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史記》中的劉邦謀士群體形象

      2017-03-29 07:31:03孫連云
      滄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謀士蕭何韓信

      孫連云

      (滄州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北 滄州 061001)

      《史記》是史學(xué)與文學(xué)高度結(jié)合的作品,它開創(chuàng)了紀(jì)傳體的創(chuàng)作模式,將社會各階層中不同命運的人物交織組合,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著述規(guī)模,確立了“以人物為本位”的敘述方式,塑造了帝王將相、鴻儒大賈等人物群像。謀士文人階層作為其中獨特的一群人物,始終伴隨君主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皾h高祖崛起平民,八年而有天下,雖帝之雄才大略,亦功臣之偉烈也。”[1]劉邦謀士群體在秦末漢初這個歷史階段,作為漢初政治集團的中流砥柱,對劉邦的事業(yè)可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在《史記》謀士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過劉邦謀士群體的形象特征反映了漢初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zhì)方面。劉邦謀士群體依其出場的先后分別為:蕭何、張良、酈食其、陸賈、韓信、陳平、叔孫通、婁敬,這些人物既是歷史的“載體”,還是具有豐富性情的藝術(shù)形象。因此,分析劉邦謀士群體在西漢王朝中扮演的角色與發(fā)揮的作用,探討其人生悲劇色彩,更有助于感悟司馬遷對君臣關(guān)系的深刻思考以及獨特的文化人格和價值追求。

      一、劉邦謀士群體特征

      “謀士”一詞古已有之,它最初是士的一種。士階層在社會變化劇烈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走于各個諸侯國之間,沒有固定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這一時期是士階層,特別是謀士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大放光彩的時期[2]。從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士人數(shù)量減少,君主集權(quán)化,士人地位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士人性格的發(fā)展,謀士精神有所改變。謀士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文人階層,他們長期陪伴在君主左右,為其出謀劃策,并以此為職業(yè)和政治追求。君主也利用他們滿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將謀士的治國方略拿來為己所用。由于謀士精于治國,長于謀事,與君主有較為密切的關(guān)系,故而謀士大多成為國家統(tǒng)治階層的中流砥柱。謀士將自己的智謀出賣給君主,以此來求得君主和社會的認(rèn)同與接受,在出謀劃策中也就滿足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卻也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于了君主,他們?nèi)松鷥r值的實現(xiàn)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君主的意愿。

      秦末漢初之時,劉邦崛起于平民,從泗水亭亭長至西漢王朝開國之祖,八年而有天下。清人趙翼說是“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3](P21)。盡管劉邦不乏雄才大略,卻也離不開功臣謀士的豐功偉績。宋人陳亮也稱劉邦:“匹夫不階尺土而有天下,此天下之大變,而古今之所無也?!盵4](P33)無疑,劉邦身邊的謀士群體在劉邦的事業(yè)上起了重大作用,才使劉邦從一介布衣而至一統(tǒng)天下。

      (一)布衣出身

      劉邦謀士群體大多出身于布衣階層,清代趙翼曾在《廿二史札記》中把劉邦初建的西漢政權(quán)稱為“布衣將相之局”,指出“其君既起身布衣,其臣亦多亡命無賴之徒”[3](P22),即劉邦謀士群體的性質(zhì)乃布衣出身之士。劉邦常從事農(nóng)田之事,呂雉謂其“知田”,劉邦也自稱:“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5](P391)足可見劉邦本身就是一介布衣,這同時也說明了劉邦在用人之道上并不排斥布衣之士。

