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本華僑課題立項研究*

      2017-03-23 03:08:43吉偉偉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華僑華人課題

      吉偉偉

      (暨南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32)

      研究綜述

      日本華僑課題立項研究*

      吉偉偉

      (暨南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32)

      日本;日本學者;華僑研究;立項課題;文獻計量

      論文基于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和國會圖書館所建立的《KAKEN科學研究費補助金數據庫》公布的有關“華僑”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1965-2014),從立項時間與數量、立項課題學科及課題類別概況、課題責任單位性質及所在地區(qū)分布等方面,介紹了近50年來日本學界有關“華僑”課題立項總體概況。認為華僑華人研究越來越受到日本學術界的重視,立項課題重點項目較多,資助力度大;研究領域集中在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研究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大都市圈,以橫濱、神戶、長崎為中心,呈現(xiàn)集中性和不均衡性的特點。

      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歷來為學界所重視。內田直作、游仲勛、巖崎育夫、斯波義信、市川信愛等具有深厚學術造詣的老一輩學者的觀點和成果,屢屢被國內外學者所引用,在學界具有深遠影響。廖赤陽、陳來幸、陳天璽、王學萍、王維、段躍中等新生代日本華僑華人研究學者,不但繼承了前人的衣缽,還結合日本當代華僑華人的特點與趨勢,進行了更為深入和廣泛,且具有變革性的研究。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廈門大學李國梁先后發(fā)表過《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述評》《近代以來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二十世紀日文華僑華人著作選介》《日本近年華僑華人研究評述》等文章。李國梁指出,戰(zhàn)前日本的華僑研究主要為了配合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和“南進”的需要,通過調研華僑的狀況研究東南亞華僑,充斥著濃烈的政治色彩。[1]涂照彥認為,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歷史文化論、企業(yè)經營論、政治經濟論、東南亞論。[2]戰(zhàn)后,由于日本與東南亞國家關系的重建以及日本對外政策的變化,日本學界開始了對華僑問題的全面研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對華僑華人歷史與現(xiàn)狀的研究大大加強,開始重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這一時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從多視角對“泰益號”等日本華商和華商網絡展開的實證研究①比如:市川信愛、戴一峰主編:《近代旅日華僑與東亞沿海地區(qū)交易圈: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和田正広、翁其銀著:《上海鼎記號と長崎泰益號:近代在日華商の上海交易》,福岡:中國書店,2004。;以阪神、橫濱等地華僑史為中心的日本區(qū)域性華僑華人史研究;圍繞日本華人認同問題和日本新華僑的研究。部分旅日的華人學者也對日本華僑華人研究史進行過研究,比如日本桃山學院大學過放在《日本神戶華僑華人研究史概論》中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華僑華人研究呈現(xiàn)多學科發(fā)展的趨勢,取得豐碩成果,然而研究仍然存在華僑地域研究程度不一、新老華僑研究缺乏交流、缺乏從移民角度研究華僑文化等諸多問題。廖赤陽在其針對朱慧玲、段躍中、過放、王維等新華僑學者研究專著的述評中指出,新華僑學者以被觀察者和觀察者的雙重身份推動了日本華僑華人研究脫離傳統(tǒng)研究框架,展開了文化等多維視角的探討。[3]丘立本在對戰(zhàn)后日本華僑的研究中指出,戰(zhàn)后日本的研究重點放在華僑社會經濟上。從地區(qū)來看,偏重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日本本國;從研究方法上看,注重借鑒國外研究經驗和成果,重視實地調查研究。[4]

      日本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yè)(相當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屬于日本文部科學省及其外部團體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術振興會管理,主要對日本國內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及研究團隊申請的課題進行專家審查,進而提供具有競爭性質的資金資助。文部科學省及學術振興會要求,獲得資助的課題負責人須每年通過所在科研機構提交當年度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經費的收支報告,報告則被收錄在《KAKEN科學研究費補助金數據庫》用于在線查詢。

      《KAKEN科學研究費補助金數據庫》(以下簡稱KAKEN)(https://kaken.nii.ac.jp/ja/index/)是由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和國會圖書館在文部科學省、日本學術振興會的協(xié)助下,于1972年共同建立的。該國際級數據庫收有立項課題、成果報告書、成果概要等有關立項課題的基本信息。它的主頁提供從1966年以來所有資助課題的信息。

