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區(qū)中心小學 徐利娟
邁出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困境”
江蘇省濱?,F(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區(qū)中心小學 徐利娟
作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尤其是面對著農(nóng)村的低年級小學生,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較少,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鎮(zhèn)學生相比,他們的方言濃重、見識不多、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使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相應地變小,手中材料缺乏,寫起作文來不知該從何動筆,于是他們的作文就出現(xiàn)了雷同與重復化虛假現(xiàn)象,面臨這個難題,教師如何進行作文教學呢?以前老師們的做法大多是:先給學生一個具體的要求,再給學生“指明”一些思路,接著展示范文,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些要求、思路、范文來寫自己的作文。這種方法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是內(nèi)容類似,因為他們的思維被框起來了。不妨換一個角度,改變一下給學生“自我放縱”思維的方法,這樣來做效果可能會更佳一些。
“能說會道”以前叫做“口頭作文”,新課改把它叫做“口語交際”,現(xiàn)在叫“能說會道”。
所謂“能說會道”就是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澳苷f會道”是通往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應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能說會道”去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豐富詞匯,增強語感。
首先,給學生一個寬松、活躍的空間。對于同一個作文題目,教師不要設下種種框框去束縛學生的思維。教師的責任只是和學生一起分析、研究寫作的要求和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寫“我的校園”,他們有的選擇的材料是:美麗的教學樓、茂密的樹林、漂亮的花壇等,來表現(xiàn)“校園是我學習的好地方”“校園是我們做游戲的樂園”等中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不太喜歡現(xiàn)在的校園,他們選擇的材料是:“校園靠近公路,來往的車輛多,灰塵大,影響我們的學習”“校園沒有足球場,沒有運動跑道”“校園的東邊角落里堆放著正在焚燒的垃圾”等,這些雖然不是校園里美麗的、甚至是沒有的景物,但它卻是學生的真情實感。對于這些教師不要強迫學生將自己確立的中心思想改變,要加以贊揚,評價他“你說得很棒”“你的想法很周到”等。只有這樣,學生才無拘于“我該如何講才對”。
其次,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思考周圍的事和物。農(nóng)村的學生在家鄉(xiāng)也別有一片天地,上樹掏鳥蛋、下塘窩摸魚、爬樹粘知了……這些童年趣事給孩子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喂豬、放牛、鋤草、插秧等這些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了深切的感受,只要學生平時認真觀察,就能為其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如美麗的田園之景有:連綿的群山、蔥綠的莊稼、廣闊的田野、彎彎的河流、清澈的小溪……還有那種類繁多的動物:如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山間奔跑的飛禽走獸……讓學生以日記或作文的形式記錄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這樣就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學生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收集寫作時所必須用到的材料,再加以整理,那他就可以能說會道了。
“能說會道”搞好了,“筆下生輝”也就“水到渠成”。學生即將用書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教師進行指導是十分必要的,但要講究方法、講究適度。
首先指導學生定位自己的作文是寫給誰看的。如寫給爸媽看、寫給哥哥姐姐看、寫給同學看、即使沒有別人也可以寫給自己看等等,學生在心中定位了傾訴的對象,從而寫作的激情就調(diào)動起來了。其次指導學生明確寫作的要求。這個過程的指導不宜過細。如“寫出自己身邊懂得感恩的一個人”中的要求:一是自己身邊的一個人(可以是同學、朋友、親人等),二是身邊的這個人懂得感恩——有哪件典型的事例來說明,三是事例必須是真實的。學生明確了要求就相當于掌握了方向,從而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再次指導學生構(gòu)思的方法。向?qū)W生介紹要寫的作文的立意方法和如何選材、組材、運用的表達方式等指導,要掌握好“度”。如“話說寒假生活”(語文第八冊《語文百花園一》)的構(gòu)思:一是確定寫作材料。選擇寒假中自己親身經(jīng)歷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認真回憶事情的經(jīng)過,特別要仔細回憶這件事中最精彩、最快樂、最受感動的情景。二是擬定題目。在學生自擬題目時,指導他們可以以游覽的地點為題,如《鄉(xiāng)村果園》;可以以感受為題,如《讓人高興的一件事》;也可以以事件為題,如《跟外婆學包粽子》。三是寫好草稿。指導學生寫草稿時,要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就在于使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有效的結(jié)果,形成有效率的循環(huán)。這樣,才能真正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激發(fā)和保持長久的寫作熱情。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把自己定位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著重于讓學生寫出自己真情實感來,評改作文也要著眼于學生內(nèi)心感情上的交流、理解。
教師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給予肯定、贊賞他的成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作文講評應以鼓勵為主,把寫得好的學生作文在全班有表情地宣讀,比一百次表揚還管用?!薄凹词褂胁【洌惨斫?,沒有必要指責。”當然,不是每一篇寫得好的學生作文都能在全班宣讀,這時教師的批語起到重要的作用。批語要重視情感的投入,因人施語,因人施情,以情感化學生。只有當學生知道自己所表達的情感為他人所理解時,才能真正激活他們的習作興趣,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對于寫得不好的學生作文,教育家格雷夫斯告誡教師們:“不要一開始就把眼睛盯著孩子的‘錯誤’……如果你老是糾纏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寫不了文章?!币虼耍處煂γ恳黄獙W生作文的評改,都要以誠相待,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和榮譽感,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以談心式的批語喚起他們的作文興趣。作文批語,不要寫成法官的判決書似的,忌用“語言不通”、“沒有主要內(nèi)容”等之類詞句。這樣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泯滅他們的作文興趣;教師批語,要“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指責”。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產(chǎn)生相類似的情感體驗,才能成為學生寫作的忠實閱讀者。
綜合上述不難看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的放矢地放手,還給學生一個“能說會道”的寬松空間,為“筆下生輝”做好鋪墊,“筆下生輝”是學生展示自己作文的大舞臺,而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改卻是給他們心靈的細心呵護,學生才是作文教學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