      張良“大父、父曾五世相韓”,盡管張良家室曾經(jīng)顯赫一方,但是就張良本人來說,“良年少,未宦事韓”,而且在后來的封萬戶侯時,他曾言: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可見,他一直都將自己視為布衣出身。蕭何為地方小吏;陳平,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陸賈為儒生,原為辯士;酈食其,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婁敬是戍卒;韓信,常從人寄食,人多厭之者。由此可見,劉邦謀士群體大多來源于社會下層,他們更了解人民的疾苦,懂得人民的心聲。這種謀士群體構(gòu)成格局,一方面將謀士群的謀略直接適應(yīng)劉邦推翻秦王朝、擊敗項羽勢力的需要,得到廣大下層人民的支持,在客觀上為劉邦取得漢室家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另一方面,這些精英謀士來源于社會底層,所以,他們懷抱大志,以期重新建立統(tǒng)一天下的封建王朝,是一支受暴政殘害最深、反抗性最堅決、具有優(yōu)良素質(zhì)的布衣集團。布衣出身的豐富生活經(jīng)歷與社會經(jīng)驗,使得劉邦謀士群體擁有各具特點的智囊,張良,運籌帷幄;蕭何,精通律令;陳平,深諳權(quán)謀之道;酈食其、陸賈能言善辯,適于游說諸侯。這種具有不同智囊人物的謀士群體,為劉邦建立漢室王朝埋下重要伏筆。

      (二)足智多謀

      謀士要靠自己的智謀成為君主政治、經(jīng)濟、外交的得力助手,就往往須具備超越常人的謀略才智,諳熟歷史,深明現(xiàn)狀。劉邦謀士群體的足智多謀源于他們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張良得兵法常習(xí)誦讀;酈食其、陳平好讀書;蕭何到了咸陽不愛金銀財寶,卻唯恐秦的圖書遺漏丟失;韓信長于用兵、數(shù)戰(zhàn)數(shù)捷,不難看出他也常精讀兵書。他們滿腹經(jīng)綸,在戰(zhàn)局上出謀劃策,顯示出明睿的歷史洞察力,也彰顯了司馬遷獨具魅力的實錄精神。劉邦謀士群體的足智多謀,作為謀士的本質(zhì)特征,在整個《史記》謀士階層中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劉邦謀士群體的足智多謀在為其政治需要服務(wù)時最為明顯。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酈生、陸賈兩位謀士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做出了巨大貢獻,后來參加平定諸呂,對劉漢政權(quán)的穩(wěn)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他們二人皆以舌佐命,但之所以博得君主的青睞,更是由于博聞強識,極具卓越的政治遠(yuǎn)見和出色的雄辯文才。司馬遷對酈食其這位多智而又狂傲的謀士進行了細(xì)致刻畫。吳見思曾說:“寫酈生處,處處寫其狂生,另有一種超然邁遠(yuǎn),高視一切之度。”[6]劉邦懾于酈生的正直與剛氣,一改以往傲慢的態(tài)度,認(rèn)真聽其諫議。在漢王“數(shù)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拒楚”[7](P3)時,酈生向劉邦詳細(xì)地分析了天下大勢,建議收取滎陽,占據(jù)敖倉糧庫,扼守成皋的險要之地,從而穩(wěn)住了中原,為劉邦統(tǒng)一中國打下基礎(chǔ)。至于陸賈,他學(xué)識淵博且長于謀略,適時向劉邦提出“逆取順守,文物并用”[7](P3)才是長久之術(shù)的建議,他總結(jié)了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的成敗經(jīng)驗,撰寫成《新語》一書,為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他還出使南越,以杰出的外交才能,終勸服尉他歸漢,為漢王朝的統(tǒng)一作出了巨大貢獻。陸賈曾自稱:“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遠(yuǎn)者考之以近?!盵7](P3)正是劉邦謀士群體具有此種甚為高明的謀略,才使得酈生提出守陳留、占據(jù)攻秦險勢地形的精當(dāng)分析,才有了婁敬建議遷都的獨到見解,才有了叔孫通“希世度物務(wù),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7](P3)的理論。

      (三)與君相依

      謀士在歷代的統(tǒng)治王朝里都是重要角色,他們靠自己的智謀來安身立命。但他們是一支缺乏人格獨立性的階層,必須依附于“謀主”即他們所侍奉的君主才能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古人曾說,智囊縱然多妙計,主人不用也枉然??梢钥闯?,謀士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與否,最終的決定權(quán)始終掌握在君主手中。盡管劉邦有許多缺點,但是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領(lǐng)導(dǎo)者,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他從諫如流,知錯能改;他禮賢下士,唯才是舉。劉邦謀士群體之所以能在推翻秦朝暴政后,協(xié)助劉邦再次建立大一統(tǒng)國家,離不開劉邦的獨特用人觀念。他“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8](P2735)。劉邦唯賢是用,蕭何夜下追趕逃亡的韓信,劉邦誤認(rèn)為是蕭何逃跑,大怒,如失左右手。蕭何推薦韓信時,建議劉邦: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劉邦悉數(shù)接受,在與韓信暢談過后,劉邦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于韓信的謀計可謂是言聽計從。劉邦這些杰出的領(lǐng)導(dǎo)品質(zhì),使得“陳平起于亡命而為謀主,韓信拔于行陣而建上將”[8](P2839)。

