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汽車界都有兩件大事,一是行業(yè)精英在“兩會”上為汽車行業(yè)建言獻策,二是媒體與車企之間的投訴與反投訴大戰(zhàn)。
相對而言,前者主要是面向未來的,對“眼皮子”下的利益影響不大,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是一笑而過;后者主要是面向當下的,則對“眼皮子”下的銷量或有立竿見影的影響,因此有些媒體在3月異??簥^,撩撥著車企敏感的神經,預防投訴就成了車企在3月的頭等大事。
自2012年至今,杭州問題車展已經連續(xù)舉辦了6屆,將有問題但投訴無門的車輛集中展示,逐一曝光,引起了行業(yè)的強烈轟動。據(jù)了解,90%以上的投訴均通過參加“問題車展”得到了解決,既深受用戶的喜愛,也讓廠商和經銷商撓頭。
今年開始,杭州“問題車展”被越來越多的地方媒體效仿。目前,全國有十幾個城市的交通廣播臺也紛紛舉辦“問題車展”,甚至有一些報紙、電視臺等媒體也參與了進來,形成了汽車圈的“315現(xiàn)象”。
“315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兩個重要的推動因素:一是消費者維權意識加強了,二是十多年來互聯(lián)網(wǎng)步步緊逼下,傳統(tǒng)媒體轉型屢屢碰壁后,在重新思考媒體價值的兌現(xiàn),尤其是具有渠道壟斷優(yōu)勢的電臺,媒體功能回歸似乎已經成為共識。
我國的媒體,在早期基本上都是體制內的,為體制服務。隨著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一批晚報、晨報、都市報興起,開始逐步關注老百姓的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20世紀初的門戶、社區(qū)和垂直媒體的興起,用戶利益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
但是,隨著最近幾年自媒體的興起,媒體數(shù)量短時間內翻了幾番,媒體的經營遇到了挑戰(zhàn)。此時,很多媒體就逐步開始轉向了以經營為目標,優(yōu)先為廣告主說話,用戶利益反倒退居其次。同時,自媒體的興起也直接促進了信息的大爆炸,碎片化,瞬時化,移動化,優(yōu)質的內容被淹沒。但是優(yōu)質的內容,尤其是反饋用戶的聲音、為用戶說話的內容是被需要的,并且比以往更迫切。
當傳統(tǒng)媒體重新拿起輿論監(jiān)督的打榜時,汽車廠家和經銷商,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展開:
第一,提供好服務。即使高品質的產品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實現(xiàn)的話,但高品質的服務是有可能的。產品賣出去之后,很多廠家就認為萬事大吉了,轉而關注即將購車的人群,急功近利。有些用戶,對產品的一些小毛病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接受車企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相反,有了好的服務,即使產品有些瑕疵,也會促進銷售。
第二,提供好質量。用戶購車后出了問題,之所以會投訴,不排除有極少數(shù)“車鬧”,但絕大多數(shù)用戶都是確實遇到了問題。有些車企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這并非長久之計。正視用戶反饋的質量問題,對產品的研發(fā)和制造體系進行查漏補缺,下定決心持續(xù)改進,質量自然就會好起來。
第三,提供好設計。如果說服務和質量都是相對被動的途徑,那優(yōu)化產品設計則是一個極其有效的辦法。好的設計,能夠讓用戶尖叫,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特斯拉汽車,雖然價格昂貴,但用戶趨之若鶩。即使有些產品瑕疵,部分用戶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