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非自然敘事學(xué)文學(xué)闡釋手法研究

      2017-03-22 04:50:08周晶任曉晉

      周晶+任曉晉

      摘 要:非自然敘事學(xué)填補了傳統(tǒng)敘事理論的空白,為文學(xué)史上眾多的非模仿敘事提供了可資參照的解讀模式。作為后經(jīng)典敘事理論,非自然敘事已比肩于修辭敘事學(xué)、女性主義敘事學(xué)及認知敘事學(xué)等文學(xué)理論, 為敘事文本提供了一種新的闡釋路徑。以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著《格列佛游記》為考察文本,從空間的非自然、人物的非自然和故事的非自然等三個維度考察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非自然敘事。指出在該文本中充滿了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非自然元素,它們不僅讓小說極富吸引力和新奇性,更是創(chuàng)作者針砭時弊、鞭撻人性的利器。

      關(guān)鍵詞:非自然敘事學(xué);文學(xué)闡釋手法;文學(xué)敘事

      作者簡介:周晶,武漢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國文學(xué)。任曉晉,武漢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方向:美國小說與文化(湖北 武漢 430072)。

      中圖分類號:I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17)01-0188-11

      對非自然敘事的研究近些年來己經(jīng)成為敘事理論中最受關(guān)注的一個新領(lǐng)域。作為當(dāng)代西方后經(jīng)典敘事學(xué)的分支,“非自然敘事學(xué)”的發(fā)展極為迅猛,有關(guān)非自然敘事的論文和專著如雨后春筍般飛速增長。非自然敘事研究豐富了當(dāng)前的敘事理論,為眾多非自然敘事文本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讀方法。何為非自然敘事呢?非自然敘事學(xué)的領(lǐng)軍人物揚·阿爾貝將其定義為那些“物理上、邏輯上及人力上不可能的場景和事件”,Alber,Jan,Nielsen,Henrik & Richardson,Brian,eds.A Poetics of Unnatural Narrative.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3,pp.6. 即那些“通過投射物理上及邏輯上的不可能性以超越我們真實世界認知的敘事”。Peer Bungaard et al.,eds.Narrative Theories and Poetics:Five Questions.Copenhagen:Automatic Press,2012,pp.20.在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著的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中充滿了阿爾貝所說的“不可能的場景與事件”,它們不僅讓小說極富吸引力和新奇性,更是斯威夫特用來針砭時弊、鞭撻人性的利器。從非自然敘事學(xué)的角度解讀《格列佛游記》無疑為該文本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打開新大門的鑰匙。本文從空間、人物和事件三個方面來探討《格列佛游記》中的非自然敘事,并闡釋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

      一 非自然敘事的文學(xué)范式

      敘事研究在經(jīng)過短暫的低迷之后現(xiàn)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修辭敘事學(xué)、女性主義敘事學(xué)及認知敘事學(xué)等諸多新的分支層出不窮、交相輝映,為敘事文本提供了有益的闡釋路徑,尤其是近來興起的非自然敘事學(xué)更是因其新穎的視角和富有洞見的研究成果而引起了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胺亲匀弧边@一術(shù)語最初源自被威廉·納波夫稱作口頭自然敘事的對立面。美國學(xué)者布萊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在其專著《非自然聲音:現(xiàn)當(dāng)代小說的極端化敘述》中第一次使用了該術(shù)語。此書為“非自然敘事學(xué)領(lǐng)域的奠基之作”,James Phelan.“Narrative Theory:2006-2015”.Journal of SJTU 4(2016):38-50,pp.39.一經(jīng)發(fā)表,書中提出的反模仿或非自然敘事引發(fā)了敘事學(xué)界的廣泛討論?!胺亲匀弧币辉~是對莫妮卡·弗魯?shù)履峥耍∕onika Fludernik)提出的“自然”敘事學(xué)的戲仿,意在“與弗魯?shù)履峥怂碚摶姆翘摌?gòu)的、口頭的自然敘事形成對立”。Brian Richardson.“Unnatural Narratology:Basic Concepts and Recent Work.” Diegesis 1(2012):95-102,pp.98.除了理查森和阿爾貝外,其他非自然敘事的代表人物還包括亨里克·斯科夫·尼爾森(Henrik Skov Nielsen)和斯特凡·伊韋爾森(Stefan Iversen)??傮w而言,這些非自然敘事學(xué)家們反對傳統(tǒng)敘事理論所持的“摹仿偏見”(mimetic bias)即敘事都受到外部世界可能或確實存在的事物的限制,敘事的基本面都能運用建立在現(xiàn)實主義參數(shù)基礎(chǔ)上的模式來進行詮釋。

      從亞里士多德以來,敘事理論一直都有著明顯的摹仿偏見。虛構(gòu)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被視為是人類和人類活動的逼真再現(xiàn),能夠根據(jù)真實世界的一致性、可能性以及個人和群體心理來進行分析。對于像笛福的小說、易卜生的戲劇之類的模仿型作品而言,這種分析多半是非常適合的。然而,正如揚·阿爾貝所說:“敘事文本不僅僅摹仿性再現(xiàn)我們所知的世界,也會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些奇特的故事世界,它們所遵循的原則和我們周圍的真實世界幾乎沒有任何關(guān)系”。Jan Alber.“Impossible Storyworlds——And What to Do with them.” Storyworlds 1(2009):79-96,pp.79.很多文學(xué)的創(chuàng)新實踐以及投射的故事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截然不同,在敘述者、人物、時間、空間和事件等方面體現(xiàn)出很強的反模仿性。敘述者可能是動物、沒有生命的物體、尸體、精子、神秘實體、全知第一人稱敘述者甚至是拒絕合成為一個敘述存在的不同聲音。同樣,虛構(gòu)人物雖常以真人為藍本,但他們并非真實之人而是在虛構(gòu)世界活動的言語的構(gòu)建物。人物能數(shù)次死去而人類卻僅亡一遭。此外,很多敘事作品描述的時間、空間和事件也和現(xiàn)實世界大相徑庭。比如艾米斯所作《時間之箭》中的時光倒流,《葉之屋》中內(nèi)部大于外部的屋子以及《保姆》中多個互相沖突的事件。對于此類作品的分析,傳統(tǒng)敘事理論就顯得捉襟見肘了。誠如阿爾貝等人所言:“模仿敘事理論在闡釋從阿里斯托芬到拉伯雷及至浪漫主義、現(xiàn)代主義晚期以及后現(xiàn)代的反模仿和非模仿文本時全無用武之地?!盇lber,Jan,Nielsen,Henrik & Richardson,Brian,eds.A Poetics of Unnatural Narrative.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3,pp.4.如何解讀非自然敘事作品呢?尼爾森聲稱當(dāng)讀者面對非自然敘事時有兩種選擇:自然化或非自然化閱讀策略。理查森把非自然敘事學(xué)家據(jù)此分成了兩個陣營:內(nèi)在派(intrinsic)和外在派(extrinsic)。Brian Richardson.Unnatural Narrative:Theory,History,and Practice,pp.19.內(nèi)在派理論家(包括尼爾森、伊韋爾森和理查森)主張非自然化閱讀策略; 外在派理論家(以阿爾貝為代表)則主張自然化閱讀策略。