      截至2016年6月23日,本文以“華僑”②本文是以日文“華僑”一詞作為關鍵詞檢索。此數據庫中主要包括日本學者、日本華人學者基于日文申請的課題。2013年開始,日本文部省允許歐美學者以英文直接申請國家課題,所以也出現(xiàn)了完全基于英文的有關華僑的研究,如Rolf D. Schlunze主持的有關美國和中國在日商人文化適應和網絡活動的比較課題(https:// kaken.nii.ac.jp/ja/grant/KAKENHI-PROJECT-25370924/)。本文的數據未收錄該類英文課題。為關鍵詞檢索共獲得544項結果,其中最早的是1965年早瀨利雄的課題,而2015年及2016年的報告書尚不完整,因此本文使用1965-2014年的數據。這些課題不但包括日本學者從傳統(tǒng)地域研究、國際關系、人類學、民俗學、史學等角度的研究,還有從經營學、人文地理學、藝術學、社會福祉學等一些我國學者關注不多的角度的研究。本文試圖對這些課題進行數據量化分析,以追蹤日本華僑華人研究的軌跡,并從宏觀角度展現(xiàn)日本學術界對華僑華人研究的發(fā)展歷程、特點及問題,以增進對日本華僑研究的了解。

      一、50年來有關“華僑”課題立項總體概況

      (一)立項時間與數量

      本文以“華僑”為關鍵詞檢索,從1965年到2014年的49年間共有課題363項,③通過關鍵詞搜索共有544項課題,筆者逐一排查各項課題的名稱、相關關鍵詞、課題內容等信息,排除了181項不屬于華僑華人研究的課題。按年度分布見圖1。1965—1990年,共立項35項課題,這段時間總體立項數目較少,其中1975年(3項)、1990年(6項)出現(xiàn)峰值。1991—2001年,共立項73項課題,這段時間波動比較大。2002—2014年,共立項255項,這段時期,有關“華僑”研究的課題顯著增加,波動比較激烈,2011年達到頂峰,共立項課題30項。總體來講,日本政府相當重視對有關華僑華人方面的研究,日本社會對于華僑華人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圖1 1965—2014年日本學術界有關華僑研究課題立項數量走勢圖

      (二)立項課題學科及課題類別概況

      立項最多的學科類別是歷史學,共計65項。排名2至10位的主要有人類學(60項)、社會學(46項)、地域研究(40項)、經濟學(27項)、人文地理學(21項)、國際關系學(15項)、管理學(13項)、文學(10項)和政治學(5項)(詳見表1)。

      現(xiàn)在日本學術振興會主要管理特別推進課題、基礎課題(下設S類基礎課題、A類基礎課題、B類基礎課題、C類基礎課題)、萌芽類課題、青年課題、獎勵課題、特別研究院獎勵課題等;文部科學省主要管理特定領域研究課題、新學術領域研究—研究領域提案型課題、新學術領域研究—研究課題提案型課題。由于日本學術振興會對于研究類別的規(guī)定有變化,迄今已經廢除或改名的有43類課題類別,現(xiàn)行有17項課題類別。有關華僑華人研究的立項課題主要集中在基礎課題、獎勵課題、青年課題、一般課題、A類綜合課題、A類重點領域課題、國際學術課題等方面。其中立項數量最多的是基礎課題,共189項,占一半以上;A類綜合課題、A類重點領域課題和A類基礎課題①這3類課題相當于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的重點和重大課題。,計55項,約占15%;此外主要集中在獎勵課題和青年課題(詳見表2)。

