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芝+郭小丁+賈趙東
摘要:寧紫薯4號系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徐02S20-1為母本、寧紫薯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經多代鑒定試驗選育而成的優(yōu)質鮮食型紫甘薯新品種。在2014—2015年長江流域薯區(qū)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寧紫薯4號的平均鮮薯產量34 065.7 kg/hm2,平均薯干產量9 812.0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寧紫薯1號增產14.32%、22.63%,平均干物率28.87%,鮮薯花青素含量207.2 μg/g。寧紫薯4號品種鮮薯產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質優(yōu),耐貯藏,抗病性強,2016年3月通過全國甘薯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通過培育壯苗、適時早栽、合理施肥等栽培技術,寧紫薯4號可獲得高產。
關鍵詞:紫甘薯;寧紫薯4號;品種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31.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1-0125-02
紫甘薯除含有普通甘薯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外,還富含花青素,具有多種營養(yǎng)保健功能。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物營養(yǎng)保健作用的重視,紫甘薯日益受到青睞[1-2]。選育優(yōu)質高產紫甘薯新品種已經成為甘薯育種的重要目標之一[3],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先后育成了寧紫薯1號、寧紫薯2號、寧紫薯3號等紫甘薯品種[4-6]。寧紫薯4號是通過雜交育種方法育成的優(yōu)質高產食用型紫甘薯品種,該品種于2016年3月通過國家甘薯品種鑒定。本研究介紹了寧紫薯4號的選育經過及其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1 選育經過
寧紫薯4號是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的高花青素材料徐02S20-1為母本,以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優(yōu)質紫甘薯品種寧紫薯1號為父本,利用二倍體野生種I.crassi caulis為砧木進行嫁接,并通過短日照處理誘導開花,經人工定向授粉獲得雜交種子,然后經復選、產量鑒定、品質測試、抗病鑒定等綜合鑒定試驗選育而成。[LL]
2008年以徐02S20-1為母本,寧紫薯1號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獲得雜交種子69粒;2009年從徐02S20-1×寧紫薯1號的雜交組合實生系中選出,品系名為寧R2-2;2010—2011年進行復選鑒定;2012—2013年進行鑒定品比試驗;2014—2015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qū)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由于該品種在2014年區(qū)試中表現(xiàn)突出,2015年在進行長江流域特用組區(qū)試的同時,提前進行長江流域特用組甘薯品種生產試驗。
2 產量表現(xiàn)
2.1 國家長江流域薯區(qū)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
2014—2015年寧紫薯4號參加國家長江流域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2年18點次平均鮮薯產量 33 637.5 kg/hm2,較對照品種寧紫薯1號增產13.44%,增產顯著,居第1位;薯干產量9 712.5 kg/hm2,比對照增產 21.73%,增產極顯著,居第1位;平均烘干率28.87%,比對照品種寧紫薯1號高1.96百分點(表1)。
2.2 國家長江流域薯區(qū)特用組甘薯品種生產試驗
2015年在長江流域薯區(qū)的湖南省長沙市、江西省南昌市、浙江省杭州市的生產試驗表明,寧紫薯4號平均鮮薯產量35 022.0 kg/hm2,比對照品種寧紫薯1號增產16.41%;薯干產量10 009.5 kg/hm2,比對照寧紫薯1號增產24.38%;烘干率為24.38%,比對照寧紫薯1號高1.83百分點(表2)。
綜合計算2014—2015年國家長江流域薯區(qū)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結果,寧紫薯4號平均鮮薯產量34 065.7 kg/hm2,平均薯干產量9 812.0 kg/hm2,分別比對照寧紫薯1號增產14.32%、22.63%;薯塊平均干物率 28.87%,比對照寧紫薯1號高1.96百分點。多年試驗表明,寧紫薯4號豐產穩(wěn)產性好,外觀整齊,熟食品質優(yōu)異,抗病性較好,且耐儲藏,為優(yōu)良的食用型紫甘薯品種,適宜在江蘇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四川省、重慶市等地區(qū)種植。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形態(tài)特征
寧紫薯4號頂葉紫褐色,成年葉和葉脈均為綠色,莖蔓綠色;葉片心形帶齒,薯塊短紡錘形,紫紅皮紫肉,結薯集中,薯塊整齊,單株結薯4~5個,大中薯率76.2%;耐貯藏。該品種萌芽性好,中短蔓型,分枝數6.6個。
3.2 抗病性鑒定
2014—2015年國家長江流域薯區(qū)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經區(qū)試指定單位鑒定,結果表明,寧紫薯4號高抗莖線蟲病,抗黑斑病,中抗蔓割病,不抗根腐病、薯瘟病。
3.3 品質鑒定
經國家長江流域特用組甘薯品種區(qū)域試驗指定單位分析表明,新鮮寧紫薯4號平均花青素含量為207.2 μg/g,該品種熟食黏甜面香,品質優(yōu)良(表3)。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培育壯苗,適時早栽
采用大棚加小弓棚雙膜育苗法,苗床床底宜用土雜肥,并配施含量45%的復合肥1 050 kg/hm2,排種量20 kg/m2左右,一般在3月上旬開始排種。宜采用采苗圃繁殖以培育壯苗,剪苗后應及時培土、施肥。為了獲得高產,應適時早栽,寧紫薯4號的春薯栽插期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夏薯應搶時早栽,爭取在6月20日前栽完。
4.2 合理密植,科學施肥
寧紫薯4號為鮮食型紫薯,春薯栽插密度為4.8萬~5.4萬株/hm2,夏薯栽插密度為5.4萬~6.0萬株/hm2,適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塊種植,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蕬谧鰤徘笆┤?,一般施含量45%的復合肥600 kg/ hm2,另配施硫酸鉀150 kg/hm2。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田間生長情況而定,一般不追肥。對于土壤貧瘠和施肥不足的田塊,追肥時應盡量早施,以防后期莖葉生長過旺,影響產量。
4.3 地下害蟲及雜草防治
防治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宜在栽插時穴施15%毒死蜱顆粒劑30 kg/hm2。防治禾本科雜草,宜在起壟后至栽插前選用乙草胺等化學除草劑進行地表噴霧封閉。
4.4 科學管理,適時收獲
田間做到三溝配套,排水暢通,封壟前進行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氣狀態(tài),以利于塊根的形成和膨大。如生育期雨水過多,中后期出現(xiàn)莖葉旺長時,可用控旺劑噴2~3次,以防莖葉生長過旺而影響薯塊產量。收獲時應做到“四輕”,即輕刨、輕裝、輕放、輕運,收獲時間以下霜期前收獲完畢為原則,收獲時宜選擇在上午挖,晾曬2~3 h后再裝袋(筐)。
參考文獻:
[1]趙秀玲. 甘薯的營養(yǎng)成分與保健作用[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8(10):58-60.
[2]Yoshimoto M,Yamakawa O,Suda I.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urple colored flesh sweetpotato[J]. Food Processing,1998,33(8):15-17.
[3]李 強,馬代夫,李秀英,等. 鮮食及紫薯淀粉加工甘薯新品種徐紫薯4號的選育與栽培要點[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9):86-87.
[4]謝一芝,郭小丁,賈趙東,等. 寧紫薯1號的選育及高產施肥技術研究[J]. 上海農業(yè)學報,2008,24(4):115-117.
[5]謝一芝,郭小丁,馬佩勇,等. 寧紫薯2號的選育及栽培生理研究[J]. 江西農業(yè)學報,2016,28(1):1-5.
[6]謝一芝,郭小丁,賈趙東,等. 紫心甘薯新品種寧紫薯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