      非自然化閱讀策略抵制將真實世界的種種局限應(yīng)用于所有敘事,同時也不會將闡釋限定在可能的文學(xué)交流行為和呈現(xiàn)模式范圍之內(nèi)。例如,若讀者只是因為主人公提及了他實際不可能獲得的信息就斷定此敘述不可靠則是誤入歧途。同樣,如果我們要追問第二人稱敘述中到底誰在向“你”講述故事,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多數(shù)第二人稱文學(xué)作品。這些文本中的“你”并不特指任何一個人,而意在探索指稱的另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和僅僅用“你”來稱呼聽眾的口頭的自然故事講述完全不同。 總之,非自然化閱讀強調(diào)非自然敘事所包含的用真實世界的原則所無法解釋和解決的現(xiàn)象、情感以及問題。在闡釋非模仿敘事時,讀者不一定要參照真實世界的條件與認知框架。非自然化閱讀方法允許讀者把物理上、邏輯上和人力上不可能的場景與事件視作對虛構(gòu)世界權(quán)威的、可信的或者實事求是的表達。在尼爾森看來,這是“一種比運用自然化和熟悉化原則更為合適的選擇”Alber,Jan,Nielsen,Henrik & Richardson,Brian,eds.A Poetics of Unnatural Narrative,pp.67.,它能夠讓讀者很好地體會到文本所呈現(xiàn)出的含混性和奇特性。

      與之相對的是阿爾貝的自然化閱讀策略。他從認知敘事入手,并借鑒瑞安和弗魯?shù)履峥说慕庾x方法,提出了五種闡釋非自然敘事的策略。1.“把非自然因素作為內(nèi)心狀態(tài)來解讀”。2.“突出主題”。3.“寓言式閱讀”。4.“整合認知草案”。5.“豐富認知框架”See Jan Alber.“Impossible Storyworlds——And What to Do with them.” pp.82-93.三年后阿爾貝在此基礎(chǔ)上將上述五種解讀策略擴充為九種,并在其新著《非自然敘事:小說和戲劇中的不可能世界》(2016)中進一步完善了這些策略。1.整合框架。當(dāng)讀者面對不可能的場景和事件時,可通過重組、拓展或改變原有認知參數(shù)來建構(gòu)新的框架。比如伊索寓言中會說話的動物就可以通過整合人和動物兩種認知框架來解釋。這種整合過程能打開新的概念空間,在解讀非自然文本時起著重要作用。2.類型化(文學(xué)歷史中的類型規(guī)約)。在有些情況下,文本中所表現(xiàn)的非自然場景和事件已經(jīng)被規(guī)約,成為了可被認知的框架。換言之,框架整合過程已經(jīng)完成,非自然因素已經(jīng)變成了某種文類傳統(tǒng)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敘事作品中,非自然因素可以解釋為某種文類的特色。比如在動物寓言中獸類能開口說話;在魔幻小說中魔法無處不在;在科幻小說中時間旅行則是司空見慣。3.主體化(作為內(nèi)心狀態(tài)閱讀)。一些非自然的因素可以被解讀為敘述者或者人物的內(nèi)心狀態(tài),如夢境、愿景、想象或者幻覺。艾米斯所作《時間之箭》中的時光倒流就可以解釋為主人公內(nèi)心極度渴望回到過去,彌補曾經(jīng)犯下的參與大屠殺之罪行。4.突出主題。還有一些非自然的范例可以從主題的角度來解讀,把它們理解為敘事作品所表達的某些主題的例證。比如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第一人稱主人公薩利姆·希奈的讀心術(shù)就能起到表達特定主題的作用:它強調(diào)了后殖民時代的印度不同民族、宗教和地區(qū)之間的相互理解。5.寓言式閱讀。寓言是一種修辭性的表現(xiàn)模式,它意在傳達一個特定觀點而不是表現(xiàn)一個清晰的故事世界。讀者能把不可能的因素視作抽象寓言的一部分,它對人類整體狀況或世界整體情況進行了言說。比如在莎拉·鄧恩的戲劇《清洗》中,格雷絲變成了她深愛的哥哥格雷厄姆。這種變形可以解釋為對于愛情的寓言,即人們有可能在愛情中迷失自己。6.諷刺和戲仿。敘事作品能通過不可能的情景和事件來諷刺、嘲弄或奚落某些心理傾向或事態(tài)。7.想象超驗王國。讀者可以把文本中的不可能因素解讀為天堂、地獄等超驗世界的一部分。比如貝克特的《戲劇》中,三個人物陷入的無止境的時間循環(huán)就可以解讀為煉獄,在那里,作為懲罰,他們注定不斷重新經(jīng)歷過去的事件。8.自助式閱讀,即文本中相互矛盾的段落可被視為供讀者創(chuàng)造自己故事的素材。在此種情況下敘事就如一個工具箱或拼貼畫,人們可以盡情用它里面的元素來建構(gòu)自己的作品。9.禪宗式閱讀。這種闡釋方式不像上述策略那樣力求解讀文本中非自然場景的意義,而是要求讀者接受它們的陌生性,同時也接受心中可能會產(chǎn)生的不安、憂慮和恐慌等感受。或者它也能激發(fā)純粹的愉悅之感,因為讀者可以從自然可能性中解脫出來,單純地享受不可能本身所帶來的樂趣。Jan Alber.Unnatural Narrative:Impossible Worlds in Fiction and Drama.Lincoln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16,pp.47-55.

