錄增加回應程度和提高關系滿意度

      本研究采用了兩周的追蹤研究,考察了記錄感激和被感激對戀人雙方回應和關系滿意度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記錄感激和被感激,不但增加了戀人雙方表達感激和體會到被對方感激的程度,而且能夠增加戀人之間的回應程度和關系滿意度。

      也有研究者采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感激訓練,考察對關系滿意度的促進作用。Emmons和McCullough(2003)的研究中通過兩周的感激干預發(fā)現(xiàn),感激組的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控制組,并且對未來持有更樂觀的態(tài)度。這說明,感激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對感激的記錄能夠提高被試的幸福感。研究者認為,感激是一種降低壓力和抑郁癥狀的有效手段 (Cheng,Tsui,&Lam,2015)。另一項追蹤研究在4年時間里,對190對夫婦的感激表達、關系保持的意愿和行為、另一半的回應程度進行了3次測量,再一次證明了感激對于關系的保持和回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Kubacka et al.,2011)。另一項為記錄表達感激和感受到感激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表達感激和感受到被他人感激是婚姻滿意度的重要預測因素 (Gordon,Arnette,& Smith,2011)。

      以上這些研究,均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每日對感激和被感激的回憶,提醒個體關注另一半,包括另一半的積極方面和需求,從而更愿意珍惜彼此的關系,并且樂于理解、關懷對方。這使個體愿意做出更多的回應,并且從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5 結論

      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被他人感激和表達感激能正向預測戀人之間對彼此需求的回應和關系滿意度。 (2)被感激在感激對回應和戀人關系滿意度的預測效應中起中介變量的作用。 (3)進行感激和被感激的日常記錄能顯著提高戀人對彼此需求的回應程度與關系滿意度。

      董霞.(2008).感戴與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

      惠秋平.(2010).大學生情緒智力、主觀幸福感與感恩傾向的關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信陽師范學院.

      王定升.(2008).感恩對助人行為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

      隗晶林,王希華.(2012).成人親密關系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19-123.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2004).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心理學報,(5),614-620.

      葉映華,吳明證,姚乃琳.(2009).個體自尊與婚姻滿意度關系的模型構建.應用心理學,(1),84-89.

      Algoe,S.B.(2012).Find,remind,and bind:The functions of gratitude in everyday relationships.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6,455-469.

      Algoe,S.B.,&Haidt,J.D.(2009).Witnessing excellence in action:The“other-praising”emotions of elevation,gratitude,and admiration.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4,105-127.

      Algoe,S.B.,Haidt,J.,&Gable,S.L.(2008).Beyond reciprocity: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in everyday life.Emotion,8(3), 425-429.

      Algoe,S.B.,Gable,S.L.&Maisel,N.C.(2010).It′s the little things:Everyday gratitude as a booster shot f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Personal Relationships,17(2),217-233.

      Baron,R.M.,&Kenny,D.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1173-1182.

      Canevello,A.,&Crocker,J.(2010).Creating good relationships: Responsiveness,relationship quality,and interpersonal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9(1),78-106.

      Cheng,S.T.,Tsui,P.K.&Lam,J.H.M.(2015).Improving Mental Health in Health Care Practitioner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Gratitude Intervention.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8(31),177-186.

      Emmons,R.A.,&Crumpler,C.A.(2000).Gratitude as a human strength:Appraising the evidence.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1),56-69.

      Emmons,R.A.,&McCullough,M.E.(2003).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4(2),377-389.

      Fredrickson,B.L.(2004).Gratitude,like other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s and builds.In R.A.Emmons&M.E.McCullough (Eds.),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pp.145-166).New York,NY U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edrickson,B.L.(2008).Promoting Positive Affect.In M.Eid& R.J.Larsen(Eds),The Scie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pp. 449-468).New York,NY:Guilford Press.

      Funk,J.L.,&Rogge,R.D.(2007).Testing the ruler with item response theory:Increasing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 for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uples Satisfaction Index.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1(4),572-583.

      Gordon,A.M.,Impett,E.A.,Kogan,A.,Oveis,C.,&Keltner,D. (2012).To have and to hold:Gratitude promotes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in intimate bond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3(2),257-274.

