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 銘
陜西危改脫貧不落一村一戶
■ 朔 銘
“危改脫貧,不落一村一戶”,農村危改脫貧攻堅,陜西省住建廳自我加壓。到2019年,預計完成全省農村危房改造15萬戶,2017年年底前7.6萬戶農村危房建設全面開工,沉甸甸的數字背后蘊涵著今年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也彰顯著陜西住建系統(tǒng)在如此逼人形勢面前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心無旁騖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
今年以來,陜西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追趕超越之勢,在全國排名中取得了較好名次,完成了一次跨越式的突破,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陜西已開工建設農村危房改造75472戶、竣工59133戶,以加固改造的方式,有效推進了危改脫貧的步伐,也迎來了全國各地同行們的觀摩和交流。
2017年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作已接近年底考核階段,為了貫徹落實中省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及陜西省脫貧攻堅指揮部《全省脫貧攻堅2017年冬季行動方案》要求,進一步做好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確保完成2017年度建設任務和脫貧任務,陜西省住建廳制定了《全省農村危房改造2017年冬季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全省建設系統(tǒng)緊盯2017年度脫貧任務和建設計劃,夯實責任、強化措施、查漏補缺、加壓緊逼,確保全省脫貧對象中涉及的1.3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順利通過驗收。同時,要確保全省7.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任務年底前全面開工,明年6月底前全面竣工,年底考核力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方案明確了四項重點工作。一是抓對象精準??h(區(qū))住建部門主動對接本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部辦公室和扶貧、國土等部門,精準認定年度摘帽縣、退出村、脫貧人口中的農村危房改造對象,確定臺賬,原則上不再變動。二是抓任務完成??h(區(qū))住建部門要對年度農村危房改造脫貧任務和建設任務完成情況逐戶排查,一方面主要通過加固方式加快改造進度;另一方面通過租賃農村集體公租房、修繕加固現有閑置公房、置換或長期租賃村內閑置農房等方式解決安全住房,確保脫貧對象盡快完工入住、建設任務全面開工。三是抓質量安全??h(區(qū))住建部門要嚴格落實農村危房改造“五個基本”要求,改造后的房屋應滿足:選址安全,地基堅實;基礎牢靠,結構穩(wěn)定,強度滿足要求;抗震構造措施齊全、符合規(guī)定;圍護結構和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連接牢固;建筑材料質量合格??h(區(qū))住建部門負責認定住房安全性,出具房屋安全性評定結果,并對改造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公示。四是抓精細管理??h(區(qū))住建部門要規(guī)范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檔案,做到全面、真實、完整、準確,并及時錄入全國農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統(tǒng)。針對年度脫貧對象,在對象臺賬的基礎上,建立進度臺賬,包括總體進度臺賬和分戶進度臺賬,實行周報制。對影響年度脫貧任務完成的重大問題和情況,市縣(區(qū))應隨時上報。
方案強調,要堅持“省牽頭、市主抓、縣實施,縣(區(qū))對本地區(qū)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作負主體責任”。省市縣(區(qū))三級部門要建立領導包抓機制,實行“省包市、市包縣、縣包鎮(zhèn)村戶”,做到不落一縣、不落一村、不落一戶。各級危改辦要積極與上溝通,對下指導,主動與本級財政、扶貧、國土、民政、殘聯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和建設任務。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農村危房改造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在全省上下營造關心、支持農村危房改造的良好氛圍。
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和指導,隨著各市縣貧困地區(qū)危房的修復、新房的建成、道路的硬化、院場的綠化,貧困群眾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貧困群眾的“安居夢”逐步實現。
“小荷才露尖尖角”,陜西住建系統(tǒng)今年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作成績斐然。但是,他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深知嚴峻的形勢帶來的困難和挑戰(zhàn),決心秉承唯實是處,唯實制勝之理念,繼續(xù)發(fā)揚實干拼搏精神,使工作更上一層樓。