      尚必武在論及此兩種閱讀方法時曾說:“‘自然化閱讀的本質(zhì)是用真實世界的認知框架來消除非自然敘事的‘非自然性,進而提升非自然敘事的可讀性,而‘非自然化閱讀的本質(zhì)是保留‘非自然敘事的‘非自然性,從其藝術(shù)性的角度來發(fā)掘‘非自然性的敘事內(nèi)涵?!鄙斜匚洌骸斗亲匀粩⑹聦W(xué)》,《外國文學(xué)》2015年第2期,第108頁。此評價極為中肯。這兩種閱讀方法各有其特色和可取之處,筆者認為在解讀非自然敘事作品時不妨將這兩種閱讀方法結(jié)合起來,這樣就能獲得最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其實,不論是主張“非自然化閱讀”的理查森,還是力推“自然化閱讀”的阿爾貝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理查森在其近作《非自然敘事:理論,歷史和實踐》(2015)中指出:“我們在分析非自然作品時應(yīng)該承認其中的寓言性暗示、主題的聯(lián)系、幻覺或夢境的聯(lián)想以及對普通人類活動的戲仿,但是不能為了把整個作品置于單一的闡釋框架之下而將非自然因素簡單歸結(jié)為上述一兩個方面”。Brian Richardson.Unnatural Narrative.Theory,History,and Practice,pp.21.如果過于強調(diào)作品的某一方面,評論就會變得簡單化并因此喪失其豐富性。相對而言,“尊重文學(xué)作品的多義性則要優(yōu)越得多”。Brian Richardson.Unnatural Narrative.Theory,History,and Practice,pp.19.而阿爾貝提出的禪宗式閱讀本質(zhì)上就是“非自然化閱讀”。他在列舉完九種閱讀策略之后說:“我將嘗試在雙重視野的基礎(chǔ)上進行操作:禪宗式閱讀和其它閱讀策略。我所涉及的敘事從本質(zhì)而言會阻礙與第一至第八項導(dǎo)航工具相應(yīng)的解讀,因此在提供解釋,弄清它們的意義之前,我會首先欣賞并強調(diào)文本所呈現(xiàn)出來的非自然性?!盝an Alber,Unnatural Narrative.Impossible Worlds in Fiction and Drama,pp.55-56.同時他還提醒讀者上述的閱讀策略不應(yīng)該有先后順序,比如先嘗試策略一,如果需要的話再進入下一策略。實際上,在閱讀過程中這些認知機制是互相重疊在一起的,我們可以使用幾個閱讀策略來解讀同一非自然現(xiàn)象。決定讀者選擇的應(yīng)該是哪種組合能提供最佳解釋。在筆者看來,阿爾貝建構(gòu)的九種閱讀策略更為系統(tǒng)全面,且更具可操作性。因此,下文將參照阿爾貝的閱讀策略,以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著《格列佛游記》為分析文本,從空間的非自然、人物的非自然和故事的非自然三個維度考察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非自然敘事。

      二 空間的非自然

      空間是敘事作品的構(gòu)成要素,是人物活動其間、故事得以發(fā)生展開的重要場域??墒窃谖鞣綌⑹陆纾臻g卻長期受到忽視。例如戈特霍爾德·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把敘事界定為時間的藝術(shù)而非空間的藝術(shù),著名敘事學(xué)家熱奈特(Gerard Genette)也更熱心于探究敘事作品里的時間進程而不是空間建構(gòu)。不過還是有學(xué)者詳盡地論述了敘事空間的表達及其潛在意義。早在20世紀30年代,巴赫金(Mikhail Bakhtin)就已提出“時空體”的概念并聲稱“文學(xué)作品時常頗具藝術(shù)感地表達出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Mikhail Bakhtin.“ Forms of Time and the Chronotope in the Novel.”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Four Essays,ed.Michael Holquist.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1,pp.84.及至1945年,約瑟夫·弗蘭克(Joseph Frank)發(fā)表了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文章《現(xiàn)代文學(xué)中的空間形式》(“The Spatial form in Modern Literature”),引發(fā)了文學(xué)研究的“空間轉(zhuǎn)向”。此后米切爾(W.T.Mitchell )、加布里爾·佐倫(Gabriel Zoran )、西蒙·查特曼(Seymour Chatman ) 和戴維·赫爾曼(David Herman)等人的論著更是將空間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而非自然敘事學(xué)家們則通過探討非自然的空間加深了我們對敘事空間的理解。See Alber,Jan,Nielsen,Henrik & Richardson,Brian,eds.A Poetics of Unnatural Narrative,pp.45-66;Jan Alber,Unnatural Narrative:Impossible Worlds in Fiction and Drama,pp.185-214.在摹仿敘事作品中,故事世界中人物存在的空間都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擬,但非自然敘事文本中的空間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是不可能存在的。弗萊恩·奧布萊恩名的小說《第三位警察》中一個平面兩維的警察局能夠變成三維。而在埃德溫·A·艾勃特的《平面國》所描述的國家里,一切都是平面的,國土是平面的,山川河流是平面的,連人也是平面的。通過塑造這樣一個不可能的平面世界,埃德溫對局限于自己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人和社會進行了批判。

      在《格列佛游記》中,斯威夫特也塑造了多個非自然空間。格列佛到達的第一個非自然空間是利利普特,也就是所謂的小人國。國土不過 12英里, 國民身高不足6英寸(約15厘米),國內(nèi)的各種動植物也比我們現(xiàn)實世界中的小得多。“這里最高的馬和牛高度在4英寸到5英寸之間,羊則差不多有1英寸到1.5英寸那么高”(67)。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譯委員會譯。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第67頁,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出引文出處頁碼,不再另注。這里最高的樹只有大概有7英尺(約2.1米)高,格列佛伸手就能夠得到頂??尚Φ氖沁@樣一個彈丸之地,其國王卻自詡“疆土綿延5000布拉斯特拉格(相當(dāng)于12英里),直達地級”(44),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極具滑稽和諷刺效果。而在布羅勃丁奈格亦即大人國則是另一番完全相反的景象了。這里所有的事物都比現(xiàn)實世界中的大得多,構(gòu)成了一個非自然的巨大空間。格列佛是這樣描寫的“最先令我驚訝的是草的高度,大約有20英尺,麥子至少有40英尺高。麥地四周圍著一道籬笆,至少有120英尺高。樹木高得讓我無法估算出它們的高度”(111)。小人國和大人國的非自然空間建構(gòu)采用了夸張的手法??鋸埧煞譃閿U大夸張和縮小夸張。李定坤:《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年,第328頁。大人國的草有20英尺 , 地里的麥子高達 40英尺,這是極度夸大的擴大夸張。小人國的國土不過 12英里,其國民身高不過 6 英寸, 最高的樹不過7英尺, 則是一種縮小夸張。通過這種極度夸張的手法, 斯威夫特為讀者塑造出了令人感嘆不已的神奇的“非自然”空間,也為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刻畫、發(fā)生在其內(nèi)的事件的描述做好了鋪墊。

