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譜序看徽州社會宗族觀念變化
      ——以《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為例

      2017-03-30 07:04:30朱小陽
      池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總譜胡氏宗譜

      朱小陽

      (安徽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蕪湖 241003)

      從譜序看徽州社會宗族觀念變化
      ——以《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為例

      朱小陽

      (安徽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蕪湖 241003)

      婺源清華胡氏宗族是古代徽州地區(qū)重要的胡姓氏族,其宗譜《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中收錄了數(shù)量眾多的序跋,時間跨度從宋至民國800多年。從這些譜的序言中可以看出徽州宗族觀念從宋元至明清的變化,即從宋元時期的統(tǒng)宗收族、敘昭穆而別異同,到明清時期明晰小宗的支派遷徙、族人對因貧富差距所產(chǎn)生的憂慮、因經(jīng)濟利益出賣祖墳田地行為的譴責,這種宗族觀念的變化可以折射出徽州社會在明清時期發(fā)生的變遷。

      徽州宗族;譜序;宗族觀念

      清華胡氏宗族①是在婺源清華鎮(zhèn)上從唐代下至清代、民國的漫長歷史時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大族,對清華胡氏的研究能夠加深我們對古代徽州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的認識。在由唐至宋的過程中,清華胡氏始遷祖的八子除了兩名繼續(xù)在清華鎮(zhèn)世居外,其他六子皆遷居別處。宋代清華胡氏科舉聯(lián)芳,簪纓繼世,甚至出現(xiàn)了一家五世四進士,使得清華胡氏在宋代發(fā)展成為了在婺源縣最有影響力且在徽州分布最廣泛的胡姓氏族,可是,后來由于科舉上的屢敗不振,此支胡氏到明清逐漸式微。

      清華胡氏從唐末至民國在徽州有著較為系統(tǒng)的譜牒材料,其中資料最為完整的一部宗譜是《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以下簡稱《總譜》)[1]?!犊傋V》中材料詳實,特別是譜牒序跋豐富。這些譜序數(shù)量大,時間跨度大,從宋代至民國各時期都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通過考察該《總譜》序中所反映出來從宋元至明清時期的宗族觀念的變化,可以為我們考察徽州社會這一時期的變遷,提供新的視角。

      1 《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序言材料特點與價值

      《總譜》一共三十卷,內(nèi)容十分豐富?!犊傋V》與其它清華胡氏譜牒相比有以下特點:

      首先,《總譜》是婺源清華胡氏現(xiàn)存最完整、版本最清晰的、時間跨度最長的、以婺源清華東園派為中心的宗譜。清華胡氏宗族從唐末至民國在徽州有著較為完整的譜牒材料記錄,在《中國家譜總目》中收錄有清華胡氏宗族的宗譜20部,明代版本6部,清代10部,民國4部[2]1657-1740。清華東園是婺源清華胡氏的始遷祖胡學(xué)定居之所,也是清華胡氏發(fā)展歷史最輝煌的一支。

      其次,《總譜》雖然是民國所修,但是對于前代所修的舊譜部分內(nèi)容多原封不動的抄錄。清華胡氏發(fā)展到北宋治平元年,族人胡仁昉首修合宗譜,是該宗族最早的統(tǒng)宗譜修纂。至乾隆庚辰(1760)年共修纂12次,分別是宋代治平元年(1064)、靖國元年(1101)、乾道九年(1173);元代大德二年(1298)、至治壬戌(1322)、至正壬辰(1352);明代景泰癸酉(1453)、嘉靖庚戌(1550)、萬歷乙卯(1615);清代康熙己未(1679)、雍正癸卯(1723)?!稓v朝修譜源流》[1]卷3不僅記錄了歷代、歷次的修譜時間,還對宗譜的修纂者做了介紹。這種記載宗族歷代、歷次修纂宗譜的文章,是在其它宗譜中少有的。而像《歷朝修譜源流》這樣如此細致的記錄更是少之又少,可見《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編修的完善和嚴謹。

