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爾銀+張永志
摘要:在我國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土地調查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公益性、戰(zhàn)略性的工程,其成果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我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其涵蓋范圍廣、數據統計量大、現實性強以及精準度高等諸多特征,為我國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修編、耕地保護、建設用地審批、土地整治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同時促進了土地的節(jié)約集約利用與管理,為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依據。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將基于3S技術的土地調查成果應用于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3S技術;土地調查成果;國土資源管理;數據庫
1國內外土地調查的3S技術研究現狀
在二十世紀初期,國外一些地區(qū)將航空攝影測量技術應用到了土地資源的管理中。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衛(wèi)星遙感成像技術才被逐漸運用到土地資源的調查及管理中去,國際上對土地資源的調查及管理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和衛(wèi)星遙感成像技術,將兩種技術結合運用,分段進行。在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后,國際社會科學聯合會就全球土地資源調查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在1995年擬定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科學研究計劃》一書,以其為核心進行計劃研究。如今,更多的國際組織及相關國家都對各自的土地變化為研究項目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應的科研成果。
國內利用航空遙感、衛(wèi)星遙感技術對土地資源的調查與研究是在 “六五”計劃期間,此時也是基于滿足人文領域研究計劃(HDP)和國際生物圈的計劃工作的開展,我國在“九五”發(fā)展計劃中對土地的研究進行了立項研究,以此對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全球定位技術作為國家的重點科技項目進行研究,并將該技術分別應用在了土地資源的調查取證、環(huán)境監(jiān)測以及對某些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工作。進入1999年后國土資源部進一步采取TM/ETM+、SPOT、SAR、IRS航空數據等遙感資料對土地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在信息化技術全面發(fā)展的今天,我國目前已發(fā)射了多顆高分辨率衛(wèi)星遨游太空,隨著QUICKBIRD、IKONOS的存檔數據越來越多,這對土地調查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便利,如今我國網絡技術已逐步完善,在進行土地調查中GIS技術也將得到了較好應用,以此解決了過去計算機技術對軟硬件系統帶來的限制。GPS定位系統技術的問世,利用其獨特的定位、導航技術對野外進行土地勘查及土地檢測工作提供了便利,從此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我國學者張顯峰、崔宏偉等人結合3S技術對土地的使用情況進行大比例尺的動態(tài)檢測實驗,以此推動了3S技術在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實踐應用水平。
2 基于3S技術的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及特點
2.1 基于3S技術的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內容
如今3S技術已廣泛應用在土地調查工作中,并獲取了以下幾項數據成果:(1)基本數據:獲取了以行政區(qū)為基本單位的遙感影像數據成果、土地資源使用情況的數據、基本農田數據、土地歸屬權有效信息數據以及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數據等;(2)數據庫:根據土地調查所獲取的資料信息,積極建立了各級土地利用數據庫、各級土地屬權數據庫、各級多源、多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庫、各級基本農田數據庫以及各個縣級城鎮(zhèn)地籍信息數據庫等;(3)數據成圖:以數據庫所獲取的資料信息為基礎,建立各級數據成果,繪圖、制表以及相應的文字報告等。
2.2 3S技術的土地調查數據成果特點
2.2.1 數據成果現實性強
在過去的幾十年,土地調查工作主要以航空攝影資料為基礎,結合人工到實地進行測量以及繪圖等方式來完成土地調查工作。而在信息化技術逐步發(fā)達的今天,利用3S技術中的衛(wèi)星遙感(RS)技術對土地資源進行調查,該技術應用方便,短時期可對同一地塊進行反復監(jiān)測,結合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判讀或者人工解釋,通過圖像可以快速提取該地塊的利用信息,并及時傳送給地理信息系統(GIS)中,以此完成土地信息的實時更新。
2.2.2 數據精確度高
在過去的土地資源調查工作中,對土地的使用情況調查主要依照航空影像為基本資料,結合卷尺測量、對地塊進行目測預估以及圖解計算等方法進行土地資源使用情況的調查,但是,這種傳統的方法對土地調查中邊界點的繪制不清晰,并且很容易造成誤差,數據的準確率不高,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土地資源管理需求。然而,在逐步完善的3S技術應用中,通過該方法可以對土地調查工作中出現誤差進行糾正,將影像資料融合使用,可以形成正射影圖像,將該圖作為工作原圖進行參考。利用(GPS)空間定位系統對野外進行土地調查時,通過坐標定位模式進行全天候的監(jiān)測,這給整個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便利。在全國進行的第二次土地資源大調查工作中,GPS、RS等先進技術給土地調查工作帶來了新的技術支撐,為土地屬權信息的獲取、土地邊界點的測量、以及對新添加的圖斑信息的補充、GIS的數據管理以及網絡化的數據存儲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手段,從而提高了土地資源調查數據的精確程度。