      在遭遇小人國和大人國這兩個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非自然空間時,讀者可啟用阿爾貝的第九種閱讀策略:禪宗式閱讀,下文中出現(xiàn)的非自然因素也都可以先運用此閱讀策略,為了避免重復(fù),不再一一說明。先允許自己的想象被文本非自然的因素所引領(lǐng),進入一個不受現(xiàn)實所羈絆的新奇世界,單純地享受不可能本身所帶來的樂趣,這也是《格列佛游記》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當(dāng)然如果閱讀停留于此,讀者就無法領(lǐng)會文本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了。正如阿爾貝所說,應(yīng)該把它們“放到小說整體的用來達到諷刺目地的夸張背景中去考察”,Jan Alber,Unnatural Narrative.Impossible Worlds in Fiction and Drama,pp.202.即運用他所提出的第六個策略來解讀。稍為有心的讀者都會發(fā)現(xiàn)利利普特和英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少學(xué)者因此指出斯威夫特筆下的利利普特其實就是英國的縮影,See Lewis Soens & Patrick Salerno,CliffsNotes.Swifts Gullivers Travels.Foster City:IDG Books Worldwide,Inc.,2001,pp.83.通過夸張地描寫利利普特國尤其是其宮廷的渺小,斯威夫特辛辣地諷刺了當(dāng)時的英國社會。而布羅卜丁奈格則是一個由開明君主統(tǒng)治的淳樸國度,這里的一切都無比巨大,相形之下格列佛就成了一個小矮人。在大人國,來自英國的格列佛無疑是其祖國的代言人,此處大小的巨大反差實為凸顯英國的渺小,讀來讓人不由贊嘆斯威夫特諷刺手法的高超。當(dāng)然,作為梅尼普斯式諷刺(Menippean satire)的代表,《格列佛游記》中的非自然因素也可以用阿爾貝的閱讀策略二(類型化)來進行闡釋。梅尼普斯式諷刺源自古希臘犬儒主義哲學(xué)家梅尼普斯的作品,是間接諷刺的一種。它注重“風(fēng)格化而不是自然化”,強調(diào)幻想和道德的結(jié)合。巴赫金指出,梅尼普斯式諷刺不受逼真性要求的局限,大膽而不受羈絆地運用幻想描述超凡的情境。Mikhail Bakhtin.Problems of Dostoevskys Poetics.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Caryl Emerson.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pp.114.可見,此類文本中出現(xiàn)非自然因素就不足為奇了。

      離開小人國和大人國,格列佛來到了另一個神奇的非自然空間——拉普他國,又稱飛島,或者叫浮島。該島“呈正圓形……面積有十萬英畝。島的厚度是三百碼。島的底部或者叫下表面,是一塊平滑、勻稱的金剛石,厚度約為兩百碼”(244)。飛島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而飛島之所以能夠飛行是因為一塊巨大的磁石?!按攀虚g穿著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依靠這軸,磁石即可轉(zhuǎn)動。飛島就是借助于這塊磁石,或升或降,或從一處移動到另一處”(246)。接下來斯威夫特還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飛島的運行原理,保羅·阿爾康(Paul Aklon)把拉普他飛島視作科幻小說的重要先驅(qū)之一,因為它很明顯讓人想起UFO或者飛碟。See Paul Aklon,“Gulliver and the Origins of Science Ficiton.” in The Genres of Gullivers Travels.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p.174.似乎給人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但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這種依靠磁力運行的飛島的,這違反了萬有引力定律。斯威夫特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了神奇的飛島,既給人以新奇感又有助于自己觀點的表達。他給飛島起名為“拉普他”(Laputa)是有深意的。這個詞源自西班牙語,意為“娼妓”。這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到馬丁·路德對理性的責(zé)罵。路德眼見理性對宗教信仰的破壞日益嚴重,曾痛心地斥之為娼妓。而在斯威夫特生活的18世紀,理性更是被奉上了神壇,18世紀也因此被稱為“理性時代”。這里斯威夫特實際在暗中引用馬丁·路德的話對過度的理性進行諷刺和批判(閱讀策略六)。

      除了對理性的反思,讀者還可對飛島做其它闡釋。飛島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飛行,這在物理上拉開了它與其余故事世界的距離。羅伯特·菲茨杰拉德就曾經(jīng)聲稱斯威夫特創(chuàng)造飛島的靈感“來自于對‘君權(quán)(sovereignty)一詞字面含義的應(yīng)用,它源自super,意為‘在……之上”。Robert P.Fitzgerald,“Science and Politics in Swifts Voyage to Laputa.” Journal of English and Germanic Philology 2(1988):213-339,pp.222.他還進一步建立起了飛島與讓·博丹、羅伯特·菲爾默和托馬斯·霍布斯等人筆下專制主義的關(guān)聯(lián)。從這個角度來看,飛島也可被解讀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統(tǒng)治者。此外,斯威夫特還通過飛島對巴爾尼巴比等城市的盤剝,影射和批判了英國奴役愛爾蘭和海外殖民地的行為。最為了不起的是,早在18世紀,斯威夫特就通過奇幻的飛島指出殖民者貌似強大,但實際卻靠殖民地繳納貢品才能得以生存。理論上,飛島可以直接降落在妄圖造反的臣屬地頭頂上,把它們摧毀??墒?,實際上它卻從未將這一威脅付諸實施,因為“如果這些屬國里布滿高大的尖塔或石柱,那么,飛島突然往下降落很有可能就要危及島底或者下表面”(251)。而且不少飛島的權(quán)貴都有產(chǎn)業(yè)在地面上,毀壞這些殖民地就會讓他們蒙受巨大損失。所以飛島對殖民地所謂的“仁政”實屬無奈之舉。斯威夫特對殖民者的諷刺可謂入木三分(閱讀策略六)。

