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彬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39-01
2016年3月16日,我有幸在江津向陽小學聆聽了一節(jié)非常精彩的數(shù)學課——《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由重慶市梁平縣梁山小學潘校長——國家特級教師獻上。這節(jié)課精彩分呈,亮點頗多,讓在場的所有老師都聽得津津有味,也跟著一起在思考,在學習。尤其是老師的巧妙提問,老師的循循善誘、結合實際,讓整個課堂嚴謹、活躍,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堂的老師無不拍手稱贊,在場的專家都高度贊許。這節(jié)課我的最大收獲就是課堂的有效性,整個課堂井井有條,思路清晰,讓所有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由不懂到稍微懂,再到基本懂,最后到完全懂?;舅袑W生都在認真思考,不斷總結方法,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好策略。這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數(shù)學課堂中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所謂有效,就是讓每個學生基本都會。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我們平時的實際教學中,有時往往有效性低,效率不高,一個稍難的知識點常常要花幾個學時,才能讓學生全部弄懂,會做。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我們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結合潘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談談我的想法。
首先是提問的有效性。一節(jié)好的數(shù)學課,不是老師一味的教與學生知識,而是要讓學生主動的探索知識,獲取知識。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一個去探索的平臺,這時老師的提問就顯得尤其重要,提問不但要明確,而且還應有層次,有難易,讓學生在老師的問題中一步步接近答案,找出答案。這點潘老師在教學中做得很好,比如,他在出示題目后,就只用了一句簡單的"你讀懂了嗎?"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接著又問"哪些你懂了,哪些你沒懂?"讓學生充分交流,理解題意,再后來又問"沒方法的同學,你感覺什么地方難?"這一問就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讓學生豁然開朗,慢慢找到了方法。在找到方法以后,要讓學生簡化方法時,又問"約分只是為了計算簡便嗎?"這一問就引出了這題的本質,讓學生明白不管人數(shù)多少都會被約掉,都可以看成單位"1",從而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到了本質。最后又問"仔細觀察算式,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對細節(jié)的把握,不讓孩子們把幾個單位"1"弄混了。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恰恰體現(xiàn)了老師對課堂的把握,老師的問題循循善誘,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學生緊緊圍繞在課堂上,讓課堂有效性得到最大的保障。
其次是評價的有效性。老師的評價應富有特點,不千篇一律,不夸大其詞,對學生應給出中肯的評價,讓學生在符合他自己的評價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時評價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想更集中,學習更有效。這一點在潘老師這節(jié)課上也體現(xiàn)得很好,比如"同學們的數(shù)學基本功真扎實"、"認真聽課是好方法"、"獨立思考是好方法"、"你有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等待也是有價值的"等等,這些評價語恰如其分的反應出了學生們的表現(xiàn),我個人認為比那些籠統(tǒng)的"你真棒!、你真行!你最棒!"等等,這些要好得多。好的評價能讓學生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被老師所重視,從而讓學生更認真的聽課,這樣我們的課堂有效性就更高了。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向有經(jīng)驗的優(yōu)秀教師多學習多取經(jīng)。這次的江津聽課之旅,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種學習機會,不斷的提高自己,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