      再次,《總譜》中材料可信度較高。此譜中有許多篇對宗譜的考證類文章,在不能確定之處多有注明,且?guī)缀鯖]有攀附名人。而且,在《總譜》的凡例中清楚的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宗譜不應(yīng)只寫正面,也應(yīng)該記錄負面的史實,不僅用正面來引導(dǎo)族人,也用負面例子來警示族人。族人胡升在《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一桂序》所寫:“族大且蕃,實不可以一律齊。猶幸譜籍之存,才能藝術(shù)、貴賤、善惡各隨所見聞,直以名書無隱,示勸懲乖世教,非徒為觀美也?!痹凇犊傋V》中記載的關(guān)于清華胡氏商人經(jīng)商活動的材料中,也多有記載其族商人經(jīng)商失敗的例子。如卷八的《泗公房德立行狀》中載有:“從此益復(fù)奮發(fā),業(yè)茶、業(yè)木并顧兼營,久之茶既失敗,木又虧損,始蕭然無復(fù)?!?/p>

      在《總譜》中有大量的序跋,共有112篇序,16篇跋,在這些序跋中清華胡氏宗族族人自己所做的序有96篇,跋4篇。從宋代徽宗的建中靖國元年(1101)一直到民國丙辰年(1916),時間跨度800多年。其中宋元時期婺源清華胡氏宗族族人所做序共11篇,明清時期序71篇,民國時期序15篇。

      《總譜》中所錄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外族名人為婺源清華胡氏宗譜所做序跋,一是清華胡氏族人所做序跋。這兩部分各有價值。

      外族名人所做序言,從外人的角度對清華胡氏整體進行考察和評價,有時會提供新的視角。雖然外族名人所做序言角度有別于清華胡氏族人所做,但其價值也有所局限。因為首先外族名人一般受人所邀作序,大多是贊美之語。其次,受邀作序的外族名人如范仲淹、趙鼎、趙孟頫等人,他們的確為許多宗族寫過序言,但后世也有許多宗族為了攀附名人,多偽造這些名人的序言,所以這些名人留下的序言真?zhèn)沃档每甲C。

      更多的序言是清華胡氏本族人所做,盡管清華胡氏族人的學(xué)術(shù)水平和聲譽影響有限,但是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對本宗族的情況最為了解。他們的序言有褒有貶,較外族名人的序言更為中肯,這部分材料對于研究清華胡氏宗族相對更有價值。

      2 宋元時期《總譜》序言思想

      在《總譜》中清華胡氏族人所做的序言中包含了宋、元、明、清、民五個時期,表達了其族人的宗族觀念和譜牒觀念。將《總譜》中的清華胡氏族人所作的序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不但可以看出其族人的宗族思想,還能看出其族在宋元明清民這個長歷史時期中對宗族和宗譜的看法,及其族人宗族思想的變化。

      宋元時期,婺源清華胡氏族人為其宗族所做的序,體現(xiàn)其族人的宗族思想主要是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在序中表明通過修纂宗譜,可以正本清源,使始祖的事跡得以流傳,宣揚宗族的光輝歷史,譴責族中惡事。勸惡揚善,增加宗族的凝聚力。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深序》:“吾胡氏之先至瞳公官寓宣歙,生子學(xué),仕唐散騎常侍,由黃墩徙居星源清華,是為始祖?!?/p>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駹序》:“先輩皆以儒顯歷仕者多,或留文翰,或登史籍,匪可枚舉。”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一桂序》:“族大且蕃,實不可以一律齊。猶幸譜籍之存,才能藝術(shù)、貴賤、善惡各隨所見聞,直以名書無隱,示勸懲乖世教,非徒為觀美也。”

      第二個方面是,其族人認為通過祭祀始祖和修纂宗譜的活動可以統(tǒng)宗收族。序言中認為祭祀祖先和修纂宗譜能夠使得族內(nèi)聚會,使族人通過對祖先的祭祀認識到宗族的血緣結(jié)于一人,從而昭孝思,知流派,彰尊長,重人本,純風(fēng)俗。