      三 人物的非自然

      人物在敘事理論中是一個重要概念,加拿大敘事學(xué)家尤里·馬爾格林將其定義為“故事世界的參與者,即任何個人或集體”。Uri Margolin,“Character.” 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edited by David Herman,Manfred Jahn,and Marie-Laure Ryan.London:Routledge,pp.52.與馬爾格林一樣,多數(shù)敘事學(xué)家都存在模仿偏見,把人物視作人或者類似與人的實體,而忽視了人類和虛構(gòu)形象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在眾多的非自然敘事文本中,人物不再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類的模仿,而是體現(xiàn)出真實人類所不可能具有的特征。例如,在克拉倫斯·梅杰的《反射和骨骼結(jié)構(gòu)》中,人物可以多次死亡;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奧蘭多》中,主人公活了四百多年,還突然從男性變?yōu)榕?。在《格列佛游?》中,人物也體現(xiàn)出了很強的非自然性。

      格列佛最初遇到的利利普特人身高大多不足6英寸(約15厘米),這在現(xiàn)實世界是絕不可能的。斯威夫特對利利普特人進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寫,尤其是對他們的國王集中筆墨進行了描述。“他的身高比其他王宮大臣們都高,高出大約我的一個指甲蓋那樣,僅此一點就足已使看到他的人肅然起敬。……后來我也曾多次把他托在我手中,所以我的描述是不會有問題的” (21)。格列佛一本正經(jīng)地稱贊國王的身高和威嚴,但他卻被格列佛托在手中,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更可笑的是利利普特的公文中稱其國王為“萬王之王,比任何人類之子都要高大,腳立于地,頭直指太陽,點點頭就令所有君王雙膝顫抖”(44),其諷刺的機鋒真是入木三分(閱讀策略六)。

      雖然體格很小,但利利普特人的政治活動卻很復(fù)雜。國內(nèi)有兩個政黨爭奪政權(quán):高跟黨和低跟黨,兩黨的區(qū)別在于其鞋跟的高矮。國王選擇和評判朝臣的辦法是通過繩技表演。每當(dāng)有重要官職空缺,就會有五六位候補人員請求表演繩上舞蹈,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來的人就能接任這個職位。在所有朝臣中,財政大臣佛利姆奈浦的走繩技術(shù)最為高超,因而頗得國王寵愛。在宗教信仰上,利利普特也有兩個互不相容的派別,他們爭論的焦點是應(yīng)該從哪頭敲開雞蛋。據(jù)說國王的祖父年幼時有一次按傳統(tǒng)辦法敲雞蛋大頭時,不慎割破了手指。祖父的父親,也就是當(dāng)時的國王下了一道諭旨,命令全國百姓此后不得敲雞蛋大頭。百姓極為不滿,因此發(fā)動了一場內(nèi)戰(zhàn)。戰(zhàn)亂平息后,眾多大頭派流亡到附近的布萊弗斯庫國,該國因支持大頭派而成為利利普特之死敵,兩國戰(zhàn)事不斷。在這些描述中,斯威夫特批判的鋒芒直指英國的政治流弊和宗教爭端。他對國王的容貌描述讓人聯(lián)想到英王喬治一世。走繩技術(shù)最高超的朝臣佛利姆奈浦,則影射當(dāng)時的首相羅伯特·沃波爾。高跟黨指托利,矮跟黨指輝格。至于雞蛋之爭是諷刺當(dāng)時英國的國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分歧。他們與布萊弗斯庫的戰(zhàn)爭暗指信仰羅馬天主教的法國與英國之間的連年戰(zhàn)事。英國信奉天主教的宗教勢力也同故事里的大頭派一樣流亡到國外,在法國的支持下企圖東山再起,收復(fù)英國。通過將英國的王公大臣類比為不足6英尺的小人,不僅達到了陌生化的新奇效果還異常生動地展示了這些平時自命不凡的所謂貴族的渺小,也尖銳地諷刺了這些權(quán)貴可恨、可笑、可鄙的行為(閱讀策略六)。

      在布羅勃丁奈格,格列佛遇到了另一群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非自然的人物,他們是與利利普特人截然相反的巨人。格列佛對其中一人做了如下的詳細描述。“他看起來有一座普通教堂的尖塔那么高,每一步都有10碼左右(約9米),這還是最保守的推測……我看到他站在臺階的頂端正回頭看他右邊的那塊田,又聽到他叫喊,聲音比喇叭筒還要響好多倍,但由于那聲音是從很高的空中發(fā)出的,起初我還以為是在打雷呢”(192)。與他們高大的身材相對應(yīng)的是他們寬廣的胸懷。布羅勃丁奈格的居民大都淳樸善良,尤其是國王更是一位熱愛和平,公正賢德的明君。國王很喜歡和格列佛交談,不斷詢問他歐洲的風(fēng)俗、宗教、法律、政治和學(xué)術(shù)方面的情況。于是格列佛開始洋洋得意地吹噓英國的政治制度以及各種爾虞我詐的權(quán)謀和手段。他還自以為是地向國王推薦槍彈火藥,并提議“無論哪個城市的人膽敢違抗國王的絕對權(quán)威,都可以將其炸毀”(192)。難怪國王在聽完格列佛的講述后對英國和歐洲人的印象極為糟糕,稱他們?yōu)椤按笞匀粡墓诺浇袢萑淘诘孛嫔吓佬械男⌒『οx中最有毒害的一類”(189)。久住之后,格列佛也不自覺地用大人國的眼光來觀察事物,不由感到自己同胞中那些盛氣凌人的貴族老爺和太太們的可鄙與可笑。通過格列佛與布羅勃丁奈格巨人在身量和心胸上的比較,斯威夫特極具幽默感地譏諷了格列佛所代表的英國及歐洲人的丑惡,在讓人被新奇的情節(jié)所吸引的同時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歐洲尤其是英國在政治、法律、教育、軍事等方面的腐敗和丑惡(閱讀策略六)。