      正是因為劉邦具有突出的用人策略和領(lǐng)導(dǎo)品質(zhì),才使得他的謀士群體甘心為劉邦奔走呼號。韓信曾感慨:“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盵5](P2618)謀士靠自己的謀略智慧來博得君主的認(rèn)可,他們只有依賴君主才能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當(dāng)君主的雄才與謀士的真知灼見達到某種共鳴,這種“共識”才會富有成效。古人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信等人并非愚于楚而智于漢,乃是劉邦對謀士的態(tài)度使得其謀士群體行忠信、交漢王。謀士群體需要在客觀上解決生存問題,在主觀上尋求良主來打開政途大門,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種謀士群體的特殊性就決定了他們頻繁的流動性和濃厚的人身依附性。

      二、謀士群體的悲劇性

      劉邦謀士群體在西漢王朝建立前后的身份地位是不同的,前期外在的紛亂政治環(huán)境為謀士帶來許多機遇,謀士階層還擁有一定獨立人格,他們可以適主而從。而西漢王朝一統(tǒng)天下后,謀士為西漢王朝一家所用,這就造成了劉邦謀士群體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使得他們不得不依附于君主、為君所用,但是,他們?nèi)匀粧暝跔幦∽约旱莫毩⑷烁?。而另一方面,在君主專制的封建社會里,君主時刻捍衛(wèi)著自己的權(quán)利和地位。這就造成了謀士群體的巨大悲劇性,出現(xiàn)了西漢王朝建立后“狡兔死、良狗烹”的悲劇性局面。這種在謀士獨立性與政權(quán)、軍權(quán)的糾結(jié)碰撞中產(chǎn)生的悲劇性結(jié)局,在漢初三杰的身上得到了突出體現(xiàn)。

      (一)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謀士

      在劉邦建立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張良、蕭何、韓信是三位最主要的謀士。宋代陳亮認(rèn)為,“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杰然于其間。”[4](P93)劉邦稱帝后,原來無所顧及的奮斗變成了對帝王權(quán)威的維護,在對其謀士信任的同時,又多猜忌,工于馭臣。

      蕭何是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在楚漢爭霸時,“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飽饋,不絕糧道”[9](P512),才使得劉邦征戰(zhàn)無后顧之憂。蕭何多次力挽狂瀾,使得劉邦絕處逢生。劉邦咸陽服役時,別人都送錢三百,何獨多多。他還為劉邦推薦大將韓信,待劉邦認(rèn)為韓信威脅其統(tǒng)治時,蕭何毅然助劉邦除掉韓信。他還留守巴蜀,供給軍糧。蕭何以其超人的智慧、胸襟和氣魄為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和穩(wěn)定立下了不朽功勛。劉邦也承認(rèn)蕭何功最大,所以賜他帶劍上殿,入朝不趨。但劉邦卻并不是完全寵信蕭何,他“數(shù)使使勞苦丞相”“數(shù)使使問相國何為”。唐順之曾說:“高祖之狙詐猜忌,鮑生知之,召平知之,又一客知之,史公又從而反復(fù)著名之,而讀者不察,猶謂其豁達大度,何哉?”[9](P512)蕭何雖盡忠事君,卻也免不了謹(jǐn)小慎微,深自貶抑,極盡委屈求全,這也在側(cè)面渲染了劉邦對蕭何的猜忌、懷疑,這不能不說是一介謀士的巨大悲劇。

