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單雙號限行常態(tài)化、征收擁堵費等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舉措的立法,由于社會共識度不高而被延遲審議,暫未安排審議。日前,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披露的內(nèi)容,引發(fā)很多人的關注。
在城市交通不堪重負的背景下,通過立法限制機動車使用強度,其動機不難理解。但是,對于立法中可能涉及的單雙號限行常態(tài)化、征收擁堵費兩個問題,在普通民眾中間取得共識確實不易。若這些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就將其付諸立法,有可能帶來犯錯的風險。在此情況下,北京市人大推遲既定計劃,暫緩立法進程,無疑是為民負責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審慎的立法態(tài)度。
不單立法是這樣,重大決策亦是如此。在那些犯錯、失敗風險未剔除前,在民眾共識沒有形成的情況下,適當放緩決策步伐,反而能體現(xiàn)出權力對民意的敬畏。為了確保決策科學、等待共識的形成而暫緩決策和立法,不僅不會損害政府形象和權威,還能避免后遺癥的形成。在這個角度上,立法和重大決策寧可先“懸”著,也勝于強推。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