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春,董紹明,王紅麗,孫義波
(1. 聊城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2. 山東省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名 252300; 3.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科研處,陜西 西安 710119;4.聊城市外國語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遠程教育】
國際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
郭慶春1,董紹明2,王紅麗3,孫義波4
(1. 聊城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2. 山東省陽谷縣水務局,山東 陽名 252300; 3.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科研處,陜西 西安 710119;4.聊城市外國語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學分銀行建設是實現終身學習重要舉措之一。如何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本土實際,開展有效有序的學分銀行建設成為了我國的熱點話題。本文評述了國外學分銀行制已有的實踐經驗,為我國構建學分銀行制,推進終身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學分銀行;學分轉換;累積制度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終身教育體制機制建設試點。建立區(qū)域內普通教育、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建立終身學習網絡和服務平臺;統籌開發(fā)社會教育資源,積極發(fā)展社區(qū)教育;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等。學分銀行制(Credit Bank System,簡稱CBS)是學生通過在大學或是社會教育培訓機構修習課程或是通過教育部的學分認證考試等多種形式獲得學分,將之存入個人在學分管理系統注冊的賬戶中,累積達到一定數量,最終獲取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一種學分管理方式[1]。在推進終身學習上,一些國家不僅在理論研究上前行一步,而且大多已把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列為基本國策,并在實踐中大力推進終身學習認證制度的構建,以此促進終身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國外在學習認證實踐上的許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美國最早開始學分轉移的實踐,并主要在兩年制社區(qū)學院與四年制大學之間進行[2]。根據美國政府責任當局的報告(2005 年),在評估學分時,主要有三個標準:(1)轉出院校的認證類型。對轉出院校的認證指的是“對院校和學習項目進行質量保證和質量提高程度進行外部質量評價的過程”,認證是為了便于學分轉移。從而向學生、家長和公眾表明,該機構在師資、課程、學生服務和設施方面符合基本標準。認證類型分為地區(qū)認證和國家認證。大部分公立、私立的非盈利性大學和院校都是地區(qū)認證。國家認證機構的認證對象主要是盈利性院校、職業(yè)教育和專業(yè)教育院校。(2)按照銜接協議或轉移協議進行評估。銜接協議是方便學生在院校之間進行學分轉移的常見的政策工具。美國一般都在院校層面定義銜接框架,由各個院校和大學自行開發(fā)。這樣的自主權使得各個院校之間學分轉移標準存在顯著差異。(3)轉出院校和接收院校課程的相似度。在沒有統一的學分銜接協議的情況下,學生學分是否能夠轉移就取決于接收院校的選擇了,一般根據課程的不同能夠轉移的學分也不同。院校會通過課程的大綱或者與轉出院校的相關人員聯系,將課程與自己學校的課程進行對比,最后得出評價。這些工作通常需要招生人員、學術顧問或者相關教師來共同完成[3]。
在“泛加拿大學學分轉移協議”的支持下,學生在圓滿完成大學前兩年的學習后,如需轉學至一所大學,只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已獲得的學分就能在加拿大幾乎所有的院校得到認證,而不會產生另外的費用,無須重復以前的學習。第一,符合接受大學的錄取條件;第二,取得了課程的合格成績,達到了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xù)學習的水平;第三,已獲得的學分與將要注冊學習的課程相關,否則這些學分可以作為選修課程計算。兩年后學習的學分就不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學分轉移。
加拿大地域廣闊,不同地區(qū)教育水平和教育制度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不同省份和地區(qū)之間、不同類型院校之間(如社區(qū)學院、技術類院校和大學)的學分轉移協議各不相同,他們都采取了各種方法來認證學生以前的學業(yè)成就,包括設立對應課程、認證尚未授予的學分、對已獲得的證書進行學分認證等措施。