      在拉普他飛島國,格列佛遇到了更為奇怪的人種。對于這些人,格列佛是這樣描述的:“我從未見過這樣一個身材、習(xí)俗和相貌都如此古怪的種族。他們的頭全部向左或者向右傾斜;一只眼睛內(nèi)翻,另一只沖著天”。這些奇怪的島民喜歡各種學(xué)術(shù)研究,尤其是數(shù)學(xué)和音樂,就連他們的食物都是幾何圖形或者樂器圖案。可是,他們只會埋頭進行抽象空洞的理論研究,實際做事卻荒誕不經(jīng):裁縫反復(fù)測量和計算后做出的衣服毫不合身,音樂家譜出的樂曲刺耳難聽,他們甚至?xí)驗槌两谒伎级鴱U寢忘食,對周遭之事視而不見,連自己的妻子下島與人幽會都不聞不問,對于周圍的人所說之話更是充耳不聞,因此不得不雇用“拍手”來拍打他們,提醒他們?nèi)プ龈黜棻刈鲋隆K雇蛱毓P下的這些拉普他人是忽視眼前實際的代表,無論是其住處還是相貌,都在暗示脫離凡俗的渴望:他們住在遠離地面的飛島之上,這可以理解為掙脫地球引力束縛、超越塵世的向往,那只向上看的眼睛也印證了這一渴求,而那只向內(nèi)看的眼睛則體現(xiàn)了柏拉圖的觀點:只有依靠內(nèi)在性才能擺脫現(xiàn)實束縛、實現(xiàn)超越。參見張金鳳:《<格列佛游記>中斯威夫特的“身體造反”》,《外國語言文學(xué)》2015年第2期,第119頁??裳矍暗膶嶋H生活是所有人都無法忽視和回避的,拉普他人雇用的拍手隨時都在提醒著他們這一點。對于這些非自然的拉普他人,讀者可以進行寓言式解讀(策略五),通過描述和諷刺這群怪人,斯威夫特意在警醒世人不要脫離實際。

      離開拉普他飛島后,格列佛來到了拉嘎達島。在島上,有一個神奇的人種,叫做“斯特魯?shù)虏剪敻瘛?,他們永遠不會死去。聽說世上居然有永生之人,格列佛在驚訝之余更是倍感羨慕,夢想能成為其中一員。然而,當(dāng)他親眼看到這些人的現(xiàn)狀后,幻想立刻破滅了。他們雖然長生不死,但并非永葆青春,其身體與常人一樣會逐漸衰老,各種器官的功能也會不斷退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逐漸失去胃口、頭發(fā)、牙齒、視力和聽覺,雖然一息尚存,卻是茍延殘喘。而且,由于飽受身體老化之苦,他們的脾氣、性格和品性也都日益惡化,非常惹人厭惡。對于這些非自然的永生之人,讀者可以進行寓言式解讀(策略五)。通過這些人的實例,斯威夫特?zé)o疑是在宣示他對于永生和死亡的看法。永生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不論是荷馬詩史,還是圣經(jīng)《舊約》,大量的文學(xué)作品都以此為主題。歷經(jīng)了數(shù)個世紀,人們都追求著永生,希冀逃避死亡。而斯威夫特通過塑造不死的“斯特魯?shù)虏剪敻瘛比耍蚱屏巳藗儗τ郎拿篮孟蛲?,同時告訴世人死亡并不可怕,它是“安寧的港灣”。

      格列佛最后來到了“慧骃國”,在這里他遇到了兩種非自然的生物——慧骃和耶胡?;垠S有著馬的外型,卻擁有人類的智慧。它們是這個國度的統(tǒng)治者,頭腦非常地理智。與慧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其役使的耶胡。耶胡雖生成人形,卻過著豬狗般的生活,是最難以調(diào)教的畜生。它們生性懶惰、奸詐、惡毒,絲毫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它們擠住在一座無比骯臟的房子里,靠吃死魚爛肉之類食物為生,還經(jīng)?;ハ嗯ご?,亂扔糞便,身上散發(fā)出讓人惡心的臭味,因此他們只能被最高貴的慧骃統(tǒng)治。當(dāng)讀者面對慧骃和耶胡這兩種現(xiàn)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非自然角色時,可用阿爾貝的閱讀策略一(整合框架)對其進行解讀,即整合現(xiàn)有的框架圖式,形成新的框架來認知故事世界中非自然的因素?;垠S和耶胡都是人和動物的混合物,讀者激活人和動物這兩種不同的框架,然后創(chuàng)造性地把他們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框架借以理解這兩種非自然生物。

      耶胡不但與人長相相同,它們的生活習(xí)性也不斷提醒格列佛與這群丑類的相似之處。例如,耶胡像人類尋找財寶那樣收集和搶奪一種石塊;它們醉酒后會和人類一樣大呼小叫,咧嘴狂笑,喃喃自語,眩暈昏睡。越看到耶胡與人的共同之處,格列佛就越自慚形穢。但是他的自尊又不允許他承認自己是一個耶胡。他力圖與耶胡劃清界限,努力模仿慧骃說話和走路,痛苦地想要變成一匹馬而不能如愿。斯威夫特就是這樣以極為荒誕的方式,通過對耶胡的描寫,諷刺和譴責(zé)了人類的貪婪可恥。至于對慧骃的解讀,學(xué)術(shù)界一直未有定論,甚而引發(fā)了硬派(hard school)與軟派(soft school) 之爭。See James L.Clifford,“Gullivers Fourth Voyage:‘Hard and ‘Soft Schools of Interpretation,” in Quick Springs of Sense,Larry Champion ed.Athens:Univ of Georgia Press,1974,pp.33-49.硬派對慧骃持肯定態(tài)度,而軟派則認為慧骃也是斯威夫特批判和嘲諷的對象,它們并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么完美。有趣的是兩派都能從文本中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有力證據(jù),因此兩派各自為政,互不相讓。其實正如薩利文所說:“要領(lǐng)會《格列佛游記 》的各種含義,就必須時刻重新評價這個諷刺作品中的人物,而不是用以前所熟悉的閱讀現(xiàn)實小說的單一和線性模式”。E E Sullivan.“Houyhanhnms and Yahoos:From Technique to Meaning”,SEL 24(1984):497-511,pp.501.慧骃所要傳達的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意義,在任何時候,它的含義都取決于斯威夫特特定的諷刺目標或目的。所以對于慧骃,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讀。它們可以是理智、友善、溫和的象征,是斯威夫特想要人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閱讀策略三,寓言式解讀)?;垠S也可以是傲慢的代表,自認為 “完美無缺”(355);而它們對待耶胡的方式則表現(xiàn)出了殘忍的一面,它們消滅了幾乎所有耶胡,只留下兩只馴化之后繁衍生息,為其所用。從這些方面來看,慧骃又是斯威夫特諷刺的對象(閱讀策略六)。