      表1 1965-2014年日本學術界有關華僑研究課題學科類別統(tǒng)計表

      表2 1965—2014年日本學術界有關華僑研究立項課題種類統(tǒng)計表

      (三)課題責任單位性質及所在地區(qū)分布

      本文以地區(qū)(城市、城市所屬地區(qū)①日本國內一般根據各城市的歷史、經濟的變化、文化和當地居民的歸屬意識將日本全國的47都道府縣分為8個地區(qū)。)和大學性質(國立大學、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及其他)為標準,對相關立項課題的分布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參見表3和表4)。截至2014年,日本全國47都道府縣中有31個都道府縣有課題分布,課題地區(qū)分布明顯呈現(xiàn)集中性和不均衡性的特點。課題數最多的是東京都,共立項114項,占總項目的31.40%;京都府、兵庫縣、大阪府、福岡縣、茨城縣分別排在第二至六位;以上6個城市立項總數254項,占總數的70%。按照地區(qū)劃分,關東地區(qū)最多,有158項;近畿地區(qū)其次,有102項;兩地區(qū)合計260項,占總數的71.6%。此外,較多的是九州地區(qū),而北海道地區(qū)和中國地區(qū)課題數量最少,均未超過10項。這說明日本各地對于華僑華人課題研究地區(qū)差異較大,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大都市圈,以橫濱、神戶、長崎為中心的在日華僑華人的地域社會研究是在日華僑研究的重要視點。從大學性質來看,國立大學項目最多,共194項,占總數的53.4%。其中京都大學項目最多,有30項;東京大學次之,有26項。私立大學中項目最多的早稻田大學,有13項。此外,筑波大學、神戶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東洋大學項目也較多,都超過10項??梢钥闯?,這些大學的學者對華僑華人課題研究較為關注。

      表3 1965—2014年日本學術界有關華僑研究課題立項單位所在城市地區(qū)分布統(tǒng)計表

      續(xù)表

      表4 1965—2014年日本學術界有關華僑研究課題立項責任單位所在區(qū)域及大學性質統(tǒng)計表

      二、日本學界對在日華僑開展的課題研究

      截至2014年,涉及在日華僑的課題研究有49項。其中早期對在日華僑開展課題研究的是市川信愛,他在1982年研究了有關在日華僑資本結構變化的管理學課題。其后市川信愛、和田正廣等學者有對在日華僑展開了經濟和經營學類的4項課題研究,主要是針對長崎閩南系華商“泰益號”的研究。

      由于在日華僑區(qū)域性集中,主要分布在長崎、神戶、橫濱等港灣城市,日本學者圍繞這三地開展了華僑與中國貿易、華僑的傳統(tǒng)祭祀、國際網絡、中華街等課題研究。王維在其《長崎·神戶·橫濱華僑的傳統(tǒng)祭祀和演藝》的課題研究中,著眼觀察三地華僑社會的內部差異,指出日本華僑在服裝、生活樣式等日常生活的外表層面上向上位社會(日本社會)同化的傾向強烈,祭祀和演藝是日本華僑標明其認同和歸屬意識的主要特征。[5]安井三吉和王珂主持的有關大阪、神戶華僑的國際網絡的課題研究,通過對神戶華僑總會、大阪華僑總會等華僑團體和在日華僑的采訪,結合在中國大陸和臺灣、韓國、新加坡等地研究機構訪問和收集的資料,詳盡地描述了神戶和大阪的華僑百年苦難奮斗史。[6]山下清海在有關中華街觀光地化的課題研究中指出,日本的中華街在二戰(zhàn)空襲后大都化為灰燼,戰(zhàn)后最初作為黑市而迅速復興,以中餐館為中心的華人店鋪不斷出現(xiàn),積極利用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觀光資源實現(xiàn)中華街的觀光地化,成為在日華僑適應日本社會最突出的特征,也具象了日本人的中國觀。此外,日本北海道函館市喇沙高中的小川正樹教諭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別進行了《函館華僑與北海道開發(fā)的關系——通過函館中華會館的作用》和《北海道華僑的地域特征及相關課題——函館、札幌和旭川三地的比較》兩項歷史學課題研究。他指出,從幕府后期開始,主要來自福建福清的華僑已經以海產商的身份移居日本函館,并逐漸遍布北海道各地,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是形成了獨特的北海道華僑社會,北海道華僑不但是屬于日本國內的華僑,也同東北亞地區(qū)的華僑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7]