      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升序》:管攝人心,收宗族,厚風(fēng)俗,是人心不忘本,須是宗系。蓋宗子法立,則子孫百世宗之,然后昭穆長幼序,上下聯(lián)屬而不亂。宗法廢,孰主張是?孰綱維是?幸譜牒存,則隱然宗法寓乎其間,人心亦足以管攝……每展譜籍,考其時代感傷泣下,吾宗族聚族數(shù)千指,四民各居其業(yè),衣冠儒士最眾。其間事力不齊,貧富相恤,固所當然,茍不能是,亦各安其分可也。乃或恃其富力,則虐其族,雖親未盡而不顧甚是可惜……升修《星源志》載鄉(xiāng)長汪廷美義居,及邑居張氏遜產(chǎn)事,皆可法。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深序》:考積于家,博采諸宗,互相添稽,輯為正譜。詳字諱,注封爵,敘承嗣,不誣不略,則斯譜之傳,豈徒為子孫之觀美,正以為收宗睦族之文。且使后世咸知某為親,某為疏,某為大宗,某為小宗,某為伯叔,某為昆弟,秩然有禮,油然有恩。由是推之,則子孫之精神,可以上接先祖之精神。子孫之氣脈,可以上通先祖之氣脈矣。仁人孝子尚當有守于斯文。”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管攝人心,收宗族”“為子孫之觀美,正以為收宗睦族之文”等等是統(tǒng)宗收族;“昭穆長幼序,上下聯(lián)屬而不亂”、“咸知某為親,某為疏,某為大宗,某為小宗,某為伯叔,某為昆弟,秩然有禮,油然有恩?!笔钦研⑺?、知流派、彰尊長;“宗族聚族數(shù)千指,四民各居其業(yè),衣冠儒士最眾。其間事力不齊,貧富相恤,固所當然,茍不能是,亦各安其分可也?!薄皻g然有相愛之恩,粲然有相接之文,而乖爭凌戾之俗泯矣?!笔菫橹厝吮?、純風(fēng)俗。

      第三個方面是,其族人希望通過宗譜的修纂,使得敦親睦族,互幫互助,使得族內(nèi)可以貧富相濟。

      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師言序》:

      宗族之義大矣!尊卑相聚,而后有以致其敬;富貴相通,而后有以致其愛;冠婚賓客相慶,而歡欣存焉;死喪病患相恤,而哀衿存焉;夫是謂宗族之義,吾故知其能別于禽獸也!自夫尊卑之不相聚也,尊者不恤其卑,而以傲,卑者不奉其尊,而以悍。尊卑黷亂,譏罵訟爭,向之敬變而悖矣!自夫貧富不相通也,富者恃其財勢而凌侮乎貧,貧者窘于衣食而疾視乎富。富者愈高,貧者愈傲,向之爰變而狠矣。冠婚賓客之不相慶,則歡欣之心無乃以絕歟;死喪病患之不相恤,則哀矜之心無乃以息歟。至親者反疏,疏者反親,仇讐作而禮儀滅皆由此!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天瑞序》:“族譜何為而作也?所以敘昭穆,紀絕續(xù)也。夫敘昭穆,則尊卑之分明,紀絕續(xù),則善惡之理著,皆足以維世教也……于清華者至今歷四百載,方十余世,更唐及五季及宋,中間興替不一,而子孫之家于清華者自若也。歲時歡洽、吉兇慶吊,森森有序,彬彬有文,冠蓋相望,后先如一日?!薄杜f譜本姓先正序·族良駿序》:“隋唐以后仕者不世紀敘失傳而譜遂大廢矣……死喪必赴,冠婚必告,孤者字之,貧者給之,而不然者,必相與誚之,亦恃譜系只存?!?/p>

