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縣東風小學 許 鋒
談“語用”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江蘇省泗洪縣東風小學 許 鋒
新課標的精神就是語文教學要從知識閱讀教學向素養(yǎng)閱讀教學轉化。小學語文課程制定的教學目標就是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以及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突出強調的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但現(xiàn)階段一些語文教師迫于教學任務的壓力,在教學中淡化甚至忽視了語文學習的關鍵點——語用. 其實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讀、寫兩個方面的結合。
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就要從語用學角度把握教學本質,規(guī)范語用范式。只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語用規(guī)范,才能讓學生的表達意識蘇醒,才能優(yōu)化學生的表達品質,實現(xiàn)語文教學改革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語用缺位現(xiàn)象,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課堂設置三個問題:第一個,文本中哪些段落能夠看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請找出來,并談談自己的感想?第二個,劃出文中關鍵語句,分組討論品味一下彭德懷的愛護士兵的情感?第三個,劃出文中相關語句,品味彭德懷與士兵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這樣的問題設置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可謂是耳熟目祥,因為這種問題設置是現(xiàn)階段非常流行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之所以被廣大教師廣泛采用,是因為這種問題的設置可控性強。問題中“文中哪些句子寫了什么?”“針對一些句子,談談自己感受”等都是拘泥于文本本位的語義教學。教師只是讓學生依據(jù)教師的“指示”生硬地去尋找文本信息,淡化了語言學習的課堂教學目的,這種教學剝離了言語形式與言語內容的聯(lián)系,讓學生處于一個淺層次被動閱讀理解之中。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就是學習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語用教學,就是以語言學習為基礎,通過對文本中的關鍵語句的揣摩探討、運用而獲得一種規(guī)范、恰當?shù)难哉Z表達的素養(yǎng)和能力。
現(xiàn)階段提出學生核心素養(yǎng)概念,作為語文教學來說,就要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聚焦在“學習語言文字應用上”。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語用素養(yǎng)的提升,不明白語言文字的運用規(guī)律,淡化甚至缺剝奪了學生語言運用的學習機會,致使小學語文教學語用缺位現(xiàn)象的產生。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意圖感”,一旦學生具備了意圖感,就能有目的的選擇形式和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語用教學要從接受性語用向表達性語用轉化,即教學不要僅把知識內容作為課堂講解的重點,而也要把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作為教學重點。語文課堂要引導學生從“文本寫了什么”向“文本是怎么寫的”轉化。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選擇、判斷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教學重點問題應設置為:“文本是如何表達出彭德懷對黑騾子的感情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自然就把學生從文本的內容層面引導到文本寫法(語言應用)層面。
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欲望是一種最本真最積極的動機,它是潛伏在學生生命之中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教師要積極搭建平臺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即言語生命欲求。要避免課堂上的公眾化或同質化的“公共語用表達”。
新課改明確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積極對課堂問題提出質疑,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獨特性的見解。讓課堂成為喚醒學生個體意識,弘揚學生主體價值的主陣地。仍以《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為例,文本出現(xiàn)許多表示“說”意思的詞語,但是并沒有反復出現(xiàn)“說”字,它們被 “念叨”“回答”“請求”“輕輕絮語”“吼道”等更有特色的詞語替換掉了。通過這個事例,就告訴學生:一篇文章有許多要表達同一意思的詞語,為了顯現(xiàn)詞語的個性化特征,必然要進行換詞,這樣就改變了千篇一律的“公共化”,讓文本富于變化,達到審美化的表達,體現(xiàn)“個人語用”變化的美感。
小學語文教學要致力于構建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體系,這個體系是以聽讀看為基礎,以“說寫評”為指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一篇課文不僅是學生的閱讀材料,更是一個學生自我個性化展現(xiàn)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既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進行情景化學習,也可以獨立思考。
例如,小學語文教學常常依據(jù)教材文本,開展仿寫,擴寫,縮寫、改寫、演講、辯論等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創(chuàng)作過程中同學之間不斷進行探討、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極大地優(yōu)化學生閱讀的深層次感受,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自我展現(xiàn)。如在對《黃山奇松》教學后,我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用第一人稱,個人寫一篇介紹黃山的習作,或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仿寫《黃山奇石》;或寫黃山其它景觀,總之,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地展現(xiàn)自我綜合語能的一面。
總之,言語運用能力是多方面的,從“語用”視角來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就會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之路更加清晰更加寬敞,因此“語用”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強化學生言語學習以及提升言語運用能力。在語文學科課程方面,可以采用以“說寫評”的能力提升為指向,以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個性展現(xiàn)為內核,把閱讀、交際和寫作融合成一個整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盡量發(fā)揮語用的作用,共同構建語言和課堂語境相適合的境界,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需要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