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任
由于地理位置、生存環(huán)境、民族特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世界上各個民族形成了特色迥異的古代貨幣種類和體系。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不僅有著悠久的貨幣歷史,而且貨幣種類亦是豐富多彩,地方性特色也十分的鮮明。
西藏造幣發(fā)行于我國的近現(xiàn)代,時間短,種類繁多,由于難以收集齊全或收藏價值不高,所以在歷史文獻資料及目前有關(guān)西藏歷史研究中也鮮有詳盡的記載和介紹。本文通過金屬貨幣制作動力的研究,揭示西藏金屬貨幣制作動力的發(fā)展歷程。
一、西藏地區(qū)貨幣發(fā)展簡史
西藏地區(qū)藏族同胞曾長時間使用牦牛毛、鹽巴、茶葉、絲綢、金、銀貴金屬等作為一般等價物。因為金、銀等價值基本不會貶值和耗損,慢慢成為固定一般等價物。尼泊爾是中國的鄰國,與西藏自治區(qū)隔喜馬拉雅山脈相鄰。古代曾長期有文化和經(jīng)貿(mào)往來。期間最主要的貿(mào)易產(chǎn)品就是尼泊爾的貨幣。尼泊爾土邦利用西藏地區(qū)貴金屬,為西藏制作貨幣。因為貿(mào)易中出現(xiàn)錢幣質(zhì)量較差的問題,中央政府將貨幣制作權(quán)下放到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噶廈政府開始制作西藏銅幣和銀幣,發(fā)行了雪康、卡岡、雪阿等多種面值的貨幣。
二、西藏金屬貨幣的制作歷程
1.手工打制時期
在獨立造幣之前,西藏地方政府曾使用尼泊爾地區(qū)的銀幣很長一段時間。因為與尼泊爾銀錢貿(mào)易糾紛,中央政府批準西藏地方政府可以自鑄幣。1791年后設(shè)立寶藏局,開始制造寶藏錢,以乾隆寶藏最為知名。從1763年到1928年,手工打制工藝持續(xù)約一個半世紀,使西藏錢幣采用時間最長的鑄造工藝。
2.人力、水力機械軋制鑄幣時期
清王朝的覆滅及隨后民國建立,與此同時西藏錢幣隨著清王朝的完結(jié)也結(jié)束了寶藏局鑄幣時期。1909年,西藏地方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從印度購進小型鑄幣機器,以人力或水力為動力開始了機器鑄幣的新時期。但是,手工打制工藝仍被繼續(xù)沿用到1928年。在此期間以機制工藝為主,手工打制工藝為輔。西藏的機制幣,可分為從初期的人力機械(1909-1912)、人力與水力機械混合(1913-1928),到后來的電力機械(1929-1954)造幣等三個階段。人力和水力機制鑄幣時期又可以分為什廠時期(1909年-1918年)和多廠共存時期(1917年~1928年)這兩個階段,這一現(xiàn)象也說明了在西藏鑄幣繁榮時期主要是人力和水力鑄幣時期。
(1)人力機制幣階段(1909-1912年)此時的造幣機為人力螺旋式,有八名工人同時搬動直徑近兩米的輪盤,帶動六十噸螺旋擠壓式造幣機制造錢幣。由于人力造幣機壓力較小,往往選用質(zhì)地較軟的紋銀和紅銅為造幣材料,甚至紅銅都要進行加熱軟化處理。所造出的錢幣,也是圖案較淺極易磨損。銀板或銅板退火使其變軟,將之放入螺旋壓力機中的兩個模具之間,八個人推動一個直徑兩米左右的大輪盤,使之成型后取出,完成一枚銀幣或銅幣的鑄造。
