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15年10月7日,柳枝萍工作時由于機臺上方的鐵架脫落而受到傷害并導致6級傷殘。此后,公司一直沒有為柳枝萍申請工傷認定,柳枝萍誤以為公司已經申請,加之不知道自己也有直接申請工傷認定的權利而同樣沒有申請。直到2016年12月初,柳枝萍因工傷待遇一直未能到位,到社會保險機構打聽后才得知緣由,可有關部門因已經超過申請期限拒絕繼續(xù)給予工傷認定。公司則借口其已為柳枝萍辦理工傷保險手續(xù),是柳枝萍自己沒有及時申請工傷認定,無權要求公司承擔責任。
【分析】公司必須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guī)定:“職工發(fā)生事故傷害后,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起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提出的,工傷職工或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起1年內,也可以直接申請工傷認定?!鄙暾埞J定,對用人單位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如果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均未申請工傷認定,即便參加了工傷保險,也會由于未經工傷認定,使得本來可由工傷保險機構支付待遇的途徑喪失。但這并不意味著工傷職工權益的絕對喪失,因為享受勞動保護和工傷待遇,是憲法及勞動法律法規(guī)賦予員工的、受法律絕對保護的基本權利,倘若用人單位不作為,就必須承擔由此引發(f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