歐洲學分轉換與累積制度(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縮寫形式為ECTS) ,隸屬于歐洲委員會,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開的“關于進入別國大學學習時文憑等值的歐洲大會”。大會制定并通過了依照派出國家大學頒發(fā)的證書,接受( 東道) 國家大學可以根據合約吸納學生入學的原則,有32個國家參與。歐盟委員會制定實施了“伊拉斯莫斯計劃”和“博洛尼亞進程”兩個計劃。伊拉斯莫計劃是一個雙邊和多邊的協作網絡,多所院系之間相互承認學生取得的學術成果。根據協議內容,各院系通過對課程進行比較認定,實現相互之間的承認?!安┞迥醽嗊M程”是1999 年在歐洲開始實施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歐洲29 個國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亞舉行會議,并簽署了博洛尼亞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確定了到2010 年建立“歐洲高等教育區(qū)”的發(fā)展目標,博洛尼亞進程正式啟動。博洛尼亞宣言的主要內容為: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較的學位體系;建立本科和碩士為基礎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歐洲學分轉換系統;促進學生和教師的人員流動;保證歐洲高等教育的質量;促進歐洲范圍內的高等教育合作等。得益于以上兩個措施,歐洲學分轉換與積累制度迅速發(fā)展成熟起來。
歐洲學分轉換與積累制度對學分和學生的課業(yè)負荷量做了明確規(guī)定,且整個歐洲采用統一的方法,建立了ECTS 分級標準。 制度運行所需要的主要文件包括:信息包裹和課程目錄、學習協議和成績記錄單。其中,信息包裹和課程目錄是歐洲學分轉換與積累制度最重要的文件,它對學院信息、等級課程信息和有關學生的一般信息做了明確規(guī)定。它不僅用于描述課程清單,而且對教學計劃、學習課程單元和課程模塊都有詳細的描述,另外,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來幫助學生做出選擇。學習協議是歐洲學分轉換和積累系統必備的文件,其作用在于保證學生所通過的課程的學分順利轉移。而成績記錄單是制度文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用來記錄學生留學期間的表現,是學術認證的重要工具。
韓國的學分銀行體系建設始于1995 年,當時,韓國教育改革委員會提交的《關于促進開放式終身教育社會和教育體系的改革設想》,該報告提議采用學分銀行制來“實現非正規(guī)教育的價值和功能”。1997 年,韓國率先在全球實行學分銀行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標準化課程。標準化課程是學分銀行的核心,它指的是為每一個學科量身定做的總教學計劃,具體闡述了教學目的;課程及總課程、主課程、選修課程的必修學分,學士學位的獲取要求;評分和教學質量控制等。標準化課程是在有關專家的協助下,由人力資源開發(fā)部與教育發(fā)展委員會聯合制訂,并根據社會變化、學術和技術發(fā)展、師生要求等每年進行更新。它一方面為教師提供具體的指導,另一方面又詳細描述了多種可能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目的,為學生學習提供幫助。(2)管理體制。學分銀行的管理機構是設立在韓國教育開發(fā)院的終身教育中心,附屬在大學或大專的終身學習中心是具有授予學分資格的教育機構的主體。運營學分銀行制需要很多機構合作,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fā)部,韓國教育開發(fā)院,省級教育辦公室,以及被學分銀行認定資格的教育機構。一般來說,教育人力資源開發(fā)部制定學分銀行發(fā)展的政策及計劃,擬定標準總課程,批準授課內容及授予學位。韓國教育開發(fā)院主要負責從注冊到獲取學位的管理工作,省教育辦公室是學分銀行的信息中心。(3)運行方式。申請者首先填寫一張學生登記表和學分申請表,把表格交給韓國教育開發(fā)院之后就可以開始累計學分。學分的累積可以通過選修學分銀行認定機構提供的課程來進行,也可以通過參加大學或大專提供的業(yè)余課程來進行,還可以把先前的學習成績、證書等拿來轉換學分。按照規(guī)定, 兩年制準學士學位80學分,三年制準學士學位120學分,學士學位140學分。在學分累計達到相應標準后,學生可以填寫學位申請表,上交韓國教育開發(fā)院或者省教育辦公室。經教育開發(fā)院核實該教育機構的有效資格,證明學分的有效性,學生們就能夠從教育部或者相關大學拿到學位。(4)教育機構及評估。按照韓國《學分認證條例》的規(guī)定,可設認證課程的各類學校有:成人繼續(xù)教育學院或由終身教育法案批準的私人教育機構、職業(yè)教育和培訓法案批準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機構、高級技術培訓學?;蛳嚓P部門的專修學校、具備成人繼續(xù)教育功能的大眾傳媒機構、與大學或職業(yè)培訓中心掛鉤的企業(yè)等。其中的非正式教育機構必須經過正式評估, 其依據主要是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教學管理等[4]。
日本于1990 年7 月頒布了日本第一部專門為終身教育制定的法律——《關于整備振興終身學習推進體制的法律》,簡稱為《終身學習振興法》。根據《終身學習振興法》,1990 年,文部省成立了“終身學習審議會”( 簡稱“終審會”) 。對終身學習政策進行具體審議是“終審會”的基本職能,“終審會”的審議結果經文部大臣認可后形成了一系列終身學習的相關政策。1999 年,“終審會”在《廣泛運用學習的成果》咨詢報告中提出,要用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擴大社會成員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并積極對在高校之外學習成果進行認證; 制定并推行“終身學習護照”,構建有利于學習成果互換的認證系統。
在具體的終身學習實踐中,日本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多樣化的學習評價體系和認證途徑。一是學分的認可。1991 年,文部省根據“中教審”的咨詢意見明確規(guī)定,社會成員在社會上參加學習取得的學分在通過文部省認定機構的鑒定后,大學可以作為學校學習的學分予以認可。二是技能的認可。為了大力支持各種符合條件的機構積極從事終身學習成果的認證活動,日本文部省特別制定了“認定技能審查制度”,但以往比較嚴格地控制被審查的技能種類和各種鑒定機構?,F在,為了適應終身學習成果評價的需要,文部省已漸漸放寬了這種限制。三是學位的認可。為了適應向終身學習體系過渡的需要,日本在1991 年成立了學位授予機構,對學有成就者頒發(fā)學位和專門士稱號。