      四 事件的非自然

      著名敘事學(xué)家查特曼把事件定義為“行動(動作)或者發(fā)生的事”Seymour Chatman.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pp.44.。 傳統(tǒng)敘事理論強調(diào)事件的逼真性(verisimilitude),Seymour Chatman.Story and Discourse,pp.49-53.卻忽略了很多敘事文本中存在物理上不可能或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事件。例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著《百年孤獨》中,何塞·奧雷梁諾在家中神秘被殺后,一股鮮血從屋內(nèi)流出,穿街過巷到他母親家報信。約翰·福爾斯的代表作《法國中尉的女人》有著三個不同的結(jié)局,第一個結(jié)局是查爾斯與未婚妻歐內(nèi)斯蒂娜結(jié)婚,過著平淡的生活;另一個結(jié)局是查爾斯和薩拉有了一夜情后解除了與歐內(nèi)斯蒂娜的婚約,后薩拉誕下一女,查爾斯?jié)M懷希望三人能一起幸福生活;而最后一個結(jié)局卻說這個女孩不一定是查爾斯的孩子,薩拉也并沒有與查爾斯在一起的意愿。在羅伯特·庫弗的后現(xiàn)代小說《保姆》中,一百零八個敘事碎片講述了同一晚上發(fā)生的多個相互沖突的事件,如保姆被殺了;保姆被其男友等人強奸;保姆的雇主塔克先生從酒會上溜回家,試圖誘奸她等。上述第一個例子是物理上的不可能事件而后兩個例子是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不可能事件。

      《格列佛游記》中的非自然事件可謂是隨處可見。在小人國,由于當(dāng)?shù)厮械娜撕臀锒急痊F(xiàn)實世界中要小得多,于是導(dǎo)致了一系列不可能事件的發(fā)生。比如格列佛一口能吃掉一只火雞,一只手能托起二十個侍者。他有時會躺下來,讓五六個小人在他手上跳舞,男孩女孩們會在他的頭發(fā)里玩捉迷藏。在皇后寢宮發(fā)大火的危急時刻,他一泡尿就澆熄了熊熊烈火,挽救了宮殿。可是格列佛非但沒有因為急中生智、英勇滅火而得到獎賞,反而因為在皇宮境內(nèi)隨地小便而觸犯了法律,同時皇后對他的行為也是深惡痛絕,發(fā)誓要進行報復(fù)。此情節(jié)有著雙重涵義。首先,一泡尿澆滅皇宮大火消解了皇權(quán)的崇高和威嚴。其次,恩將仇報的利利普特皇后是對安妮女王的影射。據(jù)特里維廉教授所言,斯威夫特?zé)o法得到晉升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安妮女王對其所作《木桶的故事》極為反感。在斯威夫特看來這是恩將仇報的行為,因為在這本小冊子中他嚴厲批評了新教徒,對天主教堂更是口誅筆伐,而對國教卻毫無微詞,這已經(jīng)給足了女王和皇權(quán)的面子,可女王不僅無任何感激之情,還因此怪罪他,實在可氣。此情節(jié)可理解為斯威夫特在發(fā)泄自己的怒火,嘲諷女王的不義(閱讀策略六)。還有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非自然事件是利利普特和布萊弗庫斯交戰(zhàn)之時,格列佛僅憑一己之力就俘獲了敵方的整支艦隊。文中是這樣描述的:“接著我重又拾起系著鐵鉤的繩索,輕而易舉地將敵方最大的五十艘戰(zhàn)艦拖了就走”(58)。前文提到過利利普特和布萊弗庫斯的戰(zhàn)爭影射了英國和法國的連年戰(zhàn)事。斯威夫特用這一荒誕不經(jīng)的事件揭露了戰(zhàn)爭的荒唐,同時也對英法這樣的所謂軍事強國進行了無情的嘲諷(閱讀策略六)。

      在大人國,格列佛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非自然事件。比如嫉妒格列佛的侏儒把他推到了皇后用餐的碗里,導(dǎo)致格列佛差點被里面的奶酪淹死。還有一次格列佛想跳過一堆牛糞,“可惜跳得不夠遠,正好掉進牛糞里面,沒過了兩個膝蓋”(175)。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猴子事件了。一天,一只調(diào)皮的猴子將格列佛抱到屋脊上百般撫弄,還給他喂食,惹得旁觀的“大人”哄然大笑。最后終于有一名男仆爬上屋頂把格列佛裝到他的褲袋里,安全地帶回了地面。這出看似荒唐滑稽的鬧劇實際上是猴子對人類認同的結(jié)果。而此時的格列佛尚未認識到,在大人國里,自己人性的渺小如同他的身高一樣將他和“大人們區(qū)分開來,并退化成猴子的同類,因此在國王面前,自負的他只能徉稱“我們歐洲沒有猴子”,這個謊言無疑更顯示出了格列佛的渺小,斯威夫特諷刺的機鋒也更為銳利(閱讀策略六)。

      在格勒大椎即巫人島上,格列佛經(jīng)歷了更加神奇的非自然事件。在巫師的幫助下,格列佛見到了多位早已去世的古人,并與他們進行了交談。在此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真實的歷史與歷史學(xué)家們的記載截然不同,由此他發(fā)出感慨,“世界真是被一幫娼妓作家欺騙了!他們說懦夫建下了最偉大的戰(zhàn)功,白癡提出了最聰明的建議,馬屁精最真誠,賣國賊具有古羅馬人的美德,不信神的人最虔誠,雞奸犯最貞潔,告密者說的都是肺腑之言”(298)。 通過設(shè)計與古人交談這樣的不可能事件,斯威夫特辛辣地諷刺了信口雌黃的歷史學(xué)家們(閱讀策略六)。

