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日
單親家庭;親子關系;共情
故事梗概
小林是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他生日前不久,他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小林得知這個消息,一下子不能接受,不愿意面對周圍的人,躲在家里,甚至和媽媽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后來,在班主任李老師的幫助下,他終于鼓起了勇氣,勇敢地面對事實、接受事實。
人物
小林:六年級(2)班的一名男生,性格內向。
小林的媽媽。
李老師:六年級(2)班的班主任。
李老師的媽媽。
班長:六年級(2)班的班長。
小雨:小林的同桌。
小亮:班長的同桌。
小女孩:公園里陌生的小孩子。
第一幕
地點:六(2)班教室。
小林是六(2)班的一名學生,最近一段時間家里出了點兒事,已經(jīng)好幾天沒來上學了。
小雨:昨天我媽媽帶我去看電影了。
小亮:什么電影?。?/p>
小雨:《神筆馬良》,可好看了!
小亮:我媽媽也說今天帶我去看呢!
小雨:你準備看什么電影呢?
小亮:應該是《神秘世界歷險記》吧。
小雨:嗯,我沒看過。等你看過后再來跟我說說吧。
小亮:好啊。
班長走進教室。
班長:大家好??!
小雨、小亮:早呀!
班長:小雨,小林今天還沒來上學嗎?
小亮:是啊,都好幾天沒來上學了,真是個大懶蟲!
小雨:這也不能怪小林呀!誰讓他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班長(嘆氣):唉……大人們做事從不替我們小孩著想!
小雨:就是,還一天到晚說大人的事小孩少管!
小亮(詼諧地):大人啊……你說我太小,別管大人的事,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班長:哎呀小亮,別胡鬧了!難怪前段時間看他總是悶悶不樂的,也不愛跟我們一起玩。
小雨(嘆了口氣):是呀,可憐的小林到現(xiàn)在還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呢。
班長:希望小林早日走出傷痛,早點來上學,我們都想他了。
小雨、小亮:嗯嗯。
小亮(往門口張望):李老師來了,快坐好。
第二幕
地點:小林家。
小林一個人傷心地坐在客廳的椅子上,手里拿著全家人的照片,邊看邊默默地流淚。
今天是小林的生日。去年生日時,爸爸和媽媽帶他去了游樂園,玩了所有的項目。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蛋糕、唱生日快樂歌,說說笑笑多開心哪!那個幸福的情景再也不會有了。
這時,媽媽買了蛋糕,進門。
媽媽:兒子,看,媽媽給你買了什么?
小林看了一眼,低著頭,沒有吭聲。
媽媽:快看,是你最喜歡吃的水果蛋糕哦!
小林仍然低著頭不吭聲。
媽媽(走到桌子前,放下蛋糕,坐在小林對面,鄭重地):小林,我們可以談一談嗎?
小林(猛地抬頭):談什么?(發(fā)怒)你們?yōu)槭裁匆x婚?
媽媽:孩子,別這樣。我向你保證,雖然我們離婚了,但我們永遠是你的爸爸媽媽,我們也會永遠愛你的呀!
小林:你們大人最壞了!只會嘴上說說!既然愛我為什么還要離婚?
媽媽(誠懇地):離婚是我和你爸爸商量做出的決定。
小林(氣憤地):哼!你們商量好的?你們?yōu)槭裁床幌胂胛业母惺埽?/p>
媽媽呆呆地望著兒子。
小林:我們班的同學都知道你們離婚了,我在同學們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你知不知道?!
媽媽(提高一點聲音):小林,我和你爸爸離婚是我們自己的事,你是小孩,不要干涉大人的事情!
小林(拍桌子站起身):大人的事情?可是你們這么做受傷害的是我!(生氣到緊握雙拳)是我?。ㄔ秸f越生氣,將蛋糕一把摔到地上,生氣地盯著媽媽)
媽媽:你……你……(指著小林,半天說不出話來)
小林:我恨你!我也恨爸爸?。ㄎ站o雙拳,跑出了家門)
第三幕
地點:附近的公園。
小林沖出家門來到附近的公園,坐在長椅上一邊流著淚,一邊不停地問自己。
小林:為什么我這么倒霉?為什么偏偏是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為什么?為什么……
不遠處一個五歲的小女孩開心地喊著 “爸爸媽媽快來追我呀!”。李老師陪她的媽媽散步來到公園,坐在一邊的長椅上休息聊天。
看著那幸福的一家三口,小林想到自己曾經(jīng)也被爸爸媽媽疼愛地擁在懷里,曾經(jīng)也是這么的幸福,小林覺得心都碎了。
李老師:小林?是小林吧?
小林(站起身來,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李老師,您好!
李老師:你怎么好幾天沒來學校上學了?
小林(聲音越來越低):我……我……我的爸爸媽媽離婚了……
李老師(拍拍小林的肩膀):我聽說了,難怪你這么傷心。
李老師(沉默了一下,嘆息一聲,扶著小林坐下):小林,你知道嗎?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我爸爸媽媽也離婚了!
小林(吃驚):什么?您也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李老師(點點頭):是的,當時我和你一樣痛苦,可我一個小孩,根本沒有辦法說服父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
小林 (搖搖頭):唉……我也是這么對自己說,可是我心里就是很難過,當別人指著我嘀咕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是在嘲笑我。
李老師: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ò咽执钤谛×值募缟希┪矣浀梦野职謰寢岆x婚后,我也像你一樣,整天躲著人,不想和任何人說話,也不想上學。
小林(抬頭望著李老師):李老師,真的嗎?你也是這樣的嗎?
李老師:是的,我那時比你還過分呢!天天和爸爸吵架,媽媽來看我,我也不理她,怪他們不要我了。你現(xiàn)在也是這樣想的吧?