      有關新移民和認同問題研究,山下清海在其就華人“新移民”移出過程的課題研究中,聚焦在日東北人和在日福清人兩個團體,結合在中國僑鄉(xiāng)的調研發(fā)現(xiàn),在中國東北大量聚居的朝鮮族人,很多人因為在就學期間選擇了日語作為第一外語,所以日本成為他們海外留學、工作的首選,通過先期赴日的親友介紹陸續(xù)來到日本,集中聚居在東京池袋車站和新大久保車站附近,經營著大量中國東北飯店和中國朝鮮飯店。在日福清人的大量增加是由于很多早期來日的福清籍老華僑的關系,這些老華僑不但促進了福清人來日,還積極支持福清市的地方建設。[8]高橋晉一的《新華僑的社會構造和族群認同研究:以神戶市的事例》課題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主要依賴“業(yè)緣”建立人脈的在日老華僑,新華僑傾向于依賴個人網絡、互聯(lián)網和族群媒體建立其社會網絡,日本的新老華僑雖然價值觀有差異,但互相合作,具有由二元華僑社會向一元華僑社會轉變的傾向。新老華僑的后代對中國的族群認同趨于減弱,老華僑向日本社會同化的速度較慢,新華僑二代同化速度迅速,族群認同趨于消失。鐘家新的有關在日新華僑的福利事業(yè)的現(xiàn)狀和福利意識的課題發(fā)現(xiàn),在日新華僑不同于老華僑,在面臨購買中國或日本的醫(yī)保等社會保險時,往往只選擇其中一國的社保,而且由于中國快速發(fā)展,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在老年以后,還是傾向于加入中國的社保。[9]趙衛(wèi)國的《日本的中國系新移民的教育戰(zhàn)略和社會網絡》課題,圍繞在日新移民的文化適應、教育問題以及社會網絡,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調研。

      三、有關華僑華人課題的特點

      (一)重點項目較多,資助力度大

      日本學界對華僑華人研究相當重視,相當于中國國家社科基金的重點/重大項目的立項課題數量多達55項,占總立項課題的15%。數據庫中還出現(xiàn)了特定領域課題。①特定領域課題由于數量較少,在表2中被歸入其他課題類別。文部科學省直接管理特定領域課題,要求在3~6年間完成,每個領域資助額在2000萬日元到6億日元之間。A類基礎研究課題由學術振興會管理,要求在3~5年完成,單項資助額在2000萬~5000萬日元,資助不封頂。其中有關東南亞研究的有22項,主要涉及東南亞的宗教、移民等綜合類研究。林行夫開展的有關東南亞佛教徒的課題研究中,關注了泰國的華人系善堂(泰國義德善堂)的宗教活動;[10]片岡樹有關東南亞宗教的跨境現(xiàn)象研究指出,宗教的跨境現(xiàn)象并不完全是近年國際化的結果,中國的宗教向越南的傳播、泰國民族參拜中國寺廟等行為屬于跨越傳統(tǒng)觀念,靈活地將宗教等空間共有。[11]村嶋英治有關20世紀泰國華僑華人社會的現(xiàn)狀和作用的課題研究中,收集了來自泰國國立公文書館等機構有關華僑華人的一手資料,開展了泰國華僑的民族主義起源和運動展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等調研。[12]

      (二)戰(zhàn)后日本學術界關注東南亞華僑的經濟學研究

      二戰(zhàn)后,東南亞的中國移民受到外界關注,業(yè)界興起了東南亞華僑華人研究,華僑華人研究也成為了東南亞地域研究的一部分。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大量被稱為“新移民”的中國人走出國門,華僑華人研究因此也進入了側重移民研究的新階段,研究視角進一步擴大。日本學界認為華僑華人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后的經濟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3]日本學者巖崎育夫就曾指出,日本有關華僑華人的研究成果豐富,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歷史和文化研究,有關華僑華人的政治經濟課題研究較少。[14]上世紀60年代,由于日本當局及有關方面開始重視華僑研究,為部分學者提供了經費等支持,游仲勛、岡部達味等學者也開始從各自專業(yè)角度研究華僑問題。②具體有關戰(zhàn)后日本對華僑問題的研究,可以參見丘立本:《從世界看華人:華人研究新探》,香港:南島出版社,2000年。這時期的課題有3項,分別是早瀨利雄在1965年主持的有關華僑社會構成變動的研究(主要是有關東南亞華僑社會的階層分化),和其在1967年主持的《東南亞華僑社會的構成改革:有關幫社會的研究》,以及游仲勛在1967年主持的《華僑經濟研究:勞動問題和農業(yè)問題》。