在過去的十年中,澳大利亞一直在用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發(fā)展和提供教育。澳大利亞資格框架(AQF )將15 種學校教育、職業(yè)教育和大學教育的資格證書連接在一個國家體系中,成為了整個體系的基礎。AQF 為學生進入高水平的學習,從一所院校轉到另一所院校學習提供了方便,并使學生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有選擇性和靈活性。學生在學習AQF 資格證書時,能夠保證所在院校是政府授權和全國認證的,學位或者其他的證書都是有效的。AQF 也使得雇用單位和他國政府便于認證資格證書。對先前學習經驗( 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簡稱RPL) 的認證是AQF 的重要特征。RPL 使所有社會成員都有獲得資格證書和進入正規(guī)教育和培訓體系學習的機會,并且使人們更容易在各個教育與培訓部門之間、教育與培訓部門與勞動力市場之間流動。加拿大所有院校都承認AQF,但是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RPL 政策。
制度建設是學分銀行順利運行的基礎。歐洲學分轉換與積累體系制度在建設時主要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來保證該制度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可以依靠的載體,如成績記錄單、信息包裹和課程目錄等等。以此為借鑒,我國學分銀行建設可以通過有效的、規(guī)范的文件建設來建立相應的制度,在建立統一的學分銀行體系,避免各自為政,自成一體。對于學分的獲得、學分積累、學分互認和轉換都要制定一系列的文件,形成規(guī)范的制度保障。通過這一體系的構建,不僅要把已經制度化的學校教育納入進來,還需要把尚未制度化的學校外教育,如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等活動鏈接起來,真正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
[1]郭慶春,寇立群,孔令軍,張小永,史永博,崔文娟. 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1(08):33-35+95.
[2]米紅,李國倉. 美國大學與社區(qū)學院學分互認機制研究——以北卡羅來納州為例[J]. 比較教育研究,2007(10):46-49.
[3]Chase, M. M. Student Transfer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Mobility without Loss of Credit [J]. Journal of Student Affairs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0, 47(1): 99 -119.
[4]覃兵,胡蓉. 韓國高等教育學分銀行制探析[J]. 比較教育研究,2009(10):65-68.
[責任編輯 張宇龍]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Learning Credit Banking System
Guo Qingchun1, Dong Shaoming2,Wang Hongli3,Sun Yibo4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Learning credit ban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lifelong learning. 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hina that how to draw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o carry out effective and orderly credit banking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redit banking system,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ing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china.
Learning credit banking system; Credit transfer; Credit accumulation system
2016-10-10
1.郭慶春(1979— ),山東省聊城市人,聊城大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劃學院講師,博士。2.董紹明(1985— ),山東省陽谷縣人,山東省陽各縣水務局工程師。3.王紅麗(1982— ),女,江蘇省東臺市人,陜西廣播電視大學科研處講師,理學博士。4.孫義波(1981— ),山東省濟南市人,聊城市外國語學校中學一級教師。
本文系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2014-2015年度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微課程資源建設研究”(課題編號:15DJ-B11);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航空運輸地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GJ14014);2015年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 “陜西省主要城市大氣污染預報模型研究”(項目編號:15JK1058) 資助,項目負責人:郭慶春;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2015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微課程開發(fā)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GJ1526)成果之一。
G728.8
A
1008-4649(2017)01-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