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寒江
鹿特丹
——現(xiàn)代建筑的博物館
文·圖/寒江
鹿特丹被稱為“現(xiàn)代建筑的博物館”,是因為荷蘭建筑師總能把抽象的、非同凡響的意念表現(xiàn)在建筑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鹿特丹修建的建筑風格各異、時尚醒目,甚至稱得上奇形怪狀,讓到鹿特丹的游人大開眼界。
立體方塊屋是由51座方塊房屋組成的。方塊屋就像一棵抽象的樹,又被稱為樹屋。每間房屋都裝有不同朝向的玻璃窗,視野開闊、采光充足,可透過窗子從不同角度享受不同的視野。在唯一對游客開放的“示范屋”里,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立體方塊屋共有三層:一層為客廳;二層是臥室、浴室和書房,向外傾斜的玻璃窗提供了比一般房屋更寬廣的視角;三層是三角錐形的閣樓,三面天窗構成的尖角直指天空。在屋里,最大的感覺是“斜”,除了水平的地板,其他的一切都是斜的。
立體方塊屋對面的繽紛菜市場是全世界首例市場與住宅相結合的建筑。富麗堂皇的屋頂是由4000多種不同顏色的瓷磚精心拼砌的,組成了面積達 11000平方米的“豐收之角”壁畫,它被譽為荷蘭最大的藝術品。在挑高達40米的拱形結構下,聚集了近百個生鮮食品攤位和商鋪。建筑頂部的拱形結構里有著228間公寓,每間公寓都有開闊的視野,對外面向馬斯河或勞倫斯教堂,對內則可透過窗戶或玻璃地板看到市場上的動態(tài),但不會受市場內聲音或氣味的影響。
天鵝大橋是鹿特丹的標志之一,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13座大橋之一。它也稱被為伊拉斯謨橋,是為了紀念伊拉斯謨(尼德蘭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它橫跨在新馬斯河,將鹿特丹南北兩岸連接起來。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索橋,遠遠看去,它就像一只展翅高飛的天鵝,由此得到了“天鵝大橋”的昵稱。
車站的正面呈銳角外立結構。北部入口樸實無華,堅持城市的原有特色,反映了歷史沿襲下來的周邊環(huán)境特點;南部的主入口則力求打造堂皇的現(xiàn)代化門面,候車大廳主要采用鋼材、木料和玻璃搭建,屋頂覆蓋大面積裝飾性不銹鋼材料,傳遞著國際化城市的第一印象。
它采用的是神奇的沒有一樓的空中樓閣的形式,“飄浮”在舊工廠上方26米。它是一個獨特的辦公建筑,是城市設計的一部分,將辦公樓與整座城市在空間上融為一體。最初設計這棟大樓的想法是:新辦公樓要與左側的聯(lián)合利華工業(yè)園區(qū)聯(lián)系起來,且具有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
鹿特丹有著許多其他歐洲城市不具有的天際線,走著走著,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奇異的建筑或雕塑,所以將這里形容成“現(xiàn)代建筑的博物館”一點也不怪。
O.T.劇院(O.T. THEATER)仿佛被罩在大玻璃框中,就好像是建筑中的建筑
代爾夫斯港Delfshaven
自己的建筑不如別家的匪夷所思?那就搭上樓梯直通樓頂吧
莫比斯環(huán)狀樓梯Elastic Perspective staircase
一些老的庫房和廢棄的船運廠房被改作他用,也是對時光的一種紀念
坎諾皮斯公交站棚蓋(Bus station Canopies)被安置在四根平滑的鐵柱上,遠看就像漂浮的風帆,建造非常經濟、實用、美觀
當然,鹿特丹不只是有現(xiàn)代與時尚,古老的房子也是隨處可見的,讓喜歡寧靜的人們找到了好的去處,慢品鹿特丹的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