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力揚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培養(yǎng)社會文明的人。這個目的達到了,這個人就是進步的、文明的。談到教育,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不僅是學校要做的工作,家庭、社會同樣有責任做這份工作。所以,家長在自己做好孩子教育的同時,還應與學校密切配合,全力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家庭教育做好了,學校教育才能得以順利開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孩子的進步才能得到有力保證,培養(yǎng)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才能真正得以保障和實現(xiàn)。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或其監(jiān)護人。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對第一任老師的信任和認同感是毫無懷疑的。父母的思想、行為是孩子所受教育的基礎。父母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尤為重要。近日,網(wǎng)上一則新聞,說的是廣西一個小學生家長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只聽孩子說“老師打他了”一面之詞,便帶領幾個朋友闖入學校,對四位老師進行毆打,其中還有一位懷孕的女老師。稍有常識的人都應知道,孩子的心智畢竟沒有成熟,對他們的說法不能夠偏聽。家長應該事先到學校了解孩子在學校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然后再找到孩子進行核實,再進入下一步工作。像那位家長帶人興師動眾到學校,不問青紅皂白就對老師大打出手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認識?給孩子什么樣的影響?
每天早晨學生上學時間,都有家長送小學的孩子上學。一天,我碰到了兩位父母帶孩子過馬路。一個男家長拽著背著書包的孩子,毫無顧忌地闖過了紅色信號燈;而另一對同樣在等信號燈的母女,孩子看到媽媽在紅燈下徑直往前走,立刻喊“紅燈!紅燈!”,然后上前一把把媽媽拉了回來。媽媽非常配合地跟孩子返回原處等待,直到紅燈變成了綠燈,母女倆才通過。
路上等紅綠燈是一個非常簡單又看似平常的小事,但是從這里,折射出家長對孩子尋常小事教育引導和孩子對正確事物的認知及行為。從第一位家長帶著孩子闖紅燈,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缺乏安全交通教育,我們相信在學校老師一定給孩子們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然而在這個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面前,學校的老師的教育顯然占了下風。從第二位的家長表現(xiàn)來看,尊重孩子,聽從孩子正確的建議,從而顯示了她對學校教育認同和支持。這樣,她和學校的教育目的達成一致。
如何讓家長對孩子施以正面教育?
第一,家長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注重言傳身教。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無聲的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孩子善于觀察、用心思考,這是一個認知過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觀察、模仿、實踐。家長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更重要的是,家長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才會有正確的行為表現(xiàn)。
第二,家長與孩子的老師要進行正確溝通。有的家長對老師存在著偏見。孩子在成長中會出現(xiàn)叛逆期,孩子變得不聽話、逆反,甚至出現(xiàn)違紀或反常規(guī)行為。有的家長會把“罪過”推給老師,這不僅會傷及到老師的教育熱情,更加損傷老師對教育的信心。家長這種消極態(tài)度還會傳達給孩子,會對老師從內心有抵觸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第三,家長與學校進行積極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認同與學校合作對孩子成長有益,所以有很多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還有一些學校開展了家長學校工作,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做法。希望家長積極參與家長學校工作當中,并為教育的發(fā)展作出努力。
第四,需要社會媒體對此進行正面宣傳和報道。每一個孩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社會的未來。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推動教育的進步,包括家庭教育。社會媒體對此做好宣傳,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社會媒體的正確宣傳和導向,也會使家長思考和驚醒,提升家長自身的責任意識。從而形成社會效應,形成良性發(fā)展。
第五,社會應該成立家長學校團體。讓家長在團體里系統(tǒng)地學習對不同階段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能力。社會成立家長學校,不僅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希望,也是對孩子進行合理教育的需要。只有在社會上成立家長學校團體,家長們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才能減少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增加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