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每個月都要“回家”。我對此深感不解?!俺抢锏姆孔与y道不是你的‘家?”我問。她說:“你也說那是‘房子,怎么能是我的‘家?”
我不懂。外婆的父母早已離開了人世,左鄰右舍也都由年輕人當(dāng)家,那幢房子也有人看管,后面的那片田也是荒廢已久。外婆究竟?fàn)繏熘裁矗?/p>
是為了與同齡人拉拉家常?是為了拭去板凳上的灰塵?還是為了拜一拜逝去的人?你問她,她也說不清楚。她只是覺得,不回家,就仿佛落下了什么。
我仍舊不明白,那個沒有商店、沒有電腦、沒有寬帶的地方,怎么能如此吸引她?
不久前,老家門前的路翻修了,不知怎么,堵了我們家的井。外公、外婆知道這消息的時候,正下著傾盆大雨,可是他們毫不猶豫,竟自己搭車趕了一個多小時的路,就為了那口十幾年沒用的老井。
外婆說:“那是你太姥挖的井,能保佑我們平安的?!蔽倚睦锟┼庖幌拢坪趺靼琢诵┰S。家對她來說,或許不是一個實(shí)物,而是某種精神寄托。就好比那口老井,她不指望它能供給清水,只求冥冥之中的保佑——一種玄乎卻令她深信不疑的東西。
姨媽也年年都要“回家”,回北京,回唐山,回太倉。這些都是她曾經(jīng)的家,但一圈奔波下來,她總是滿臉疲憊,仿佛例行公事似的無奈。唯有回到她小時候踩過的那片土地,她才能真正露出舒心的微笑。二十多年了,她依舊記得那條泥濘的小路,依舊記得湖邊的桑葚,依舊記得偷偷塞給她糖的大媽。她依舊喜歡用別扭的土話與鄰里交談,盡管在我看來,她一身時髦的行頭與周遭格格不入。
我知道,她是常想家的。要不然,她不會每年都日夜兼程地趕路,要不然,年幼的妹妹不會知道那是馮叔叔家的小船……每當(dāng)看到她疲憊的臉上掛著滿足的笑,我似乎又明白了回家的意義:那是尋找過去的影子,那是尋找精神的棲息地。
隔壁的鄰居肯定也想著家。他們是一對剛來中國不久的英國夫婦。花園布置成了經(jīng)典的歐式花園,盡管孩子沒來但還是添設(shè)了籃球架,就連室內(nèi)的家具,也都是英國原裝的老家具。
可外婆說,他們住不長。我想也是,他們一定很想回家。
【評點(diǎn)】
《回家》屬于敘事性散文,在敘述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想與認(rèn)識。文章采用散點(diǎn)鋪排的形式,寫外婆回家、姨媽回家、一對英國夫婦一定很想回家,而對“回家”意義的揭示也漸次明晰、深入。
結(jié)尾處兩個段落是妙筆,它表明“回家”是全人類普遍的共通的心理,進(jìn)一步拓展了全篇的主旨。
?牛刀小試
慈悲,是一個令人溫暖和感動的詞。作為慈善和悲憫的集合衍生,它代表了一種愛心的流向,對應(yīng)著卑微孱弱的生命,使之得到身體上的安撫、精神上的慰藉。
請以“慈悲”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選;(2)立意自定;(3)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寫作提示
真正的慈悲,是通過觀照他人的痛苦而生起的愛惜之心,是一種寬宥而厚重的胸懷。慈悲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而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夠慈悲,它需要有本性的尊重,責(zé)任的認(rèn)知和苦痛的理解。否則,對于接受幫助的人來說,只能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