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丹丹
蕓蕓大千世界,我們怎樣去欣賞和發(fā)現美?如一種哲學、一種詩意、一種超然、一種淡泊、一種張揚,抑或是一種激情。中國的水墨發(fā)展至今,經歷了很多變遷,得到了高度的完善和提煉。如果把工筆當成一種靜氣,那寫意就表達一種禪味,需要更多賦予筆墨的感情和凝練,大寫意畫,內含萬千變化,那簡單一筆,運用書法的線條畫出,雜合了五行、陰陽、太極的傳承。
中國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書法藝術自古就是一種抽象藝術,筆法中蘊含了提按、虛實、干濕等抽象元素。西方畫家米羅等人都曾在中國書法中汲取營養(yǎng)。在中國繪畫藝術中,南宋梁凱的潑墨仙人以大寫意的筆法將中國畫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畫家吳冠中的畫風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國美術界,一些美術理論家或研究學者普遍認為,抽象國畫與中國傳統(tǒng)國畫、現代中國畫有著顯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國文化藝術元素的衍生性,理應屬于“當代藝術”。這是中國國畫藝術發(fā)展史中的必然階段和必經階段,甚至是中國國畫的高級藝術階段,或可稱之為中國國畫藝術的一種最前沿、最高藝術層次的繪畫藝術。在這種新文化背景下,中國美術界目前正努力尋求中國畫的當代發(fā)展之路,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國畫創(chuàng)作運動,湯楚群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湯楚群,1975年生人。爨味坊主,湖南益陽人,出生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島上。臨摹范寬、龔賢和石濤的畫,師承曾曉滸先生。
湯楚群是一個經歷豐富的藝術家,初中開始隨江岸先生學習美術,1998年7月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2年結業(yè)于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現為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北京人文大學書畫學院特聘教授,墨品定制簽約書家,北京君鄉(xiāng)書院副院長兼藝術總監(jiān),長期從事高校美術教育、書畫創(chuàng)作和藝術策展工作。
齊白石曾經說過“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湯楚群敘述自己的畫就像洞庭秋月、漁歌唱晚、湖上蕩舟、碧荷連天,這樣的自然美景在湯楚群年少時尋??梢?。這些景象也在他內心種下了種子,是他對于家鄉(xiāng)的記憶與內心深處棲息之地的向往。當湯楚群在外游歷之后,這些種子也不斷地發(fā)芽長大,這就是在京城定居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不斷與他年少時的意象發(fā)生關聯的重要原因。湯楚群的審美感受是在湘楚地域中孕育開來的,那是一種直白但又令人回味的趣味,猶如湖南人吃辣一下,那么狠勁、爽快,之后無論在哪兒,都會在心中又掂摸著那種勁道。湯楚群的畫面一定是黑白灰分明而強烈的,從早期的“張家界山水”系列,到“老房子”系列,都彰顯著那種涇渭分明的黑白力度。他的審美直接決定他在書法上的取向,他避開二王一路的中和,直接在《爨寶子碑》上著力多年,南京大學旁“唯楚書店”的名號即為他的墨寶,勁霸筆法成為金陵愛書人的一道風景,書法的功力成為楚群水墨繪畫的一個基石。湘楚文化中強勁的張力伴隨著水墨的溫潤而展開,這是瀟湘之水潤澤之氣的反映,也是一種浪漫而又有點神秘的匯聚,這在湯楚群的畫中同樣得以體現。
中國近10年或者說20年,很多抽象畫家的作品都缺乏主題,僅停留在抽象方面,沒有主題思想性。但并不是單純的沒有具體的形象就是抽象畫,一幅畫必須要有它的靈魂,必須要有它要傳達的那種意境。湯楚群說:“現在我們市場上的一些畫家很浮躁地亂畫幾筆,那是不是也是抽象畫呢?可能別人看到的話會不舒服,或者一些參觀者看到以后會很迷茫,畫作并沒有傳遞出美,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所以,這愈加造成了大家對抽象畫的不理解、不接受。”
湯楚群說:“中國在過去這些年里,西方美術不斷地沖擊著我們整個美術的體系。西方的油畫包括一些其他的藝術形式,在我們中國最高的殿堂里都登堂入室了,并且還吸引了大批的畫家關注、追隨。而我們中國畫,我認為它的魅力是不能用語言去形容的,包括神韻、內涵,但它并沒能影響西方美術的歷史進程,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非常欣賞那些臨摹、傳承下來的中國歷代經典藝術作品,不過我認為也需要有一些人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在嘗試用類似于西方表現主義的手法傳遞中國東方美術的這種魅力,希望西方人能接納、理解、欣賞這種形式,讓他們完全領悟到東方美學的魅力。”
湯楚群把西方的美術與中國畫進行了“嫁接”,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繪畫藝術。它既有中國畫的神韻,又兼西方畫的抽象思維,這種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湯楚群說:“優(yōu)秀的作品應該都是有思想、有內涵的。不過,對于抽象畫,有許多人還存在片面的理解。比如有些人會說抽象畫像小學生畫的,根本不知道要表達的是什么。但反過來想,作為一個畫家,就應該有主題地去表達、去創(chuàng)作,不能僅僅為了去迎合大眾基本的審美,而違心地去改變自己的畫風,那樣就降低了藝術作品的質量,也會失去‘本色?!?/p>