      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曾為西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貢獻。司馬遷通過寫戰(zhàn)前謀劃和戰(zhàn)后結(jié)果,突出了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刻畫了一位明哲保身的典型謀士。黃震說:“凡良一謀一畫,無不系漢得失安危,良又三杰之冠也哉!”[10]張良是劉邦謀士群體的核心人物,他在追隨劉邦的過程中,數(shù)出奇謀,勸諫劉邦撤出秦宮,爭取黥布、彭越,籠絡(luò)韓信,改變楚強漢弱的局面。張良一生可謂勞苦功高,但是,他深知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表現(xiàn)出虛懷若谷的品質(zhì)。在漢初群臣爭功之時,他“不敢當(dāng)三萬戶”,入關(guān)后更是“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他處處表現(xiàn)出急流勇退的思想。這種主動避世、深入簡出的為人處事方式,使張良得以保全,以美名終。盡管如此,張良的謀士人生仍不免帶有悲劇色彩,他在呂后的逼迫下,請出商山四皓穩(wěn)住太子之位,違背了劉邦“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命;他信奉黃老無為思想,卻不得已參與了皇族與呂族的爭斗,這種自保方法對于謀士張良也是一種無形的恥辱與悲哀。

      (二)功成賜死、昧于謀身的謀士

      南宋陳亮曾說:“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張良以神仙自脫,蕭何以謹(jǐn)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判,方且借信以為自保之術(shù)?!盵4](P97)盡管淮陰侯韓信有著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杰出軍事才能,是劉邦謀士群體中重要的戰(zhàn)略謀士,但是,他仍然擺脫不了命運的悲劇。

      司馬遷用“淮陰侯”這一封爵來名篇,筆端流露著他對韓信深厚的同情和贊嘆,寓褒貶于敘事之中,使人讀罷憎劉惜信。司馬光曾論韓信曰:“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盵11]韓信為劉邦可謂效盡犬馬之勞,以其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加速了漢王朝的到來。盡管韓信精于用兵,屢建奇功,忠于劉邦,卻不諳權(quán)詐。韓信定齊,軍威大振,此時楚漢爭雄方酣之時,天下之權(quán)在韓信,與楚,楚興;背漢,漢亡。項羽派武涉以策反,蒯通借相面、相背之說進言,但韓信均不為所動。韓信感恩劉邦的知遇之恩,終不肯背漢棄義。這既體現(xiàn)了韓信對劉邦的忠誠之志,也流露出韓信政治上的蒙昧以及對權(quán)勢的貪戀。韓信功高震主,對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構(gòu)成了極大的威脅,項羽被消滅后,重兵在握的韓信就成了劉邦的心腹大患,客觀上造成了韓信的人生悲劇。韓信身為謀士,卻矜功自傲,在劉邦面前大論兵將。王夫之曾評論說:“為人主者可有是心,而臣子且不可有是語?!盵12]他得不到劉邦的信任,劉必然除之而后快。

      韓信作為一位極富軍事才能的謀士,盡管長于領(lǐng)兵作戰(zhàn),但是卻在為臣處世方面,受到自身思想的局限。在司馬遷的筆下,韓信的悲劇具有典型的悲劇因素,時勢造就了以他為代表的漢興戰(zhàn)將謀士,卻又無法挽救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悲劇是功臣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三、司馬遷的謀士思想和文化人格

      司馬遷將自己的見解與體會,極大地融入在了對劉邦謀士群體的形象塑造、個人品格、以及人生經(jīng)歷的探索中,匯集了自己的人生悲劇感和社會體驗,流露了自己作為士,渴望建功立業(yè)、卻不得重用、無法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憤懣之情。