2.2.3 先進的數據成果管理
在以往所獲取的數據及圖件都是以紙質版存在的,不便于保存,同時不便于土地資料的查詢、相關信息的修改等,無法對土地調查的結果進行實時更新,與現代化的管理初衷相違背。3S技術在土地調查中應用后,可以實現從影像資料的配準套合到數據成果的入庫以及調取使用,GIS軟件技術將貫穿于其中。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GIS)技術的應用為數據成果創(chuàng)建了一個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統,便于對土地調查成果的各項數據查詢、更新、檢索、修改、統計以及進行預測分析,以此提高土地調查成果的管理。
3 3S技術的土地調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及決策中的應用
3.1 開展“一張圖”工程,創(chuàng)新土地監(jiān)管機制
3.1.1 實現土地利用遙感動態(tài)監(jiān)測
3S技術在土地調查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以此實現了土地使用現狀數據、遙感影像數據以及最新的遙感信息的疊加。對新增的圖斑信息可以隨時查閱或調取。通過對土地資源進行監(jiān)察,發(fā)現土地使用中存在的少批多用、未批先用以及超越權限批地等違法現象。通過對存在的違法現象進行查處,可以有效規(guī)避違法批地、占地的行為,通過法律對土地管理工作進行約束,可以保障土地的使用、審批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進行。因此,在土地資源的管理工作中采用動態(tài)的遙感監(jiān)測技術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1.2實現土地監(jiān)管機制的創(chuàng)新
在新時期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利用3S技術開展“一張圖”的工程建設,在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獲取各項數據信息作為依據,結合3S技術構建土地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措施,全面監(jiān)控我國在建設用地的審批上是否存在不合規(guī)的問題,全面加強各級監(jiān)管工作。首先,將地方上報申請審批建設用地的圖形信息與“一張圖”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數據庫成果進行疊加分析,對地方上報的申請加大審核力度,審核其土地是否符合該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及規(guī)劃,審核該建設用地所占耕地的面積及范圍以及占用耕地的等別等。對未通過審批違法使用地塊的違法現象要及時遏制,規(guī)避這種不合法的用地現象,加強對土地使用監(jiān)管機制的創(chuàng)新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其次,在土地供應和土地使用情況的監(jiān)管上,我們要將建設用地審批圖形的相關信息與“一張圖”進行疊加操作,通過進行對比和分析,判斷項目是否按照先前所批準的位置、規(guī)模以及用途進行土地的供應與使用,對已經供應與使用的土地要檢查其是否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要求進行地塊的開發(fā)建設,檢查其地塊是否存在閑置的情況。
3.2 3S技術在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中的應用
通常在土地調查工作完成后,對前期調查工作中所獲取的成果要進行整理、匯總,將匯總后的各項數據存儲于數據庫中,便于今后對有關數據的調閱及使用。這些數據是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時也是作為空間數據為今后的土地利用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一手的信息化資源。作為土地調查的重要成果空間數據庫,該數據的處理與組織需要在遙感技術和GIS中完成,因此,GIS軟件對數據庫的結構設計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建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土地調查管理系統,以此滿足對數據庫使用的不同需求。因此,數據庫的建設是極其的重要,既要保障各種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又要使建成后的數據庫系統便于維護和更新。
結束語:3S技術在土地調查與管理中的應用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其在我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未來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及時將這些成果合理應用到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建設用地的審批以及節(jié)約集約用地等實踐工作中去,為提高土地的開發(fā)與利用、土地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等提供準確的數據資源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呂姍.“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福建農業(yè)學報,2013,11:1175-1179.
[2]尹鵬程,李鋼,黃亮,蔡先孌.城鄉(xiāng)一體化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應用模式研究[J/OL].測繪科學,2014(11).
[3]唐僑,陳濤,劉思源,徐柱.基于3S技術的土地利用信息動態(tài)變更調查新機制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