      在統(tǒng)宗收族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族人之間在經(jīng)濟上的互幫互助。通過宗譜的編纂加強宗族的團結(jié)互助,調(diào)節(jié)族內(nèi)的貧富差距,“富貴相通,而后有以致其愛;冠婚賓客相慶,而歡欣存焉;死喪病患相恤,而哀衿存焉;夫是謂宗族之義,吾故知其能別于禽獸也!”這也是宗譜編纂的重要功能之一。以避免“貧富不相通也……至親者反疏,疏者反親,仇讐作而禮儀滅”。

      通過分析以上《總譜》中精選的宋元時期清華胡氏族人所做的譜序,可以看出清華胡氏族人在宋元時期統(tǒng)宗收族,相扶相濟的宗族思想。這些宗族思想都沒有超出宋代新開創(chuàng)族譜的宗族思想范圍,只是在族內(nèi)貧富相濟這一點上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

      3 從序言思想變化所見宗族觀念的變化

      明清時期的清華胡氏族人的序言所體現(xiàn)出其族人的宗族思想既有對宋元時期宗族思想的繼承,也有新的變化。明清序言中對宋元宗族思想的繼承主要是在統(tǒng)宗收族,相扶相濟方面。明清序言與宋元序言相比較,其變化也很明顯。

      明清時期的清華胡氏族人的序言數(shù)量很多,筆者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序言做為論述的材料。

      在宗族思想的繼承上,有太多的例子,不能一一列舉,只能精選一些具代表性的例子,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標序》:“嘗謂昭穆既序之后,而可以興本原之孝思,成敦睦之善俗者,莫良于譜系?!薄杜f譜本姓先正序·族襄序》:“雖有遠近親疏之不同,自吾祖宗視之,蓋合遠近親疏,而一之者也。”《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得華序》:“家譜之不作,無以敘昭穆而別異同?!?/p>

      明清序言與宋元序言相比較,其變化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增加了許多支派的遷徙內(nèi)容。

      例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桂榮序》:“逮我二公崇,適志山水,擇回峰曉莊復(fù)遷居焉,厥后若大七公之遷方峰,乙明公之遷鎮(zhèn)源,一公之遷龍尾東岸,慶三公之遷龍尾西源……族大人繁,欲會集而莫能?!?/p>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士著序》:“惟宅學(xué)二公子姓稱盛,星分四方,莫可勝紀。或卜居江淮,或寄寓閩越,甚至天南河北所在,皆有其始也。父猶言之子,祖猶言之孫,人人咸知故土,迨數(shù)傳而后代遠,一代漸忘根本者,恐家非一人,族非一家也。非藉譜書,何以合其渙哉?!?/p>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彥斌序》:“常侍仕唐自歙祁遷清華,為鼻祖。清華則六公、九公二支,迄今五百余年,得世十八,衣冠文物接武聯(lián)芳,代有聞人,可謂盛矣。先祖嘗修宗譜,歷歷詳備于各支、各公名下,細書名字仕生歿葬,展卷瞭然……蓋人心日薄,風(fēng)俗日微,宗族不相聚,憂喜不相知,幾視為途人,重可嘆也!”

      《舊譜本姓先正序·言坑派序》:“徙居星源清華,生八子,各播遷,惟六公、九公世其家焉。子孫繁衍,人文丕振。歷十一世有友惠公者,遷東鄉(xiāng)十三都坑頭,傳至十二世曰道明公者,坑頭而遷言坑,是言坑之有胡姓,實自道明公始也。”

      第二是增加了許多譴責族中因經(jīng)濟糾紛出賣宗族利益的內(nèi)容。

      例如《總譜》卷二《舊譜本姓先正序·族道存序》:“我明洪武,被無知輩罔思其身,原本于祖,又不顧其祖父墳塋亦在地內(nèi),乃昧眾割地售人,斯為襟裾禽犢之尤者!”