      (一)不以人格論英雄

      透過劉邦謀士群體的風(fēng)貌和特征以及他們強烈的悲劇色彩,不難看出,司馬遷立功揚名的謀士思想以及他對謀士理想人格的贊美、對謀士命運的悲憫之情。揚雄在《法言·君子篇》中提到:“多愛不忍,子長也!仲尼多愛,愛義也。子長多愛,愛奇也?!盵13]這恰恰表現(xiàn)了司馬遷的謀士思想,他對待謀士不以門第出身尊卑而論,充分肯定謀士的才能與功績。司馬遷在書寫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這一歷史過程時,往往采用“既述其事、又發(fā)其義”的筆法,來展現(xiàn)謀士人才與漢家天下的密切關(guān)系。從秦末農(nóng)民起義席卷天下時起,劉邦接受謀士酈食其攻守陳留的主張,到楚漢爭霸時劉邦多次采用漢初三杰和陳平的謀劃策略,再到劉邦稱帝后采納劉敬、叔孫通的謀略建議,劉邦謀士群體為鞏固漢初的統(tǒng)治立下了汗馬功勞,這都充分說明了漢朝之興是與謀士的利用息息相關(guān)的。劉邦謀士群體中盡管有些謀士人格未必多么高尚,但是論才能,卻是不凡。這恰好表現(xiàn)了司馬遷對謀士的態(tài)度,即不以人格論英雄。這在其謀士群體中,尤數(shù)陳平最得司馬遷青睞。他曾評價陳平:“陳丞相平,少時本好皇帝、老子之術(shù),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yuǎn)矣。傾側(cè)擾壤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dāng)此者乎!”[5](P2063)盡管謀士陳平有才能而德不足以配其才,但司馬遷并未因此而埋沒其為西漢王朝所做的突出貢獻。

      (二)由“立言”代“立功”

      司馬遷本身就是一名謀士,南懷瑾認(rèn)為:“把‘太史公曰’集中起來就有很多謀略的大原則?!盵14]《史記》在治世謀略上可以堪比《春秋》《左傳》。可見,司馬遷對謀士的濟世理想、道德情操及強烈的“入世”抱負(fù)有著深刻的體會。先秦士人優(yōu)秀的文化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烙印,也影響了其文化人格的形成。司馬遷推崇“立德”“立功”,以“務(wù)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為自己的理想抱負(fù),但是,當(dāng)他深受縲紲之厄、夢想破滅后,司馬遷毅然將他的人格價值轉(zhuǎn)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即以內(nèi)在的“立言”闡發(fā)自身的理想追求。他通過撰寫史書來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利用歷史人物來表達自己靈魂的訴求,借傳記中謀士的立身行事,來寄托本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展現(xiàn)了君臣之間真實本質(zhì)的一面,也揭示了功臣悲劇命運的緣由。司馬遷這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積極入世的精神,幻化成了一種悲劇情節(jié),使得他對謀士命運有著更透徹的感悟,對他們在人生價值上懷抱執(zhí)著追求,但卻不得不依附于封建君主,進而喪失其人格獨立性有著深切的理解。司馬遷正是通過劉邦謀士群體的撰寫勾畫,展現(xiàn)了謀士階層的形成與流變,并通過描寫大量謀士形象進而顯示其內(nèi)在的文化人格精神,這正是《史記》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熠熠生輝的價值所在。

      [1] 朱東潤.史記考索[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9.

      [2] 張彥修.縱橫家書——《戰(zhàn)國策》與中國文化[M].鄭州: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8.

      [3] 趙翼.廿二史札記[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87.

      [4] (南宋)陳亮.陳亮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4.

      [5] (西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 (清)吳見思撰,陸永品整理.史記論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5.

      [7] (西漢)陸賈撰,莊大鈞校點.新語[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8]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9]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歷代名家評史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6.

      [10] 韓兆琦.史記評議賞析[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11] (北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2]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3] (西漢)揚雄.法言[M].上海:世界書局,1935.

      [14] 南懷瑾.歷史的經(jīng)驗[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謀士蕭何韓信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華人時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2
      三國謀士賈詡:“跳槽”是個技術(shù)活兒
      蕭何為何不愿當(dāng)頭
      扣子里的智慧
      愛你(2018年33期)2018-11-14 11:24:46
      追韓信
      成語巧連線
      世事難料
      蕭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韓信守信
      蕭何“自污”的政治游戲
      嘉黎县| 白城市| 建宁县| 南昌市| 准格尔旗| 诸城市| 邯郸县| 白河县| 唐河县| 庄河市| 易门县| 淄博市| 西乌珠穆沁旗| 双鸭山市| 尼玛县| 浦北县| 体育| 太仓市| 嵩明县| 武川县| 高要市| 内丘县| 金门县| 朝阳区| 南康市| 成安县| 小金县| 南皮县| 泗洪县| 华容县| 丰都县| 八宿县| 扬州市| 南康市| 日土县| 沽源县| 五寨县| 曲阳县| 阿合奇县| 仁布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