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梁
當這群女性藝術家各具風貌的藝術精品集于一處時,其所煥發(fā)出的時代光華,當令人矚目。
歷代丹青,巾幗不讓須眉。自魏晉時期的書法大家衛(wèi)夫人,到元代書畫雙絕的才女管道升,乃至明清時期薛素素、馬湘蘭等諸多閨閣女畫家,無不以其清麗、娟秀、雅致的丹青筆韻,創(chuàng)作出眾多藝術佳作,書畫精品,流傳后世,也大大豐富了傳統(tǒng)書畫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與風格,更以其才情、智慧,為后人留下了諸多藝壇佳話,可謂流芳千古。
到了近代,社會開化,風氣一新,女性藝術家更是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發(fā)展的平臺。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畫家醉心筆墨,匠心獨運,開拓創(chuàng)新,取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海派畫家隊伍中,女性畫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僅民國期間活躍在上海的女性書畫家就有五六百人之多,且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其中最為著名的大家就有陸小曼、李秋君、龐左玉、周煉霞、吳青霞、陳小翠等人,她們不僅以高超的筆墨技藝載入當代藝術史冊,各自的生平經(jīng)歷也可謂多姿多彩,令人向往。她們有的恪守傳統(tǒng),工于舊式書畫,有的學習西畫,熔東西繪畫于一爐,有的活躍于社會,為女性發(fā)聲,女畫家們的作品風格不拘一格,有的秀逸端莊,有的則豪放勁健,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女性特征迥異。
馬小娟《仕女》。
正如海派宗師程十發(fā)先生所說的那樣,上海的畫壇“是個浩瀚的海”,而這些各具特色的女畫家,則可稱為藝海之中的明珠,她們的出現(xiàn),令海派呈現(xiàn)出更為迷人、多姿與美麗的風采。直至當代,越來越多的女性畫家嶄露頭角,其中還不乏藝壇頂尖的大師級人物,諸如書畫大師陳佩秋先生,耄耋之年依舊創(chuàng)作不倦,開當代海派新風,再如書法大師周慧珺女士,筆力雄健,不讓須眉。前輩藝術家的開拓創(chuàng)新,為后來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到了今天,無論是山水、花鳥抑或人物,乃至生活中的草木小景,閨房中的雅趣韻致,乃至心靈中的宇宙浩瀚,老、中、青三代女性畫家都一一化入筆端,呈現(xiàn)出蕙質蘭心、錦心秀筆的獨特風貌,并逐漸形成了一個擁有個性,又不乏共性,立足海派,扎根傳統(tǒng),深入生活,中西合璧的藝術家群體。同時,隨著藝術市場發(fā)展的多元化,女性這一群體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更不容小覷。
陽春三月,雖乍暖還寒,然早花已發(fā),由一群素昧平生的字畫愛好者,因書畫而相識、相交、相集而成的九昊棧雅集,通過自身豐厚的收藏資源與藝術家良好的互動關系,從選題、策劃到布展、出書,親力親為,為九位在海上美術界卓有聲譽的女性畫家辦了這次《三月·麗人行》的展覽。雖然每位畫家只有幾張作品,但基本上能體現(xiàn)這些女畫家的藝術風貌、作品個性。其中既有已步入中年之列的女畫家馬小娟、張馳、萬芾,亦有中堅力量的70后女畫家鮑鶯、毛冬華、丁小真、李戈曄,還有新生代的90后女畫家毛宇佳、黃松。可以說,她們畫風各異,或工或寫、工寫相兼。風格或清新明快、豪放灑脫,或勁挺流暢、明潔秀麗,或委婉含蓄、中西并容,或風貌端莊、情趣盎然。實千姿百態(tài),各領風騷,她們對當代海派繪畫藝術作出的成績令人贊賞,敬佩不已??梢哉f,女性畫家憑著她們特有的細膩、敏感,對生活體察的周密,藝術上的直覺,或者我們說的女性的“第六感”,對色彩的敏銳,似乎在繪畫語言上更能表達出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物情感的意境,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更有優(yōu)勢。因此,當這群女性藝術家各具風貌的藝術精品集于一處時,其所煥發(fā)出的時代光華,當令人矚目。
九昊棧雅集雖然展廳面積不大,然亦能小中見大,這樣具有一定學術性與藝術性的藏品展覽,自然也可一窺當代海派繪畫藝術的演變和成就。從這點上來說,《三月·麗人行》的成功舉辦,無疑開了一個好頭,不僅促成了畫家與藏家的交流、互動,更積極弘揚、宣傳當代海派書畫藝術的獨特風貌,真可謂任重道遠,功莫大焉。
信息
海上風
近日,由上海書畫院主辦的“海上風·上海書畫院年展”在上海書畫藝術館開幕。上海書畫院執(zhí)行院長丁一鳴在開幕式上致辭,感謝社會各界對書畫院的關注和支持。本次年展是上海書畫院歷次年展參展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書畫展,共展出了200余幅作品,作品涵蓋繪畫、書法、篆刻三大藝術門類,畫師年齡層也包含老中青三代,作品語言亦涉及傳統(tǒng)與當代等不同語境,全面展示當代書畫藝術家的藝術成果,內容之豐富,跨度之大,反映了海派文化的活躍發(fā)展和大都市老中青三代不同的生命體驗和藝術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