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在說話時非常注意稱謂,在提到自己時,一般都會使用謙稱,稱對方時則用尊敬之語。在說自己時,謙稱又因身份不同而千差萬別。
最常見的為“鄙(bǐ)人”?!氨扇恕钡谋疽馐侵妇佑诮家暗霓r人,引申為無地位、無文化之人,即所謂鄙俗之人。古人常用來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短淺。
另外,“愚”,謙稱自己不聰明?!氨郑╞ì)”,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
“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時含有愿為對方效勞之意。
帝王稱呼自己則常用“寡人”“孤”等詞,孤指單,寡指少。君主稱“孤”道“寡”,是一種自我貶損?!肮录夜讶恕焙髞沓蔀榫醯膶S蟹Q謂,其自謙的色彩也逐漸消失。
官吏在覲(jìn)見上級時,則一般會謙稱自己為“下官”“末官”“小吏”“卑職”等。下級將領在統(tǒng)帥面前稱自己為“末將”。
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后輩。
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nìng)”“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
“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古代女子的謙稱也有很多,如“妾”“妾身”“賤妾”“奴家”。
此外,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自己“在下”。
有一定身份的人自謙“小可”,意為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
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自稱“小子”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