      (三)從國際關系的視角研究華僑華人

      華僑華人所擁有的跨境經驗和社會資本在國際關系中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2003年11月,在日本愛知大學現(xiàn)代中國學會編撰的《中國21》——《華僑華人研究的視角和方法》特集中,濱下武志提出將華僑華人研究作為一種國際關系研究的必要性。[15]華僑課題中,從國際關系論的角度剖析華僑華人研究的課題共計20項(包括政治學類課題5項,國際關系論類課題15項),占課題總數的5.8%(見表1)。

      由于改革開放后,中國人向海外合法、非法的國際遷移劇增,小木裕文在其有關福清僑鄉(xiāng)人口移動治安對策的研究中,聚焦非法移民較多的福清僑鄉(xiāng)社會的變化和移民動向。李恩民在《亞洲的“中國ODA”展開和資源外交》的課題中調研了在泰國的華僑華人團體、華僑醫(yī)院、報德善堂等機構的情況。為探明1998—2004年間,印尼政府對國內再中國化現(xiàn)象的應對,相沢伸廣開展了有關印尼的中國學派的課題研究。白石隆在《東亞的地區(qū)化和中產階級——美國化·中國化·日本化》的課題中關注了華人團體的中產階級化。

      通觀日本學者從國際關系角度對華僑華人的研究可發(fā)現(xiàn),除了以上小木裕文、李恩民、相沢伸廣、白石隆等直接以華僑華人為切入點開展研究的課題以外,還有以更新穎的研究方法、更廣闊的視角開展的剖析,如濱下武志在《近代中國的“外國人稅務司人事制度”的國際關系》中,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利用海關貿易報告、統(tǒng)計等資料開展海關史研究的觀點,從制度角度分析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方法?!吨袊膶θ彰耖g外交和中日人文交流的實證研究》和《有關中國歷史教育的實證研究——1949年以后的教科書的歷史觀和外國觀》這兩項由王雪萍開展的有關中日關系研究的課題中,側重對留日學生的狀況,以及中國促進留學生回國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16]

      四、小結

      本文詳細檢索、梳理了日本科研費助成事業(yè)超過數據庫中有關“華僑”的研究課題,初步分析了半個世紀以來日本華僑研究的特征和變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伴隨日本社會對華僑問題的關注,華僑華人研究越來越受到日本學術界的重視。根據本次KAKEN的數據統(tǒng)計,1965—2014年49年間有關“華僑”研究共設立課題363項,其中2010—2014年的5年間,日本政府有關“華僑”研究共投入超過12.7億日元的科研經費,年平均投入高達2.54億日元,其中2011年投入最高,高達3.35億日元。立項學科呈現(xiàn)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體現(xiàn)出了日本學術界重視有關華僑華人社會生活基礎性研究的特點。

      其次,課題種類方面,日本華僑華人研究體現(xiàn)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特征。課題主要集中在基礎課題研究上,A類基礎課題和其他課題數量較少。不過,近年日本政府鼓勵萌芽型新興研究,華僑華人研究突破了以往學科限制的壁壘,學者往往從跨學科角度開展研究。此外,日本有關華僑華人課題研究的地區(qū)差異較大,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大都市圈,以橫濱、神戶、長崎為中心的在日華僑華人較多的地區(qū)是開展華僑華人研究的重點地區(qū)。從大學性質來看,一半以上的有關華僑華人研究項目集中在國立大學。

      最后,本文屬于聚焦特定國家特定領域(日本的華僑華人研究)的研究,嘗試對特定領域研究的特點和潮流的把握,希望為理解日本華僑華人研究有所助益,但由于本文是基于日本有關華僑課題數據的定量初步分析,在有關具體課題的主題、觀點、方法論以及創(chuàng)新點方面的定性分析尚存不足,今后將對日本華僑華人研究的國家立項課題的內容進行分析,并與中國、歐美國家、東南亞國家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注釋]

      [1] 李國樑:《日本近年華僑華人研究的若干評述(1997—2004年)》,《華僑華人研究》,1,(2004),pp.210-220。

      [2] 涂照彥:《華僑経済研究の課題と方法》,出自游仲勛先生古稀紀念論文集編委會編《日本似おける華僑華人研究:游仲勛先生古希記念論文集》,東京:風響社,2003。

      [3] 廖赤陽:《新華僑學者與日本華僑華人研究——朱慧玲、段躍中、王維、過放相關研究專著述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

