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榮 曾麗芳
拯救保護極小種群植物
——瀕危植物長序榆的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
文/陳文榮 曾麗芳
長序榆(Ulmus elongata)為榆科榆屬落葉樹種,是我國于1979年發(fā)現的榆屬新種,其樹干通直、花紋美麗、材質優(yōu)良、有光澤,是研究北美和東亞之間植物區(qū)系的珍貴材料。長序榆是一個較古老的類群,在地質上屬第三紀植物,屬珍稀瀕危種,是優(yōu)先拯救的物種,為我國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之一。
對于木本植物來說,野外種群穩(wěn)定存活界限為5000株。目前長序榆僅在我國福建北部、江西東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和陜西等地有零星分布。然而,由于長期處于散生狀態(tài),天然更新不良,目前長序榆群落中大樹已不多見,個體數量極少,已經低于穩(wěn)定存活界限,瀕臨滅絕,故列為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在福建僅分布于南平市延平區(qū)來舟鎮(zhèn)東山村,母樹數量極少,目前僅有5株分散在竹林中,胸徑在44.7~76.0cm、樹高27~36m,林下天然更新的小苗大多在竹林墾復中喪生,幸存下來的苗木亦少之又少。由于長序榆分布區(qū)域狹小,群落孤立,母樹數量少和天然更新較弱等因素,該物種野生種群現已極度瀕危,加上林地墾復生產的影響,長序榆原生境被干擾和種群被破壞的現象也日趨嚴重,因此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實施拯救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首先,要禁止砍伐,對母樹進行就地保護;其次,減少人為于擾,防止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再次,還應實施遷地保護,可適當地采種或采集穗條進行育苗或扦插繁殖,對長序榆的種質資源進行收集與保存,并增加種群數量。
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yè)試驗場是我省毛紅椿、長序榆良種基地,在拯救保護和收集保存珍稀樹種種質資源方面做了不小的貢獻。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長序榆家化栽培試驗和材性研究,小面積營造人工林,積累了不少的育苗和造林技術經驗。2009年開始承擔毛紅椿、長序榆良種基地建設。在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的大力協(xié)助下,已從福建、浙江、安徽、陜西等地選擇了46株母樹(優(yōu)樹)采集穗條,通過嫁接手段保存了長序榆無性系46份(嫁接苗650株),通過采種育苗獲種源4份(160株)、家系5份(優(yōu)樹子代苗1500余株)。同時,在長序榆群落分布的竹林內挖掘部分長序榆小苗實施遷地保護。長序榆是山羊嗜食植物,為保護好已收集到的種質資源,暫時寄栽苗圃。計劃于2018年春天組織嫁接,擴大長序榆無性系種群數量。2019年將所有苗木(無性系、家系和種源)移到山上定植,初步建成種質資源庫,實現長序榆野外回歸。
責任編輯/謝一青
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yè)試驗場)