今年以來,延安市住建局緊緊圍繞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采取超常規(guī)措施,以點帶面全方位推進危改,截至10月底,全市危房改造整體工作和脫貧任務基本完成。首先是全面推廣寶塔區(qū)窯洞加固示范技術和經驗,初步探索出了陜北窯洞維修加固的典型示范經驗。其次是全面配套衛(wèi)生廁所。截至10月底,完成改廁戶數2330戶,衛(wèi)生廁所占到60%。同時,引進麥勒無水衛(wèi)生馬桶專利技術,采用管道電加熱絲保溫技術,對雙甕漏斗和水廁進行外保溫,解決了戶外廁所越冬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危改戶的住房和生活條件。三是及時啟動回頭看。從危改對象核查、數字比對、資金兌現、數據修正、政策培訓等方面查漏補缺,彌補短板,確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危改任務。四是檔案資料再次創(chuàng)新,實現四級建檔。在原有創(chuàng)新十項檔案管理基礎上,新增加竣工驗收公示、安全住房評定意見、質量安全技術指導紀實、工匠培訓合格證等檔案資料,做到了危改全過程的真實記錄。
摘帽縣延長縣工作創(chuàng)新:一是提高補助標準到戶均1.5萬元,基本做到危改戶不花錢。延長縣自籌資金,對C級修繕加固戶提高了補助標準,戶均達到1.5萬元,新建戶最高提高到3.5萬元,減輕了危改戶負擔,基本做到危改戶不花錢。同時全縣自籌資金2333萬元,同步實施了貧困戶之外的1309戶危房改造任務。二是安全住房認定全部到位。延安市危改辦專門制定《安全住房評定意見》下發(fā)各縣區(qū)危改辦,要求各縣區(qū)必須10月底認定到位。延長縣抓早動快,截至10月底,對今年建檔立卡121戶危改戶“住房安全”全部認定到位,全部完成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任務。三是竣工驗收公示全部到位。延長縣在危改申請公示基礎上,對全縣所有危改戶竣工驗收進行公示,以村為單位進行公示,目前全部公示到位。四是全面配套衛(wèi)生廁所,改善危改戶居住條件。對全縣所有建檔立卡危改戶121戶全面配套衛(wèi)生廁所,全縣購買雙甕漏斗式廁所121套,同時補助每戶衛(wèi)生廁所建設資金2000元,極大地改善了危改戶的住房和生活條件。
銅川市住建局在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戶改造、大家?guī)头觥R心推進”的氛圍,傾力保障住房最危險、經濟最困難農戶的最基本住房安全。近期,銅川市住建局按照省市危改脫貧工作方案,組織召開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推進會,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落實。首先是高度重視,提高站位。其次是明確任務,加快推進。三是聚焦問題,強化整改。四是落實責任,加強領導。五是強化督查,嚴格考核。
為改善舊村貌提升人居環(huán)境。今年以來,旬陽縣王家山片區(qū)的25戶C級危房按照“六統(tǒng)一”模式進行了集中改造。改造后的農房主要部件合格,結構安全,屋頂嚴實無滲漏,墻體密閉平滑無裂縫,桁擔、檁條、椽子、柱子無斷裂變形,門窗完整易開啟;室內院場簡易硬化,具備衛(wèi)生廁所、畜禽圈舍干凈整潔,人畜分離等基本居住衛(wèi)生條件;生產生活資料堆放有序。其中,完成拆除舊烤煙爐和旱廁、柴棚分別為8座、38座;改造農家小院41戶,配套完成院落硬化、綠化工程;粉刷房屋36戶,新修連戶路1250米,達到家家戶戶整齊干凈、房前屋后鮮花綠樹、整體風貌欣欣向榮。
像王家山片區(qū)一樣的危房改造工程遍及全縣包括小河鎮(zhèn)金坡村、段家河鎮(zhèn)薛家灣在內的20多個村。目前,旬陽縣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計劃3548戶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已竣工2863戶。
旬陽縣以貧困戶危房改造為突破口,多部門聯動、合力推進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年初制定《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方案》,確保全縣2018年底全面完成752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在危房改造規(guī)劃中,堅持“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原則,重點幫助農村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安全住房,優(yōu)先安排利用原宅基地、閑置宅基地,避免土地、資金浪費;在施工過程中,嚴控質量安全監(jiān)管和竣工驗收,確保危改工程質量合格;在農戶檔案管理上,實行一戶一檔,批準一戶、建檔一戶,專人負責。
為徹底解決危房改造投工投料能力較弱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漢陰縣推出“2+1”危房改造模式,助推精準脫貧。
漢陰縣地處秦巴山區(qū),深度貧困村基數較多,貧困發(fā)生率高,各鎮(zhèn)都存在一些鰥寡孤獨貧困戶無安全住房,這部分人既不能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又因房屋過于破舊或者交通不便不能實施C級修繕加固改造。針對這一不利態(tài)勢,各鎮(zhèn)、村穩(wěn)扎穩(wěn)打,主動出擊,積極與各幫包單位協(xié)調,同時整合財政其他資金,創(chuàng)新推出“2+1”危房改造模式,建設農村“集體公租房”,按照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萬元,鎮(zhèn)政府自籌和幫扶單位出資1萬元,共計3萬元的改造方法,為不能實施就地危房改造的貧困戶,進行拆舊建新的方式統(tǒng)規(guī)統(tǒng)建25~40平方米的聯建住房,徹底解決這些特困戶的住房問題。截至目前,已有鐵佛寺鎮(zhèn)、澗池鎮(zhèn)、平梁鎮(zhèn)等6個鄉(xiāng)鎮(zhèn)實施了“農村公租房”項目,徹底解決了近百戶投工投料能力極弱的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
陜西省建設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