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慧
摘 要:針對寵物倉鼠飼養(yǎng)問題融合情感化設計思想,設計了一種抽拉式寵物箱籠。該箱籠如抽屜一樣可以收縮、拉伸,可視空間大小調整,改善功能空間,提升飼養(yǎng)質量,愉悅生活。
關鍵詞:可抽拉箱籠;情感化設計;導軌組件;限位擋板
中圖分類號:TS664.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5.037
寵物倉鼠被關養(yǎng)在籠子內,生活空間狹小、活動范圍有限。時間長了會因生活枯燥乏味,產(chǎn)生內心壓力,有的還會啃咬籠子。改善活動范圍是舒緩倉鼠壓力,提升飼養(yǎng)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倉鼠對新的環(huán)境有陌生感,有所畏懼,需要適應期,簡單、粗暴地更換飼養(yǎng)場所,會產(chǎn)生緊張,引發(fā)情緒無法宣泄,加深焦慮。通過互動發(fā)現(xiàn),利用好奇心,在已有空間基礎上擴大活動范圍,平穩(wěn)過渡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抽拉式寵物箱籠,在原有固定箱籠的基礎上融合情感化設計,通過抽拉方式產(chǎn)生出新的功能空間,解決了寵物飼養(yǎng)難題,愉悅生活。
1 抽拉式寵物箱籠總體結構
抽拉式寵物箱籠設計采用框架結構,應用雙底盤,抽屜式抽拉結構,通過拉伸寬度,情感化設計,增加空間??傮w結構由固定箱籠、可抽拉式箱籠、導軌組件、限位擋板組成。圖1為未抽拉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抽拉后的示意圖。
通過把手抽拉箱籠完全露出下底盤,構成情感化設計第一功能空間,由可抽拉箱籠構成情感化設計第二功能空間,第一功能空間與第二功能空間前后放置。在第一功能空間的大門側區(qū)域放置食盆、衛(wèi)生間、小窩,構成常用功能區(qū)。在第二功能空間另設新玩具、活動沙盤、了望臺等,構成輔助功能區(qū)。
2 固定箱籠的設計
固定箱籠由底盤、可組合的鋼絲籠、可上下翻轉的大門組成,底盤采用塑料材質,鋼絲籠由上方、左側、右側3片鋼絲網(wǎng)及一個大門構成可組合式籠體,大門的設立便于對鼠籠內部進行清理,同時倉鼠的跑輪、磨牙石、飲水器等器材可安裝于大門上,方便于可抽拉箱籠的移動。
3 可抽拉式箱籠的設計
可抽拉式箱籠由底盤、可組合的鋼絲籠、可上下翻轉的小門組成,底盤采用塑料材質,鋼絲籠由上方、左側、右側、前共4片鋼絲網(wǎng)及一個小門構成可組合式籠體,小門的設立便于對鼠籠內部進行日常清理,抽拉箱籠的鋼絲籠外形尺寸比固定箱籠的要小,兩者間隙應設計在2~5 mm間,兩者間既要滿足可移動性,又要控制間隙不要過大。
4 結構小部件設計說明
導軌組件:采用含油自潤滑式線性導軌組件,雙導軌結構,箱籠移動時平穩(wěn)、可靠,運行直線性較好,無扭曲現(xiàn)象,固定導軌安裝在固定箱籠的底盤上,滑動導軌安裝在可抽拉式箱籠的底盤下面,滑動導軌端頭加裝自清理裝置,用于清理黏附在固定導軌上的砂粒、鼠屎等雜物。
限位擋板:限位擋板安裝在固定及移動底盤上,主要對可抽拉式箱籠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向前拉伸時脫軌及過度向后推進。
翻轉門板及異形門栓:本抽拉式箱籠在前后分別設計一個可上下翻轉的大門及小門,其作用及目的在前面已介紹;異形門栓由活頁、固定環(huán)組成,使用異形門栓主要方便門的開合,并且要牢固、可靠。
5 減振、防護及功能開發(fā)
限位擋板兩側均粘貼減振膠墊,用于可抽拉式箱籠進行抽拉時的減振,抽拉箱籠的限位擋板同時又起到支撐箱籠水平的作用。另外,在上底盤一端安裝三塊弧形連接板,形成緩坡,消隱上下底盤間的縫隙,保護寵物不受傷害,增加活動趣味。
作為箱籠的功能開發(fā),可選擇增加設計活動插板,即加裝一個有開槽的隔離板,在上底盤、下底盤的連接處,串連成2個并行的空間,明確劃分出功能區(qū)。迎合寵物生活習性,滿足寵物的好奇心,活動插板與弧形連接板,二選一使用。
6 結論
寵物飼養(yǎng)要激發(fā)照料行為,給飼養(yǎng)人帶來快樂和安慰。要考慮貼近寵物的生活習性,再結合實際需要選出適宜的方法,為寵物創(chuàng)造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和條件。抽拉式寵物箱籠的設計巧妙采用了抽拉式抽屜結構,輔以安全保護措施,構思新穎,結
構簡單,安裝方便,運行可靠,融合情感化設計思想,解決了飼養(yǎng)寵物時受面積局限性的限制問題,可根據(jù)使用空間的大小來適當調整箱籠,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較強的競爭力。本抽拉式寵物箱籠,無論從功能、效用上,還是在安全性、可靠性上,均可替代現(xiàn)有的一體式固定寵物箱籠。
參考文獻
[1]焦斌.基于情感化的寵物貓家具設計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3,27(4):95-96.
[2]紀雨桐.城市綠地中的寵物空間需求分析[D].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
[3]張茂楊,彭小凡,胡朝兵,等.寵物與人類的關系:心理學視角的探討[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1):142-149.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