湯楚群表示抽象畫存在的意義,不管它是寧靜的或者是磅礴的、高遠的或者是深邃的,都應該傳遞出一種美、一種精神、一種力量。那么抽象畫的意義,就是說它可以使一個作品擺脫具象的束縛,給人以無限的假想和空間。如果畫了一支梅花插在一個瓶子里,也可以讓人有一些想象的,但想象空間非常有限。由此你不可能想象到一條滄桑的、流經一個村莊的河流,或者是一片紅色天空下悠然的羊群。而打破具象的局限,正是抽象化的意義所在。
湖南長沙岳麓書院門口的對聯“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是來自于湯楚群之口,他在人前總是不斷津津樂道種種湖南的人文往事,并將這些串聯成一種湘楚文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凝聚在這8個字之中。對于湖南人來說,這是具有獨特地域特點的湘楚文化的標志所在,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與滋潤了從岳麓山、從湘楚大地走出來的每一個文化人,而湯楚群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父母為他取的名字無意中暗合了與湘楚文化之間的關聯,這也暗示了他這輩子會成為文化理想的追逐者。和他的名字一樣,他帶有濃重的湘楚人的特征,湘楚文化的精神已經深入他的骨髓,他已經成為湘楚文化的一個標識。而他離開湖南之后,更像一個湘楚文化的使者,他以一種標簽式的形象從南至北,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展開問話與融合。從長沙到廣州,又從廣州到南京,再從南京到北京,多年來,這其中的甘苦沒有頑強的毅力是絕無可能堅持的,而這就得益于其內心對于藝術信仰的堅守以及作為湖南人對于岳麓書院門口的那八字精神的砥礪。
湯楚群在闡述自己的作畫經歷時,表示他創(chuàng)作的每一幅畫基本上都是生活的過程,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地破壞和重建,最后形成整體作品。畫要表達的可以說很簡單,也可以說很復雜,關鍵在于觀者,也就是說,這和看到這幅畫的人和每個人內心的狀態(tài)是有關系的。這些年來,湯楚群的經歷是屬于比較豐富的,可能這些豐富的經歷組成了他自己,他的思維方式以及對世間一切事物的態(tài)度都是由這些經歷來組成的。每個人其實都一樣,最終是這些經歷成就了他們現在的自己,一個“成就”不見得非要用在成功的人身上。
湯楚群說:“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整合的某一些東西,帶給你靈感也好、元素也好,你都會融入這幅畫里面,通過這幅畫表現出來?!?/p>
湯楚群每一次創(chuàng)作時思想都是放空的,他的靈感主宰自身,而不是思想。技法可能是在過去日積月累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要用的時候它自然會調動出來。湯楚群說:“如果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想得太多,最后這個完成的作品可能就會很僵硬,因為想法給人的念頭是時時刻刻都在產生,一個念頭壓過另一個念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被我們的念頭所困擾,所以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是習慣于沒有念頭。我覺得我每次畫完畫之后,我的靈魂都在畫中,所以有時候我畫完一幅畫之后,接下來的兩天我就不能畫畫了,因為可能有一部分靈魂還在那幅畫里面。所以我只能去關注它,等再過兩天三天之后拿出來再畫。”
這些年,湯楚群在繪畫上非常勤奮,他所做的努力是將其藝術理想借助于生命中最為親切的意象,與湘楚文化、與他的游歷,甚至與他所有的艱辛結合起來,轉化為一種圖式,呈現在眾人眼前。他水墨試驗的多樣,無論是沉靜、憂慮、怒放都來自他的生存感覺,而不像現在有些“中國畫”那樣翻來覆去產生不同變化的構圖。在以現代都市和古民居為題材的水墨嘗試中,他的畫面格調清新、沁人心肺,給人一種強烈的現代視覺沖擊力。我們期待他在以后的不斷摸索中,能悟出更多的佳作。
2014年9月作品《晨霧》應邀參加全國山水畫名家作品展。
2014年6月參加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十周年成果展。
2014年6月國畫作品《綠紅相依》應邀參加中國當代名家國畫邀請展。
2014年1月在北京798藝術區(qū)泛空間參加當代書畫作品展。
2015年1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萬達廣場參加由盛得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主辦的“若夢”個人畫展。
2015年7月在北京琉璃廠瑩寶泰美術館參加“味象”當代書畫九人作品展。
2015年8月作品《晚秋》參加法國巴黎中法繪畫作品交流展。
2015年10月在北京當代MOMA參加由君禾空間主辦“的若夢”個人畫展。
2016年1月在北京鑒寶畫廊參加盧禹舜師生展。
2016年1月參加山東淄博《學人·學養(yǎng)》全國中青年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2016年4月參加“璀璨吳門·千峰競秀”——蘇州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2016年6月參加由南京金陵美術館舉辦的“1%——削弱中的距離”全國青年藝術家邀請展。
2016年10月參加由宜興玉女潭美術館舉辦“玉陽和風”當代水墨畫家邀請展。
2017年3月參加南京“春和景明——大美術·玄武雅集第一回”作品邀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