      《舊譜本姓先正序·族聰序》:夫人世所重者,葬祭婚嫁財產(chǎn),禮義廉恥在其中。我唐宋宦墳屢為非類侵害,如洋莪,則經(jīng)擅賣侵葬之事;嚴碣里,則經(jīng)發(fā)掘之事;東園往后寨山澤瑞院,則經(jīng)本族之事;戴家巷大山頭,則經(jīng)叢挖盜砍之事。余兄弟侄輩曾殫力清理,所費不貲。

      通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時期的婺源清華胡氏族人的宗族思想與宋代有相同點,也有明顯變化。相同點是在統(tǒng)宗收族,宗族內(nèi)應(yīng)該相扶相濟,修宗譜可以敘昭穆而別異同,這些觀念宋元明清都是一脈相承的。變化是在明清的序言中有很多部分是寫了小宗的支派傳承,遷徙路線以及族人對因貧富差距所產(chǎn)生的憂慮,還有因為經(jīng)濟利益出賣祖墳田地行為的譴責。

      宋元與明清時期在《總譜》序言中體現(xiàn)出來的異同點有著深厚的社會背景。宋元時期,《總譜》序言多強調(diào)統(tǒng)宗收族正是其時譜牒的民間化成為人們收族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新宗族的凝聚力,決定于先祖的聲望、清晰的世系等。正如馮爾康先生指出的那樣:“宋元時期,前代宗族形態(tài)賴以依存的九品中正制和莊園制崩潰了,戰(zhàn)爭造成了族人的流遷……新的土地私有制下地權(quán)分散,單憑血緣關(guān)系難以合族,因此,酌古準今以適應(yīng)現(xiàn)實社會成為重建宗族制所必需”[3]219。宋元時期的胡氏宗族譜序正是順應(yīng)了這一歷史需求,強調(diào)修譜的目的在于統(tǒng)宗收族,通過對本宗族昭穆世系的厘清和對先祖事跡的回顧,讓后世子孫“上接先祖之精神”,“上通先祖之氣脈矣”,“使尊者見之而盡尊者之道,卑者見之安卑者之分,親者益篤其歡欣,疏者毋忘其敬肅”,以不斷增強本宗族的凝聚力。

      但是,明清時期與宋元時期相比,徽州社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萬歷《歙志》[4]對此作了非常形象的的描述。作者認為,明正德以前的徽州社會,平安無事,“詐偽未萌,訐爭未起,芬華未染,靡汰未臻,此正冬至以后、春分以前之時也?!?/p>

      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徽州人地矛盾突出,徽人成批出去經(jīng)商,徽州開始變化了:“尋至正德末、嘉靖初,則稍異矣:出賈既多,土田不重。操資交揵,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毀。東家已富,西家自貧。高下失均,錙銖共競。互相凌奪,各自張皇。于是詐偽萌矣,訐爭起矣,芬華染矣,靡汰臻矣,此正春分以后、夏至以前之時也?!?/p>

      后來,這種變化愈演愈烈:“迨至嘉靖末隆慶間,則尤異矣:末富居多,本富盡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起者獨雄,落者辟易。資爰有屬,產(chǎn)自無恒。貿(mào)易紛紜,誅求刻核。奸豪變亂,巨滑侵牟。于是詐偽有鬼域矣,訐爭有戈矛矣,芬華有波流矣,靡汰有丘壑矣。此正夏至以后、秋分以前之時也。”

      巨大的變化,給徽州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迄今三十余年則迥異矣:富者百人而一,貧者十人而九。貧者既不能敵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錢神卓地。貪婪罔極,骨肉相殘。受享于身,不堪暴殄,因人作報,靡有落毛,于是鬼域則匿影矣,戈矛則連兵矣,波流則襄陵矣,丘壑則陸海矣,此正秋分以后、冬至以前之時也?!?/p>