(2)人力與水力混合機制幣階段(1913-1928年)1912年后,西藏地方政府又從印度陸續(xù)購買了英國造的以水為動力的造幣機,這樣一來,造幣業(yè)勞動生產(chǎn)率大大提高,這一時期西藏地方政府鑄造了大量的金、銀、銅幣。工藝水平也大大提高,在鑄幣材料的準備方面,已開始采用機械,使用以水為動力的金屬砧板機器。1922年,還在亞東專門修建了一個造幣材料加工廠,將從印度進口的白銀和紅銅就近加工成光板銀元和銅元,專攻拉薩造幣使用。
3.扎什廠時期
1909年噶廈政府在今拉薩城北扎什地區(qū)建立了扎什造幣廠,該廠在技術(shù)上脫離了手工鑄造硬幣的模式采用水為動力的機器鑄幣,拉開了西藏歷史上機器鑄幣的歷史。該廠建立之后當(dāng)年鑄造了嘎啟介、嘎阿、嘎啟松等。1910年駐藏大臣聯(lián)豫關(guān)閉扎什廠。清朝推翻之后,十三世達賴喇嘛面對西藏內(nèi)部進行大范圍的改革。1912年他下令成立銀行(歐康),并恢復(fù)啟用1909年成立的扎什造幣廠。1913年噶廈政府在原造幣廠基礎(chǔ)上建立機器廠,制造槍支彈藥。不久因故改為造幣廠和印刷廠,制造銀幣,銅幣和印刷紙幣和郵票。十三世達賴喇嘛啟用造幣廠之后的第二年,即1913年,該廠開始制造1909年以來的嘎啟松和嘎阿銅幣一直到1918年。
4.多廠共存時期
1917年開始西藏內(nèi)部興起了建造造幣廠的熱潮,先后建立了三個造幣廠,即1917年在羅布林卡的西邊建立的梅吉造幣廠;1918年在拉薩北郊成立的羅堆金幣廠;1922年在羅布林卡的西邊成立的多帶造幣廠。但總體而言,這些廠不僅規(guī)模很小,銅幣的制造技術(shù)上也沒有大的突破和進展,仍然以水為動力的機器造幣為主。幣種上也大多沿襲了早期扎什廠時期的品種,新鑄造的銅幣雪岡,首次打破圓形的銅幣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花瓣型銅幣,比如花瓣型噶啟介等等。
5.電力機械鑄幣時期
1928年西藏第一座水電站建成發(fā)電,電力主要供造幣廠新購進的電力造幣機器使用,小部分供極少數(shù)大貴族照明使用。從此開始了以電力為動力的機器鑄幣的新時期。由于采用了電力沖床機,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鑄幣工藝越來越先進,錢幣重量的精確度大大提高,花紋圖案非常精致。1932年開始以電力機器鑄造新雪岡銅幣在市場上大量發(fā)行流通。扎西電廠時期: 1931年,電廠建成,由十三世達賴喇嘛命名為“無限美妙智慧寶庫扎西機電廠”,簡稱扎西電廠。此后扎西電廠合并了梅吉、多帶、羅堆造幣廠。這個時期采用電力鑄幣,技術(shù)上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生產(chǎn)效率也大大地提高。這個時期一共鑄造了新版雪岡、雪阿、十兩鍍銀銅幣。
結(jié)語
西藏鑄幣表面紋飾反應(yīng)出電力制幣過程中的壓力要大于水力制幣過程。電力制幣過程中的壓力要大于水力制幣過程,合于事實。西藏銅幣的制造工藝的大致流程,以及水力制造和電力制造的區(qū)別:水力鑄幣過程:制造之前,需要設(shè)計雕版,試機合格后,開始正式鑄幣。首先將白銀或紅銅熔化澆鑄成銀板或銅板,然后將銀板或銅板退火使其變軟,將之放入螺旋壓力機中的兩個模具之間,利用以水為動力的金屬砧板機器,使之成型后取出,完成一枚銀幣或銅幣的鑄造。
電力鑄幣過程:首先設(shè)計雕刻母模,母模作出后,將鋼材軟化處理后制成子模,將子模修補完成后,再用子模上機試鑄樣幣。試鑄幾枚樣幣,送與主管查看,無誤后方可大量鑄造。然后將從亞東運來的銀、銅幣坯餅軟化拋光后,上電力沖床機沖壓成幣。沖壓機上固定錢幣的鋼套有兩種:一種平邊和一種齒邊的。根據(jù)需要,進行修整,即可投入市場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