      Gordon,C.L.,Arnette,R.A.M.,&Smith,R.E.(2011).Have you thanked your spouse today?:Felt and expressed gratitude among married coupl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3),339-343.

      Jia,L.Lee,L.N.,&Tong,E.M.W.(2015).Gratitude Facilitates Behavioral Mimicry.Emotion,152,(2),134-138

      Kirchler,E.,Rodler,C.,H?lzl,E.,&Meier,K.(2001).Conflict and decision-making in close relationships:Love,money,and daily routines.New York,NY US:Psychology Press.

      Kubacka,K.E.,Finkenauer,C.,Rusbult,C.E.,& Keijsers,L. (2011).Maintaining close relationships:Gratitude as a motivator and a detector of maintenance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7(10),1362-1375.

      Lemay,E.P.,Jr.,&Clark,M.S.(2008).How the head liberates the heart:Projection of communal responsiveness guides relationship promo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4(4),647-671.

      McCullough,M.E.,Kilpatrick,S.D.,Emmons,R.A.,&Larson,D. B.(2001).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7(2),249-266.

      McCullough,M.E.,Tsang,J.-A.,&Emmons,R.A.(2004).Gratitude in Intermediate Affective Terrain:Links of Grateful Mood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Daily Emotional Exper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6(2),295-309.

      Murray,S.L.,Holmes,J.G.,&Collins,N.L.(2006).Optimizing assurance:The risk regulation system in relationships.Psychological Bulletin,132(5),641-666.

      Reis,H.T.,Clark,M.S.,&Holmes,J.G.(2004).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as an organizing construct in the study of intimacy and closeness.In D.J.Mashek&A.P.Aron(Eds.), Handbook of closeness and intimacy.(pp.201-225).Mahwah, NJ US: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Williams,L.&Bartlett,M.Y.(2015).Warm Thanks:Gratitude Expression Facilitates Social Affiliation in New Relationships via Perceived Warmth.Emotion,151(1),1-5.

      The Effect of Gratitude Expressions on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rs

      Wang Yanmei,Lin Aiping
      (The 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Gratitude is a kind of positive emotion of which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if the intervention on gratitude and the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could enhance responsiveness between lov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The impact of recording gratitude and the reception of gratitude expressions throughout 2 weeks on responsivenes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Students involved in a relationship with boyfriends or girlfriends were recruited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In Study 1,61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Appreciation in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the Responsiveness Questionnaire and the Couples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tudy 2 investigated if recording gratitude and the reception of gratitude expression could enhance responsiveness between lov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42 participants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s once a day throughout 14 days,whereas the 30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s on the first and the 14th day.The studies found that:1)gratitude and the reception of gratitude expression predicted responsivenes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2)the reception of gratitude express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titude and responsiveness;3)recording gratitude and the reception of gratitude expression enhanced responsivenes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the effect of gratitude expressions on the quality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ere mediated by the perception of being appreciated by the partner.

      being appreciated,gratitude,responsiveness,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intimate relationship.

      B842.6

      2015-10-9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青年項目 (B11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 (16YJC190020)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學成果培育項目。

      王艷梅,E-mail:ymwang@psy.ecnu.edu.cn。

      猜你喜歡
      親密關系戀人個體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親密關系不會真的無疾而終
      時代郵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4
      聰明的人善于經營親密關系
      意林(2021年8期)2021-05-06 03:23:58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暴力 親密關系中的致命毒瘤
      完美戀人 一汽·大眾全新一代CC
      車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26
      購婚房加上戀人名,結婚不成房產如何分割?
      作為一個交談者,一本書比一個朋友或一位戀人更加可靠
      優(yōu)雅(2016年5期)2016-05-06 20:05:14
      戀人對香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1:52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余干县| 洪江市| 合山市| 太保市| 南和县| 龙井市| 东阳市| 华安县| 清原| 西城区| 四会市| 无棣县| 天祝| 六枝特区| 维西| 天门市| 鄂温| 镇江市| 海伦市| 嘉祥县| 鱼台县| 桃江县| 玉林市| 游戏| 柳州市| 高淳县| 绥阳县| 乐都县| 鹤岗市| 宁都县| 彭水| 桐乡市| 凤山市| 宜丰县| 定边县| 澄江县| 安庆市| 进贤县| 嘉禾县| 绥棱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