小林:嗯。
李老師:孩子,大人離婚受傷害的是小孩,這點他們都懂,可是對大人來說,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會選擇離婚。
小林想起爸爸媽媽在家里吵架的情形,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李老師:強迫不相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對他們、對身邊其他人都是一種折磨!如果你愛爸爸、愛媽媽,就應該讓他們幸福地過自己的生活!
小林:李老師,他們幸福了,可我很痛苦?。ú粷M地握著拳頭)他們的幸福不應該犧牲我的幸福來換取吧?
李老師:那你是愿意和整天吵吵鬧鬧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還是愿意擁有一個和平寧靜的家呢?
小林沉默不語。
李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指著旁邊座椅上的人)她不是我的親媽媽,而是和我爸爸重新組成家庭的后媽。
小林:后媽?
李老師:是啊,“后媽”聽起來很可怕,可是當我試著接納她的時候,我同樣得到了無私的愛!現(xiàn)在我常這樣想,我有親媽媽的愛,也有后媽的愛,在這個世界上,我又多了一個愛我的人,不是很好嗎?
小林:李老師……(抬起頭看著李老師,想說點什么)
李老師:我剛才接到你媽媽的電話,在電話里她一直在哭,一直在責怪自己,覺得傷害了你。離婚已經(jīng)讓她很痛苦了,你還忍心再讓她為你操心嗎?
小林:媽媽……
想起自己任性的行為,小林心里內疚極了。
李老師(拉起小林,一起站起來):好孩子,快回家吧,媽媽在等你。我也要陪媽媽去逛街呢。
小林:李老師再見!
李老師:再見,小林,希望明天早上,我能在學??匆娔恪?/p>
李老師走到“后媽”身邊,親密地挽起“后媽”的胳膊,微笑著沖小林揮手再見。
小林獨自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最后站起身慢慢向家走去。
第四幕
地點:小林家。
媽媽正在撿摔在地上的蛋糕,臉上掛著一串串淚珠。
媽媽(小聲哭泣著):唉,今天是他的生日,我還沖他發(fā)脾氣,我真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唉……
小林剛進家門,看到了眼前傷心的媽媽。
小林:媽媽!
媽媽(啜泣著,抬頭看見兒子,慢慢走向兒子,拉起兒子的手):小林,媽媽對不起你!
小林(走向媽媽身邊,也拉著媽媽的手,認真地看著媽媽):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和您吵架的。大人的事情我雖然不完全懂,但是我從心底里希望媽媽你幸福,希望爸爸幸福!
媽媽(像看陌生人一樣看著兒子):小林,你能這么想媽媽很感動!媽媽……媽媽謝謝你?。ǜ袆拥負ё鹤樱?/p>
小林:媽媽,我們一起吃蛋糕吧!
小林:嗯,真甜!媽媽,你也吃!
媽媽:哎,兒子,你也吃!來一口,你喜歡的草莓!
兩人一起溫馨地吃著被摔碎的生日蛋糕。
旁白:小林心里想著,碎了的蛋糕不也是甜的嗎?
這時,電話響了,媽媽看到是小林爸爸的電話,把電話交到小林手里。
媽媽:是你爸爸打來的。
小林(接過電話):爸爸?爸爸!我好想你!
爸爸:哎!兒子!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沒時間來看你,這個周末我們一起去游樂場玩怎么樣啊?
小林(高興):嗯,好好!爸爸周末見!
爸爸:乖兒子,不見不散!
小林放下電話,和媽媽一起,開心地吃起蛋糕。
小林想,原來媽媽說的是真的,爸爸沒有拋棄我,他還是疼愛我的。
第五幕
地點:六(2)班教室。
第二天,小林精神飽滿地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
班長(站起來,微笑著):小林,來了??!
小林(愉快):哎!
小雨(激動地沖到小林面前,拉著小林回座位):小林!
小林大方地被小雨拉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書本。
小雨:小林,這是我這幾天上課做的筆記,借給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來問我。
小林(微笑):謝謝你,小雨。
班長、小亮:我們也可以教你哦。
小林(感動):嗯,謝謝你們!
李老師走上講臺,小林悄悄地沖著李老師擺擺手示意。
李老師 (看到小林時微笑著點了下頭):同學們,上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古詩……
(全劇終)
劇本解讀
該劇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兒童因為父母離異而產生的一系列不適應性問題。父母離婚問題已經(jīng)成為當代兒童面臨的最嚴重、最復雜的精神健康危機問題,給兒童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離婚這一事件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兒童本人,而是通過各種隨之而來的認知、感受及社會的相互作用來影響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情感情緒日益豐富,獨立意識增強,和父母之間的代溝也明顯加大,相互理解和溝通減少。如果不能盡快讓兒童勇敢地面對并接受父母離婚的現(xiàn)實,從傷害中走出來,有可能會造成兒童自信心不足、生活獨立性差、行為孤僻自閉、精神抑郁不振、嫉妒心重、焦慮等問題,更會造成家庭親子關系緊張,導致兒童對父母不認同、抵觸逆反等不健康的心理。
本劇實際上是將一次心理咨詢的場所由心理咨詢室搬到了戶外的小公園,教師與主人公之間展開了平等、真誠、相互尊重的談話,通過教師適當?shù)刈晕冶┞?,讓主人公感受到父母離異并非像他想象中的那樣可怕,試著從父母親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從而緩解了緊張沖突的親子關系。
單親家庭的兒童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與耐心。父母只有調整自己的思想認識、情緒,才能引導兒童對家庭環(huán)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他家庭成員也要給兒童營造安全溫馨的環(huán)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學校則需要與父母建立密切聯(lián)系,并利用同伴的力量與溫暖來帶動兒童,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G446
B
1005-6009(2017)64-0053-04
(南京市東山小學 宮萍、王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