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
中圖分類號:G83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競技體操的專項特征對運動員力量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主要表現(xiàn)在全面性與動作對絕對力量的需求兩個層面。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體操運動員需要的多種力量能力內在聯(lián)系進行探討,通過挖掘其內在聯(lián)系,提高不同力量訓練的效果,促進不同力量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體操各項目中的不同技術階段對運動員的肌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收縮形式以及收縮時間和速度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教練員可以根據(jù)不同技術階段其核心作用的肌群的工作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力量訓練負荷和設計力量訓練手段;在技術診斷中確定因力量能力不足導致技術問題時,可以通過設定的階段目標肌群進行強化幫助運動員改進局部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水平;教練員可以根據(jù)其相互促進的機制對訓練單元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達到不同力量素質全面提高的效果。
關鍵詞 力量種類 力量訓練 內在聯(lián)系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滿足競技體操專項特征的多種力量能力需要及其關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知網(wǎng)查閱體操力量訓練種類、手段等論文20余篇,體操訓練書籍3部,及運動訓練方面書籍3部,了解當前該研究發(fā)展現(xiàn)狀的同時總結對本研究有支撐作用的相關論點。
2.訪談法:對部分權威教練員進行訪談,包括
3.邏輯分析法:利用邏輯分析對不同力量訓練效果的遷移進行分析論證。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基于競技體操專項特征的單項不同階段的力量需要
1.跳馬不同階段的力量需要分析
競技體操運動對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在不同項目的訓練中三種力量訓練因素都有體現(xiàn),但重要性有所不同。以跳馬項目為例,首先需要運動員具備快速助跑的能力,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水平速度是高質量完成整套動作的基礎。在助跑階段,對運動員下肢的快速力量提出了較高要求。在馬前和馬上分別有兩次時間極短的下肢和上肢支撐,這兩次支撐過程中,主動肌都體現(xiàn)出了相同的特征,都是先拉長收縮繼而向心收縮,表現(xiàn)出了超等長力量的表現(xiàn)特征,且時間短暫。在落地支撐瞬間,需要下肢需要承受較大力量的沖擊,也體現(xiàn)出了超等長力量的收縮的特征,但是與支撐階段不同的是,更加強調退讓性收縮過程,因為由動態(tài)至穩(wěn)定的過程就是在肌肉退讓性收縮的過程中完成的,二支撐階段更為強調向心收縮來完成后續(xù)技術動作。
跳馬不同階段的主動肌與協(xié)同肌在隨時動態(tài)變化,圖1并沒有全面的展示出該專項的所有階段的主動肌,目的是通過該圖闡述技術階段中肌肉力量要求的變化。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肌群力量種類要求的變化。
2.根據(jù)專項技術不同階段的力量需要安排力量訓練
從以上分析得知,體操各項目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力量能力種類作為支撐,在安排專項力量訓練時,必須先清晰的認識到那些肌群的哪種力量是對該專項技術發(fā)揮起決定性作用,才能有針對性的安排力量訓練手段與負荷。越是貼近專項的力量訓練,針對性越強,一個甚至幾個訓練手段的訓練目的有可能只是為了某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水平的提高,但是這種力量能力的提高遷移至專項技術中的速度是非??焖俸陀行У?,高水平體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依據(jù)往往來自專項技術,而非器械和器材本身。
根據(jù)專項力量需要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技術的階段劃分更有利于找到不同階段力量需要的核心因素。便于教練員根據(jù)以上因素制定力量訓練方案。但是應該注意,在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中,一般力量訓練應該占主導地位,階段劃分專項力量需要的理念應用于初級訓練者有待商榷。部分教練員認為,專項力量的發(fā)展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技術與力量能力基礎之上,否則不利于競技能力的長期和穩(wěn)定發(fā)展。根據(jù)運動員不同訓練時期表現(xiàn)出的能力來調整一般力量訓練和技術階段專項力量需要的比例非常重要。
3.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力量需要進行技術診斷與改進
很多技術問題都有由力量缺陷導致,這種力量缺陷既可以表現(xiàn)為完成該動作的原動肌力量不足,也可以表現(xiàn)為協(xié)同肌群力量不足或多肌群協(xié)調控制能力。通過力量能力測試篩查技術問題的原因可以為教練員解決技術問題提供路徑。
如果技術問題由力量能力不匹配導致,教練員可以根據(jù)技術問題出現(xiàn)的階段有針對性的加強完成該階段技術過程起核心作用肌群的力量。動作形式盡可能接近專項技術,訓練實踐證明,在解決技術問題方面,按階段性的專項力量需要進行訓練效果明顯。與技術階段劃分的力量需要進行力量訓練不同,以解決技術問題為目的的相關力量訓練同樣適用于青少年運動員,因為這種專項力量訓練在整體訓練中的比例較小,負荷較低。不會對整個力量訓練體系造成影響,但可以幫助技術水平較低的青少年運動員快速建立正確的技術感覺。
(二)多種力量能力發(fā)展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在體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中,必然存在不同種類的力量訓練,但是如果將不同力量種類的訓練孤立的進行審視,無法得到不同力量訓練間相互促進的效能,不利于運動員力量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也同時會限制單個力量種類能力的提高。
在體操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訓練中,應該利用這種絕對力量來提高快速力量能力,有研究表明,在運動的初級階段,快速力量可以伴隨最大力量的提高而提高,單隨著競技能力的提高,快速力量伴隨絕對力量提高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但是在訓練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將兩種力量訓練形式有機的結合,仍然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絕對力量的同時,提高快速力量水平。這需要廣大體操教練員巧妙合理的安排兩種力量訓練,原則是動作形式,尤其是目標肌群控制的關節(jié)運動軌跡,盡可能貼近專項;另一個原則是,在一次訓練課中,兩者結合的越緊密,兩種練習的時間越接近,兩種力量相互促進的效果就越明顯。
三、小結
(一)體操各項目中的不同技術階段對運動員的肌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收縮形式以及收縮時間和速度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二)教練員可以根據(jù)不同技術階段其核心作用的肌群的工作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力量訓練負荷和設計力量訓練手段。
(三)在技術診斷中確定因力量能力不足導致技術問題時,可以通過設定的階段目標肌群進行強化幫助運動員改進局部技術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水平。
(四)不同力量訓練形式間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教練員可以根據(jù)其相互促進的機制對訓練單元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達到不同力量素質全面提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萬剛.競技體操訓練的科學化探索——競技體操創(chuàng)新理論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 葛曉通,付巖.我國現(xiàn)代競技體操訓練模式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4(2):56-58.
[3] 張慶春,劉憲忠,劉文鵑.訓練理念本質特征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