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程小娜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中小學群文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中學群文讀寫結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qwyd16010105)階段性研究成果。
多文本閱讀即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旨在通過擴大閱讀量強化學生對某個知識點(即“議題”)的認識和理解。多文本教學理念下,曾經(jīng)占據(jù)語文教學主角的語文教材該怎樣轉(zhuǎn)換角色呢?
一、確定轉(zhuǎn)換方向
實踐初期,我們曾考慮將教材學完后增補精品文章閱讀。在實踐中遇到如下問題:第一,可選擇的精品文章浩如煙海,選擇標準是什么?第二,選完之后怎么用?第三,教師主導作用該如何體現(xiàn)?閱讀效果需要通過寫作來檢驗和呈現(xiàn),而寫作技巧就是需要教師點撥之處。問題的出現(xiàn)和思考將我們的思路引向了多文本讀寫結合。
多文本的讀寫結合是通過閱讀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從寫作角度對教材歸類整合。課標中對于寫作的表述涵蓋了寫作的三要素——立意、選材和表達。以人教版九上教材為例,寫作訓練有:寫詩歌、寫演講稿、寫故事、寫讀后感、擴寫和縮寫、續(xù)寫和改寫。前4個寫作訓練著眼于不同文體,后2個是具體的寫作方法訓練,其實也在引導我們關注寫作的兩個基本要素——寫什么和怎么寫?;诖它c,我們對教材從“選材和表達”方面進行挖掘整合。
二、變教材為素材
以人教版九上教材為例,按照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體驗和感受這樣的粗線條挖掘,素材就不少,如描寫自然之美的詩文:《外國詩兩首》《漁家傲·秋思》《商山早行》《孤獨之旅》等;展現(xiàn)人生經(jīng)歷的:《心聲》《故鄉(xiāng)》《楊修之死》《香菱學詩》《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等;反映社會百態(tài)的有:《我的叔叔于勒》《范進中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
這樣打破單元界限和體裁界限,按照“寫什么”去歸類整合的粗線條歸類之后,還可以再進行相對細致的整合。如自然之美還可以細分為:幽靜之美和壯闊之美,凄清之美和蒼涼之美等。這樣教材就成為一個寫作素材資源庫。
三、變教材為典例
入選教材的文本都是極具典型性的好文章,在寫作方面就有諸多可賞、可評、值得借鑒模仿的地方??蓪滩陌凑铡霸趺磳懙摹毕鄬氈碌匕凑毡磉_技巧進行二次挖掘。如:
諸如欲揚先抑、敘議結合、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在我們的6冊語文教材中都是比較常見的。
初中階段寫作內(nèi)容主要是記人、敘事、繪景。如記人,人教版九上教材單元寫作部分的要求是:“如果能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會給故事增添不少光彩?!薄坝醒腥狻本褪且笕宋镄蜗笠S滿鮮明?;诖?,可提煉出讀寫結合的議題:寫出人物個性。
這4篇文章中有兩個女人(菲利普太太和楊二嫂)和兩個男人(楊志和胡屠戶)。兩個女人的共同點是刻薄。但因其生活際遇的不同,刻薄得各有風情。如相關段落:
《我的叔叔于勒》:
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說:“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梢嗉有⌒?,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的。”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F(xiàn)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jīng)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驚,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
“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吧。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薄鞍⒀窖?,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
……
“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圓規(guī)一面憤憤地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菲利普夫人的刻薄是在巨大失望感下的憤怒,而楊二嫂則是更多的是尖酸。
同樣的兩個男人——楊志和胡屠戶共同點是“橫”,楊志的蠻橫是因為其不善溝通,押送生辰綱對其十分重要,因此表現(xiàn)出暴躁、處事方式單一。而胡屠戶的“橫”則是建立在他在尚未中舉的范進面前的無比的優(yōu)越感,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傲慢。同樣的人物特點,描寫手法或有相同之處,但其富有表現(xiàn)力的個性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詞語的運用就將人物的面目描繪得清晰立體,這就是同中有異。
教材的單元組合中本身就含有閱讀和寫作。入選教材的文章是適合初中生閱讀和品析模仿的范本,通過“深挖教材,整合提煉”轉(zhuǎn)變教材角色,將教材作為素材資源及寫作指導的典例。以寫作方法的研讀和對比為目標,以一篇文章為基點,輻射至多篇文章,使學生加深對此類文章寫作方法的認識、理解,最終以模仿形式落實在寫作上,以達到最終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