      這些變化何嘗不是宗族的變化?胡氏宗族在明清時期也發(fā)生了三個顯著的變化:一是隨著宗族人口的繁衍,“族大人繁”,分支增多,本地狹小,只好遷居他處;二是大批族人外出經(jīng)商,不少人也就定居在經(jīng)商地,有的甚至在當?shù)芈浼?。所謂“星分四方,莫可勝紀?;虿肪咏?,或寄寓閩越,甚至天南河北所在”,這些在外“卜居”或“寄寓”的族人,顯然走上了經(jīng)商之路;以上兩點,造成宗族“欲會集而莫能?!比亲鍍?nèi)貧富分化嚴重,各種經(jīng)濟糾紛頻發(fā),族內(nèi)矛盾加劇。這三大變化對宗族建設(shè)帶來了不利影響。面對這種變化,為了強化宗族建設(shè),宗族在修譜時一是強調(diào)收族,怎么收?當然要厘清外出各支、各公情況,使人人知道本支“皆有其始也”?!案釜q言之子,祖猶言之孫,人人咸知故土?!薄胺墙遄V書,何以合其渙哉?!贬槍ψ鍍?nèi)貧富分化嚴重,經(jīng)濟糾紛頻發(fā),祖墳屢遭“非類侵害”事,特別強調(diào)“夫人世所重者,葬祭婚嫁財產(chǎn),禮義廉恥在其中?!痹噲D挽回頹敗的人心。

      4 結(jié)論與思考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思想觀念作為一種意識,決定它的當然是社會存在。當社會存在發(fā)生變化時,必然影響到人們的思想觀念。譜序正是宗族思想觀念及其變化的集中體現(xiàn)。就徽州而言,從清華胡氏譜序中宗族觀念的變化是從宋元時期純粹統(tǒng)宗收族的思想到明清時期摻雜進對貧富差距和不道德經(jīng)濟行為的憂慮與譴責。既能為我們考察徽州社會變遷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也能成為時下譜牒纂修過程中譜序思想變化的參照物。

      注釋:

      ①婺源的清華胡氏宗族在學(xué)界已經(jīng)有人研究,集中在宗族源流與宗譜編修。(鄭小春:《明清時期徽州譜牒的編修、防偽與秩序維護——以民國<清華胡氏宗譜>為中心》,《社會科學(xué)》2012年第8期;朱小陽:《婺源清華胡氏宗族考略》,《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第1期)。

      [1]胡上林,等.江西清華東園胡氏勛賢總譜[M].木活字本.上海圖書館藏,1916.

      [2]王鶴鳴.中國家譜總目(全十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

      [3]馮爾康,等.中國宗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張濤,謝陛.萬歷《歙志》[M]//上海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明萬歷三十七年刻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胡程]

      G09

      A

      1674-1102(2017)04-0070-04

      10.13420/j.cnki.jczu.2017.04.016

      2017-03-18

      安徽師范大學(xué)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招標項目(SK2014A140)。

      朱小陽(1982—),男,安徽蕪湖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徽學(xué)。

      猜你喜歡
      總譜胡氏宗譜
      “胡氏三杰”對中國科技教育的貢獻
      華人時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40
      郭永紅運用胡氏按壓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經(jīng)驗
      “胡氏三姐弟”的黑與惡
      公民與法治(2020年3期)2020-05-30 12:29:52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論青年指揮應(yīng)具備的素質(zhì)與修養(yǎng)
      雙排鍵電子琴民族音樂編曲應(yīng)具備的理論基礎(chǔ)
      片斷《訣別》的形象種子和導(dǎo)演處理
      戲劇之家(2018年31期)2018-02-12 09:09:02
      樂隊藝術(shù):語言規(guī)律與教學(xué)探索(十二)——總譜閱讀的原理與方法
      明清時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譜》為中心
      淺談宗譜的文化意義和現(xiàn)狀保護
      天等县| 临夏市| 乐山市| 外汇| 乌拉特后旗| 抚州市| 甘孜县| 阿城市| 洛川县| 依安县| 新泰市| 镇康县| 巴楚县| 巴林左旗| 壶关县| 古交市| 苍梧县| 南澳县| 紫金县| 黄陵县| 锡林浩特市| 项城市| 南宁市| 孟州市| 浦江县| 井陉县| 潮州市| 海淀区| 安化县| 竹北市| 兴城市| 繁峙县| 霸州市| 杂多县| 石首市| 波密县| 石河子市| 晋江市| 澄江县| 布尔津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