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 蘇水珠
構(gòu)建靈動課堂 張揚學生個性
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學 蘇水珠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教育必須“以人為本”,要尊重、理解、信任和關(guān)心每一個學生。根據(jù)這一思想,教育就是要發(fā)展人的個性。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普遍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有的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在現(xiàn)階段,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個性,就必須從根本上實現(xiàn)教育實踐重心的轉(zhuǎn)移,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總目標上來,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人文環(huán)境和氛圍,注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注重學生的自由活動。在課改新理念滲透下的語文大課堂更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大舞臺,下面談談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幾點看法。
和諧的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課堂上發(fā)揚教學民主,創(chuàng)設和諧氣氛,學生才能感到自己真正是學習的主人,因而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從而有利于個性的形成。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那么學校的學習就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
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可采用以下方法,課前憑借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自讀課文,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什么說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呢?”學生再通過讀課文去尋找答案,抓住了面對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輕蔑”,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這項艱巨的任務,可見其愛國思想,他的愛國之心還貫穿于全文之中。而杰出的工程師則通過讀、畫畫、看課件演示讓學生有所體會,最后回歸總結(jié)詹天佑為什么能受到中外游客的稱贊呢?這樣的教學,課堂上學生興致高,熱情高漲地學懂了課文。
1.尊重學生的見解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從零開始的。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都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要努力與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溝通起來,并鼓勵他們無拘無束的表達真情實感。對文章的解釋應允許他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結(jié)論,并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來表達這種結(jié)論。也鼓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獲取結(jié)論,甚至允許暫不作結(jié)論,在學生頭腦里留下探究性的問號。延伸到課外,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去尋求解答。
學生獨特的見解,有些很新穎,應該給予肯定。有時一些見解有偏頗,也應該給予引導。例如,教學《貓》這一課時,讓學生說為什么喜歡貓?學生發(fā)言踴躍。學生甲說:我知道貓會抓老鼠,我很喜歡它。學生乙說:我看見貓的毛黑白相間,摸起來很光滑,也很好看,我很喜歡它。學生丙說:我喜歡吃魚,貓也喜歡吃魚,我們都喜歡吃魚。吃飯時,我把碗里的魚給貓吃,它仰著頭“喵喵”地叫,好像說,謝謝你!我和貓是好朋友。第一個學生是從貓的作用來談的,他喜歡貓是基于“告訴”獲得的知識。第二個學生是從貓的外形來談的,他喜歡貓是通過感知獲得的經(jīng)驗。第三個學生是從“我”和“貓”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上談的,他喜歡貓,是一種情感的自我體驗。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面對學生這些有別于他人的觀點、探究方式,教師應多問問:“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會這樣想?”課堂上再多一些“有不同的意見嗎?”“你的想法比老師的更好!”以此引發(fā)學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深入地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
2.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
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讓學生投入全身心,自發(fā)地尋求、獲得、掌握和領(lǐng)會,讓他們在快樂、有趣并保障個性表現(xiàn)的氛圍里聽、說、讀、寫,自由地按自己的個性去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這樣,學生就能動起來,課堂才會活起來。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成功地誘導學生想象。我在網(wǎng)絡搜集了大量的有關(guān)地球的圖片和資料,首先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深邃無比、浩瀚無邊的宇宙,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的輕紗,讓學生感受到地球的溫柔與美麗。隨著文章的推進,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慘不忍睹的畫面:恣意泛濫的洪水淹沒了莊稼,沖毀了橋梁、房屋......文本資料中一串串數(shù)據(jù),讓人們感受到貪婪無知的人們對我們地球母親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心中憤憤不平,想象激發(fā)了他們表達的欲望與沖動。當老師說:“讓我們用手中的筆去喚醒人們的良知去拯救地球吧!”的時候,學生激情表達的閥門被打開,有的說要寫份倡議書,呼吁人們保護地球,有的說要寫一封信給那些貪婪地濫用資源的人們譴責他們的暴行,有的說要以地球的口氣自述,喚起人們的良知,還有的說要設公益廣告、排演課本劇……
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個性”,教師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舞臺。
1.給學生思考的機會
課堂教學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更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主體學習的一種尊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比較通俗易懂,部分難題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于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交流,提出自己讀懂的或讀不懂的地方,當學生提出后,教師并沒有馬上引導學生解決,而是讓學生展開討論:怎樣來讀懂、讀好這首詩?學生交流了許多自己的方法,老師都表示了認同。不僅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而且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都能帶著自己所學之得與所思之疑發(fā)表見解,展開與小組、全班的討論交流。
2.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
如在教學《暮江呤》時,我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詩句的字詞及大意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詩的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詩人太喜歡眼前的景色了,從夕陽西下到月掛藍天,他都在注視著眼前的美景。他是詩人,用詩來表現(xiàn)這大自然的美景,我們是21世紀的少年,應該比古人更能干,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再現(xiàn)詩句的美嗎?學生的表現(xiàn)欲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課堂氣氛很活躍。幾分鐘后,學生都舉起了手。學生的表現(xiàn)方式精彩紛呈:選擇讀的,讀到入情處,搖頭晃腦,有滋有味;選擇畫畫的,三兩筆的勾勒,頗有意韻;選擇說的,加上自己的想象,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兒童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漸漸的,舉起的手都放下了。我問了一句:“還有別的方法嗎?”準備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正在這時,一個學生猶豫了一下舉起手,興奮地說:“老師,我可以唱嗎?”“?。俊闭n堂一片驚訝,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這位學生的身上,看得他有點不好意思了。我連忙鼓勵道:“好呀,為什么不可以呢?”他想馬上就唱,我笑著說:“慢著,再給他點掌聲?!睂W生的情緒上來了,清了清嗓子,就唱了起來。旋律是第二冊音樂的補充教材《閃爍的星星》,他把“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改成“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更妙的是他把古詩的后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狈磸土艘槐?。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學生臉上的笑容很燦爛。
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為語文教學增添了活力,為學生們撐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對學生不同的感受都應該珍視,只要學生說得有理,教師都應該肯定甚至贊賞。只有在教師的肯定贊賞之下,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閱讀,才能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