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玉朵
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悟古文之美
文 | 黃玉朵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指出,“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還要教會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但現(xiàn)實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并不感興趣,總覺得“之乎者也”,枯燥無味。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悟古文獨特的魅力。
高中生文言文學習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畏懼心理。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歷史條件、社會形態(tài)等等與學生有著巨大的時空距離,文言文語言的詞法句式(通假、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與現(xiàn)實語言交際之間也都存在隔膜,再加上隱藏在古代詩文中的微言大義,又增加了學生認知的難度,因此,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普遍存在排斥、畏懼心理。二是功利心理。很多學生閱讀文言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正因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目標單一短視,急功近利,因而學習的興趣淡薄,學習的收效也很有限。
當前文言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教學僵化,程式固定。先介紹作者、時代背景,接著逐詞逐句的串講。二是目標單一,“文”“質(zhì)”分離。要么簡單地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字、詞、句的解釋翻譯上,講究“字字落實,句句過關(guān)”,唯恐有所遺漏,將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毫無美感可言;要么脫離字詞,大談特談藝術(shù)特色、人物形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合上書本后,除了一些典故,似乎并無所獲。三是“就本論本”,缺少遷移。
鑒于以上現(xiàn)狀,我力圖在教學內(nèi)容上“文”“質(zhì)”并重,在教學方法上“活”“實”并舉,尋求一條既可以改變學生學習現(xiàn)狀,又可以避免文言文教學弊端的策略。
巧設導語,投石激浪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一篇課文的導語一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因此,教學時我嘗試著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作者、時代背景介紹的做法,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比如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短小視頻等,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加快學生思考和理解的進程,盡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注重誦讀,增強語感 文言文音韻優(yōu)美,行文簡練,言文統(tǒng)一。文言文教學中“言”的解讀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這一點,那么其中蘊含的古典美、人文美我們就很難領(lǐng)略得到。因此,我在理解“言”的基礎上加強了誦讀,細細品味,引領(lǐng)學生體會音韻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與作者達成感情共鳴。“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就是讀賞結(jié)合便可漸入佳境的意思。我們教學文言文不應該丟掉傳統(tǒng)的誦讀,而要以“讀”來增強語感,提升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巧妙質(zhì)疑,突破難點 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要為學生閱讀實踐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提供有利條件,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與交流。對于學生的疑問,可以通過巧妙的質(zhì)疑,層層叩問,引導學生一步步突破難點。
巧用激勵,錦上添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拿起表揚的武器,讓學生“抬頭”學習,使學生在鼓勵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對學生富有新意的回答,及時報以掌聲,以資鼓勵;要讓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即使學生的回答不太正確,也應給予激勵性評價,肯定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應降低難度,提高他們答題的正確率,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
文言文教學應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讓文言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學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