      [4] 丘立本:《從世界看華人:華人研究新探》,香港:南島出版社,2000年。

      [5] 相關課題成果可見:王維著:《日本華僑における伝統(tǒng)の再編とエスニシティ 祭祀と蕓能を中心に》,風響社,2001。

      [6] 相關課題成果可見:神戸華僑華人研究會編:《神戸と華僑ーこの150年の歩み》,神戸新聞総合出版センター,2004。

      [7] 相關課題成果可見:小川正樹:《北海道華僑社會の特質-函館·札幌·旭川の比較-2010》,《華僑華人研究》,7,(2010),pp.123-146。

      [8] 山下清海: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増加する華人ニューカマーズの中國における送出プロセスの解明》,(2006),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18401035/18401035seika.pdf。

      [9] 相關課題成果可見:鐘家新:《日本の社會福祉に関する〈在日新華僑〉の認識=,《客家與多元文化》,9,(2014),pp.347-349。

      [10] 相關課題成果可見:林行夫:《タイ國における中國系善堂の宗教活動——泰國義徳善堂に見る中國系宗教とタイ仏教——》,《東南アジア研究》,52(2),(2015),pp. 172-207。

      [11] 片岡樹: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東南アジア大陸部における宗教の越境現(xiàn)象に関する研究》,(2012), 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22251003/22251003seika.pdf。

      [12] 村嶋英治: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20世紀タイ國における華僑華人社會の実相と役割ー未利用中國語タイ語資料を用いて》,(2009),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19201053/19201053seika.pdf。

      [13] 濱下武志:《21世紀の華僑·華人研究ー研究動向と新たな課題》,《華僑華人研究》,創(chuàng)刊號,(2004),pp.24-36。

      [14] 巖崎育夫:《華僑華人學とは何かー目的·対象·方法を巡る試論》,《華僑華人研究》,創(chuàng)刊號,(2004),pp.78-95。

      [15] 《特集:華僑·華人研究の視座と方法ー華僑學の試み》,《中國21》,(2003),p.10。

      [16] 王雪萍: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yè)研究成果報告書《中華人民共和國の対日「民間」外交と日中人的交流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2012), 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23730158/23730158seika. pdf;王雪萍: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中國歴史教育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1949 年以降の教科書の歴史観·外國観を徹底分析》,(2010),https://kaken.nii.ac.jp/ja/file/KAKENHI-PROJECT-21730149/21730149seika.pdf》。

      [責任編輯:李斌斌]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n Japa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JI Wei-we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Academy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Japan; Japanese scholars;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n Japan; 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The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has undergone a steady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in Japa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state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in Japa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Japanese national fund of social science (Kaken), and argues that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funding support on this topic, with a focus on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approache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unded research projects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research centers are primarily located in Yokohama, Kobe, and Nagasaki. Yet, the study of this subject remains underdeveloped in other regions.

      D634.331.3

      A

      1002-5162(2017)01-0084-08

      2016-08-19;

      2016-11-09

      吉偉偉,男,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華僑華人與國際事務。

      *本文系中國僑聯(lián)青年課題《日本華僑華人研究學術史》(課題編號:15CZQK105)研究成果。筆者感謝匿名評審人的修改意見。

      ①其他類別主要包括中學校、獨立行政法人、一般財團法人等機構。

      猜你喜歡
      華僑華人課題
      何為“華人”?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58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當代陜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第一次寫課題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十三五”醫(yī)改的新課題
      《華人經濟》雜志社特別鳴謝
      華人經濟(2009年4期)2009-05-22 09:22:06
      阿巴嘎旗| 宁德市| 新兴县| 包头市| 泸州市| 蒙阴县| 南和县| 汉沽区| 葫芦岛市| 澄迈县| 沁水县| 仁化县| 淳安县| 西安市| 浮山县| 蒲江县| 涞水县| 扶绥县| 武川县| 平阳县| 施秉县| 介休市| 岳普湖县| 启东市| 正定县| 吐鲁番市| 北流市| 丰都县| 碌曲县| 铜川市| 桐柏县| 海阳市| 武威市| 蒙自县| 墨江| 景谷| 朝阳区| 汉阴县| 毕节市| 镇平县|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