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中,寶玉寄名的干娘馬道婆到府里來,見了寶玉被燙傷,便開始神神道道起來:“老祖宗……大凡王公卿相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長下來,暗里就有多少促狹鬼跟著他,得空兒就擰他一下,或掐他一下……”賈母急著問:“這有什么法兒解救沒有呢?”
馬道婆回答道:“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薩,專管照耀陰暗邪祟。只要供奉好這個菩薩,就不會遇到邪祟之災了?!辟Z母道:“不知怎么供奉這位菩薩?”馬道婆回答說:“也不值什么,不過除香燭供奉以外,一天多添幾斤香油。”賈母就問:“那一天得多少油?”
馬道婆說:“南安郡王府里太妃,她許的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錦鄉(xiāng)侯的誥命次一等,一天不過二十斤油;再有幾家,或十斤、八斤、三斤、五斤的不等,也少不得要替他點?!?/p>
在這里,馬道婆充分運用了經濟學的“錨定效應”。
人們對不太熟悉的事物進行判斷時首先會確定一個初始值,然后圍繞著這個初始值進行不充分調整。
賈母對于每天該供菩薩多少油這件事沒有概念,所以這件事情的初始值非常重要。馬道婆拋出的第一個數字很關鍵,因為以后的討價還價都將圍繞著這個數字展開。
“南安郡王府里太妃,她許的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這個數量非常驚人,一年快兩萬斤香油了,她也知道這個數字賈母斷然不會答應,但是關鍵是這是賈母的認識之錨,它是一種暗示,會給賈母造成供奉大光明菩薩需要很多香油的聯想。
馬道婆從四十八斤開始一路往下減,并且站在賈母的立場說:“若舍多了,怕哥兒擔不起,反折了福氣了。要舍,大則七斤,小則五斤?!庇谑琴Z母拍板道:“既這么樣,那就一日五斤。”
馬道婆成功地忽悠完了這單大生意之后,又往趙姨娘房里去了。趙姨娘說實在并不怎么有錢,當馬道婆問她要些零碎綢緞時,趙姨娘回答道:“你瞧,那里頭還有塊像樣兒的么?有好東西也到不了我這里。你不嫌不好,挑兩塊去就是了?!睘榱藦内w姨娘身上榨出更多的錢,馬道婆拋出了更大的“錨”,把趙姨娘死死地釘在那里。馬道婆道:“你只放心,將來熬得環(huán)哥大了,得個一官半職,那時你要做多大功德還怕不能么?”并暗示自己能幫環(huán)哥掃除障礙。
對于這個下半生富貴尊榮的利益之錨,趙姨娘自然無法拒絕,于是她對馬道婆說:“把他兩人(寶玉和鳳姐)絕了,這家私還怕不是我們的?那時候你要什么不得呢?”趙姨娘不及再問,忙將丫頭支開,趕著開了箱子,將首飾和體己銀子都拿出來心甘情愿地交給了馬道婆。
(劉振摘自《杭州日報》
2017年1月6日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