      以上提到的都是物理上不可能的事件,在第四部分“慧骃國游記”中既有物理上的不可能事件又有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不可能事件。物理上不可能的事件在此部分隨處可見。例如馬擁有人類的智慧,成熟的語言系統(tǒng),甚至比人類更聰明,品德更高尚,這在現(xiàn)實世界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至于邏輯上具有悖論性質(zhì)的不可能在此部分也不少見。正如薩利文所說“斯威夫特小說中的陳述經(jīng)常不一致或者說實際上互相矛盾”。E E Sullivan.“Houyhanhnms and Yahoos:From Technique to Meaning”,pp.501.下面的例子就清晰地體現(xiàn)出了這種自相矛盾。

      格列佛最初進入慧骃國時遇到了幾只耶胡。它們奇特、丑陋的模樣引起了格列佛的注意,于是躲在在一處灌木叢后面“把它們的樣子看得清清楚楚”。接著格列佛對它們的外形進行了頗為詳細的描述,之后他得出結(jié)論“在我歷次的旅行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讓我不舒服的動物”(336)。此時的格列佛對耶胡進行了非常仔細的觀察,把它們的樣子看得很清楚,可是他一點都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與人類的相似之處,還認為它們形狀非常奇特,讓人感到厭惡。沒過多久他在收留自己的慧骃主人家里又見到了耶胡,這時他卻發(fā)現(xiàn)“這只可惡的畜生居然和人長得一模一樣”(346),不由得萬分驚恐。前后兩段敘述顯然是互相矛盾的,形成了邏輯上具有悖論的非自然事件。此處可以用阿爾貝的閱讀策略三(主體化/內(nèi)心狀態(tài))進行解讀。這里矛盾的情節(jié)其實是格列佛矛盾心態(tài)的反映。一方面,他認為耶胡可惡,不愿與之為伍;另一方面他也痛苦地意識到自己是耶胡的同類,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另外,在此部分格列佛盛贊了慧骃的各種美德,在第四章更是特別提及了慧骃的誠實,稱就連它們的語言中都沒有意為說謊的詞匯,因此當(dāng)格列佛提及“撒謊”或是“說瞎話”的時候,他的慧骃主人很難搞懂其中含義??墒?,讀者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與之矛盾的情節(jié)。格列佛出于對耶胡的極度憎惡和鄙視,請求主人不要再如此稱呼他時,主人爽快地答應(yīng)了??墒遣痪弥笤诨垠S們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主人不僅稱格列佛是只“徹頭徹尾的耶胡”,還詳述了有關(guān)他的點點滴滴,而更讓人不忿的是它對格列佛隱瞞了會上一件關(guān)乎他命運的重要決定:要么像對待其同類一樣奴役他,要么命他游回原來的地方。這種對慧骃前后矛盾的描述,讓很多讀者頗為困惑,也因此對慧骃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評論,形成了軟硬兩派。其實,軟硬兩派的學(xué)者都采用了阿爾貝的“自助法”(閱讀策略八),在面對互相矛盾的情節(jié)時選擇了自己更偏好的那種。在筆者看來,此處斯威夫特先構(gòu)建出完美的慧骃,后又矛盾地對其消解,意在對人類可以臻至完美的觀念進行諷刺和批判(閱讀策略六)。當(dāng)然對于慧骃這個矛盾的多面體,對于斯威夫特刻意安排的矛盾情節(jié),讀者可以做出多種不同的解釋,這也正是《格列佛游記》的魅力所在,它促使人們?nèi)ァ鞍l(fā)掘其深蘊的復(fù)雜性和豐富性”。陳旋波:《20世紀中國文學(xué)中的“風(fēng)水”敘事》,《華僑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5年第2期,第114頁。藝術(shù)家和諷刺高手斯威夫特用多義矛盾的情節(jié)使其作品的效力、范圍和意義到了最大化。

      五 結(jié)語

      非自然敘事學(xué)填補了傳統(tǒng)敘事理論的空白,為文學(xué)史上眾多的非模仿敘事提供了可資參照的解讀模式。阿爾貝、理查森、尼爾森等非自然敘事學(xué)家們富有創(chuàng)見而又細致入微地剖析了非自然敘事的特質(zhì),并給出了極有啟發(fā)性的闡釋方法,尤其是阿爾貝建構(gòu)的九種閱讀策略,非常具有參考和實用價值。作為18世紀早期的敘事巨著,《格列佛游記》中充滿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或夸張或怪異或荒誕的空間、人物、事件,這是典型的非自然敘事手法。有趣的是,盡管內(nèi)容荒誕不經(jīng),斯威夫特卻運用多種手段,為讀者營造出一種真實的錯覺,使格列佛的虛擬游歷變成了貌似“真實”的記錄。從“格列佛給親戚辛浦生的信”“親戚辛浦生致讀者的聲明”,到每部游記前繪出的“地圖”等,都體現(xiàn)了斯威夫特刻意營造真實感的努力。通過將真實性與非自然性并置,取得了更為突出的藝術(shù)效果。正如布萊恩·理查森所說“文本中反摹仿的場景和事件在和具有摹仿性質(zhì)的因素形成對話時往往顯得更突出,更引人注意”。Brian Richardson.Unnatural Narrative:Theory,History,and Practice,pp.4.斯威夫特用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個神奇的非自然故事空間,又運用他卓越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為讀者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這兩者的完美結(jié)合讓《格列佛游記》中的非自然敘事達到了最佳的表現(xiàn)效果,它不僅使小說極富吸引力和新奇性,也讓斯威夫特對社會弊端和人性弱點的諷刺更為鞭辟入里。通過運用非自然敘事理論尤其是阿爾貝的九種解讀策略對《格列佛游記》進行闡釋,讀者對這一經(jīng)典敘事文本的精妙之處和豐富內(nèi)涵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疏勒县| 图们市| 镇安县| 桃江县| 广昌县| 栾城县| 木兰县| 陇南市| 新干县| 塔城市| 黑水县| 南澳县| 石狮市| 永登县| 保亭| 手机| 汽车| 芦溪县| 东源县| 萍乡市| 阿图什市| 巩义市| 晋江市| 乌兰察布市| 华蓥市| 北京市| 剑河县| 册亨县| 甘肃省| 万年县| 颍上县| 丹巴县| 平顺县| 阳春市| 江都市| 伊川县| 囊谦县| 买车| 区。| 贵港市|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